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

2012-04-18王海芳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心理环境大学生

王海芳

(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山西 阳泉 045000)

大学生是未来的国之栋梁,社会建设的生力大军,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必须有健康的人格品质和熟练的专业知识、技能。生活在一个网络时代,我们在肯定网络带给我们更多资源,丰富各方面知识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因网络导致的对大学生学习心理、认知心理的影响,因此,根据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分析网络对大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知识水平,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学习的自主性。由于高校对于人才培养的侧重点有所改变,使得大学生的学习具有明显的自主性。大学生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未来发展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而且大学生还可以在课外选择适合自己兴趣或是对职业发展有帮助的知识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此外,大学生的课余时间比较宽裕,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重要程度和自己的兴趣程度以及自己的身心状况自主安排学习时间。

学习的探索性。大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掌握知识,而是要进一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科学的研究方法,了解各学科前沿的研究水平、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因此,大学生需要在不断掌握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索、运用创新思维,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进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

学习的实践性。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高素质要求,大学生需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将抽象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实践活动中,广泛参与社会活动和实践,从而使应用技能得到发展,使社会经验不断丰富。

学习途径的多样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高校改革的不断完善,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中心,大学里开放式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途径。大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查阅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参加各类专业实习和实践活动等。

二、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

(一)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学习心理的积极影响

1.信息获取的便捷性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心理

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只能使大学生被动地接收老师所教授的知识,容易形成他们对老师的依赖,从而缺乏独立自主的学习心理。相比之下,网络强大的互动功能、开放的交流空间、轻松的文化氛围,能够让大学生自己很容易地寻找资料、分析、判断,最终自主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会变得更为强烈,在生活和学习中也会表现出更强的独立自主性,因此,网络势必会成为大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动力。

2.信息形式的多样性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网络环境中,生动活泼的信息呈现方式,便于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网络在给人们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大量的未知问题,这对于处于知识探索阶段的大学生来讲,更容易引起他们对这些问题的好奇。但同时也要意识到,网络的新颖感、惊奇感和独特感的刺激所产生的好奇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要将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好奇心转化为内在的兴趣,要使大学生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质,判断事物的价值,要形成一种掌握知识、阐明问题、解决问题的认知驱动力。

3.信息内容的多元化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无限的信息资源,有助于大学生更全面地掌握知识,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创新能力。网络环境下,信息不再由权威机构通过单项的媒体传播,而是以它丰富的资源,便捷的传递渠道,向大学生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使每一个人都能尽情地选取自己所需的资料和信息,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和限制,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其思维得到了充分地拓展,心智潜能得到了充分地开发,灵感得到了更大地激发,这些都有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学习心理的消极影响

1.网络环境阻碍了大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

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人们对事物的构成、性能与他物的关系、发展的动力、发展方向以及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面对网上呈现的大量信息往往只是快速地浏览,并不能在脑海中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因此,如果长时间接触网络,将网络途径作为学习的主要途径的话,会使大学生很容易放弃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会大大降低大学生的感知能力,使其认知能力产生不同程度的迟钝和麻木。

2.网络环境易造成大学生学习态度的不端正

对于大学生来说,由高中阶段的应试教育养成的学习习惯一时很难适应大学的教学模式,进而产生迷茫、无所适从的心理状态,正是由于这种心理,他们怀着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希望能从网络中轻松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此外,大学有充足的课余时间,而对于一部分学生而言却带来了大量时间的闲置,在这种情况下,网络的全新体验理所当然地成为大学生寄托理想和消磨时间的主要途径。这种侥幸心理和无所事事,久而久之就会使大学生形成对学习敷衍了事的态度。

3.网络环境的复杂性易使大学生产生学习心理障碍

网络时代的特征之一就是信息的多元化和复杂化,网络本身的精彩和包罗万象的信息,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姿态深深地吸引着大学生。一方面,网络环境中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学生最终形成一种网络依赖心理;另一方面,网络给大学生带来学习便利和“信息过剩”的同时,也容易导致大学生精神上的空虚。在网络环境下,人们能够很容易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但如果不能正确分析信息的价值,就容易将人脑降格为信息网络本身,使人在复杂的信息面前神魂颠倒,无所作为,长此以往,势必造成大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意志力薄弱等心理障碍的产生。

三、网络环境下构建大学生正确学习心理的有效对策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他们应该在大学这所知识殿堂中汲取无穷无尽的知识,网络的出现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便捷的知识获取通道。但同时,过多的网络信息也会使大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产生不同程度的迟钝和麻木,使其对网络产生依赖和盲从。在网络环境下构建大学生正确学习心理的有效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大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增强上网的自控能力

大学教育相对于中学阶段的教育而言,主要是以个性得到发展的全面综合教育,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而不再是以选拔人才为目的的教育,而对于一些学生来讲,步入大学校园后,一下子就松懈了下来,由于缺乏长远目标和基本的职业规划意识,将网络作为消磨时间的主要途径,终日沉迷于网络。因此,大学生要想克服网络成瘾心理,首先应该从自身做起,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大学学习的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真正以获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为目的,克服侥幸、敷衍的学习态度。此外,还要加强上网时间、频率、目的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增强上网的自控能力和免疫力。

其次,学校要因势利导,引导大学生合理运用网络

对于大学生的上网成瘾或网络依赖心理,学校应通过各种形式给予学生一些有关如何利用网络正确学习的有益建议,要让学生对网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要利用网络的优势,把它作为一种获取知识、了解信息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还要提醒学生们防止各种不健康信息的侵蚀,克服网络依赖心理,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上,上网要适当节制。

最后,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

许多大学生在刚刚从升学压力较大、课业任务较重的高中阶段步入大学校园后,可能一时很难适应时间相对宽松的大学生活,这时如果校园文化生活贫乏的话,内容丰富、充满刺激的网络会成为他们消磨时间、充实生活的首选。因此,为了调节大学生对学习、生活的不适应,高校应尽可能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建立一些诸如英语协会、数学建模协会、街舞社团等文化社团,一方面既可以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在单调的专业学习之余,在网络外就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又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1]武月刚.大学生心理健康[M].航空工业出版社,2010,(8).

[2]林阳.网络环境中学习者的新特征 [J].中国电化教育,2001,(11).

[3]李立新.网络学习环境与学习者[J].中国远程教育,2002,(10).

[4]王延.网络教学环境中学习者特征分析的新构想[J].扬州大学学报,2005,(3).

猜你喜欢

心理环境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环境
大学生之歌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