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视阈下当代大学生生态消费观探析

2012-04-18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消费观念消费观消费行为

沈 月

(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市 132012)

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森撰写的名著《寂静的春天》为人类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破坏自己的生存环境发出了第一声警报,在此书出版前,在公众的政策中还没有“环境”这一条款,它的出版可视为当代环境保护运动的起始点。在该书出版十年后的1972年,人类才专门为环境问题召开了第一次国际大会——斯德哥尔摩会议,从那时起人类才真正意识到生态问题的严重性。

人类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现在正逐步走向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对文明发展的理念、道路和模式的深刻变革。它以建立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健康合理的消费模式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为主要内涵。建设生态文明将实现社会的全面转型即哲学世界观的转型、社会政治转型、社会生产方式转型和生活方式的转型。在生态文明社会中,知识分子将成为社会的主体,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作为倡导和践行生态消费的中坚力量,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及生态文明建设都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态消费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生态消费的内涵及原则

生态消费是以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为前提,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文明的消费行为。它是指既符合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又符合生态生产的发展水平,既能满足人的消费需求,又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一种消费行为。它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倡导消费者购买耐用、未被污染、对公众健康有益的生态消费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应注意资源和能源的节约。三是对垃圾的处理方式,应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并注重对环境有重大污染的废品的处理。

生态消费的原则主要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原则、适度消费原则、绿色消费原则、全面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等,笔者认为生态消费的前提应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其核心问题在于可持续性。无论使用哪种消费模式,遵循哪种消费原则我们都应该遵循自然——人——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演变规律的原则。

二、当代大学生生态消费观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生态消费观现状

1.生态消费观念淡薄

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主体,作为生态消费观念重要的传播者,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消费模式对构建生态文明社会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政府、社会、学校与家庭等多方面的不利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消费观念极为淡薄。

笔者自拟了一份当代大学生生态消费观调查问卷,对某大学理科专业学生进行了一次随机调查。通过调查发现,86.2%的学生没有生态消费观念,8.5%的学生有模糊的生态消费观念,仅有5.3%的学生有明确的生态消费观念。我们还发现,75.2%的学生对资源的节约情况良好(仅限于节水节电),但对通过何种方式可以节约资源了解很少。学生对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情况非常普遍,对环保产品的了解和购买也不尽人意,对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定点投放基本做不到。目前,高校也很少设立定点投放场所。

2.享乐主义现象严重

经过十多年时间的苦读和奋斗,相当大一部分学生自入大学后便开始享受丰富多彩的生活。由于缺少正确的理财和生态消费观念,他们毫无预算和节制的把用于生活和学习的费用消费在上网、娱乐、高档衣物及其它奢侈品上,很多人入不敷出。有些人不假思索地继续向家里索要,有些人则开始借钱度日,有些人则走向了犯罪的道路。年轻的大学生根本体会不到生活的艰辛和挣钱的不易,很多人都不曾想过在他们挥霍潇洒的背后有多少家长在省吃俭用,在艰难的工作。

这样消费异化的群体,虽然仅为一部分,但他们的影响却涉及到了整个校园和社会。一些贫困学生则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有些人由此变得自卑,有些人性格随之改变,有些则为了面子去借钱,来掩饰自己贫穷的一面。这种攀比的心理既歪曲了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使他们的消费形成了恶性循环。

(二)影响当代大学生生态消费观的原因

影响大学生生态消费观的原因涉及到很多方面,其中包括政府宣传与引导力度不够,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高校教育机制的缺失,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西方发达国家文化的影响等多层次原因。本文仅就高校教育机制的缺失进行简要分析。

1.轻视生态消费教育

笔者认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分析,最核心的问题在于高校轻视生态消费教育,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没有健全教育机制,大学生很难形成正确的生态消费观念,生态消费行为也无法落到实处。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我国已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即“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但在目前的高校教育体系中,并没有开设生态消费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在“两课”教育中也没有明确地把生态消费作为一个专题或一部分来讲授。课堂是向学生讲授知识和传输信息的主要阵地,如果没有这个重要渠道,生态消费的观念也不会得到广泛宣传。如果仍不改变目前我们这种反生态的消费模式,那么就注定要延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生态文明社会的进程。

2.生态消费的主题活动较少

目前,在高校中开展关于生态消费的主题活动较少,有些学校甚至没有。有些学校虽然开展了活动,但涉及面太窄,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活动中的数量很少。在校园文化宣传方面也很少涉及到生态消费方面的内容。以上事实表明,生态消费观念的宣传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甚至有很大缺口。

三、构建当代大学生生态消费观的路径选择

(一)加大生态消费的教育力度

目前,有很多学者建议将生态消费的内容纳入到“两课”教育之中,作为一个专题或一部分来讲授,并将它渗透到其它相关专业课中,学生工作人员也需将生态消费观念融入到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中。力争多角度、多渠道地教育学生,强化他们的生态消费意识,使他们早日养成生态消费习惯。

(二)加大生态消费的宣传力度

利用校园广播、报刊、条幅、宣传栏等各种宣传工具,广泛宣传我国当前面临的严重的生态危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以及在构建生态文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大学生的生态消费意识,营造浓厚的生态消费氛围。鼓励学生成立环保组织。让他们能在参与各种社会实践的同时,积极宣传生态消费观念和环保知识。不断扩大环保组织的影响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并让他们能自觉加入其中,为环保事业增添一份力量。除此之外,环保组织应配合学校为学生提供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的场所,重点做好对环境有重大污染的废物处理,如:电池和电子类产品。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消费主题活动

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先进作用,开展各种形式的生态消费主题活动,如党团活动、班会、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节能减排社会实践和科技竞赛、环保产品的设计比赛等。开展活动时绝不能只求形式,在加强宣传的同时须将切实可行的生态消费方案应用到实际,使活动更能体现出实用价值。在问卷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环保产品,不知道怎样才能有效节能,不知道什么行为是生态消费行为。因此,我们应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只有真切的感受才能不断地增强他们的生态消费意识,才能指引他们的生态消费行为。

(四)健全生态消费约束制度

个人的消费行为不仅需要理念的指引,同时也需要制度的约束。高校应实行寝室水电额定管理制度,这样即可以节约能源,也在无形中强化了学生的生态消费意识。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利用先进的科技来不断完善用于额定管理的设施,让我们的管理更科学、更有效、更易于接受。

[1]蕾切尔·卡森著,吕瑞兰,李长生译.寂静的春天[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2]邱高会.论高校对大学生生态消费观的培育 [J].教育研究,2011,(7).

[3]梁萍.培植大学生生态消费观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8).

猜你喜欢

消费观念消费观消费行为
正确认识消费
高中生日常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调查研究
消费观
基于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消费观
浅析花卉市场中的消费行为
大学生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调查分析
浅析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
基于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团购网站建设
大学生资源节约型消费行为的养成教育
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