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省委常委基本构成与领导干部培养机制研究*

2012-04-18冯志峰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书记领导干部

冯志峰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江西 南昌 330003)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11年10月至2012年7月,31个省(市、区)党委相继召开了党代会,确定了今后施政的“路线图”。毛泽东曾经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历史实践证明,“改革开放后中国现代化取得巨大成就的第一推动力,首先应该归功于政治领导的作用。”[1]领导干部的选拔,特别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的培养,直接关系党的执政地位是否稳固,关系国家能否长治久安。

本轮党代会换届选举,共产生404名省(市、区)委常委人选。这既是为培养执政党高层领导力量而作的战略性组织准备,也是为贯彻“十二五”规划而进行的统筹安排。

通过对本轮省委常委的简历进行归纳分析,可以提炼出新任常委们的群体特征,归纳出高级领导干部成长规律,进而用于指导干部人事任用制度改革,大力培养“坚持科学发展有韧劲、谋划科学发展有思路、推动科学发展有激情、实现科学发展有贡献”的领导干部,造就推动科学发展的骨干队伍,积极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二、研究设计

此次调查研究主要从如下方面展开。

调查时间的选取。时间上选取自2011年11月至2012年7月为调查时间段,对该期间当选的省(市、区)委常委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目标的定位。立足于省(市、区)委常委统计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分析省委常委的成长轨迹,着力提炼省委常委角色的共性,寻求探索科学培养领导干部的科学机制。

调查内容的确立。31个省份共选出404名省(区、市)委常委,本研究力求从省(市、区)委常委年龄、性别、地域、专业和任职经历等方面进行交叉综合分析,立体式考察省委常委群体的角色特征。

研究方法的应用。主要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指导,借助于经验研究,通过角色分析法、数理模型法、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采用定量研究从技术角度出发来揭示省委常委的成长路径。

三、相关文献述评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我国领导干部选任的研究文献很多,但集中于对省委常委角色的研究文献仍是罕见。即使有些相关文章涉及到省委常委,也多以一般性报道为主。如陈水生通过“对2007年地方省级领导调整的观察,分析了省级领导的选拔趋势”,[2]其观点有一定见地,但没有指出如何提高干部选任水平的途径。中央党校蔡霞教授研究了2011年省级领导的调整,“提出这是中央进行的战略性人才准备”,[3]但将非省委常委的副省级干部也纳入了研究视野,缺乏针对性。王姝对30个省份的省委常委进行了统计,分别从年龄、性别、新任常委等方面对之进行了初步整理,[4]却存在着资料不全、分析不够的问题。

国外对政党的领导干部的研究,也积累了一定的研究基础。马克斯·韦伯认为,“公共官僚体系是以绩效为导向的政治体系”。[5]米切尔斯在观察各国政党权力运行的基础上,提炼出“寡头统治铁律”,指出“任何政党中都存在着一种非民主的倾向,这使得在政党中最终掌权的只是少数寡头”。Jorgen Domes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的升迁主要依赖于与上级有共同经历或共同利益”;博智跃通过对建国以来省部级的观察,认为“领导升迁的因素是政绩”;[6]盖伊·彼得斯对共产党上下级关系进行多年的观察和研究后提出,“官员忠诚对官员任用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比拥有考试分数或文凭更为重要”。[7]对权力在社会中的实际运行效果,唐斯认为权力在传递过程中会出现“流失累积性效应”,[8]共产党权力运行常常形成“制度化运动的悖论”。[9]这些观察指出了领导干部任用的一些现象,有其合理性。但由于缺乏对省委常委的深入研究,常常会犯以偏概全的错误,这就需要认真地对省委常委进行科学考察。

四、各省(市、区)常委主要情况分析

各省(市、区)常委主要情况可以从年龄、学历、地域、性别和工作经历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一)各省(市、区)委常委年龄分布情况

表1 各省(市、区)常委年龄分布简表

我党历来反对“论资排辈”的用人观念。江泽民曾强调,“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迁就照顾和凭个人好恶等陈旧落后观念的束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切实解决领导干部任职年龄层层递减问题,坚决避免“年龄是个宝,文凭不可少,关系很重要,德才做参考”现象。这要求按照科学人才观标准,合理使用各年龄段的干部,防止以年龄简单划线,打造“广纳群贤、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政治生态。

由表1可知,在新任常委中,年龄55—60岁阶段群体有188人,所占比重为47%,其次是50—55岁阶段群体有118人,占比29%。32位60周岁及以上的省(区、市)委常委中,有27人任书记、副书记等要职。31位省(市、区)委书记平均年龄为58.1岁,其中“40”后书记有6位,包括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重庆市委书记张德江、江西省委书记苏荣、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等,这部分人员主要是发挥引领和培育年轻领导干部的作用。50岁以下群体人员为66名,占比16%。“50”后书记有22位、“60后”书记有3位,即1963年4月出生的胡春华、1963年9月出生的孙政才、1960年4月出生的周强,分别出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吉林省委书记、湖南省委书记。另有多名50岁左右的“60后”官员担任省(区、市)委副书记。如河北省的两位副书记,张庆伟50岁,赵勇49岁;31个省份的省(区、市)委班子平均年龄约为54岁。贵州、吉林、安徽、山西、黑龙江等5省“60后”常委均超过5人,班子平均年龄约为53岁。

“年轻化”特征表现得更为鲜明的是内蒙古、新疆和西藏。内蒙古自治区13人党委班子,7个“60后”,2人不到50岁,平均年龄52.92岁。新疆15人党委班子中,4人不到50岁,平均年龄52.53岁。西藏也有4名未满50岁的常委,平均年龄53.4岁,其中最年轻的成员44岁。43周岁的福建省委常委杨岳,成为全国最年轻的省委常委。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陕西省委副书记、省长赵正永、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学勇、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国生,均为“50后”,表明“50后”正全面“接班”。本轮换届,体现出“40后”发挥引导作用,“50后”成为中坚力量,“60后”成为骨干力量,表明省级干部“5678”年龄梯队业已成型,形成“老中青结合、以年轻化为主的梯队建设”特征,为今后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奠定坚实基础。

(二)各省(市、区)委常委性别分布情况

表2 各省(市、区)常委性别分布简表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妇女人力资源的开发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干部任用性别配比上,男性群体有368人,女性群体有36人。江苏选出3名女性常委,为最多省份。其次是安徽、贵州、辽宁、福建、甘肃,各2名。2011年底,国家人口计生委原主任李斌“空降”后,担任安徽省委副书记,让该省女性常委数量升至2人。女常委中有10位“60后”,最年轻女性常委是甘肃张晓兰,生于1965年。另有4人未满50岁,包括浙江葛慧君、内蒙古乌兰、河北田向利、江苏黄莉新,今年均为49岁。

在女性省委常委群体中,有25人具有研究生学历,占比67.57%;有7名“博士常委”,安徽李斌和湖南李微微是经济学博士;河北田向利和山西胡苏平、河南赵素萍是管理学博士;天津朱丽萍、广西范晓莉是法学博士。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是唯一女省委书记,女省长也有1位,即安徽省委副书记、省长李斌。这说明各地抓住换届契机,注重在艰苦条件下培养锻炼女干部,既是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客观需要,也是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提高妇女参政水平的必然要求。女干部是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的工作,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

(三)各省(市、区)委常委学历分布情况

表3 各省(市、区)常委学历分布简表

本次换届的各省(市、区)党委常委学历呈现出层次整体提高的显著特点。由表3可知,新任省委常委群体的学历层次大致可以分为六个部分。持有博士学历群体为98人,占比24%,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如辽宁省委书记王珉、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等均拥有博士学位。吉林省委书记孙政才,既是最年轻的省委书记,也是位农学博士。各省市自治区中,天津的“博士常委”最多,超过半数,共计7人;山西也有6名“博士常委”。硕士常委100人,博硕士群体共计198人,所占比重为49%,高学历人员正成为省委常委主要群体。党校研究生学历116人,所占比重为29%,党校本科人数13人,所占比重为3%,两者合计人数为127人,所占比重为32%,说明许多干部在职攻读学位,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知识。通过系统正规的教育,使其在激烈的干部选任中胜出,走上更高的领导职位,变成学习型和专家型领导干部。辽宁省委副书记夏德仁则是技术型专家从政的典型。大专学历有7人,这部分常委群体大多经验丰富,工作能力相当强,凭着出色政绩走上了现在的工作岗位。

领导干部学历日益体现出文理相结合的特征。“科学发展观要求领导干部执政过程更具备人文精神,更注重社会管理服务,治理型领导的时代特征首先体现在知识结构上。”[10]现代知识呈现爆炸式的增长,任何人的知识都是非常有限的,决策时协商、讨论和论证是非常必要的。来自各个学科门类的成员都需要占据一定的比例,实现人才结构优化组合,这样才能弥补各自知识体系的局限性,促进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有机融合。有着法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研究生学历的干部可以与理工科的干部相互补充,更利于制定科学政策。国家长期以来对理工科背景人才的偏重导致了文科背景干部欠缺,国家急需扩充人文社科背景的领导干部。治理国家需要更多的是经济学、公共管理、政治学和法学等知识,越来越多具有文科背景的官员进入常委,是对人文社科背景官员需求量上升的结果。98名“博士常委”中,所选专业亦相对集中,管理学博士、经济学博士、法学博士分别为27人、21人、11人。本届省委常委最高学历属文科人数占到79.9%,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的人数超过所有专业人数的一半,还涵盖着工学、农学、中文、哲学等专业,明显改变了往届理工科出身的工程师占压倒性优势的局面。领导干部的培养已经实现由“专家治国”向“政治家治国”转变。

(四)各省(市、区)委常委籍贯分布情况

表4 各省(市、区)常委籍贯分布简表

续 表

注:排序以召开党代会时间先后为准。下同。

习近平曾强调,“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切实把政治坚定、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上来。”干部任用、异地任职或回避制度历来是党的干部人事制度的原则性规定。在原籍任职的领导与外地派来的领导之比,其比例大小可以反映我们党执行这项政策的力度。表4说明,山东籍常委群体最大,有55人,占比14%,超过20人省份有,河北籍30人、浙江籍28人、湖北籍22人、江苏籍28人、河南籍24人。其他省份差不多在10人左右,维持着较为平衡的局面,体现出坚持五湖四海的选人用人原则,本地人数为133人,占比33%,非本地人271人,占比67%。

干部任职地域回避既是合理配置人才资源的一种方式,更是对领导干部的一种爱护和帮助。从预防领导干部出问题的角度看,加大干部回避的力度,尤其是加强关键岗位干部的地域回避,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预防和消除腐败行为。本地任职往往容易被亲情所困、被友情所累,难以冲破人际关系和阻力,工作难以开展,生怕厚此薄彼,影响亲情、伤害感情,甚至破坏党性原则,最终滑向腐败深渊。异地任职干部人地生疏,可以有效避免因亲属关系造成对党政领导干部工作的干扰,对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廉洁从政,具有相当的积极作用。

(五)各省(市、区)委常委职数分布情况

表5 各省(市、区)常委职数分布简表

省级地方党委“一正二副”格局基本成形,即党委书记一位,副书记两位。两位副书记中,一位兼任省长(市长、自治区主席),另一位为专职副书记。本轮省级党委换届,多数省份维持该格局,再配10名常委,形成13人常委班子。

31个省(市、区)中,新疆、西藏属于边疆省份,常委职数为15人,超过其它省份常委职数,可能是便于吸纳少数民族人选进入;江苏常委班子配备了3名女性,辽宁、安徽、福建、贵州、甘肃则分别配备了2名女性常委。海南、陕西、四川、上海的常委职数为12人,除陕西外各有1名女性。青海的常委职数为14人。其余的18个省(市区)常委职数配备较有规律,都是13名,各有1名女性常委。本次换届,31个省份新任常委共84人。82人中,“60后”超过一半,达44人。安徽变动最大,换届时选出5名新常委,加上“空降”的李斌,新常委人数达6人。海南、甘肃、黑龙江、贵州、河南、浙江等6省,均有4名新常委。

在常委中,大多数官员具有异地任职经历,57人曾在中央任职,中央与地方 “双向交流任职”日益频繁。张云川、苏荣、卢展工和栗战书都在四个省份担任过主要领导职务。江西省长吴新雄调任国家电监会主席,鹿心社从国土资源部调任甘肃,后又转任江西省委常委、副书记。李斌由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的职位调任安徽。

(六)各省(市、区)委常委首份工作情况

省级领导要求具有优秀的预见力、决策力、统筹力,年轻化、知识化是基本条件,但工作跨领域多岗位,基层经历丰富,才是关键因素。在31个省(区、市)中的404人常委中,除11个工作履历不详外,其余393个常委第一份工作是从基层做起的有206人,超过半数。各省区市党委一把手中,从基层起步的也达到了18个,也超过总数一半。如江西省委书记苏荣从大队会计起步,在艰苦基层工作多年。

其他198名常委的首份工作都是从省会以上城市起步,包括毕业后直接进入中央部委机构。毕业后直接进入中央部委机构的有13人,如贵州省委常委李军,湖南省委常委郭开朗,天津市委常委尹德明等。

首份工作进入政府机构的有106人。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1974年9月从安徽师范大学毕业后,在安徽省委宣传部理论研究室和省委办公厅秘书处工作,后历任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国务院副秘书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书记等职。

有72人的首份工作出自企业, 其中有8人来自钢铁公司。如辽宁省委常委赵国红(辽宁省本溪钢铁公司),安徽省委常委王炯(武汉钢铁公司冷轧厂),河南省委常委史济春(安阳钢铁公司),福建省委常委张昌平(湖南省湘潭钢铁厂),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秦宜智(攀钢动力厂)等。

选择当老师的为55人。在该群体中,选择留校的有20人,江西省委书记尚勇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后来到科技部任职,再转任江西省委常委,先后任江西省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选择进部队作为人生首份经历有52人,其中有26人后来成为军区政委或司令员。其中包括7位省区党委书记,分别是山东姜异康、江苏罗志军、青海强卫、海南罗保铭、新疆张春贤、西藏陈全国、浙江赵洪祝。

81人曾下乡当知青。其中有5个成为省委书记,分别是辽宁王珉、湖南周强、河南卢展工、广西郭声琨、湖北李鸿忠。每个省区市都有常委曾经下乡当过知青,最多的甘肃13个常委中有6人曾是知青,广西也有5个常委曾当过知青。插队时,年纪最小的是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和甘肃省长刘伟平,当年都只有15岁。知青经历,体现出新任常委群体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社会阅历,使他们真正了解社会底层的真实生活。与知青经历相似的,还有“工农兵大学生经历”,特指在文革期间进入高校学习的学生群体。上述官员群体中,有该经历者达30人,有的此前是农民或知青,有的则是工人或军人,“体现着工农兵特色”。如青海省委书记强卫16岁时参军,当兵6年,22岁当工人,23岁才上大学。重庆市委书记张德江当时已26岁成为工农兵学员。有位高官知青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到了农村,才知道什么叫中国,才知道老百姓是多么苦,又是多么好”。[11]这两个“才知道”,无论对知青本人,还是对未来中国,都在并将仍然产生长久的影响。

五、健全培养领导干部的科学机制

不断推进干部选任制度化使党的领导干部选拔制度日趋成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必须进一步按照政治家的标准,科学培养“四有”干部,造就推动科学发展的骨干队伍。

(一)以坚持科学发展有韧劲为引领,塑造科学发展的执政理念。理念是实践的先导。塑造科学发展理念,要以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和弘扬优良作风为核心,加强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使他们努力成为思想纯洁的示范者,爱岗敬业的力行者,遵纪守法的先行者,生活正派的引领者,在服务科学发展中建功立业。 在实践中锻炼、考验和提高干部,始终是培养年轻干部的一个基本途径。越是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越要放到艰苦环境中去,越要派到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线去,让他们在实践锻炼中增强党性、改进作风、磨练意志、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增长才干。要坚持多岗位培养锻炼年轻干部,尤其要注重在基层一线的实践中培训锻炼年轻干部。既要鼓励更多的年轻干部到基层去经受考验,又要注重选拔基层中善于做群众工作、能妥善应对复杂局面、有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党政领导机关。

每个领导干部必须坚定科学发展理念,倍加珍惜人民赋予的权力和组织的信任,自我加压、奋发进取,积极运用科学方法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以谋划科学发展有思路为载体,创造敢抓善管的执政方法。推动科学发展,是新班子最重要的任务。当前,正处于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发展任务繁重,利益诉求多元,矛盾问题复杂。面对新任务新挑战,新班子必须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地履职尽责,坚决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做敢抓善管的表率,以科学的思路推动发展实践。

创新执政方法,每个领导干部都有一个加强学习、提升能力的问题。要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任务,加强对产业发展、自主创新、城乡规划、环境保护、金融机制、社会管理、传媒影响等知识经验的学习,提高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

领导干部还要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深入研究省情市情县情乡情,分析评估发展基础、资源禀赋和外部条件,找准产业发展、结构调整、经济转型的突破口。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着力破解发展“瓶颈”,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多做打基础、利长远、惠百姓的实事,走出一条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道路。

(三)以推动科学发展有激情为动力,打造风清气正的执政环境。“一切为了人民的幸福”,这是每个领导干部的责任。要扎实履行这份责任,关键是要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每一个领导干部必须把激情、智慧和才干倾注到为民造福上。要时刻牵挂群众安危冷暖,殚精竭虑办好群众之事,通过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要千方百计集中精力谋发展,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要认真对待上学、看病、吃菜、住房、就业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竭尽全力加以解决。通过点点滴滴的作为、桩桩件件的实事,让老百姓过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不断增加对生活的满足感、对环境的舒适感、对社会的公平感、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感。如果每个领导干部都带着感情去工作,带着热情去服务,带着真情去奉献,就一定能够团结带领群众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成果增进人民福祉,让老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既要干事,也要干净。干净是为政之德,干事是履职之要。各省份的党代会报告对于腐败现象以及干部选拔、任用中存在的问题,措辞极为严厉。山东、湖南、天津、重庆、上海带头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现实中,有些工作“强人”,由于自身不干净,结果沦为“罪人”。因此,必须规范领导干部的权力运行,领导干部不得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项目承发包、土地使用权出让、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经济活动以及干部选拔任用。要把班子内部制度建设情况,列入对班子考核的重点内容,使思想政治建设变“无形”为“有形”,变“软指标”为“硬杠杠”。对于执行制度不力、监督缺失,导致领导班子成员在党纪方面出现严重问题,特别是发生大案、要案、窝案的,要追究有关领导责任,倾力打造风清气正的执政环境。

在我国,网络课程兴起本身就缺乏理论。网络课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还没有完全顾及到障碍人群。因此,目前绝大多数的网络教育只解决了距离和空间上的问题,却忽视了参与者的广泛性、多样性和特殊性。越来越多的人, 包括残疾人和老年人, 具备上网的经济能力, 想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和继续教育的时候, 网络教育的设计者却没有充分考虑他们的生理、文化背景、信息技术素养、母语等需求, 在网络课程设计和开发时有意或无意地限制了这些弱势群体的参与, 使他们与正常学习者产生了二次数字差距[8]。

(四)以实现科学发展有贡献为目的,构造选贤任能的执政机制。政治忠诚是干部选任的首要标准。邓小平曾说过:“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关键在人。”[12]胡锦涛同志曾强调,“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

为此,干部选拔任用要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通过“长时间、全方位、多层次、广渠道”综合考察,更好地发现、认识人才、集聚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锻造一支能够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干部队伍,坚决破除“以票取人、唯年龄论、唯学历论”等现象。各地党代会均明确,用人标准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差额选任,增强干部选任的透明度。浙江提出全面实行地方党委全委会干部任用表决制和常委会票决制;广东、江苏、黑龙江等地都进行了省委常委的差额选举,把领导干部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科学统一起来,有利于在改革层面形成更多的共识和联动。山西省委选拔市级党政正职,采取“两推两议两差额”的方法,书记市长首次由署名推荐选拔产生,取得较好社会反响。

习近平指出,“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与合作是一个永无完结的历史过程,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必须常抓不懈”。在换届安排时,根据班子建设的整体结构要求,要综合考虑班子成员分工、性别、年龄上老中青合理配备、工作经历和干部之间脾气、性格组合等因素是管理学和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要求。既要注重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又要注重中老年干部的选拔任用,实现不同年龄段的最佳组合,建立领导干部老中青年龄结构动态调整机制,从而形成老中青结合的梯形结构。同时,各级党组织要加大对妇女干部的培养,注重在党政领导班子中配备女干部特别是党政正职女干部。通过优化领导班子年龄、性别结构,从而激发整个干部队伍的活力,力求选拔任用干部更加科学,进而将党委意图的体现与民主选举制度的深化共同统一于党内民主之中。换届后,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逐渐成为省委常委班子的主体。年轻干部学历层次高、工作热情高,思想比较活跃,但不少同志缺少严格的党内生活磨练,对遵守党内制度规范还缺少高度自觉。各地党委必须狠抓班子内部制度建设,确保新班子按制度规范运行,切实做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

参考文献:

[1]胡伟.改革开放后中国现代化的经验[J].江西社会科学,2009,(3).

[2]陈水生.地方省级领导调整观察[J].南风窗,2007,(6).

[3]蔡霞.省级领导调整:一次战略性人才准备[J].廉政嘹望,2011,(7).

[5][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51.

[6][美]博智跃.中国省级领导人:经济绩效与政治升迁[EB/OL].http://www.china-review.com/laf.asp?id=12819.

[7][美]B·盖伊·彼得斯.官僚政治[M].聂露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27.

[8][美]唐斯.官僚制内幕[M].郭小聪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97.

[9][美]詹姆斯·R·汤森.中国政治[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117.

[10]杨敏.换届风向标[J].决策,2006,(4).

[11]孙强.百名省级正职官员近半曾为知青[J].看天下,2012,(16).

[12]邓小平文选: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10.

猜你喜欢

书记领导干部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闫永红:从“镀金书记”到“走心书记”
读书记
集书记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又见雷书记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