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体系创新:一个从原著到现实的路径

2012-04-18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原著资本主义

姜 威

(东北电力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吉林市 13201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下简称“原理”)是我国普遍高等学校必须开设的“两课”之一,其目的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正确认识当代世界范围内各种经济社会现象奠定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下简称“政治经济学”)作为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过程直接关系到“原理”课教育目的的实现及教学效果的达成。

一、政治经济学教学面临的困境及成因

2010年,有学者对某高校“原理”课教学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及研究分析,发现超过50%的学生对该门课程兴趣一般,超过33%的学生学习本门课程仅是为了完成学分,超过40%的学生有过逃课行为。在针对教材及教学内容方面的调查显示:50%的文理科生认为“课程内容繁杂,没体现少而精的原则”或“教学内容滞后于现实生活,对学生适应社会缺乏指导性”;有34%的文科生和44%的理科生认为“理论过于抽象,难以在现实中应用。尽管上述调研数据反映的是个案存在的问题,但却能够折射出高校在“原理”课教学中面临的困境,即“教师不爱讲、学生不愿听、课堂出勤率低、课上开小差多”。以政治经济学为切入点,探究其现阶段教学困境的成因,或许能给我们些许启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时代的产物,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以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革命的兴起,极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及其经济发展。生产力的这种巨大发展,既促进了新兴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也使这种制度开始显示出它所固有的深刻的内在矛盾。”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开始激化并不断爆发周期性经济危机,与此同时,无产阶级日益成为机器的附庸,劳动条件和生活境况不断恶化,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开始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创立了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并以之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而在20世纪初,从俄国十月革命开始,在欧洲、亚洲、拉丁美洲,先后有一批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这在实践上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与革命性。但这些社会历史背景已经远去,由于记忆中存在的近因效应,马克思主义产生和蓬勃发展的历史远不如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及当代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相对优越的物质条件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所以,给对马克思主义心存疑惑与不解的受众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老师来讲无疑是个挑战。另外,在有限的学时内,教师要把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的历史过程、相互关联的知识结构、浓度较高的知识点都一一阐述清楚,也是十分困难的。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较强逻辑性、教材体系的高度浓缩性、理论产生背景的复杂性、授课时间的有限性等诸多原因,导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体系设计存在较多困难,教学效果不是十分理想。

二、原著与案例在教学体系中的作用分析

教学体系是教学过程的知识基本结构、框架、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结果评价组成的统一整体。教学体系是教材体系和学生认识体系的桥梁和纽带。在政治经济学教学中的难点在于,教材的内容要变成学生的认知和理论素养,其间既涉及到教者如何运用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的施教的过程,也是学生正确发挥主体作用,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学习过程。

在政治经济学教学中,《资本论》展现了最完整、最严谨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学说体系,而政治经济学的教材体系,则是高度浓缩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所以,如果教师能够认真研读经典原著,将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烂熟于胸,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够根据学生的思维实际与接受实际,做相应的知识拓展和补充,也能够提高教师在理论阐释中的逻辑性与严谨性。

恩格斯曾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如果不能解释现实发展中的突出问题,那么,在学生眼里,这种理论无疑是苍白的。而如果教师善于进行案例教学,就能把相对抽象的理论置于鲜活的现实生活之中,进而能够使理论具体化、形象化的呈现出来,从而降低理论的理解难度。案例可以说是理论解释现实问题的桥梁和依托,没有案例的理论阐释或者不能解释现实生活的社会科学理论是不可想象的,一味偏执于理论本身的叙述而脱离现实生活世界,对于教者可谓言之无物,而对于听者会觉不知所云。

三、提高原著与案例在教学中应用的路径

1.要研读经典原著,以提高授课的理论性

《资本论》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经典原著,展示了最完整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研读经典原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便会游刃有余,能够自如的根据学生的接受实际调整授课的难度和重点。另外,对于教材体系的知识扩展,经典原著能够给教师提供最有力的支撑。例如:在“原理”课教材体系中,关于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教材中论述的内容极其简略:“从历史上看,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货币具有五种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而对于商品价值形式的四个阶段、货币的五种职能究作何解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均无注释。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依靠教材,那么,是无法向学生阐述清楚上述问题的。但如果我们认真研究一下《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的内容,就会发现:马克思从“20码麻布=1件上衣”这个日常生活中商品交换的个案开始,引出了“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的概念,进而详细阐述了价值形式发展的历史。而对于货币职能的论述,在《资本论》中,不仅概念解释与案例说明一应俱全。而且,从货币职能的论述中,我们还能够发现理论与现实世界的紧密结合:商品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的影响因素及如何计算、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职能自身的矛盾是如何演化为货币危机甚至经济危机的,马克思都一一做了阐述,而放在现今社会,对我们的经济生活仍具解释力。

2.要注重案例积累,以改善学生的课堂接受度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理论阐释,应用案例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教师而言,会降低授课的难度,使讲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对于学生而言,会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与领悟。所以,作为教师,注重案例的积累与运用,对提高学生课堂接受度是十分必要的。在“原理”课的教材中,在论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时,指出:“公共事业规制主要针对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产业,包括电力、电信、交通、天然气、自来水等一些公用事业。”在对该知识点进行讲授时,自然垄断性质的产业无疑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和教师讲解的重点。“自然垄断产业组织生产的最有效的方式是只允许一个企业进行生产,如果两个相似的厂商生产整个产业的产量,则两个厂商的平均成本就会比一个企业时要高得多。”这个解释对于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会有理解障碍,但非经济学专业的同学可能还会有困惑:为什么两家企业生产成本会高?为什么这样的产业需要政府管制?面对学生的困惑与置疑,生活中的案例无疑是最有力的解释工具。如一个城市的自来水供应,供水管线的铺设与维护费用占自来水成本的大部分,而如果一个城市存在两家自来水公司,则要建设两套城市供水管线,而市场份额要减少一半,那就意味着自来水成本与价格的提高。而如果一个城市由一家公司供水,如果政府不进行管制,则这家公司凭借垄断地位,可以任意提高价格。再让同学考虑一下自己家庭所在城市的供水情况。学生就会更容易理解什么是自然垄断产业及该类产业为何需要政府规制。

3.要关注现实社会问题,以增强理论的解释力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如果社会科学理论不能解释现实世界中存在的问题,那么,理论就难以让人信服。政治经济学教学要力求反映时代和实践发展的要求,突出针对性和现实性,课堂讲授应当紧密结合现实生活,这样,才能捕捉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考力,进而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当前,金融危机重创了资本主义世界,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西方左翼思潮的复兴。究其根源,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深刻批判及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资源配置理论对解释当前的金融危机仍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当前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发生根源仍符合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的理论逻辑。马克思指出: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其实质表现为生产的相对过剩。而美国作为自由资本主义的样板国家,长期以过度消费和负债消费刺激经济增长,造成一种虚假的有支付能力的需要和经济繁荣,阶段性的掩盖了资本主义生产能力无限扩大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要不足的矛盾。而当这种矛盾超出资本主义国家自身的调控能力时,危机爆发也就成为必然。此次金融危机又一次验证了马克思的论述:“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终的原因,总是群众的贫穷和他们的消费受到限制,而与此相对比的是,资本主义生产竭力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二、三卷)[M].人民出版社,197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人民出版社,2009.

[4]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5]逄锦聚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亓慧坤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1,(5).

[7]孙月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

猜你喜欢

政治经济学原著资本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漂流瓶
论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
课后泛读的有益尝试——原著阅读
拔牙
水家乡
构建更确当政治经济学刍议
黑格尔、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