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语言能力

2012-04-13

关键词:第二语言交际学习者

王 琼

(运河高等师范学校,江苏 徐州 221300)

1 语言能力的相关理论以及研究背景

1.1 国外的相关理论以及研究

Chomsky是最先将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区分开来的。他的《句法理论要略》(Chomsky,1965)将语言能力理想化, 将它定义为理想化的说/听者关于语言的潜在知识。

“我们从根本上区分语言能力(说/听者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performance) , 即具体情况下语言的实际运用。”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s在1972年发表的《论交际能力》一文中提出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这个概念。他认为一个人的潜在能力(capacity)包括语言知识(knowledge)和使用语言的能力(ability for use of language)。Hymes认为,一个关于语言使用者和语言使用的正确理论应包括四个参数:(1)可能性及可能性程度,(2)可行性及可行性程度,(3)适宜性及适宜性程度,(4)出现性及出现性程度①。

Canale(1983) & Swain(1984)提出的交际语言能力模式由四个部分组成:(1)语法能力(grammatical competence),(2)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3)语篇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4)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

1.2 国内第二语言教学的语言能力理论

1990年盛炎在其《语言教学原理》一书中借助Hymes交际能力理论, 探索了包括第二语言教学在内的第二语言能力跟母语能力的异同, 认为两者是类似的, 只是获得的基础、方式不同, 过程不同, 克服困难的程度不同, 地点和时间不同罢了, 因而第二语言能力的核心要素就是语言交际能力。

1990年张占一《试论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一文提出了“交际文化”的概念, 指在第二语言教学包括第二语言教学或第二语言教学中对语言交际有规约作用, 从而对交际能力产生影响的文化因素, 第二语言教学界由此掀起了一场关于交际文化及语言交际能力的讨论。

1997年刘绍忠《语境与语用能力》认为,语用能力指听话人对语境的认识能力和在对语境的认识能力的基础上理解别人的意思和意图、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意图的能力。语用能力是继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之后提出的,通常被认为语言的应用能力。

2 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语言能力”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语言能力”并不等同于Chomsky的“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而更接近于“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或“语言使用的能力”(competence for language use)。这种意义上的“语言能力”除了包含词汇、语法等语言结构知识外,还包含丰富的社会人际内容,例如,社会语言能力( social-linguistic competence)、话语规则应用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文体风格应用能力(style)、得体性(appropriateness)等等。

从目前的研究看来,当前的第二语言教学中所指称的语言能力可以划分为两大部分: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语言能力包括语言要素和语言规则,交际能力则大致包括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

综合上面对于各种理论的理解,我们认为第二语言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包括:(1)第二语言的基本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2)第二语言的交际能力,实现交际情景中实践性、得体性和现实性;(3)第二语言的文化理解和适应能力,包括对英语国家文化的认知理解和接受能力,以及对英语国家文化的适应能力。

3 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课程和教师

尽管第二语言教学的对象的学习目的和需求是千差万别的,但是在实际的第二语言教学中,应该着重培养的不只是学生的知识能力,更重要的是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3.1 课程设置

从课程设置方面来看,语言能力的获得一般包括语音教学、语法教学、词汇教学、写作教学四个方面。此外,针对第二语言的交际能力和第二语言的文化理解和适应能力的培养,第二语言教学还应设置开设文化课程。所以,教材的编制和选择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知识的汇总,它应该具有自己的特点:规范性、科学性、真实性、时效性、实用性、综合性等特点。

在第二语言教材的编制中,所选取的语言素材应符合:(1)具有合语法性( Grammatically)和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2)具有得体性(Tactfulness);(3)第二语言文化适应能力(Chinese Competence of Cultural Adaptability),即使用第二语言进行交际时能适应该国家的社会文化心理和习惯。

3.2 教师要求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文认为要培养学生的相关语言能力,作为第二语言教师除了具备相应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掌握:

(1)目的语国家的相关文化。教师能了解和掌握目的语国家文化和相关的基本国情,并将相关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激发学习者对目的语国家文化的了解,使其在学习第二语言的同时,了解其国家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基本国情。

(2)中外文化比较与跨文化交际。教师应了解中外文化的主要异同,理解和研究跨文化交际的主要概念,以及文化、跨文化交际对语言教与学的影响,并能够将上述理论、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

第二语言教师具备的专业技能和素养符合并能够满足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能对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以及文化理解和适应能力的学习和发展要求。

4 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学生和教学法

第二语言教学的对象不同于母语习得者。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情绪与母语习得者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当下,第二语言的教学对象学习的目的不再是单纯为了考试,更多的注重第二语言的实用性。同时,由于自身的母语所赋予的语言习惯和语言信赖,使得大部分的学习者在达到一般的交际水平后,语言学习就缺乏动力,经常会出现语言石化现象,语言学习停滞不前。

目前,运用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教学法主要有:

听说法和直接法:按照语言结构的难易程度逐层进行,对语言中的语法进行重点解释和练习,并利用比较分析母语和目的语的异同。这种方法在前期的第二语言教学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仍然运用在中高级第二语言教学中。

情景教学法②:以语言的功能或情景为主线,通过特定情景的对话来对词汇和语法结构进行学习和练习。在教学初,往往提供固定句型或例子。该方法强调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现在仍然主要运用于语言的口语教学中。

认知教学法: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安排语法的学习和课程设置,以大量的练习和复习让学生温故知新,习得新的语言知识和内容。强调学习者对于语言结构的注意和认识,关注语言学习者的认知技能和学习策略,培养学习者对于语言技能的分析性。这一方法适用和运用于中高级第二语言教学中。

交际教学法:在课堂上进行真实的言语交际,让学习者接触到可理解可接受的语言素材,主要通过大量的听说读等交际活动进行操作。该方法适合以交际为学习目的的第二语言学习者,但是存在着语言准确性低、单纯强调语言交际忽视语言形式的问题。

鉴于国内学者对于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的认同,在目前的第二语言教学中,交际教学法被大量运用,且关注在交际情境中实现合乎语法得体的话语,同时也增加了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的培养和在真实交际情境中的运用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要求通过在课堂中设置具有真实性、交际性、能激发学习者兴趣和动机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和发展学习者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5 教学环境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语言交际和文化理解和适应能力的综合培养需要离不开语言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创设和利用。由于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对于自身的认知能力和经验的依赖,学习者所处的语言环境以及语言氛围对于学习者的语言能力的培养以及语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际,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同时,日常真实交际情景的利用是学习最真实新鲜实用的语言的场合。教师可以利用任务型教学或是课外作业的布置来实现日常环境的利用。

注释:

①出现性及出现性程度,也可称为可接受性及可接受性程度。

②情景教学法,从语言学的角度又称功能结构教学法。Skehan(1989)将其总结为3P法: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duction.

参考文献:

[1]Chomsky.句法理论要略[M].1965.

[2]Hymes.论交际能力[M].社会语言学译文集,1985.

[3]盛炎.语言学教学原理[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4]张占一.试论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3).

[5]戴曼纯.语言学研究中“语言能力”的界定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2).

[6]刘绍忠.语境与语用能力[J].外国语,1997,(3).

[7]张德鑫.谈语言能力及能力测试[J].语言文字应用,1997,(4).

[8]陈作宏.对语用能力的认知与综合知解[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1).

[9]王凤兰.语用能力、语境与第二语言教学[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10).

[10]刘昊.浅议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猜你喜欢

第二语言交际学习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需求研究述评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
《第二语言句子加工》述评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