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2-04-13袁晖戍张庆江
张 莹,袁晖戍,张庆江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 150040)
项目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张 莹,袁晖戍,张庆江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 150040)
根据项目教学法和《中医内科学课程课程特点,论述了项目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结合具体案例阐述了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步骤。依据教学实践情况和课程考核结果,归纳总结了项目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中的作用,指明项目教学法是一种能够有效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弊端、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中医内科学;临床实践;能力培养
一、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1]。具体地说,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给学生处理,从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到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负责。通过项目研究和项目实施,学生了解并把握整个学习过程及每个学习环节的基本要求。
项目教学法最早见于美国教育家凯兹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德合著的《项目教学法》一书。因其能够有效地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起来,同时学生有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在一定时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所以受到了欧美国家的普遍欢迎。在欧美发达国家,项目教学法已逐渐取代传统教学法,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德国在引进该教学法后,联邦职教所于2003年7月制定了“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法规,以法律的形式规范了该方法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项目教学法在我国的运用起步较晚,2001年4月查德博士来北京讲授“项目教学法”,才将这一崭新的教学理念带到中国。项目教学法首先被我国的职业院校采用,针对项目教学法的应用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中医教学方面,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性研究也已经得到了开展。赵艳在《中医各家学说》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以期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及运用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中医理论和临床水平的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
二、项目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1.项目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
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理论阐述内科所属病证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他临床学科的基础,其内容不仅包括中医基本理论,也包括辨证论治等中医临床技能,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中医理论学科,是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相联系的桥梁。在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中,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和方剂不再是相对独立的学科,而是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体现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因此,中医内科学的课程中包含着丰富的“项目”资源。教学中可以将中医内科学的病症病例作为一个个项目,将辩证分析和理法方药的内容作为下属的各项任务交给学生,学生通过对“项目”的研究完成基本理论的学习,在研究项目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结合起来,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2.项目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
传统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往往是以课堂为场所、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载体,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目前,中医内科学课程的教学也局限于这一传统模式。教材只是常见疾病的基本知识和一般规律的总结,与临床实际还有较大的距离,特别是当病症发生变化时,学生便会不知所措,甚至张冠李戴。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只是完成了对基本知识的识记,而基本知识与实践相脱节,学生缺少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辨证论治与临床应用能力难以得到有效培养,课程的学习目标很难完全达成。开展项目教学,在项目研究的引领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对中医内科学专题性内容进行较广泛、深入的研究与学习,加强知识的连贯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不仅有效巩固了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而且还能使学生通过查阅医疗文献扩展知识,开拓思路,更重要的是这种反复训练使学生的临床技能得到有效培养,辨证论治和临床应用能力均会得到提高。因此,项目教学法能够很好地解决《中医内科学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是适合中医教学特点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项目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1.选择主题,设计项目
根据《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选取适当病症作为主题,开展项目设计。在保证学生掌握相应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让学生能够经历完整的项目研究过程。这个阶段要求教师事先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如设计方案、搜集信息和资料、预计项目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
2.提供材料,布置任务
教师在课前将具体病例素材提供给学生,向学生明确项目研究的目标和任务。同时,提出具体问题作为研究的引导,让学生通过解答具体问题来完成对项目的研究。
3.成立小组,制定方案
在学生中成立项目研究小组,各小组制定研究方案。研究小组采用自愿结合、适当调整的建组原则和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活动原则。小组成员要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既要保证研究活动的连续性和明确化,也要保证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有所收获。
4.开展研究,形成结论
落实已确定的研究方案,项目小组通过项目研究形成自己的结论。这期间,学生分工合作,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参与。教师的工作应侧重组织和引导,侧重研究方法的指导和科学态度的渗透与示范,而不是对课题结果进行直接的评论。
5.展示成果,交流评价
各项目研究小组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研究结论或成果,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并彼此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间进行思维碰撞,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并对整个研究过程,包括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研究成果的质量和研究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体验感受及其他方面的得失,进行全方面的总结和反思,以获得更深一步的理性认识,完善认知结构。
下面结合“淋证的诊断治疗”一课具体说明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课前3天,教师将病例素材提供给学生,并提出一系列问题。
病例一:张某,男,60岁。患者平素性格急躁,胸闷,两胁胀痛,少腹胀满,腰膝酸软无力,常服抗生素。五天前与人发生争执后出现小便艰涩疼痛,尿有余淋,小腹坠胀,舌质淡紫,苔薄白,脉沉弦。
病例二:刘某,女,40岁。患者经常小便涩痛,尿化验见潜血(+)、白细胞(++),常服氧氟沙星等抗炎药和清热利湿通淋药治疗。三天前冒雨涉水后再次出现小便艰涩疼痛,有热感,淋漓不尽,伴有结石排出,疲倦乏力,腰腹绞痛,手足心热,舌质少苔,脉沉数。
提出的问题:(1)中医诊断及诊断依据;(2)中医辨证的类型及辩证依据;(3)需要和哪些疾病相鉴别,如何鉴别?(4)治则、代表方剂、处方;(5)相关的西医疾病诊断有哪些?
学生自愿结合,教师适当调整,形成项目研究小组,利用三天时间进行项目研究,并形成各自的结论。上课时,各项目小组进行汇报,展示自己的成果。各小组汇报后,学生间互相评价。同时提出有争议的观点和问题,共同讨论解决。教师在其中评议,并在课程结束时进行总结。
四、项目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效果
项目教学法实施后,我们通过课程考核、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项目教学法较传统教学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的转变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直延续着教师管教、学生管学,教师从头到尾讲理论、学生死记硬背记知识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关注更多的是如何从“教”的角度去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学。而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学生项目研究的行为结果来体现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能够促使教师将关注点转移到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等方面,从而实现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的转变。
2.学生的知识掌握明显加强
课程考核结果显示,学生的及格率为100%,优秀率达到80%,较以往有大幅度提高。调查问卷显示,学生中认为项目教学法对中医内科学知识的掌握非常有帮助的占44%,有帮助的占56%。两项结果都表明,项目教学法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中医内科学知识的掌握。
3.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
项目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中实施以来,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这不仅表现在课程考核中学生对实践性问题的得分率很高,同时在实践环节学生们也表现出了较强的临床能力。
4.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得到促进
项目教学法的重要特点就是通过项目研究促进学习者学习的参与性。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项目研究小组进行有效分工,每个成员均承担相应任务,从而保证了每个人的参与程度。这种极强的参与性,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查问卷显示,学生认为实施项目教学法非常必要的占37%,有必要的占67%;对项目教学法很赞成的占40%,赞成的占59%;参加项目教学的积极性方面,非常愿意的占38%,愿意的占62%。数据结果表明,项目教学法也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5.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均得到加强
通过项目研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和发挥,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研究能力均得到了加强。从项目教学法逐次实施的效果上看,学生在项目研究中得出结论的科学性逐次加强,获取的信息量也远远超出教材范围,对文献材料运用的合理性也在不断提高。
6.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普遍提高
通过项目教学,学生亲自参与项目设计,相互合作,阐述观点,这一过程给了他们一个相互交流、切磋技艺的平台,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调查问卷显示,项目教学法在培养协作能力方面,认为很有帮助的占41%,有帮助的占54%。项目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五、结论
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3],通过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让学生感受到学好、运用好中医内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项目教学内容突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4],以“项目”为核心,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学生将中医基本理论运用到临床实践的能力。项目教学法,是一种适应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
:
[1]石永春,刘卫群,等.项目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试运用及效果[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8):108-109.
[2]赵艳.项目教学法在《中医各家学说》教学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0):913-914.
[3]王玲,陈军.专业综合型项目教学法在实践中应用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7):18-20.
[4]张军科.项目教学法的特征及其对教师的要求[J].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46-48.
Application of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in the Course of Chinese Internal Medicine
ZHANG Ying,YUAN Hui-shu,ZHANG Qing-jiang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arbin 150040,China)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course of Chinese Internal Medicine,this paper expounds the fea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the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Internal Medicine,and it introduces the implementation steps of the teaching method concerned with the particular case.In accordance with the teaching practice and course examination result,it summarizes the effect of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Chinese Internal Medicine,and it also indicates that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is such a kind of way that can overcome the drawbacks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raise students'learning initiative and activity,improve students'clinical practice ability.
project teaching method;Chinese Internal Medicine;clinical practice;ability training
G642
A
1001-7836(2012)12-0092-03
10.3969/j.issn.1001-7836.2012.12.039
2012-10-26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基金研究项目
张莹(1972-),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硕士,从事教学管理和中医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