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魏玛德国的经济
2012-04-14邢来顺李富森
邢来顺,李富森
论魏玛德国的经济
邢来顺,李富森
经济问题是导致魏玛共和国衰亡的一个重要因素。魏玛共和国的经济发展可分为战后经济混乱时期、经济相对稳定时期和经济萧条时期三个阶段。最后由于未能解决经济问题而导致魏玛共和国垮台。
魏玛共和国;经济混乱;相对稳定;经济萧条
魏玛国家是德国历史上第一个议会民主制共和国,但只存在了短短的十几年。导致魏玛共和国垮台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国内长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困难。考察魏玛共和国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成因有助于我们理解魏玛共和国衰亡和德国纳粹上台的经济根源。
一般来说,魏玛共和国的经济可分为三个阶段:从1918年11月到1923年11月的战后初期经济混乱时期;1923年11月到1929年10月的经济相对稳定时期;1929年10月到1933年1月的经济萧条时期。
一
魏玛共和国初期的经济混乱主要源于高额的战争赔款、战后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国内严重的通货膨胀和动荡的政治形势。
战后签订的对德《凡尔赛和约》是一个掠夺性的条约。根据和约,德国丧失了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和730万人口。特别是萨尔兰和莱茵河左岸地区被占领,使德国丧失了75%铁矿、44%生铁、38%钢的生产能力和26%的煤炭产量。战后德国黄金和外汇短缺,为了出口,德国必须购买大量原料,使德国货币和信贷更为吃紧[1](12)。德国政府开始增加货币,造成马克大幅贬值。一些有产者将资金转移国外,更加剧了马克的贬值。到1921年底,马克的价值只相当于战前价值的2%。
战后初期,德国农业面临危机,地主阶级加重剥削,农民收入下降。1920年,战后爆发的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更使德国经济雪上加霜。由于缺乏原料,军事订货停止,许多工厂停产,德国工业生产锐减。
战后赔款的巨大压力,成为德国通货膨胀最直接的原因。维尔特在偿付了第一次赔款后,财政趋于崩溃。1923年1月11日,法国和比利时以德国不履行赔款为借口,出兵占领鲁尔区。鲁尔地区是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和欧洲最大的工业区。鲁尔的被占领致使德国损失了88%煤、96%生铁和82%钢的生产,导致德国各工厂企业纷纷停产倒闭。鲁尔被占领的当天,马克跌到18,000:1美元,到11月再跌到40亿:1美元,以后数字甚至更以兆计[2](82),中等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全部积蓄荡然无存,人民群众在经济上陷于崩溃[3](19)。古诺开始实行“消极抵抗”政策,拒绝开采和运输煤,企图迫使法国在赔款问题上让步。德国生产急剧下降,财政状况更趋恶化,最终导致德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古诺政府开始滥发纸币。8月12日,工人发起总罢工,古诺政府于当天垮台。13日,古斯塔夫·施特莱斯曼接任总理。但这时战后综合危机的高潮已席卷而来。通货膨胀扶摇直上,物价疯狂上涨。到11月,马克与美元的比值竟为42亿:1,一个小面包值200亿马克,一份报纸值500亿马克。尽管300家纸厂和两千台印刷机日夜印刷钞票,但纸币仍不敷所需[4](21),马克几乎毫无价值,德国的经济已经完全崩溃。
战后四年中德国还面临着巨大的革命危机和频繁的反革命武装颠覆活动:人民强烈反对《凡尔赛和约》和资产阶级政府反动统治的斗争,工人群众多次组织罢工、抗议、武装起义,以及东普鲁士地方长官沃尔夫根·卡普等妄图建立军事独裁和君主体制阴谋活动,等等。持续动荡的政治局势使经济形势更加恶化,终使魏玛共和国陷入深刻的经济、政治和民族危机之中。
从1923年8月13日到11月23日,施特莱斯曼掌握德国这段时间内,形势更加严峻,危机重重。鲁尔的“消极抵抗”,巴伐利亚邦再度发生冲突,萨克森、图林根左派成立的联盟政府,汉堡工人起义,慕尼黑啤酒店暴动,以极端右翼的帝制派分离运动和极端民族主义极端军国主义的法西斯运动两股最重要的势力为代表的各种分离主义活动,以及严重的通货膨胀,这些危机对共和国的生存构成极大的威胁。
施特莱斯曼政府积极通过外交努力,恢复国家对鲁尔区的主权,签订新的赔款协议,化解各种政治危机。1923年底,德国政府在美国的帮助下进行货币改革。德国经济结束了混乱局面,逐渐进入稳定时期。
二
为了防止德国彻底崩溃,在美、英策划下,成立了以美国查尔斯·道威斯为主席的赔款委员会,并于1924年1月在伦敦召开。赔款问题称为《道威斯计划》。《道威斯计划》规定:德国政府以关税、间接税、铁路和工业债券的收入作为抵押。在1924至1925年间支付10亿马克的利息,直至1928年,每年逐渐增加,从1928年起,每年支付25亿马克,未规定支付期限。
《道威斯计划》使德国的经济复兴获得了一个宽松的国际环境。德、法达成撤军协议,鲁尔危机和德国赔款问题得到了暂时的解决。西方资本家开始恢复对德国的信心,贷款源源不断涌进德国,其中美国的贷款最多[5](234)。据统计,从1924至1930年,外国对德国的贷款和投资共有326亿马克,其中长期信贷108亿马克,短期信贷150亿马克,其他投资68亿马克,缓解了德国经济恢复中的资金困难。但这些贷款和投资的90%被大垄断企业和大公司所占有。
1923年底,施特莱斯曼政府在美国的帮助下发行新货币,开始货币改革,以10000亿纸币马克兑换新货币1马克。广大公众,尤其是农村人口愿意使用新银行钞票,承认它具有储备价值。货币改革取得了成功,德国的货币趋于稳定。
1923年底,德国经济和政治出现了安定局面。德国经济开始恢复和繁荣,魏玛政府进入相对稳定阶段。
20年代,德国政府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刺激经济发展。大批科学家、企业家和工程师纷纷去美国进行科学考察,带回新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政府大力鼓励企业应用科学技术,更新工业固定设备。在全国开展“工业合理化”运动,进行工业改组,采用新式机器与流水作业法。这些措施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带动了整个工业和经济的发展。但“合理化”运动也造成了大量工人失业,1928年失业工人为140万人,1929年德国失业工人约200万人。
20年代德国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劳资仲裁制度,以裁决工人与雇主之间的纠纷。1926年,德国的失业救济制度改为失业保险制度。根据制度规定,一旦工人失业,可以从保险金账目中领取保险费[6](50)。魏玛政府大力进行住宅建设[7](193),建造了很多公共建筑与公共设施,还扩大国有企业数量和范围。
魏玛政府还加强国际经济交往与贸易活动。1922年4月16日,德国与苏维埃俄国签订了《拉巴洛条约》,决定两国在双方贸易和经济关系中实行最惠国原则。1923年,德国加强了与南斯拉夫的经济联系。1925年10月1日,德国和苏联签订由一系列条约和专门协定构成的经济条约,使两国之间一系列重大的经济和法律问题得以解决。1926年7月,德国还与法、比、卢森堡等国签订了《国际钢铁协定》。
在各种因素的推动下,从1924年起,德国经济开始恢复发展起来。1925至1929年间,全国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为597亿马克、614亿马克、675亿马克、705亿马克和702亿马克。按人均国民收入计算,1925至1929年分别为913马克、940马克、1048马克、1120马克和1107马克。从1925年开始,工人阶级的工资也出现增长,恢复到1913年的水平。
工业方面:到1927年工业已接近战前水平,重工业的恢复发展快于轻工业。1923至1929年,硬煤和钢产量都分别增加了1.6倍,发电量增加了6倍,汽车产量增加了6倍,大约平均每5至6人拥有一辆汽车,比美国人均还高,铝产量增加了31倍。在化学、电子技术、精密机械和光学工业方面,德国再次居于世界前列。德国重建了现代化远洋船队,到1930年已达到战前吨位的80%,位居世界第四,其中“不来梅号”和“欧洲号”两艘巨轮是当时横渡北大西洋最快的航船。
农业方面:德国采取了一些措施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主要是扩大农产品的播种面积,提高产量,发展畜牧业。自1924年起,德国的农业有了显著恢复。1928年,动、植物性产品产量已达到战前水平。
外贸方面:1927年,德国对外贸易总值超过战前水平,1929年已略有超出。1929年在世界进出口贸易中,德国所占比重分别达到9%和9.7%,仅次于英、美两国而居第三位。
相对稳定时期,德国实现了工业现代化。黄金储备达到22.58亿马克,超过战前一倍多。到1929年,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农业、林业和渔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从1910~1913年的 23%降至 1925~1929年的16%,工业和手工业则从45%增加到48%,商业、交通、服务行业、公共事业从32%增加到36%。德国手工业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桶匠和织布工等传统部门的从业人数有所下降,汽车技工、电工等新兴部门的从业人数迅速增加。1928~1929年德国生产的工业品占全欧的1/3(苏联除外)。德国经济实力再次超过英法,在资本主义世界中仅次于美国。
在相对稳定时期,垄断资本进一步发展。1925年12月成立的由数家德国大垄断企业联合组成的化学康采恩法本工业公司,控制了德国全部染料和人造汽油的生产,还掌握着德国80%的氮、40%的药剂、25%的人造丝、大部分摄影器材的生产,到1929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中最大的化学垄断组织。德国生产和销售的垄断水平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一位。蒂森、西门子、克虏伯等工业和金融寡头成为德国实际主宰者。
三
1924年以后德国经济的复兴是“世界经济史中最壮观的一次经济复兴”,但是这种“经济繁荣”是极不稳固的。首先,德国经济的复兴缺乏独立的国民经济基础。20年代德国经济繁荣的重要原因是建立在外国借贷资本之上的[8](127)。外国贷款尤其是美国贷款源源流入,德国缺乏雄厚的资金,银行业的基础极其脆弱。1929年,德国银行自有资本与存款的比例降为1:15,柏林的银行更低,远远低于正常标准。而且,半数以上的外国贷款是6个月期限的短期贷款。到1928年,外国人已经掌握了德国1/4财富。德国经济受到美、英、法等国资本一定程度的控制。一旦国际金融环境发生突变,必然给德国经济致命的打击。1925年11月,施特莱斯曼在经济繁荣时就曾警示:“在过去几年中,我们是靠借贷过日子的。如果一旦发生经济危机,美国要求偿还其短期贷款,那我们就要面临破产的危险。”
其次,德国暴富的人是一小部分,主要是垄断资产阶级。这加剧了国内的阶级矛盾与国际垄断资本之间的争夺。随着德国工业固定资本更新的基本完成与德国人民贫困化的加深,扩大国内市场难以为继;德国殖民地的丧失与国外竞争的激化,又使开拓国外市场困难重重,这就使德国的市场问题特别严重。20年代中期,国内日用消费品和住房市场已接近饱和。由于市场的严重缺乏,在经济恢复和发展时期德国的企业存在严重的开工不足情况。1923年底全国失业人数曾高达150万,1924年降至40万,但1925年底再次猛增到200万,此后一直保持在50万左右。
第三,德国的农业发展对整个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阻滞作用。根据《凡尔赛条约》,德国失去13%的领土,损失约10%的人口,造成东部地区农村人口稀少。政府设立的一种称为“东援”的资助农业经济特别基金大部分被贪污挪用。特别是1925年以后,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普遍下跌,对德国农产品造成严重冲击,国内农产品销售困难,农民负债沉重,不得不把农具、牲畜甚至庄园充当抵押品[9](122)。从1924年至1929年,农村债务上升达5.2倍。
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衡,进一步加剧了农业的落后。农业发展的滞后,造成工业的发展缺乏后劲,使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存在极大的隐患。广大农村弥漫着愤怒与不满情绪[10](180),众多农民最终把选票投给宣扬“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纳粹党。
此外,魏玛德国的政治体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一直滞后于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德国在经济复兴的同时,反动的右翼保守势力逐渐占领德国政治舞台[11](3),魏玛的议会民主政治遭受严重侵蚀,为经济的发展埋下了巨大隐患,严重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
1923年11月,国防军冯·泽克特将军掌握了国家政权,建立起了军事专政。12月25日宣布,废除8小时工作制,取消残废优抚金,减少对劳动人民补贴。泽克特将军涉入德国政治,标志着德国军国主义势力开始重新抬头。
艾伯特为了缓和政局,任命无党派人士路德组织政府。路德政府执行《道威斯计划》,把赔款的重担转嫁到劳动人民身上,宣布维持工人工资过去的所得税额,提高商品税,特别是大批日用必需品的税额。
在美国萧条开始到来之前,德国经济就已出现恶化的迹象。但德国经济形势的突变是由美国引起的。于1929年l0月24日从美国金融市场发端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迅速袭击了德国。1928年德国资本往来账目还有约30亿帝国马克的净资本输入额,其中44%为短期性的,而到1929年仅有12亿帝国马克,其中65%为短期的。由于德国经济与美国资本有着特殊的关系,这次经济危机对德国经济的破坏程度在资本主义世界居于第二位。
魏玛政府的一些货币政策也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布吕宁认为通货收缩是一剂良药,可以将经济引向健康的道路,拒绝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日益严重的失业问题,还通过国家订货、强制卡特尔化等措施扶持垄断组织。1931年,政府拨出40亿马克以“东援”遭受困难的农业部门,结果其中的96.8%落入占地20公顷以上的农户之手。与此同时,政府增税、减薪、紧缩社会福利开支等措施加重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12](115)。布吕宁上台之初,就增开啤酒税、零售税、人头税、烟草税、危机税、独身税、就业税等,人民不堪重负。从1929年到1932年间,工人、职员和公务员的收入总共损失了300亿马克,德国工资和薪金总额减少了50%。政府还减少了残废者、退休者、寡妇和孤儿的救济金和失业者的补助金。巴本任总理后,继续降低工资,增加税收。另外,政府还裁减了约1/3的政府职员。这些措施减少了德国社会对商品的“有效需求”,激化了阶级矛盾。德意志银行的贴现率和货币市场利率几乎完全保持高于国际利息率水平,吸引了大量的国外信贷资金,绝大多数是短期的,并且绝大多数资金被投资于长期项目,这就演变成了1931年德国经济的一种额外的灾难。而且企业疯狂进行“合理化”,导致更多工人失业,而国家又得投入更多的津贴。这种恶性循环使魏玛经济缓慢滑入了危机轨道,福利制度的扩大构成潜在危机的因素之一。
这次危机是德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经济危机,对德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打击。甚至大康采恩也难逃厄运,毛织业杜尔巴赫康采恩宣布破产。德国全部工业仅有1/3的开工率,有2/3的工业生产能力处于闲置状态。德国工业生产总值在1932年底危机最低点时,与危机前的最高点相比下降了40.6%,农业生产下降30%,农民被迫大量出卖土地,1928年到1932年卖掉的土地高达36万公顷。大批小农纷纷破产,佃农人数迅速增加。1931年3月,德国最重要的达姆斯达特银行宣告破产。7月,柏林银行几乎全部关闭,国库黄金储备减少了4/5,整个信贷系统处于崩溃的边缘。德国对外贸易急剧衰退,1929年到1935年,德国出口总额减少了69.1%,进口总额减少了70.8%。
危机最严重的后果是给社会造成了一支庞大的失业队伍。在1928年所谓“魏玛黄金年代”失业率为7%,1929年德国失业人员只有200万人,1932年增加到600多万人,失业率达到30.8%,最高时达到800万人,占全部劳动人口的43.8%,加上其家属占德国总人数的1/4。这些失业人员平均每月只领取15马克的生活补助金。由于政府取消了21岁以下失业工人补助金,使100多万失业青年失去了生活保障,这些失业和无业人员最终沦为流浪汉,成为纳粹党蛊惑的对象。危机还造成了中小资产阶级的急剧增多,使不少小企业、小农户和小店铺倒闭停产或宣布破产[3](35)。危机却使垄断资本的实力进一步加强,经济危机为实行作为摆脱危机出路的独裁制度创造了条件。
综上所述,魏玛德国经济的发展受着国内政治、政策以及国际环境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魏玛前期连续不断的政治动荡和盟国的掠夺政策,加重了德国经济的混乱与崩溃。重新制定的《道威斯计划》为德国的经济复兴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国际环境,魏玛政府的货币改革稳定了国内局势,促进了外国资本的涌入和德国经济的复兴,也留下了惨痛的教训,以致魏玛德国的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冲击下受害深重。因此要防止、警惕外国资本过度渗入和控制国家的金融与经济尤为重要。魏玛共和国长期政局动荡与右翼保守势力的一些反动政策也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消极影响。因此,保持政局的稳定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极其重要,国家的政治体制也要变革,以适应经济快速的发展变化。
[1]Theo Balderston.Economicsand Politicsin the Weimar Republic[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2]Roderick Stackelberg,Sally Anne Winkle.The Nazi Germany Sourcebook:AnAnthology of Texts[M].London;New York:Routledge,2002.
[3]David F.Crew.Hitler and the Nazis:A History in Document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
[4][德]卡尔·哈.二十世纪德国经济史(扬 绪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5]MartinKitchen.A History of ModernGermany,1800-2000[M].Malden:Wiley-Blackwell,2006.
[6]Manfred G.Schumdt.Sozialpolitik in Deutschland:Historische Entwicklung und Internationaler Vergleich[M].Wiesbaden:VS Verlag,2005.
[7]Richard Bessel.Germany after the First World War[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1995.
[8]Max Sering.Germany under the Dawes Plan:Origin,LegalFoundations,and Economic Effects ofthe Reparation Payment[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29.
[9]Eric D.Weitz.Weimar Germany:Promise and Tragedy[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7.
[10]Eberhard Kolb.The WeimarRepublic[M].New York:Routledge,2005.
[11]Franklin C.West.A Crisis of the Weimar Republic:A Study of the German Referendum of 20 June 1926[M].Philadelphia: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1985.
[12]Anthony McElligott.Weimar Germany[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9.
On Economy in Weimar Germany
XING Lai-shun,LI Fu-sen
The economic problem is an important factor leading to the decline of the Weimar Republic.Weimar Republic's economic developmen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the early post-war economic chaos,the economy relatively stable and depression.Eventually,because of failing to solve economic problems,Weimar Republic finally cannot help but lead to the collapse.
Weimar Republic;economic chaos;relative stability;economic recession
邢来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湖北 武汉 430079)李富森,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北 武汉 430079)
(责任编校:文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