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视域下外语课堂的教学形态研究
2012-04-13王姝丽
王姝丽
(哈尔滨商业大学外语学院,哈尔滨 150028)
生态学视域下外语课堂的教学形态研究
王姝丽
(哈尔滨商业大学外语学院,哈尔滨 150028)
以生态学原理及教育生态学的理论体系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遵循外语学科的教学特点,探究外语课堂教学生态发展的途径与方法。在生态学视域下,外语课堂教学体现为三种形态:一是信息技术下外语教学环境的生态化转变;二是外语教学基本要素个体呈现生命态;三是教学目标决定教学过程向自主、互动、媒介环境的生命化转变。生态视域下的外语课堂教学形态强调的是教学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和谐,构建生态化课堂既要体现“人本主义”的教学理念,还要注意“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思维方式,基于生态化理念合理利用媒介改善教学环境、教学要素与教学过程是外语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内在动力和必然要求。
生态学;外语课堂;教学形态
大学外语教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其目的是通过课堂让学生掌握语言学习的方法及运用语言的能力。教育生态学则作为一个新兴的边缘学科,为外语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维方式,变革了以往外语课堂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式,为外语课堂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新的途径与思路。将外语课堂比作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促进其生态教学体系的良性循环,就要为其提供充满生机活力的平台,灌输源源不断的营养及充足的阳光,让学生在此环境中均衡营养、平衡心态、和谐竞争、补充能量,最终结出生态绿色的丰硕果实。
一、信息技术下外语教学环境的生态化转变
生态外语教学的理念是充分重视自然、社会中物质与人文环境,及其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影响,并强调师生之间与周围环境互动交流对外语学习的重要意义[1]。那么,在被称作信息社会的21世纪,基于信息技术的多媒体电脑和互联网已成为人们难以舍弃的交往平台及不可或缺的生存方式,这种趋势也必然会影响到课程教学的革新,其中当然也包括外语课程的演变,所以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营造和谐自然的教学情境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影响后代人的发展能力,在联合国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设想,成为生态系统的重要准则[2]。而这一准则同样适用于现代外语教学,只有自然、和谐、循环、开放的教学情境才能解除当前学习者在外语学习中思想的禁锢,交流的束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是完成这一需求的最佳手段,为创设生态和谐的外语教学课堂提供帮助,但要合理调整“学习者—网络多媒体—课堂”三者的关系,信息技术呈现出多样性:数字化、多媒体、智能化、网络化。在完整的外语课堂生态环境中,人与网络环境、计算机与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双方的互动也必须达到和谐一致,过分依赖网络会弱化教师的地位,造成学习过程孤立化,不利于培养学生主体创造力的发挥。相反,强调课堂教学环境,重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语言交流而忽视信息技术,会造成“费时低效”,不能充分挖掘学生课堂下的闲散时间。
(二)提倡自由开放的心理取向
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Noam Chomsky)曾指出,人天生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人内在的语言知识,是生成语法所描写的对象;语言运用是能力运用与言语活动的过程,它们都牵涉到心理因素。因此,外语学习中的个别问题,不仅要从语言学的角度,还应更多地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研究探讨,重视并关注外语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同理,为学生创设好的心境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关键,学生怀有自由、开放、积极的心理取向配合教师恰如其分的心理诱导,就会使外语课堂呈现生动活泼、精力充沛、善于倾听、乐于合作、积极参与的课堂氛围。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手段可以有效地促进和加速学生正确心理取向的定位,达到流畅而开放的生态环境[3]。
(三)搭建协作与竞争的交流平台
在外语课堂当中,交流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通过查询外语教学的相关论文发现,外语课堂教学大致体现为四种形式:课本式、便签式、剧本式、表演式。课本式是根据教材要求完成特定的对话交流;便签式是教师根据实际需求和专业特点来创设交流意境;剧本式是允许学生根据个人兴趣与感悟来收集、整理、创作一段交流情境;而表演式通常要具备一定的语言交流能力才能够完成,语言的运用、表情的呈现、身体的姿态都可以刺激学生的表演欲望,这种交流方式更适宜于特定专业的外语学习。
二、外语教学基本要素个体呈现生命态
(一)教学内容呈现生命气息
外语课堂教学内容的生态气息体现在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进行知识建构,将生硬的课本知识转变为“活生生”的方法与理念,学生用辩证客观的思维方式去接受知识,重新建构,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在生态系统中,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方式强调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科学知识、思维方法外,还应该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思想意念,规范学生对语言信息的采集方式,让学生可以从课本、网络、交流中掌握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以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学生焕发生命活力
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如同被动、消极等待的“瓶子”任教师灌输,使其独特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以及精神和情感世界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而剥夺这一切的是传统的教学理念。而在生态学视域下外语课堂中的学生应该是一个生物群体或生物部落,作为“消费者”的学生,能够控制自己“知、情、意、行”的完整性,允许学生去创造性的理解、思考,更提倡学生质疑、合作、探究的学习风气,因为只有民主、宽容的课堂才能焕发学生生命活力,成为课堂的主人[4]。
(三)教师角色定位立体鲜活
教师在生态群落中担当着分解者的角色,成为了转变知识结构,分解技能内涵,传递信息资源的重要载体。在现代外语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外语教学工作者认识到,过去外语教学领域诸流派通常以静态观点对课堂形式做单一、线性的分析与指导,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似乎解决了教学课堂中出现的“生态失衡”等问题,例如师生比例失调,教学内容比重差异大,学生主体意识差等课堂现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课堂教学似乎出现了生机,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似乎发生了转变,但要强调的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具有不断改善自我意识的功能,任何长久不变的定势都会使双方产生对状态的适应与厌烦感,所以教师与改革者不能完全依赖于信息技术对课堂的作用,而不去更新与创造,因为课堂的生命力来自于发展与变革,教师更要重视时代变迁带给教与学发展的变化。
三、教学目标决定教学过程向自组织、多互动、媒介环境的生命化转变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导向、控制、激励功能决定了现代外语教学的过程向生态化转变的未来趋势。在生态学视域下,外语课堂的教学过程强调师生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融合,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松弛的心理取向,提高教学的实践效果。
(一)生态视域下的外语课堂中“自组织”意识的形成
德国哲学家康德是“自组织”这一概念的最先提出者。自组织理论强调开放系统在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交流的前提下的动态演化,强调系统在内部组织成分之间丰富的非线性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自我发展的“活力”。在外语课堂中学生的“自组织”意识的形成具备理论支撑、动力驱动、效果检验、持续发展四个要素。理论支撑包括自组织理论体系与外语教学理论及教育学的认知理论;动力驱动包含学生的心理与情绪状态、教师的方法与手段、环境和技术的搭配,这一步骤是自组织意识形成的“催化剂”;效果检验重在测试学生的任务完成效果和自我组织、自我设计、自我协调的能力范畴;持续发展重在挖掘学生掌握外语学习方法的潜力,培养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具有长期坚持学习外语的良好习惯。只有具备这四个要素才能够实现外语课堂中学生“自组织”意识的形成,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构建生态群落互动式的学习氛围
生态学视域下,生态群落中的每个成员都会相互作用和影响,个体间的变化会牵涉到整个系统的变化,而这种生态现象通常被称为群体动力[5]。为了能够激活课堂学习的群体动力,培养“生态型”外语课堂理念,师生间的互动也会成为英语课堂的律动,孕育生态课堂的清泉。传统的外语课堂缺乏互动,沉闷、呆板,思维空间狭窄,学生束缚感太重,“文化权威”与“真理化身”的教师角色成为外语课堂的“绑绳”。所以要构建生态群落的学习氛围必须强调互动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积聚灵动性与活力,师生间、学生间才可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就如同植物界的“共生效应”,即植物单独生长可能枯萎死亡,而与其他植物共同生长,则能够生机勃勃,长期旺盛,原因就在于养分共融共享,生态结构搭配合理。生态体系如此,生态课堂亦如此。
(三)生态化外语教学媒介环境构建
生态学关注的是生物与周围环境的整体关联。国际著名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体生态的概念,不同媒体之间的功能互补和组合使用。在一定的外语教学情境中媒体各个构成要素、媒体之间、媒体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相互良性制约而达到的一种相对平衡的结构就是构建生态化的外语教学媒体环境[6]。在建构过程中,要以始终满足学生、教师的最根本需求为目标,为教与学提供便捷,驱动教学进度顺利向前发展,符合媒介生态的完善和持续良性发展。系统规划媒介建设和配置,提倡开放性系统架构与技术规范,提升媒体进化升级状态,完善外语教学实践环境体系,评估与研究外语媒介生态效能,建立配套相关政策与保障体系,保证了外语生态化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
四、结论
(一)生态化外语课堂教学理念的形成必然会成为应用语言学界的研究热点。教育生态学已经渗透到大学外语课堂教学形态当中,倡导新的教育理念,用生态观点剖析、求证大学外语教学现象,从理论上探讨生态视域下外语课堂教学形态的客观规律,基于生态学及教育生态学理论体系实现了大学外语课堂生态系统的平衡,提高了大学外语的教学效果。
(二)从生态学角度分析,生态系统是开放的系统,为了维系自身的稳定,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能量和适应外界环境,外语教学生态化同样需要特定的环境和必需的媒介来维持课堂教学的稳定运行,而信息技术则成为了现代外语教学生态系统中毋庸置疑的重要工具。从操作思路上为开放生态系统的运行提供轨道,保证外语教学媒体生态系统的效率与价值。
(三)生态学视域下的外语教学形态仍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作为新兴的学术领域有其不成熟的一面,在实际外语课堂教学中,生态化教学形态不能撇开其他外语教学形态而孤立存在,需要学术界和教育者能够融合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共同充实和论证生态化外语教学的良性发展前景。
:
[1]贾秀敏,李凤兰.生态化外语教学观述评[J].科技信息,2011,(14).
[2]秦晨.外语课堂的教育生态学解读[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3]刘森林.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模式设计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8,(3).
[4]单岩.生态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19).
[5]刘凤杰.课堂生态对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J].教育探索,2006,(10).
[6]余胜泉,赵兴龙.基于信息生态观的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J].中国电化育,2009,(8).
The Research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Pattern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y
WANG Shu-li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Harbin 150028,China)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ecology and ecological education theory,following the characteristic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this essay is trying to probe into ecological development ways and methods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y,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has three features.First,the ecological turning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environment with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second,the life state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elements;third,the life transition of teaching process to an interactive,independent media environment as determined by teaching goals.Ecologic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pattern is emphasized in the harmony of person and person,person and environment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lassroom should embody“humanism”teaching philosophy,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sustainable ecological ways of thinking.Based on the ecological philosophy,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nvironment,teaching elements and teaching process is the internal force and essential require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reform.
ecology;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teaching morphology
H319
A
1001-7836(2012)12-0171-03
10.3969/j.issn.1001-7836.2012.12.070
2012-06-14
黑龙江省高教协会“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人才需求与英语实践能力的商务英语教学研究》(HGJXB2110788)
王姝丽(1982-),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硕士,从事英语教学与商务英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