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就业调查与思考——以南通大学杏林学院为例
2012-04-13胡春花
胡春花
(南通大学生命科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就业调查与思考
——以南通大学杏林学院为例
胡春花
(南通大学生命科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基于新形势下的就业背景,以南通大学杏林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在校学生为主,展开就业思想、择业意向、求职方式、达成形式和自主创业等多方面的调查,发现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建设专业化就业工作队伍、搭建立体化就业工作平台、开展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推进多层次创业引领扶持等几方面提出对策,以期促进独立学院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就业工作更上新台阶。
独立学院;艺术设计;就业调查;思考
一、引言
我国已同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把毕业生就业情况纳入对高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另外,不可否认的是,对于目前中国的大部分家庭来说,让孩子接受高等教育,是一种投资而不是消费。所以,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高校和家长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为了使研究更具有效具体的数据支撑,笔者以对南通大学杏林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在校学生的就业准备调查为主,结合当前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与工作实际作了粗浅的思考,以期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就业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二、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就业准备情况调查与分析
调查范围涵盖大二、大三、大四三个年级的在校生,分别收回有效答卷91、97、81份。调查内容涉及就业思想、择业意向、求职方式、达成形式和自主创业等多方面。据了解分析,目前学生的就业准备情况主要呈现五个特点:
第一,就业思想趋成熟。在有关就业观的调查中,认为“就业是对自己十几年学习生涯的一次总结,也是一个新学习的开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的心态最重要”以48.45%排名第一。调查中,22%的同学对就业持乐观态度,接近60%的同学认为就业有难度,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克服。在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到农村基层担任“村官”计划的态度选项中,超过72%的同学持赞成态度,但其中超半数的同学自己“不愿意去”。客观上,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空间确实与地区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笔者分析,目前在校大学生多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后,正值社会转型时期,因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使他们拥有更加优越的生活环境和接受教育的条件,更加关注将自身的发展与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相结合,考虑问题更加成熟理性。
第二,择业意向重稳定。作为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其学习成本远高于普通本科和其他专业的学生,所以笔者调查的对象大多家庭条件优越,从小衣食无忧,许多人希望找一份相对安定、社会地位较高的工作。32%的学生选择毕业后进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相对其他去向遥遥领先。在择业最看重的要素中,54%的学生选择“职业稳定”,其次是“经济收入高”。其实,数量众多的中小型企业反而能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南京财经大学马健老师的一项调查表明,艺术设计类学生毕业后进私企工作的实际占80%以上[1]。有趣的是,“挑战性强但成长空间大”的选项也以48%位列第三,这也反映了在多元意识形态下青年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第三,求职方式多渠道。在求职渠道的选择上,校园招聘一直是各年级学生的首选,这应该是和招聘会上用人单位信息的准确、真实、针对性强有关。其次是人才网站、社会招聘会、老师与亲戚朋友、媒体等。值得关注的是,网络的出现,从就业观和求职方式上,给毕业生就业带来深刻的影响。由于学习所需,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几乎人手一台电脑,通过网络求职的选择,随着入学年级而一路攀高。网络的运用,使信息传递更加及时便捷。通过网络求职成功的案例,也逐年增多。
第四,达成目标更理性。激烈的竞争,促使学生更加理性地看待自己的能力特长,选择合适自己的目标并努力实现。68%的学生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是毕业生的“综合能力”,所以,各年级都有超过35%的同学在完成自己学业的同时参加各种职业培训,拿到了若干职业技能证书,为自己的理想寻求“敲门砖”。同学们通过参加社团工作,社会实践等,锻炼能力,提升工作经验,提高综合素质。值得关注的是,尽管所有高年级同学都在学校的指导下做过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但是超过一半的同学自我评价为“空泛、不切实际,对就业的意义不大”,体现了学生在追求职业理想的道路上越来越注重理性的思考。
第五,自主创业意识强。全国人大代表,南通大学党委顾晓松书记在两会上多次提案关注大学生创业,并在2010年全球创新经济高层论坛上做了《关于我国大学生创业体系建设的思考》的主题发言,促进了国家、省、市各级部门出台了涉及创业培训、创业指导、资金扶持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资源环境和资金支持。不仅独立学院的学生家庭背景中自主创业者比较多,而且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殊性,许多教师或学长都有自己设计公司,所以学生中自主创业的意识也比较强,调查结果显示,2008级有68%的同学有毕业后创业意愿,2010级的比例更高达75.8%,其中绝大部分同学选择自己现在所学的专业作为将来的创业方向。
三、新形势下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思路
结合上述调查分析,如何在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既要提高毕业生综合实力与就业竞争力,又要提高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第一,建设专业化的就业工作队伍。就业工作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较强的把握政策能力、较好的服务指导意识等。目前作为各高校就业工作主力军的人员大多为辅导员兼职,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辅导员队伍比较年轻,工作经验相对不足。建议高校加大对就业工作人员的指导和培养力度,提高其主动工作的意识,鼓励开展前瞻性思考;其次,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对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要求,建议建立就业工作专项研究基金,促进部分辅导员老师将就业工作作为自己的专业方向,提升就业工作水平与质量。
第二,搭建立体化就业工作平台。首先,广开渠道,建立和完善用人单位信息库。针对管理者与社会缺乏快速衔接的沟通,特别是缺乏与本校学生不易就业的用人单位进行长期公关的意识[2],通过走访、网络、电话联系等各种途径,收集和专业相关的用人单位的信息,也可以充分利用专业教师和校友资源,建立就业基地,推进毕业生就业;其次,邀请政府有关部门、地方人事部门进校园进行政策法规讲解,杰出校友讲解择业技巧、成才之道等,为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榜样;最后,针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工作室等用人需求量大的情况,在有计划地组织专业实践、安排暑期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摸排学院内各种原因引起的可能就业困难的学生,主动为其牵线搭桥,促进就业。
第三,开展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首先,引导学生进一步转变就业观。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的时代,但是不少学生受其家长的传统就业观影响,找工作时不愿放下架子。所以要通过我们的工作,使毕业生认识到择业取向应既符合自身发展需要又符合社会需要;其次,帮助学生制定切实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从各类调查情况来看,不少学生缺少根据自身实际去进行恰当的职业规划,动态地调整理想目标[3]。从专业引领讲座开始,让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理解并明确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从而更好地投入专业学习,提升素质内涵,储备求职能量;再次,根据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通过开展技能竞赛、强化专业实习等,提高毕业生专业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考研考证,开展就业程序、求职技巧等培训,切实增加毕业生的就业砝码;最后,建立教育效果自我评估体系,通过对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进行跟踪调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专业课程的设置,优化就业工作方案,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更受企业欢迎的大学毕业生。
第四,推进多层次创业引领扶持。把创业指导列为就业指导课程必讲内容,大力倡导创业,树立创业为荣的理念,真正把学生塑造成推动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4]。学校可以将有创业意向的同学集中起来,通过开设“未来企业家俱乐部”,有计划、有步骤地邀请工商税务等部门开展创业知识讲座,介绍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和有利条件,鼓励学生参与市场营销、财会等课程的选修,邀请成功的企业家开展交流、做创业指导师,开办沙龙、论坛等。南通大学携手南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建了大学生创业基金,通过创业教育,帮助学生接受创业理念,进行创业实践,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业激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新时期,高校就业工作的功能、内容也发生了新变化,我们一定要本着对学生、学校、社会负责的态度,客观分析就业面临的新形势,实事求是地做好就业统计,更新观念、勤于学习,与时俱进地规划工作思路,让毕业生们在富于变化、充满挑战的社会环境中更加自信和从容。
:
[1]马健.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问题探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3):228-229.
[2]刘淑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4):36-38.
[3]李幼平,葛俊杰.高校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产业,2009,(4):63.
[4]孙雷.地方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调查与思考[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G647.38
A
1001-7836(2012)12-0025-02
10.3969/j.issn.1001-7836.2012.12.010
2012-11-30
胡春花(1973-),女,江苏南通人,党总支副书记兼副院长,副教授,从事高校学生管理与党建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