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评改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012-04-13宣晓艳
宣晓艳
(吉林省榆树市福安中学校,吉林榆树130400)
在中学教育阶段,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活动,以培养学生基本的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作文能力是充分体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因素之一,作文教学过程是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过程。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作为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全面参与作文评改过程,以培养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的能力,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传统作文评改存在的弊端
传统的作文评改模式表现为教师一个人对众多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评定,这种模式存在很多弊端。一是一个人受限于自己的主观感情和能力水平,仅仅通过一两遍的阅读,就对几时乃至上百篇的文章下评定,难免会出现失之偏颇的情况。二是这种评改模式下,教师的批语往往单调僵化,很难做到因人制宜;三是因为学生和教师在认知水平和思维深度上的差距,致使学生往往对教师的批语感到茫然,加之没有面对面的交流,难以形成师生在评语方面的共识。教师毕竟不是文章的作者,他往往以自己的主观感受、主观水平、喜恶心情来评判学生的作文,而且评语中术语多,训导语多,学生对有些评语根本不能完全理解,更有的学生对呆板训导的语言又心存逆反,从而难以达到作文评改应有的效果;四是作文评讲机械单调。在整个作文评改中,由于评改都是老师一个人完成的,所以作文评讲也只能是老师“一言堂”,而学生也只能是被动地洗耳恭听[1]。以上弊端表明,这种作文评改模式违背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全过程意识,以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理论,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二、发挥学生在作文评改中的主体作用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学生是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应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一项核心任务,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作文评改作为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样要遵循现代教学规律和现代教育思想,充分尊重学生在作文评改中的主体地位[2]。
1.发挥学生在作文评改中的主体作用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只能按教师的指挥棒来进行作文,特别是在作文评改中,教师劳心费神精心评改,而学生却只是被动地看评语,而完全不再注意自己的作文的内容;只看评语的好坏,不注重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长此以往,学生失去作文的兴趣和主动性,僵化了学生思想。而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可以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自己创作的基础上,结合作文评改的内容,深入探究文章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完善,进行二次创作,这一过程无疑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和语言素养。
2.发挥学生在作文评改中的主体作用适符合作文自身的规律。作文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特点。作文的过程也就是发展学生的思想、知识和语文水平的过程。学生综合运用一定的知识经验,以及正确的生活态度,深刻的体验、感情,以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清晰的思想力以及良好的记忆力,进行创造性的写作活动[3]。所以,写作显然是个体的言语行为,表达的是学生个体对人物、事物的独有认识。因此,自己作文的优缺点,如何修改、怎么评定,是学生个体对自己独特感受的一种再认识,学生自己才最有发言权,而教师只要教给学生作文评改的方法并加以适当的鼓励引导即可。
3.发挥学生在作文评改中的主体作用适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叶圣陶先生也曾认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的教学要看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学生作为原文的作者,应该是“改”文章的主体。
4.发挥学生在作文评改中的主体作用符合语文教学的目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教学要实现这样的目的,教师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其语文能力。人作为社会存在所必需的能力——作文能力,在写作练习和评改中逐渐得到培养和强化,而让学生全面参与作文评改,对于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作文评改的内容
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作文训练,作文完成后,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评改,学生起初一定摸不着头脑,这就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具体地说,教师要指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作文评改。一是看文章内容。主要看主题(中心)是否突出,然后看是否围绕主题(中心)选择材料;二是看表达方式是否符合文体要求;三是看文章的形式。主要是作文层次是否清晰,段落安排、详略处理是否合理,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是否恰当;四是看语言文字。主要是句子是否通顺、合理,句与句之间是否连贯,谴词造句是否准确、恰当,修辞的运用是否形象贴切,有无错字、白字等;五是看标点是否正确,书写、行款格式是否合乎规定。
四、学生进行作文评改的方式和步骤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作文评改,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在学生掌握了评改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要有效组织、指导评改的方式和步骤,以达到最终理想的作文评改效果。
1.评改的方式。教师把作文批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后,可以组织学生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作文评改:一是学生自评。就是让学生自己批改自己的作文。二是同桌互评。利用同桌之间便于交流沟通的便利条件,互相评改对方的作文,然后进一步互相交流心得体会,以达到自主合作探究的目的。三是小组互评。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按照作文水平的高低,科学划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派一名作文水平高、工作责任心强的同学担任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作文评改活动。学生作文批改完成后,在小组中传阅,并进行小组评议,最后给出集体的评语;四是师生共同评。课前教师选择一篇或多篇典型的学生作文,课上师生通过讨论进行集体评改。不管是哪种评改方式,都离不开教师的适时点拨和指导,最后进行总结点评,对评改效果好的同学给予表扬,给他们以成功的自豪感;对评改效果不好的同学,在不伤害其自尊心的基础上,给予准确的点拨,使之不断改进和提高。
2.评改的步骤。每次作文完成后,教师应该集中利用一节课,如有必要可利用一到三节课的时间,以必要的评改方式指导学生批改同学或自己的作文。具体步骤为:(1)第一次初步泛读,改正作文中的错字、别字,错误的标点符号和明显的病句。(2)第二次深入精读,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评判作文的优缺点。这是学生评改作文的核心步骤,主要是对文章优缺点的评判,涉及主题、题目、选材、语言、层次、过渡、开头、结尾、修辞、情感等方方面面。但是鉴于学生的能力限制,每次评改切不可面面俱到,否则贪多求全,可能顾此失彼、面面不到。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每次作文讲评的侧重点,突出某一方面或几方面进行训练,以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指向,取得好的评改效果。这一过程需要教师耐心、细致的组织和指导,要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长期而系统地进行,在学生完全能够自主进行评改后,方可慢慢放手。(3)第三次咀嚼阅读,按照中考作文评分的等级和标准给所批改的作文综合打分。最后,为了增强学生批改的责任心,以及方便课后交流,要求学生在给别人作文下评语后签上自己的名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因此,作文教学必须从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特别是在作文评改环节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培养其作文评改能力,进而提高作文水平。
[1]岑光录.语文教学互动中——尝试让初中学生参与作文自主评改[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11).
[2]宋泽贵.把作文评改交给学生[J].才智,2008,(6).
[3]代永校.我的文章 我做主——浅议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