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海电大社区教育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2012-04-18谢莉红朱起民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北海市北海学习型

谢莉红 朱起民

(北海市广播电视大学,广西 北海 536000)

社区教育是指以社区为范围,以全体成员为对象,旨在发展社区和提高其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的的教育活动综合体。社区教育的本质特点是社区生活、社区发展与教育的有机结合,是走向学习型社会,实现教育社会化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党中央多次强调“建设学习型社会”,强调“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正是着眼于终身教育发展趋势所做出的战略部署。社区教育作为全民学习、终身教育中举足轻重的重要领域,在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北海电大社区教育发展概况

《中国社区教育发展报告》(1985-2011年)把中国社区教育的办学模式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以学校为主体的辐射型办学模式,第二种董事会领导下的学校自主办学模式,第三种以社区院校为载体的实体型办学模式,第四种依托广播电视大学开展社区教育的模式。按照这种分类,北海电大社区教育的办学模式应该归为第四种类型。依托广播电视大学的办学条件,直接以“北海市社区大学”冠名。这种模式是在电大教育的基础上,增加社区教育的职能,与电大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实现人、财、物等资源共享。社区教育管理运行采用四级管理方式:即北海市社区大学——县(区)社区学院——街道(乡镇)社区教育学校——社区居委会(村)社区教育点四级完备的运行机制。实行“政府拔一点、社会筹一点、单位出一点、个人出一点”的社区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形成政府统筹、其他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参与的、较为完善的社区教育体系。

北海市社区教育起步比较晚,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有很大差距。2008年北海市广播电视大学(简称北海电大)校领导审时度势,敏锐地意识到服务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是我们电大的责任,社区教育是电大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率先在北海市出口加工区、北海市海城区独树根东社区、北海市铁山港区兴港镇投资兴建了三个不同类型的数字化学习中心(即社区教育学校),并以此为依托,利用中央电大系统教育资源及网络平台,主动参与社区教育实践,积极探索创新社区教育新模式;使北海电大在社区教育、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建设方面在广西占有一席之地。2010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年)(以下简称《广西教育规划纲要》)选择南宁、柳州、桂林、北海等4个城市开展学习型社区建设试点,2011年8月北海市政府印发了《北海市发展社区教育机制试点方案》(以下称《试点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北海电大在北海市社区教育中的中心地位。2011年11月4日,由北海市人民政府主办、北海市电大承办的北海市发展社区教育机制试点暨2011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动仪式在北部湾广场隆重举行,市领导为“北海市社区大学”揭牌。同年12月北海电大被中央电大授予“全国示范性基层电大(教学点)”,2012年7月北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北海市社区教育发展五年规划(2011——2015年)》。北海电大的社区教育步入了崭新的阶段。

二、北海电大社区教育取得较快发展的原因

(一)抢抓机遇、果断决策是北海电大社区教育走在全区电大系统前列的主要原因

2008年1月16 日,国家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北海电大校领导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果断决策投资65万在北海市出口加工区设立“出口加工区学习中心”,2008年7月正式挂牌;2009年8月6日“独树根东社区数字化学习中心”挂牌成立,2010年9月29日兴港镇数字化学习中心”,正式启用。从而创造了广西“三个第一”(第一个建在企业园区的数字化学习中心(教学点)、第一个建在居民社区的数字化学习中心和第一个面向失地失海农渔民开展培训的数字化学习中心)。

(二)因地制宜、找准切入点积极融入到当地经济、文化建设之中是北海电大社区教育能够顺利开展的法宝

发展社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区民众的整体素质,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社区教育要想实现提高居民素质的目标,首要任务就是要唤起民众的广泛参与,没有广大民众的知晓、认可、参与,社区教育就成了空口号。电大参与社区教育的关键是要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要通过各种形式与途径开展有关社区教育的宣传活动调动起民众的广泛参与。北海电大在开展社区教育的过程中因地制宜,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处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1.因地制宜形成具有企业园区特色的社区教育模式。北海出口加工区采用全封闭式的管理。“北海电大出口加工区学习中心”(即社区学校)的学员多为园区内企业职工。针对这一特点,北海电大实施“订单”式教学,开设有物流管理、会计、工商管理、法学、行政管理、电子技术等专业,为企业培养具有一定管理能力和较高职业技能的产业人才,使员工学以致用,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形成了具有企业园区特色的教学模式。北海电大在抓好教育教学环节的同时,积极为学生提供贴心服务。如为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北海出口加工区教学点首开了分期付款“月供”学费的先河,率先开辟了成人教育“奖学金”和“助学金”的绿色通道,受到了广大员工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赞誉。

2.以人为本,抓住契机,找准切入点,探索适合社区居民需要的社区教育模式。根据独树根东社区居民的特点,北海电大先后在“独树根东社区数字化学习中心”(即社区学校)举办了针对社区居委会专职干部、下岗、失业人员计算机实用技能培训、老年人电脑知识培训、普法教育、安全知识讲座、“医疗与保健讲座”。2011年11月,为配合北海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北海电大特别邀请北海客家文化研究的专家范翔宇为社区干部举办了“客家文化进社区讲座”。这些讲座由于贴近社区居民生活,满足了部分居民的需求,因而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也使社区的居民对社区教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3.积极探索乡镇型的社区教育模式。近年来,铁山港大力推进临海工业区的开发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显得日益突出。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倡导全民阅读,推动全民学习”的目标要求,北海电大与兴港镇党委、政府合作,在人口较为集中的南乐回建小区投资20多万建立了“兴港镇数字化学习中心”,于2012年3月加挂“社区教育学校”牌匾。北海电大下一步还将专门对被征地群众进行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培训,我们希望通过兴港镇数字化学习中心(即社区教育学校)的建设营造一种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氛围,促进当地居民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竟而推进兴港镇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努力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

(三)地方政府的支持、上级领导的关心为北海电大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组织和经费上的保障

中国社区教育的特点是政府的主导作用非常明显,而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可以加大社区教育的力度。政府各部门可以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及各种社会力量,大力支持社区教育。

1.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对北海电大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009年10 月中央电大党委书记阮智勇考察北海电大时,对我校开放教育及社区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北海日报》2009年10月17日在头版用半版的篇幅对我校办学事迹进行了报道,同时还编发了题为《一条培养高素质产业人才的好路子》的短评,肯定了北海电大“服务社会、服务大众、服务发展的办学理念”,“符合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值得认真总结和积极推广”。广西电大党委书记崔践多次莅临我校指导工作。2012年7月5日《北海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党组书记陈希率领中国科协调研组一行,到北海市海城区独树根东社区调研科普工作。陈希认为,独树根东社区与北海电视大学联合建立广西首个社区数字化学习中心,定期开展科技培训,这一举措满足了社区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为社区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上级领导的关心大大促进了北海市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

2.北海市政府的支持为北海市社区教育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和经费保证

北海市委、市政府一直重视并支持全民学习和市民终身教育工作,多次在市委、市政府工作会议上提出建设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党组织的目标。2010年底,《广西教育规划纲要》确定南宁、柳州、桂林、北海四市作为全区开展发展社区教育机制试点城市,2011年4月,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北海市实施教育发展重点工程和体制改革试点总体方案(2010-2012年)》,把“市民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列为我市的重要教育改革试点项目,明确“整合各类社会教育资源,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同年8月,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的《试点方案》,进一步明确北海市社区教育工作目标和任务,明确了北海电大在北海社区教育中的中心地位。2011年11月4日上午,在北部湾广场隆重举行的北海市发展社区教育机制试点暨2011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动仪上,市领导为“北海市社区大学”揭牌。2012年7月北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北海市社区教育发展五年规划(2011——2015年)》。这一系列政府纲领性文件的出台,充分表明北海市政府对社区教育的重视,为北海市社区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并在一定程度上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和经费保证。

(四)注重媒体宣传,提升北海电大社区教育知名度

近年来《广西日报》、《南国早报》、广西电视台、《北海日报》、北海电视台、北海电台等区级、市级主流媒体纷纷对我校的办学情况及社区教育开展情况进行了充分报道。2011年11月4号《北海日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了独树根东社区学习中心开展社区教育情况,2011年11月5日《北海日报》对“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情况进行了报道。2012年7月5日《北海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党组书记陈希率领中国科协调研组一行,到北海市海城区独树根东社区调研科普工作。媒体的宣传报道,让远程开放教育、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的理念逐渐被市民所了解,使“北海电大”这个品牌的知名度得到很大的提升,社区教育的概念逐步得到认识。

三、北海市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困难

(一)北海市民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还没有建立起来

全民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在全社会践行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和实践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个平台可以在很大程度满足社区学习者对学习的根本需求。实现学习型社会的基础是建设学习型社区,因此,社区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的创建,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和保障社区成员学习的基本权利和终身学习需要。目前北海电大由于经费、技术等其它一些原因,这个平台还没有建起来。北海电大期待广西电大建成广西社区教育一级网站,并以此为依托,建设北海市社区教育学习网。

(二)社区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经费投入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

北海电大目前开展的社区教育主要是依靠自身的实际能力开展的,从内容、形式上都比较单一,开展的活动也很有限,远远不能满社区居民对教育的需要,真正适合社区教育的优质资源严重不足、资源整合、优化和共享面临许多困难。迫切需要政府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优化、整合各种社区教育资源,形成教育资源、教育规模、教育体系的统筹规划,为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三)从全市范围看社区教育存在体制不顺、职责不明、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

北海电大即北海市社区大学作为北海市社区教育实施主体、北海市社区教育四级管理最顶层,担负全市领导、组织实施社区教育的主要职责,统筹协调全市社区教育试点工作。由于体制不顺,职责不明,导致北海市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存在条块分割和责、权、利不配套的现象。目前社区教育工作没有量化指标,经费投入没有刚性要求,上级拨款杯水车薪,地方政府财政投入有限,经费短缺,致使社区教育工作难以深入开展。

(四)宣传力度不够市民对社区教育的认识度不高

社区教育面向社区全体居民,没有广大民众的知晓、认可、参与,社区教育就成了空中楼阁。而唤起民众的参与离不开新闻媒体的宣传和政府的引导,目前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北海市民对社区教育的认识很有限,参与程度不高。只有通过各种形式与途径开展有关社区教育的宣传活动才能调动起民众的广泛参与。

四、北海市社区教育未来五年规划

《北海市社区教育发展五年规划》中指出:北海市社区教育管理运行采用四级管理方式。即北海市社区大学——县(区)社区学院——街道(乡镇)社区教育学校——社区居委会(村)社区教育点四级完备的运行机制。计划2012年上半年,各县、区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领导和组织辖区内的社区教育工作,并在辖区内确定一所学校作为县、区社区教育学院和县、区社区教育中心,同时启动县、区乡镇(街道办)设立社区教育学校试点工作。2014年乡镇(街道办)全面铺开建设社区学校工作,争取2015年上半年全市80%的乡镇(街道办)建社区学校,60%的居委会(村)设立社区教育学习点。

社区教育是终身学习、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织部分,以社区教育为基础构筑终身教育体系是实现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北海电大即北海市社区大学作为四级管理最顶层,必须紧紧抓住北海进入跨越发展新阶段的重大契机,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社区教育基地标准化建设;加快建设北海市社区教育学习网路平台;积极推进和完善社区教育机制试点工作,力争到2015年,基本形成具有北海特色的开放、优质、高效的社区教育体系,切实保障社区居民受教育权利并满足其终身学习需求。

参考资料:

[1]杨志坚,张少刚.中国社区教育发展报告(1985-2011年)[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2.

[2]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3]北海市发展社区教育机制试点方案(北政办[2011]207号文件.

[4]北海市社区教育发展五年规划》(北政办[2012]241号文件.

猜你喜欢

北海市北海学习型
北海北、南海南
北海市西村港跨海大桥主桥总体设计
北海市冯家江水质监测与评价
北海 美丽的地方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汉北海淳于长夏承碑
北海市社保网上经办系统正式上线
1936年抗战前夕的“北海事件”始末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创建学习型教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