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幼专学生数学学习现状引发的思考
2012-04-13李宏
李 宏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年制学前教育作为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将初中毕业生培养成高素质幼师人才的重任。在当今知识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数学思维方法无处不在,数学教育对于人才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我校部分幼专生对数学有一种恐惧心理,没有学习兴趣,数学基础薄弱参差不齐等特点,我校数学组开展了关于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程结构体系及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该课题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能力、提高数学素养为出发点,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现状和身心发展的特点,构建科学合理的数学课程结构体系,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探索适合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新模式。为此,特别针对我校一年级幼专13个班级的在编学生,从中抽取了4个班级进行了数学学习状况的问卷调查,收回答卷193份,调查的内容涉及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下面根据统计的结果,针对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并对其问题进行探讨解决的策略,发挥数学教学的独特功能,提高学生基本文化素质,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服务。
1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兴趣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良好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着积极的作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只有把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起来,学生的数学素养才会慢慢提升。
1.1 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是非常有权威性的。学生只是教师的配合者,是教学思路的实践者,这种完全服从的师生关系,明显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更谈不上学习兴趣的培养。实践证明,教师只有在课堂上搭建起师生互动、互为主体的教学平台,学生才会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因而心情舒畅,求知欲旺盛,思维活跃。这时,就会像爱因斯坦所说的那样,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数学知识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
在这次问卷统计结果中,有24%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课堂,34%的学生只是能够参与课堂教学,而34%的学生有时参与课堂教学,只有8%的学生不愿意参与。通过这个数据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很差,还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望很淡薄,因而,教师要为学生服务,由过去的“主宰者”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励者、引导者和点拨者,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有意识地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以求得心灵沟通,师生彼此理解和信任,这是增强学习兴趣非常有效的方法和前提条件。
1.2 数学教学要与生活相联系
数学教学应尽量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只有把数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学生才能学得更好。在此次问卷统计结果中,有38%的学生喜欢数学,42%的学生表示一般,只有20%的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可见,数学在学生的眼中,并不是完全没有兴趣,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环境,应该尽量去发现数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只有从数学的角度观察身边的事物,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找出与数学有关的因素,启发学生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使学生与抽象的数学知识走得近些,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拓宽数学知识面,构建合理的数学课程结构体系
目前,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数学教学内容相对陈旧,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比较单一,缺乏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的熏陶,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书本知识和运算推理的关注较多,对学生的态度和情感关注较少。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必须对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在适当降低理论深度及难度的同时,拓宽知识面,加强实际工作中需要的理论知识,以提高岗位工作能力。有必要将知识点融于能力培养中,注重实践性教学和知识的综合应用,提高幼师专业素质。
2.1 合理安排知识顺序,夯实教材内容,做到与时俱进
调查报告统计,41%的学生不适合幼师数学教材的学习,38%的学生还不清楚,只有21%的学生适合幼师数学教材,因此,课题组对幼师数学的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在保证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基本能力培养的前提下,内容有增有减,在内容编排顺序上也作了较大的变动,尽量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认知规律,进一步精简了普遍认为无用过时的内容,及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的、因知识的深挖掘而发展得过极过热已走进死胡同的内容,或降低了目标要求。增加了能够反映时代需求、符合幼儿数学教育发展趋势的内容,教材编排的合理性突出体现在学生的应用能力,能够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联系起来。如增加了数和量的知识点的规范知识;降低对繁杂的数字运算、代数式运算、几何证明的要求;淡化某些非数学本质的术语和概念;将几何学习的视野拓宽到学生生活的空间;强调空间和图形知识的现实背景;使学生能根据数据作出推理和合理的论证,并初步学会用概率统计语言进行交流,增加数学课程的技术含量,趣味性与实用性增强。
2.2 搜集信息,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面
首先,搜集资料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掌握了基础的情况下,了解社会生活常识、现代科技,培养学生的兴趣。由于数学这门学科的知识比较抽象,单凭教师的生动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因此,让学生根据课内的知识去搜集资料,补充教材,使课改后的教材内涵更加丰富,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的视野也更加开阔,这比教师讲解得口干舌燥要强百倍,学生可以惊喜地认识到知识是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来获取,而不再是光听教师耳提面命了,这样他们自己也学会了学习,从而为终身学习也打下了基础。其次,搜集资料还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未来社会是一个竞争社会,也是一个合作的社会,没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很难做好一件事情,因此也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合作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积累内化大量语言材料,不用说教,让学生通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过程,达到内化学生知识,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效果。
3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广泛。但是这次调查问卷统计结果中发现,只有14%的学生喜欢教师给出自学阅读提纲,学生自行学习;23%的学生习惯在教师启发下完成学习内容,而其余的学生则是喜欢边讲边练,甚至有的学生必须由教师非常详细的讲解才能接受,这种机械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只能使学生的惰性越来越强,更谈不上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当前数学教师的一个重要课题。
3.1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中国有句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确,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仅仅掌握所学的书本知识是完全不够的,必将被时代所淘汰,因此,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对其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我校幼专生普遍依赖教师的讲授。调查统计,在学习数学时遇到不懂的问题,有49%的学生倾向于马上询问周围的同学、老师或家长,只有27%的学生能够反复思考,不轻易放弃,直到弄懂为止,而24%的学生觉得自己不可能解出,甚至放弃这道题。面对这一现状,需要引导学生掌握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方法,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质疑问难、集体交流等形式获取新知,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使学生自觉自悟,自学自得,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2 要指导学生学写数学日记
现代数学教学强调学生表达能力的锻炼及数学教学形式的开放性,而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恰恰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的思维更具广阔性。而且写数学日记能够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用一双数学的眼睛观察事物,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懂得学习数学的价值。但在这次调查统计中,只有19%的学生喜欢记数学日记,50%的学生对记数学日记不感兴趣,而31%的学生不知道该记些什么,因此,有必要指导我校幼专生写数学日记,这样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灵感,自己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体验,遇到感兴趣的、有疑问的数学问题都记在数学日记上,包括对课堂知识的回忆、归纳、总结、提高、反思、创新,也可以自发地组织活动进行讨论、交流,或单独与老师交流看法。但不管采用何种方式,作为教师要适时地开展数学日记交流会,认真做好查询、答疑、鼓励、奖励工作,时时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位同学都能产生兴趣,都能积极参与到学数学日记的行列中。
总之,通过这次问卷调查,了解了幼专生的基本的数学学习状况,根据调查数据,为今后的数学教学工作做出适当的调整,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热爱数学,真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这是我们数学课题组每一位成员的期望。数学教育要充分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要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成子娟.幼儿数学课程改革实验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2,(1).
[2]张奠宙.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设计、实施与展望[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9.
[3]刘旭东.校本课程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