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民生视角的我国旅游业发展问题探析
2012-04-14朱晓翔
朱 晓 翔
(河南科技学院 旅游管理系,河南 新乡 453003)
基于民生视角的我国旅游业发展问题探析
朱 晓 翔
(河南科技学院 旅游管理系,河南 新乡 453003)
现代旅游是一种提升公民生活质量的高层面民生需求,是一项具有促进就业和扶贫作用的民生产业,发展旅游是改善和服务民生的重要途径。在我国目前的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政府在战略目标上存在着明显的“重营利,轻民生”取向,在公民的闲暇供给方面存在着供给不足和不科学的问题,在旅游公共产品服务建设方面明显滞后于旅游公共需求,在旅游方面的公共服务力度不够。基于民生视角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旅游业树立科学发展理念,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有利于保障公民旅游权利,实现旅游公平,有利于促进就业和扩大内需,也有利于提高国民幸福感,提升国家形象。
民生视角;旅游业;发展;中国
一、旅游与民生的关系
(一)民生的内涵
“民生”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其内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民生即有关国民的生计与生活问题,广义的民生不仅包括人民的生计与生活,还包括人民的政治需求、文化需求和精神需求等内容。民生的内涵具有时代性,它会随时代的变化而发展,不同时期的公民对民生会有不同的需求,同时民生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具体包括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民众基本生存状态的保障;第二层面指民众享有基本的发展机会和发展权利,如就业、培训学习等方面;第三层面是全方位的、高层次的民生,其核心侧重于人的全面发展和民众的“生活质量提升”,即民众的幸福指数。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侧重于追求“生活质量提高”和提升自我发展契机的较高层面上的民生问题[1]。
(二)旅游与民生的关系
1.旅游是一种提升公民生活质量的高层面民生需求
现代旅游活动是人类的一种高级需求活动,它不仅是一种物质消费,更是一种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在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提高和闲暇时间增多,人们越来越追求更多的休闲和旅游活动,旅游已经成为许多公民的生活消费必需品,成为许多公民提升自身生活质量的内在需求活动,成为社会大众的一种高层面民生需求。目前旅游业发展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也充分反映出了旅游的民生特征,表明旅游对改善居民社会福利状况和提升民众的生活质量以及民众的幸福指数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2.旅游是一项具有促进就业和扶贫作用的民生产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随着一二产业容纳就业的能力在不断萎缩,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在国民就业中的地位明显提高。旅游业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可以吸纳大量的就业人员。在目前我国就业压力较大的形势下,政府首次把促就业放到和保增长同等重要的位置,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就业,而旅游业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一个重要产业,充分反映了其民生产业的特征。此外旅游还有非常强的扶贫作用,发展旅游产业已成为许多乡村和落后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旅游的整体经济效应对乡村以及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日趋明显,成为提升这些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民生产业。
3.发展旅游是改善和服务民生的重要途径
从近年来各地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效果来看,旅游业作为一种多部门和多行业融为一体的服务业门类,在改善和服务民生的许多关键环节都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各地通过发展旅游,通过重点加强旅游公共服务建设,不仅带动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各种旅游服务设施不断健全,同时也改善了当地的居民的生活质量,在改善民生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旅游业是一个对环境质量要求很高的产业,通过发展旅游业,有力促进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大大改善了当地的人居环境。目前许多地方已经开始积极发挥旅游的民生效应,促进旅游公益事业的发展,逐步将一些旅游休憩区、旅游景区向公众免费开放。
二、基于民生视角的我国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旅游业发展存在“重营利,轻民生”倾向
尽管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在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满足人们的发展需求方面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但在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上仍然较多侧重于从经济视角出发,把旅游业仅仅看作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认为发展旅游就是发展经济。这种旅游观具有“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的倾向,旅游发展表现为“重营利,轻民生”的[2]。目前我国旅游业发展指标也主要表现为一些经济指标,缺乏以旅游者为本的思想,较少考虑旅游所蕴含的社会文化教育功能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功能。例如我国景区门票价格位居世界第一,且还在持续高涨,就反映出了我国旅游业的重营利、轻民生的倾向,这与旅游的推进国民教育和提升国民凝聚力的基本原则相左。
(二)闲暇时间供给不足,安排不科学
闲暇时间是人们进行休闲活动和产生旅游需求的必要条件,闲暇时间的多少也反映出社会对民生的重视程度,是民生质量高低一种重要体现。虽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闲暇时间不断增多,但有闲的问题还未真正解决。由于缺乏从民生视角全面考虑,在闲暇供给方面仍然存在供给不足和安排不科学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假日制度如黄金周虽然促进了旅游经济发展,但也造成了严重的供需矛盾,使游客的快乐体验下降,使旅游资源遭到破坏,假日旅游制度已经很难让游客得到满意。虽然《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已经从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但在不少单位仍不能很好地落实,这无疑是对公民权利的剥夺,而政府相关部门在执行力度方面也不够,严重限制了一些群体的旅游休闲需求的实现。
(三)旅游公共产品供给不能满足旅游民生需求
旅游是一种公共产品,向社会提供旅游公共产品是政府的职能和义务[3],但长期以来,政府在旅游公共产品服务方面较少从民生视角考虑,政府所提供的旅游公共服务偏重于营利性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旅游公共产品服务建设明显滞后于旅游公共需求,政府在旅游方面的公共服务力度不够,导致了旅游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不足,不能满足旅游民生需求。其主要表现主要是公益性免费性景区少,特别是一些公益性旅游公共服务产品如国家公园、博物馆等供给存在严重不足,属于全民所有的公共资源景区地方化现象严重,一些地方文化遗产景点,本应该作为公共产品无偿或低价提供给公众,却变成了一些地方政府与某些管理部门的“摇钱树”,根本不能承担其应有的人文价值辐射以及道德教益作用。
(四)旅游消费环境与旅游民生需求仍有差距
由于旅游消费的情况比较复杂,涉及面广,加上目前我国有关旅游的法律法规还不太健全,旅游管理体制不完善,导致旅游消费投诉较多,旅游纠纷频繁,如常见的零团费和负团费、黑导游、强制购物、消费欺诈等,导致消费者旅游体验质量不高。目前的旅游消费环境与旅游者需求期望仍然具有较大差距。
三、基于民生视角发展旅游业的意义
(一)有利于旅游业树立科学发展理念,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5]。从民生视角发展旅游,可以把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有机结合起来,使旅游业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产业载体和人民群众满意的民生产业,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国民民生旅游需求,并促进旅游经济持续发展,有利于实现旅游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有效统一。从民生视角发展旅游,是我国旅游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旅游业树立科学发展理念,转变旅游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服务公共”的旅游发展价值观。在旅游业发展中树立民生旅游发展价值理念,可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利于实现和谐旅游目标,提升社会协调度。
(二)有利于保障公民旅游权利,实现旅游公平
《马尼拉世界旅游宣言》强调旅游是“人人享有的权利”。旅游公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旅游业是否成熟的显著标志,其首要目标是人人有机会参与旅游。而从我国公民城乡出游率差距以及弱势群体的旅游缺失等方面来看,目前我国与“人人有机会参与旅游”的公平目标尚有一定距离[5],相当部分公民的旅游权利不能实现。而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社会却越来越忽略了旅游的权利理念,而把发展经济作为发展旅游的单一目的,形成了旅游的不公平现象[6]。在强调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今天,如果我们能从民生视角来对旅游的本质进行认识,扭转发展旅游的功利化目的,逐步回归到旅游的本质,即把旅游作为人的基本权利来发展,树立正确的旅游观,将会有利于保障公民旅游权利,实现旅游公平。
(三)有利于促进就业和扩大内需
我国在未来几十年还将有几亿劳动力需要转移和就业,如何应对当前的就业困难,并着眼长远,形成新的就业增长点和经济形态,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目前社会消费对拉动我国经济发展作用力量较弱,内需不振。从民生角度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民生旅游,通过促进居民旅游消费,使人们的旅游需求得到充分释放和满足,有助于扩大内需,使旅游业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以旅游消费扩大内需,可以有效扩大旅游业的产业规模,促进社会就业,扩大社会充分就业程度,优化从业结构。
(四)有利于提高国民幸福感,提升国家形象
如何提升国民的幸福感,建设社会各阶层和睦相处的和谐社会,是当下我国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从民生视角大力发展旅游休闲产业,是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重要形式,是创造幸福GDP、打造更加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重要途径,对于满足发展的最终需求、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理念、形成一个现代文明的社会具有终极意义,同时还可使旅游休闲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和文化交流、传播功能,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助于塑造我国作为文明大国的国际形象。
四、从民生视角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措施
(一)树立民生旅游发展理念,制定发展民生旅游的相关规制
如何在旅游业发展中树立民生旅游发展价值理念,坚持“服务公共”的旅游发展价值观,是发展好民生旅游的基础。当前,人们希望能通过旅游来改善提高生活品质的愿望迫切,政府应当扭转原先的重营利轻民生的发展观,坚持“服务公共”的旅游发展价值观,更多地提供符合人们需求的旅游产品,努力把旅游业建设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服务产业,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国民民生旅游需求,并促进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从民生视角制定旅游发展的相关规章制度,规定政府对发展民生旅游事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是民生旅游发展的制度保证。政府应从民生角度制定和修改相关的旅游法规,以制度形式指明旅游事业的发展方向,明确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发展民生旅游上的责任与义务,使政府和社会充分认识到发展民生旅游事业的重要性。国家和地方政府及相关社会机构,都有责任和义务从民生角度提供政策保障,创造物质条件,保障公民旅游权利的实现,特别是对弱势群体如低收入群体、残疾人等,更应该通过政策、法规等手段,保障其旅游权利和旅游愿望的实现。
(二)落实和改革休假制度,实施国民休闲计划
公民带薪休假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是民生旅游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因此国家和政府必须认真落实人们的基本休假权,针对目前休假制度在不少企事业单位不能得到很好落实的现状,必须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加以纠正。此外也要改革旅游闲暇时间供给,不断增加公民闲暇时间,使闲暇时间安排更加科学合理。实行“国民休闲计划”,是实施民生旅游的一项重要举措。要通过实施“国民休闲计划”,降低和消除影响旅游者出游的各种障碍和阻力,真正地让国民“休闲”,使国民旅游计划作为一种对全民的“旅游福利”,让旅游普及大众,让更多人能参与到旅游中来[7]。
(三)大力提供旅游公共产品,发展社会福利旅游
政府要不断加大对旅游民生的投入,向社会大力提供旅游公共产品,满足旅游民生需求。政府对于旅游公益性设施建设,应当加大投入力度,创造良好的旅游消费条件和环境。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继续扩大和推行公益性的旅游景点如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等的免门票政策,对于各类遗产地、国家风景名胜地以及自然保护区等应实施门票限价或低门票政策。各地政府应该树立大旅游发展观念,改变单一的“门票经济”运营模式,可以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来促进国民休闲和旅游,发展民生旅游。同时,发展公益和社会旅游是惠及低收入阶层,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一项制度安排,要实施低收入人群旅游的民生保障计划,帮助他们实现旅游的愿望。
此外,针对促进就业这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民生课题,应该充分提高旅游发展质量,积极扩大旅游就业空间,发挥旅游业能够大量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民生产业功能。同时政府及相关部门应采取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旅游的扶贫效应,在旅游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大力实施旅游扶贫战略,帮助不发达地区人们脱贫致富,并推动当地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以促进当地民生的不断改善。
[1]林祖华.民生概念辨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60(22):162-163.
[2]张海霞,汪宇明.基于旅游发展价值取向转移的旅游规制创新刍议[J].旅游学刊,2009.24(4):12-18.
[3]宋振春.论旅游发展观与国际旅游发展政策[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7,20(6):105-110.
[4]周文宣.论民生问题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理论与当代,2009(11):23-25.
[5]黄秀琳.惠众与公平:未来旅游发展的终极诉求[J].中国软科学,2011(3):66-71.
[6]王德刚.旅游权利论[J].旅游科学,2009,23(4):1-5.
[7]石培华,冯凌.实施国民休闲战略的宏观背景与战略意义[J].旅游论坛,2010,3(2):178-183.
F592.6
A
1000-2359(2012)05-0053-03
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软科学项目(112400430014)
2012-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