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6例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2012-04-18吴惠芳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2年2期
关键词:造口直肠癌肠道

吴惠芳

(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 广西河池 547000)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根治性手术是结直肠癌有效的治疗方法,围手术期护理对于结直肠癌术后的顺利恢复尤为重要,精心的护理能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们通过对36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加强心理护理、肠道准备、造口定位,术后密切病情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完善的出院指导等围手术期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普外科住院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36例结直肠癌患者,男21例,女15例;年龄31~84岁,平均63.32±11.21岁;直肠癌21例,升结肠癌2例,降结肠癌3例,乙状结肠癌10例;合并高血压病3例,Ⅱ型糖尿病1例,肠梗阻5例。本组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下行手术治疗,其中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14例,经腹结直肠癌切除术22例。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癌症患者在生理上、心理上要承受难以忍受的痛苦和压力,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良好的术前心理疏导,使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是十分重要的[2]。责任护士主动与患者交谈,根据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各种心理问题(如:①对疾病预后感到悲观失望,担心手术的效果和预后;②害怕排便失去控制,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自尊心;③对未来生活的恐惧,担心社交出现问题,被旁人嫌弃;④经济条件受限,害怕付不起住院手术、后期继续化疗及使用造口袋的费用;⑤担心肠造口护理出现困难),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讲解手术及麻醉方式,用类似手术康复期患者向患者作现身说法,需要造口的患者告知肠造口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可以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指出造口后只要护理得当,不会影响生活质量和社会活动,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和肠造口。对担心医疗费用的患者介绍“新农合”的报销方式和比例,并寻求患者亲友情感、经济支持。

(2)肠道准备:术前肠道准备主要目的是清洁肠道,清除肠道内积粪,使肠腔空虚,降低肠道内细菌数量及其毒力,有利于术后吻合口愈合[3]。术前3d进少渣半流质饮食,术前1d给予流质,术前12h禁食、6h禁饮水,术前晚予全消化道灌洗清洁肠道。具体方法:手术前1d晚上10时将50%硫酸镁粉剂30g加入100m L温开水溶解后一次服用,15~20min后再分次服用温开水约2500m L,直至排出粪便无渣、清水样为止。对年老体弱、心肾等脏器功能障碍及肠梗阻者不宜选用全消化道灌洗法,于术前3d给予口服缓泻剂清洁肠道,同时给予甲硝唑0.2g口服,3次/d,以抑制肠道细菌生长。对70岁以上老年患者术前晚及术日晨予生理盐水常规经肛门行清洁灌肠,对肠梗阻患者则用一次性14号吸痰管充分润滑后轻柔缓慢插入肛门,通过梗阻部位后用甘油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少量多次反复冲洗、直至抽出的液体无粪渣。

(3)合并症护理:针对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术前请心血管内科和内分泌内科医师会诊,指导药物控制血压或血糖,告知患者及家属配合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告知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和充足的睡眠有利于控制血压,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尽可能住单间病房,必要时遵医嘱予口服镇静药促进睡眠,遵医嘱监测血压、血糖变化并做好记录,将患者术前血压控制在18.6/12k Pa以下、空腹血糖值控制在≤8.0mmol/L。

(4)造口定位:手术前1d,由手术医师、责任护士、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根据患者的体型、肿瘤部位等进行腹部造口定位。确定造口位置时向患者做充分的讲解,并取得患者的理解和认同。造口定位原则:①造口位置让患者在站立位、坐位、半卧位、蹲位等不同体位时都能看清造口便于自我护理;②避开瘢痕、皮肤凹陷、皱褶、浸润区、腰带处及骨骼隆起处以利于佩戴造口袋。

1.2.2 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麻醉未醒前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神志清醒、血压平稳后取半坐卧位,有利于腹腔引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予吸氧、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等。手术后留置多种引流管,要注意做好管道名称标识,妥善固定,防止扭曲、受压、堵塞、脱落,保持通畅,观察并记录各管道的引流量、性质。注意患者伤口敷料有无渗液,对肠造口患者则应注意观察造口肠管黏膜血运情况,行Miles手术者则需观察患者会阴部术口敷料情况,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继续做好血压、血糖监测,将血压、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病情允许时,鼓励患者早期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预防肠梗阻等并发症。

(2)肠造口护理:术毕由手术医师根据造口的大小选择适合的一次性透明造口袋,便于术后观察造口黏膜血运及排便情况。注意观察造口有无坏死、水肿、狭窄及造口周围皮炎等并发症。正常造口外观为粉红色、表面平滑且湿润,突出皮肤1~2cm[4]。若造口黏膜出现紫色或黑色表示造口缺血坏死,应及时通知医师给予恰当处理。保持造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造口,在周围涂皮肤保护剂-氧化锌软膏,防止肠内容物直接与皮肤接触,刺激皮肤引起造口周围皮炎。本组病例2例出现造口水肿,经用10%高渗盐水湿敷后水肿消除;1例术后5h出现造口肠管黏膜青紫,报告医师后即予以拆出2针缝线并用温盐水湿敷后缺血改善。无其他造口并发症发生。护士更换造口袋时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造口护理的知识和技巧,使患者及家属逐步掌握造口护理要领与方法,行肠造口的14例患者出院前均学会自己更换造口袋和掌握造口护理方法。

(3)并发症观察及护理:本组1例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为84岁老年男性,予痰培养行药敏实验,更换敏感抗生素,加强抗感染治疗,雾化吸入由2次/d改为4次/d,扣背排痰1次/2h,促进痰液及时排出,4d后患者体温正常,痰鸣音消失,感染得到控制;2例会阴切口感染患者为术前合并肠梗阻且手术时间较长分别为10~12h,每天用1∶5000高锰酸钾液温水坐浴2次,坐浴后更换敷料,21d后伤口愈合;1例腹部切口感染患者术前合并糖尿病,经有效控制血糖、加强伤口换药、撑开引流后予Ⅱ期缝合伤口痊愈。

(4)营养支持:采用“快速外科康复护理”方法,患者麻醉清醒后6h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每2h更换体位1次。鼓励患者术后早期在床上进行屈膝、伸腿等自主活动,术后第2d指导患者自行翻身或坐起,术后第3d指导患者下床活动。术后12h经鼻空肠营养管滴入0.9%NaCl溶液50~60m L,24h后开始滴注肠内营养液100~150m L/次,4~5次/d。患者无腹胀、腹痛、恶心、呕吐,36h后拔除鼻胃管和鼻空肠营养管由口进全量流质饮食,以后根据患者胃肠功能情况逐步过渡到半流质和普通饮食。进食流质期间配合从静脉补充高营养液,如:脂肪乳、复方氨基酸等。饮食应少量多餐,以优质蛋白、高维生素、少渣且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早期严禁进食产气类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通过采取以上的营养支持措施,患者胃肠功能早期恢复,无营养不良和肠梗阻并发症发生。

1.2.3 出院护理 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注意劳逸结合,多进食蔬菜水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出院后1个月开始回院进行化疗,术后3个月禁忌行肛门指检及肠镜检查,以免损伤吻合口。如出现便血、黏液样便、大便变细、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及时就诊。对行肠造口患者指导其少进食产气和刺激性气味的食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不穿紧身裤,以免摩擦造口,影响血液循环;避免剧烈运动或提重物,以免腹压过大,诱发造口旁疝。

1.3 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无死亡病例,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其中会阴切口感染2例,腹部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经抗感染、加强营养支持、换药等处理后治愈。36例患者均临床痊愈出院。

2 讨 论

在对结直肠癌切除手术患者的护理中,我们认为术前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充分的肠道准备可减少腹腔污染,有效预防吻合口漏;造口的正确定位为患者自我完成造口护理创造有利条件;术后密切的病情观察、正确的造口护理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对症处理;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能快速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对年老体弱的患者除了采取以上的护理措施外,还应加强术前、术后的呼吸道管理,如:术前教会患者深呼吸方法和有效咳嗽、排痰的技巧,术后早期进行深呼吸运动,每2h做咳嗽、咳痰动作1次,术后及时处理术口疼痛,咳嗽时按压伤口减轻疼痛,可促进有效的咳嗽排痰,减少肺部并发症。还应加强对有潜在并发症危险的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术后评估,加强各环节控制,可进一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总之,对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患者进行周密、细致、个体化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1] 郝爱琳.结肠癌患者围术期的整体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5):128.

[2] 赵晶.癌症晚期患者的心理护理[J].医学信息,2011,24(9):5909.

[3] 杨静静,刘振邦,梁立源.直肠癌手术83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7):69.

[4] 唐佳玉,何玉,唐婕.直肠癌Miles术的造口定位与护理[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33(18):1993-1994.

猜你喜欢

造口直肠癌肠道
70%的能量,号称“肠道修复菌之王”的它,还有哪些未知待探索?
夏季谨防肠道传染病
常做9件事肠道不会差
皮桥造口在预防性回肠造口临床中的应用及观察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要从“肠”计划 肠道SPA三部曲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GRP及GRP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结肠造口并发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