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梵高

2012-04-21段丽霞

现代商贸工业 2012年1期
关键词:作品梵高性格

段丽霞

摘 要:后印象主义绘画对世界油画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梵高是后印象主义绘画的创始人之一,是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一位。他不凡的人生和多重性格,打造了他不寻常的艺术特色,对于世界油画的艺术探索、实践和艺术鉴赏都具有宝贵的学习和研究价值。

关键词:梵高;作品;性格;影响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1-0214-01

时间追溯到一百多年前,一位艺术的殉道者,一位麦田的奔跑者——文森特·梵高在他前一天画过的麦田里掏出手枪朝自己的腹部开了一枪,梵高死了,但他留下的千余幅遗作是他馈赠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让我们记住他的名字——文森特·威廉·梵高(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主将,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现已挤身于全球最知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他短暂而辉煌的一生,就像一道光划过天际,照亮了人类绘画史的苍穹。他的人生和作品充满了神秘和传奇,吸引着众多的后来者心摹手追。今天,当我们欣赏梵高画作时,试图解读大师的内心世界。

1 在自画像中倾诉自己,是对自己的审视和观察

梵高一生曾画过38幅自画像,他用似火焰般跳动的笔触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个忧郁、悲伤、孤僻、呆滞和略带神经质的普通男子。梵高——不同凡响的名字总是与灾难、贫穷和失意紧紧拥抱在一起,他是艺术的殉道者。他曾说“我越是年老丑陋,令人讨厌,贫病交加,越要用鲜艳华丽,精心设计的色彩,为自己雪耻……”其中有一幅梵高的自画像是他割耳之后所画的,在那幅画中,梵高带着邋遢的毛绒帽子,向观看者投来清冷犀利的目光。他顶上那团灰蓝色的毛绒将他的额头几乎全部挡住了,看不到眉毛的消瘦憔悴的脸上,一双大眼睛耷拉着,蓝绿色的眼珠让人感到异常清冷,一幅形销骨立的样子,却有些纨绔地叼着冒烟的烟斗,他的右耳似乎还鲜血淋漓,灰黑色的大衣让他显得更加落魄和沉闷,只是背景的一抹红、黄色稍给人一丝安顿。在所有的梵高自画像中,拥有着相似的眼神,那么茫然、无助,却又似利剑一般穿透人们的心灵,让人感受到画家内心深处的无比孤独,他的眼神似乎是在求助,而又好像在倾诉,却又显得退缩、不可接近、不可捉摸,他没有朋友、没有家庭和爱情,直到最后在精神病的折磨下痛苦自戕。梵高自画像给我们打开了一个审视这位画家的窗口,让我们去试图理解他孤独的心灵。

2 向日葵是梵高内心翻腾的感情烈火的写照,是他苦难生活的缩影

文森特·梵高一生中共作了11幅《向日葵》,“向日葵”昭示着生命的顽强与蓬勃,永向太阳的姿态,也是这位绘画“夸父”的姿态。他怀着一颗狂热的心,追逐着太阳,追寻着希望,用他那酣畅淋漓的笔触即兴挥洒,创作了流芳百世的《向日葵》,他酷爱阿尔的阳光,它们几乎都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阿尔所作的。梵·高笔下的向日葵,都有着夸张的形体和激情四射的色彩,一朵朵生机勃发,它们都被画家注入了生命的张力与活力,那火焰般的向日葵仿佛是一朵朵燃烧的生命。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兴奋,心灵为之震颤。一位英国评论家说:“梵高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这就是太阳”。

3 《乌鸦群飞的麦田》昭示着梵高的死亡,是一幅色彩和线条组成的绝命书

麦田也是梵高喜欢创作的主题,这与他受米勒画风影响是密不可分的。《乌鸦群飞的麦田》是他死前最后一幅作品,画面上充满了不安和阴郁,沉沉的蓝天乌云密布,死死压住金黄的麦田,让人踹不过气来,一群乌鸦在凝固的空气中凌乱低飞,地震般波动起伏的地平线和狂暴跳动的笔触更增加了画面的压迫感、反抗感和不安感。極度骚动的画面,绿色的小路在黄色麦田中深入远方,这更增添了不安和激奋情绪,这种画面处处流露出紧张和不详的预兆。就在第二天,他又来到麦田朝自己的心脏开了一枪。

4 自身穷困潦倒,不忘救济别人

梵高的生活万般艰辛,基本靠弟弟提奥救济,可他却随时都有献身给别人的爱、友谊和对艺术的热情。在比利时作传教士期间,他目睹穷人的艰难生活,决定义务收容那些受重伤而垂死的矿工,甚至把自己的居所让出来给弱者居住,自己却无家可归。他赞美劳动人民自食其力,顽强奋斗的美德,在此期间,他完成了《吃土豆的人》油画的创作。他那颗赤诚之心和悲天悯人的情怀并没有唤醒老板的良知,只干了6个月就被解雇,原因十分荒唐,是因为他对工作过分热情。

一百年前孤独的大师走完了他短暂的人生旅途,留下了灿烂辉煌,留下了无数的遗憾,他成就了艺术而蔑视了生命,赫拉克利特说:“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梵高的个性酿成了他命运的悲剧,他在奔走呼号,用那如椽巨笔绘出了一幅幅摄人心魂的经典之作。崩溃的精神、不安的灵魂、永远的孤寂,伴随了梵高的一生,在世纪末的悲哀里,他又为下个世纪乃至下几个世纪的人们点燃了火炬。在他死后的几年里,人们开始崇拜他,学习他的画风。他的绘画,像一颗燃烧的星星,给人间带来了奇异的光芒,他促进了新的绘画思潮和流派的发展。1934年,美国著作家欧文·斯通出版了《渴望生活——梵高的艺术生涯》。这部作品受到世界各国读者的欢迎,译成80多种文字。1951年,日本首次在舞台上演了三好十郎描写梵高生平的戏剧《火一样的人》,许多教科书上也介绍了他的绘画作品,使更多的人认识梵高。

梵高的背影离我们越来越远。但是他的足迹却留在了我们前进的道路上……

猜你喜欢

作品梵高性格
梵高的世界
猫的性格爪知道
《星月夜》和梵高
被盗窃的梵高
简论20世纪的法国文学潮流
你的性格像《哆啦A梦》中的谁
性格描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