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城市洪涝看我国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012-04-14涛,姚

四川建筑 2012年3期
关键词:城市防洪雨洪防洪

王 涛,姚 萍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四川绵阳621010)

近年来,我国从南到北多个省市遭到暴雨袭击:2010年,广州、韶关等多个城市面临内涝困境,而今年,北京,武汉等城市也相继发生暴雨导致城市内涝,被网友调侃道:“带你去北京看海”,“带你去武汉看海”这些都给城市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对市民工作生活造成极大影响。从更长远来看,由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这种极端天气的发生频率和强度都将会不断加强,如何从城市建设着手提高城市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已显得尤为重要。

1 洪涝灾害反应出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大暴雨的袭击下,多个城市都出现了“水困”:水浸道路,造成交通瘫痪;多个地下停车场被淹,导致大量车辆受损或报废;一些沿街商铺被迫停业,学校被迫停课……表面上看,“水漫城市”漫出来的问题是城市排洪能力不足,管网不配套,排洪设施日常养护不及时等问题,实质却是城市建设中重形象、轻功能;重短期、轻长效。长期以来“面子工程”成果显著,“里子工程”先天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1 城市交通建设中的问题

1.1.1 “水浸道路”反应出城市道路建设存在问题

大暴雨导致城市中部分道路被淹,形成城市内涝,反应出了我们在城市道路排水设计中的一些问题。据报道,广州市部分被淹街区的道路由于建设年代久远,根本就没有配套的防洪排涝基础设施,雨水只能沿路面排出。

根据道路排水设计要求,应当通过道路横坡、急流槽、边沟及排水构造物等形成完整排水系统把路面水收集并排出路基范围;对于超高路段,可通过设置在中央分隔带处的中央排水沟和横向排水管等排出路面水,或通过中央分隔带开豁口方法把超高段外侧路面水排到路面另外一侧并通过路面横坡排出。

1.1.2 “水漫车库”反应出停车场配建存在问题

多个地下停车场严重被淹的情况也暴露出停车场设计和建设的缺陷:很多停车场没有设置横截式排水管,也没有配置适宜容量的抽水泵,这也是造成倒灌的雨水不能及时排出的一个重要原因。尽管这种极端暴雨具有偶然性,但也不能抱有侥幸心理,要完善地下停车场的排水设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另外,还有很多停在路边的汽车被淹,也说明城市的停车位配置缺乏,而许多汽车正好停放在具有泄洪功能的小马路上,影响了马路的排洪能力。一场强降雨后,本该在半小时内排走的积水,要花两三个小时才能排走。

1.2 城市生态建设中的问题

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开发建设使呈现自然流态的原有水系遭受破坏,不透水面积迅速增加,造成暴雨产流汇流速度加快,加大了相同量级暴雨条件下的洪水强度,城市洪涝发生可能性大大增加。

1.2.1 河道渠化

在我国高速发展的城市区域内,河流生态建设忽略了河流的自然属性,忽视了水域护岸的生态保护,河流仅仅被用于防汛和泄洪的通道。为了提高河道泄洪速度,许多城市将城市弯曲的河道拉直,水岸护坡使用混凝土块石硬质护坡;高筑垂直的人工水泥驳岸,并随着防洪堤和防波堤的不断加高渠化现象愈加严重,甚至出现了连河道底部都用混凝土块固化的河道。河流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作为城市自然系统廊道、城市生物多样性区域的价值。国内外研究表明,好的河流生态景观设计不仅可以满足水利、防洪等方面的要求,而且还可以改善城市生活,使城市生态环境系统更加健康有效的运行。

1.2.2 路面硬化

和上世纪相比,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进程加快,高楼大厦数量急速增长,导致城市原来的草地、水塘都被大面积硬化路面所替代。原本一场雨可以直接渗透到地下,如今却被柏油、水泥构造阻隔,雨水不得不在地面积攒起来。

按照国际上生态城市的建设要求,地面应尽量减少混凝土覆盖面积,采用自然排水系统,以利于雨水的渗透,理想指标是80%的裸露地具有透水功能。水泥、柏油地面除不透水外,导热性也很高,而石板路及植草砖路等,其缝隙中的草、土壤和水分能起到降低地面温度的作用。所以,国外如巴黎、伦敦等名城,除了车流量高的交通干道需要耐磨、降噪、耐压的高强度路面外,步行街、人行道、停车场等处的生态道路比比皆是,数世纪以前的石板路,也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1.3 城市管理中的问题

应当承认,每当险情出现后,领导与管理部门的处置是有力的。但在城市的日常管理中仍存在排水设施日常维护不到位的状况:有的排水泵自动感应装置失灵未能及时打开自动排水;区内抽水泵、排水闸等辅助排水设施也有所失灵。另外还有建筑垃圾非法堆放,以广州市为例,这次水浸严重的地方大多是在一些工程建设集中的地方。目前广州工程建设项目过多,很多水浸的发生地段就是因为淤泥等建筑垃圾非法堆放,堵塞了排水管道,致使地下水倒灌,加剧了排水困难。

这就要求我们城市管理者加强管理:应该对排水设施进行日常性、经常性、季节性的养护,若发现有排水不畅,淤积,堵塞现象,一定要及时对排水设施予以补充或修改,保持排水设施的正常使用,水流畅通,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善路基排水条件。

1.4 城市防洪建设中的问题

1.4.1 城市防汛标准偏低,防洪规划滞后

由于大多城市的现行城市防汛标准的制定基础大都源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料,没有反映近几十年的水文气象变化,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这些资料已不能满足制定防汛标准的需要。这也与我国现行的城市规划编制体制有关,使得城市防洪规划的编制滞后,落后于时代需要。

1.4.2 城市防洪规划未认真落实

城市化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致使城市防洪和城市建设发生冲突,城市防洪规划很难落实到位。在一些开发区建设中,普遍对洪涝风险存在侥幸心理,甚至有的建筑建在洪涝灾害高风险区。填埋、堵塞河道的现象时有发生。不但防洪排涝基础设施没有与城市发展同步建设,原有水系也遭到严重破坏,甚至个别开发商为增加有效开发土地面积,将天然河道改成涵管,人为减少行洪断面导致行洪不畅,一遇洪水,水位壅高,造成内涝无法排除。

2 多方协作、加强防洪工作

城市防洪工程本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城市建设、城市交通、通信、城市排污、流域防洪等多个方面。为切实增强城市应对极端天气和减少次生灾害的能力,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及时修编城市防洪规划

城市防洪规划是指导城市建设的重要依据,城市防洪要规划先行,在制定规划时要坚持“充分构思、谨慎论证、着眼长远、量力而行”的原则。防洪规划应充分体现城市发展各阶段对防洪建设的要求和水文情势变化,提高防洪标准和防洪能力,根据城市特点,因地制宜制定规划方案,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把城市防洪建设纳入城市整体建设规划。

2.2 完善城市防洪预案,加快城市防洪工程体系建设

应进一步加强城市防洪预案的编制和完善工作:防御措施既要防外洪也要防内涝;既要防标准内的洪涝,也要制定超标准洪涝的应对措施。按照标准内确保安全,超标准时避免人员伤亡、尽力减少损失的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洪预案。

城市防洪工程是投资巨大的社会公益性项目。建设人水协调的防洪排涝工程保障体系是城市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一方面要加快对已有防洪工程的排险加固和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建设中要处理好防洪工程建设与改善人居环境的关系,将防洪功能、城市功能和景观功能结合起来;另一方面是采取排、截、抽、蓄等综合措施进行城市排涝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城市综合防洪减灾能力。

2.3 重视雨洪工程,建设生态城市

城市雨洪利用技术是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是水资源利用与雨洪灾害防范相结合的系统工程。在西方发达国家已被广泛应用,进入了标准化和产业化阶段。城市雨洪利用以减轻城市防洪压力、减少洪灾,保障城市安全渡汛和充分利用雨洪资源、缓解水资源危机为目标,采取相应的生物、工程、农艺和法规建设、调度管理的综合措施,对雨洪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利用以期减小城市径流量,削减洪峰量,降低城市洪水压力和排水管网负荷,同时可减少城市防洪排涝基础设施投资。在充分利用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城市外排径流量、减轻区域防洪压力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生态城市理念是对传统城市发展道路的反思,是从注重城市形体到城市功能再到城市生态和人文的转变,是由一般城市物质要素研究向经济、社会、生态、人文等多元复合要素研究的深化,是粗放外延的城市增长观向集约内涵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观的转变。在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理念,注重绿地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的建设,解决好城市有机增长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问题,以实现城乡生态良性循环,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共生,保障、促进和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

[1]吴东亮,马志,焦明英.城市建设中排水与防洪的调研与思考[J].中国防汛抗旱,2008(1):11-12

[2]杨威.济南“7·18暴雨洪涝灾害及其启示”[J].中国防汛抗旱,2007(6):19-20

[3]梁礼民.城市防洪工程与城市建设浅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0):67-68

[4]方哲,张淑清.试述城市防洪问题[J].吉林水利,2003(3):24-25

[5]张璇,王健.城市雨洪控制与利用[J].农业与技术,2010,30(1):26-32

猜你喜欢

城市防洪雨洪防洪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
浅析如何提高滁州市城市防洪标准
重庆跳石河雨洪关系和临界雨量预警指标分析
成都市绕城高速公路区域雨洪模拟研究
城市防洪与排涝工程设计洪水方法探析
井冈山市新城区城市防洪规划经济效益分析
规范流域调度充分发挥雨洪资源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