大型体育场馆低碳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2-04-21温燕
温燕
摘 要:阐述了大型体育场馆低碳建设的现状,提出了目前大型体育场馆低碳建设的资源和材料的累加效应、协同效应,消费行为高碳连锁反应以及缺乏综合型低碳人才等问题,并提出了大型体育场馆低碳建设应倡导低碳出行方式,低碳体育文化以及建立低碳创新技术共享论坛等对策。
关键词:大型体育场馆;低碳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1-0044-01
1 引言
1.1 大型体育场馆低碳建设背景
低碳经济,指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和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实行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的提出,为大型体育场馆低碳建设指明了方向。低碳经济是目前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根本出路,在全球都更加强调低碳经济、低碳城市建设和节能环保的大背景下,大型体育场馆建设应顺应时代发展,面对挑战,抓住机遇,向低碳建设转型。
1.2 大型体育场馆低碳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比较发达的中等城市一般有1~2个大型体育场馆,大城市一般有3个以上,总占地面积约2.25亿平方米,总场地面积约为1.32亿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0.75亿平方米。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资料表明,我国历年累计投入体育场地建设资金1914.5亿元,其中财政拨款为667.7亿元,占投资总额的34.9%,单位自筹为1032.6亿元,占投资总额的53.9%。大型体育场馆作为大型高能耗建筑,在体育场馆建筑总量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建筑规模大,周期长,使用效率低,运营维持期长。当前使用的非低碳技术,对于环境的破坏是不可逆转的。而大型体育场馆建设项目在不断的推出,建设主要为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形式,已建成的固定资产不可能在短期内推掉重建,其特性决定了必然将会消耗大量高碳资源和原材料,并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污染物,导致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
2 大型体育场馆低碳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高碳资源、材料的使用,形成累加效应和协同效应
大型体育场馆目前使用钢筋和混凝土等高碳材料建造,建筑垃圾庞大,采用的原材料很少利用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而生产钢筋和混凝土等材料的过程,又会耗费大量的煤、电、水、矿石等资源,从而形成了高碳排放的累加效应。相关配套设施和相关产业能源和材料的进入,进一步形成了高碳排放的协同效应。资源、材料的浪费现象严重,利用效率低,次级危害辐射面广。使用高碳资源和材料的趋势,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大型体育场馆及相关产业短期内难以走上低碳经济发展与建设之路。
2.2 消费行为高碳连锁反应,缺乏体育文化底蕴
大型体育场馆占地面积比较大,而且相关的配套设施与相关产业链较多,所以大型体育场馆一般建在城市的周边。当举办体育赛事的时候,大型体育场馆外经常出现道路堵塞现象,为此大型体育场馆需要建设一个大型停车场才能够满足汽车停放需求,等待中的车辆都会处于运行状态,以及私家车往返需要半个小时以上的车程,这种典型的高碳消费行为连锁反应,导致运行能耗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多,生态环境严重污染。缺乏体育文化底蕴,大型体育场馆千篇一律,没有创意,导致经营期限较短,以新代旧,碳排放日益加剧。
2.3 低碳技术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大型体育场馆发展不成熟,技术相对落后,与发达国家先进水平有着一定的差距,大多数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对大型体育场馆来说,技术要求很高,而先进技术只掌握在少数几家企业手中,形成行业垄断,限制了低碳技术创新。低碳技术推广不到位,低碳技术保密性强,技术交流匮乏,技术之间的联系性不紧密。采用低碳技术成本高,造成绝大多数企业不愿采用低碳技术,导致低碳技术普及程度低。相关企业努力推动自主创新,但仍然难以掩盖行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现实。
2.4 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缺乏综合型低碳人才
大型体育场馆管理方式单一,管理制度不完善,经营管理缺乏力度、经营管理方法滞后、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低下、经营管理与经营开发不能协调发展。管理辐射不能覆盖整个范围,管理存在漏洞及无人管理的空白区域,管理人员没有树立低碳建设管理的意识。缺乏综合型低碳管理经营人才,管理人员缺乏体育管理与营销知识、其能力不足以对体育市场经济政策和理论进行深入研究。
3 大型体育场馆低碳建设的对策
3.1 大型体育场馆低碳建设应始终立足国情
大型体育场馆进行低碳建设,既是客观需要也符合发展低碳经济的趋势。大型体育场馆应立足中国国情,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相结合,坚持走可持续低碳发展之路。
3.2 提高低碳资源、材料的使用,增强节能减排能力
大型体育场馆采用环保、可回收、可再生和可再利用的低碳材料,逐步替代目前钢筋、混凝土等高耗能材料。可使用核能、太阳能、风能等无碳低碳新能源,增强节能减排能力。采用地源热泵、围护结构隔热保温等清洁能源,达到清洁生产和建设目标。大型体育场馆采用低碳配套设施和相关产业材料,促使材料供应商加入低碳行列中来,营造一个低碳市场氛围。大力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减少污染物排放,推进废弃物可再生、资源最大化利用,走低碳循环经济之路。
3.3 倡导低碳出行方式,建设低碳体育文化
大型体育场馆可采免费定点接送车,鼓励消费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倡導低碳出行方式。不仅减少私家车使用量,减少碳排放量;而且减少停车场建设面积,减少钢筋和混凝土的用量。大型体育场馆在满足基本的体育活动需求的同时,开放给普通消费者和院校,用来健身、文艺表演和比赛,避免重复建设,节约能源,降低碳消耗。大型体育场馆不仅是物质产品,更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提升大型体育场馆的文化内涵,进行文化创新,建设低碳体育文化,从根本上改变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引导向低碳化生活模式转型。
3.4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建立低碳创新技术共享论坛
大型体育场馆低碳建设,低碳技术是关键。发展低碳创新技术将是大型体育场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建立大型体育场馆低碳创新技术共享论坛,共享低碳技术创新成果,推广低碳技术,把各个专业人才聚集起来集思广益,提高低碳技术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根据大型体育场馆的特性,开发先进节能技术和高效低碳节能设备、材料,降低能耗。结合大型体育场馆的实际,借鉴国外先进的低碳创新技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研发出属于自己的低碳技术。
3.5 建立低碳管理责任制度及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制度
建立大型体育场馆低碳节能监管体制,增加高碳能源使用成本,对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化石燃料开征国家碳税。建立有效的低碳管理责任制度,推进管理理念创新。大型体育场馆要设立专门的能源管理部门,聘任综合型低碳人员,负责能源管理工作,切实降低运行能耗。建立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制度,大型体育场馆占地规模大,可收取土地开发生态环境补偿费。
4 结论
大型体育场馆低碳建设为体育场馆建设树立榜样,倡导低碳建设,是在经济发展、能源消费以及人类生活中的一次突破,促使大型体育场馆的高碳建设转向低碳、生态建设。低碳建设是大型体育场馆未来可持续建设的必然选择,解决建设存在的问题,突破了大型体育场馆建设的瓶颈。
参考文献
[1]刘细良.低碳经济与人类社会发展[N].光明日报,2009,(4).
[2]中国体育场馆建设与安防[J].安防技术&设计,2008,(7).
[3]国家体育总局.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EB/OL].http://www.sport.gov.cn/show-info.php?n-id=8931,2005-02-18.
[4]任力.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J].2009,(2):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