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分校区新生管理工作的特点及对策——以福建农林大学南平校区为例
2012-04-13焦廷伟
焦廷伟
(福建农林大学南平校区,福建南平 353001)
高校分校区新生管理工作的特点及对策
——以福建农林大学南平校区为例
焦廷伟
(福建农林大学南平校区,福建南平 353001)
与单校区相比,分校区大一新生管理工作呈现不同的特点,如学生对分校区缺乏归属感、对辅导员过度依赖、辅导员工作任务繁重、学生返回主校区后适应困难等。基于此,分校区应做好新生的安全、入学教育,加强班风、学风建设,关注学生的心灵和特殊学生,发挥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主动性,加强对返回主校区学生的适应性指导。
分校区;新生管理;特点;对策
一、引言
在近年我国高等教育持续扩招的大背景下,分校区办学已成为众多高校的普遍现象。高校一般只安排部分学院的大一新生入驻新校区,一年以后再安排学生返回校本部继续学业。这种办学模式在拓宽了学校发展的新空间的同时,也使分校区新生管理工作复杂化并为之带来一系列的挑战。笔者以福建农林大学南平分校区为例,结合自身三年的学生管理实践,对高校分校区新生管理工作的特点进行探讨并提出加强管理的对策。
二、福建农林大学南平分校区新生管理工作的特点
福建农林大学属“合作扩张式”多校区大学,现有9个学院36个专业加上一个预科班、一个民族班,共有入学新生2600余人。南平分校区的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福建林学院,自2000年与福建农业大学合并成立福建农林大学后曾一度停办,近年才重新开办。因此,福建农林大学南平校区的大一新生管理工作有着与新办分校区不同的独特特点。
(一)南平校区有其他分校区迥异的独特的校园环境
福建农林大学南平校区地处郊区,但校区人文、历史、文化氛围浓厚。南平校区与市区相距9公里,校区规模小,周边环境单一,学校处于类似于孤岛的状态,再加上校区门口有在2010年使南平校区经历特大洪灾的芹塔溪,使校区不利于安全的因素增多[1]。但与一般地处郊区的分校区不同,南平校区内图书馆、大礼堂、露天运动场、室内体育馆等文体设施齐全,能够满足学生的文、体活动需求,校区内古树参天,住宿、教学建筑保留着20世纪50年代的特有风貌,而巨型的室内体育馆则由50年代的厂房改造而成,其造型独特,校区的校友录中名人辈出,校区人文、历史、文化氛围浓郁,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归属感的培养。
(二)刚入驻的新生对分校区缺乏归属感、认同感
分校区规模小,如南平校区师生总共不足2 700人,校园外部环境单一,住宿条件简朴,入校初期的大一新生对学校缺乏归属感、认同感是分校区新生的普遍特点[2~3],甚至在2011年新生开学时,校区有个别北方籍的学生因此选择退学。所以,新生对校区归属感与认同感的培养是分校区辅导员学生工作精细化的一个努力方向。
(三)新生在心理、学习及人际交往方面不适应
升入大学,正处于“心理断乳期”的部分新生认为自己的目标已经实现,对未来缺乏规划、缺乏目标而感到空虚,同时,学习方式及生活方式的转变使一些大一新生出现心理及学习方面的不适应[4~5],大学中开放的人际交往模式也使部分同学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6],更有少部分同学因为自己没能进入更好的大学或选择更好的专业而失意,分校区新生的入学适应性教育就显得尤为关键和迫切。
(四)缺乏高年级学生指导,新生对辅导员过度依赖
班级、学院及校区学生会干部的工作开展、新生入党的指导、各种主题班会及各级社团活动策划、场地及人员的安排等繁杂问题都需要辅导员手把手指导。班、团及学生会干部工作态度认真负责,工作积极性很高,但因缺乏高年级学生的指导,表现出对辅导员的过度依赖[3]。新生多为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7],生活中遇到问题,不管是哪个部门主管的多小的问题,只要不能解决,往往不分时间段直接打电话或发信息给辅导员求助,不考虑辅导员是否在午睡或晚上是否已经休息等问题。笔者的手机在新生刚入学的9月和10月两个月内,前后充了几百元的话费尚不够用。
(五)辅导员工作压力大,工作队伍薄弱
分校区除学生管理工作完全由辅导员负责外,甚至原本应属于其他部门如教学部的部分工作也分派给辅导员,且分校区考核以学生工作为主,辅导员一岗多责,工作压力大。辅导员工作多为事务性工作,南平校区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需要使分校区辅导员没有下班时间[2],很难有时间去给自身充电,也容易产生烦躁等不良情绪。
近年,福建农林大学南平校区都是抽调新参加工作的85后辅导员,2012年更有一名出生于1988年的辅导员,平均每位南平校区辅导员带300名左右的学生,如笔者负责人文学院359名学生,辅导员队伍力量不足且因过于年轻缺乏学生管理经验而难以在学生中树立威信。
(六)新生返回主校区,再次表现出适应困难
新生在大一结束之后返回主校区,他们要重新适应新的校区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全新的人际关系和更换了的辅导员及学院领导,要经历原有的各级社团、学生会等的解体并重新等待机会融入主校区的同类群体,同时,主校区的辅导员与学生之间交流较少,对返校学生的人文关怀更少,使学生返校的头两个月在心理上普遍产生一种与主校区和新的辅导员的强烈的疏离感,在几万人的主校区内找不到对大集体的归属感。
三、高校分校区加强新生管理的对策
福建农林大学南平校区的学生管理工作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总结出以辅导员为核心实施者,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强南平校区的学生管理。
(一)入学开始,立刻进行安全教育
在新生入校开始,辅导员立即召集学生进行入校新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教育,以实际的工作案例指导学生防传销、防诈骗,提醒学生在宿舍及出行安全应注意的问题。南平地区在上半年的雨季易涝,福建农林大学南平校区在每年雨季之前结合校区2010年抗洪的图片资料,向学生普及洪涝灾害发生时的防护知识,防患于未然。
(二)开学第一个月,加强入学适应性教育
在大一新生军训结束之后,南平校区由专业指导老师以PPT形式向学生介绍南平校区的历史沿革及历届名人,介绍各个专业的开设背景、学习内容、就业前景等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南平校区的光荣历史和自己的专业。同时,由辅导员分发新生入学手册,并详细解说,使学生对校规校纪、奖学金、勤工俭学、学生贷款“绿色通道”、学分设置、学位课程、双学位、转专业、辅修专业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学生学习信心的树立和对自己学院的自豪感的培养是日后学风、班风养成的前提,如笔者向学生公布2011年人文学院四级通过率为72.2%、全校最低补考率、拥有校区3/7的零补考班级、考入福州创新班人数最多等成绩,激发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对人文学院的自豪感、归属感。同时,笔者组织福州校区同专业的大二学生会主席、部分社团骨干、优秀三好学生负责为期三天的迎新工作,讲述他们过去一年的南平生活经验并就大学四年应如何度过、人际交往技巧、心理适应、大学学习策略和方法等方面与新生座谈,以引导新生全面把握自身大学四年的规划、掌握学习及人际交往的技巧。
(三)加强班风、学风建设
良好的班风、学风是增强学生对校区的归属感与认同感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对学生的个人成长产生长远的影响。做好这个工作,要抓好以下三点。一要做好班级、学院学生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示范作用。学生干部的选拔与培养至关重要,结合自身以往的工作实践,笔者借用兄弟学院的班干队伍组成评审团,经培训后对人文学院的公开竞选学生进行打分,以此得分为基础,笔者选拔负责、认真、踏实的学生担任学院主要学生干部并对其在平时的事务性工作中加以指导和培养。同时,推荐有潜力的学生参与南平校区学生干部竞选,拓宽他们展示自身的舞台。二要狠抓出勤率,对学生的晨点、晚点、课堂签到随时保持关注,强化平时、课堂及考试纪律。三要注意培养良好的宿舍氛围[8]。辅导员要充分利用校区开展的宿舍装饰大赛、舍标大赛、宿舍卫生评比、宿舍工艺品大赛等活动,促进团结互助的宿舍风气的形成。
(四)融入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加强人文关怀
辅导员要经常深入学生的宿舍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并通过各种途径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笔者鼓励学生主动谈心、聊天或给辅导员发邮件,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内心世界和其他学生的日常表现,随时发现各种问题并对之加以疏导。在工作中辅导员要充分运用情感教育,掌握恰当的教育方式,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笔者所带的人文学院,包括预科班和民族班在内的省内外的少数民族学生近百人,占学院全部学生的1/3,在做这些学生的思想工作时,笔者更为注意自己的工作艺术,在不伤害学生感情的前提下,让学生欣然接受自己的批评建议。
学生工作本身是琐碎的,这就要求辅导员要善于从细微之处体察学生的心理,在对待学生情绪低落、与同学发生摩擦、缺勤等先兆问题上保持警醒,追寻深层次的原因并及时引导。
(五)帮助学生中的特殊群体解决实际问题
学困生、贫困生和心理问题学生是学生中的三个特殊群体,是心理问题高发区,辅导员要随时给予特殊关注。辅导员要通过平时与学生的密切交流,及时体察状况,通过搭建互助小组、兴趣小组、学习经验交流座谈会等平台,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并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辅导员要保持对来自偏远农村地区的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关注,帮助贫困生申请学校的勤工助学岗位和贫困生补助,及时了解他们的心态,鼓励他们打开心扉融入集体,创造机会,让他们发挥出自身在文艺、体育、电脑等方面的特长,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乐观、感恩的心态。对心理问题学生,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构建学生、家长、辅导员、同班同学四位一体的心理干预网络,通过新生档案、心理测评、学生及家长反映掌握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并找出原因,通过心理干预网络合力解决其心理问题。
(六)发挥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自主性
因为缺乏高年级学生的指导,分校区新生在各项活动中参与度更高,主人翁意识和成就感更强,成长也更为迅速。如南平校区通过学生自主负责举办“我爱南平”征文、摄影、DV大赛、各种文娱晚会、文体比赛、辩论大赛、宿舍工艺品大赛、宿舍文化标语征集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主、团结竞争的意识,同时也使他们自觉融入并推动南平校区的文化建设。这些由学生自主策划、自主实施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及归属感的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七)加强对返回主校区学生的适应性指导
在学生返回主校区之前,辅导员要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适应性问题提前予以指导。如根据以往经验,笔者召集所带学院易出现适应性障碍的学生会干部及各级社团骨干、民族班等少数民族学生、心理问题学生、贫困生、学困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等六大类学生,分别开座谈会。会上,笔者把各类学生在返校后容易出现的各种适应性困难提出来,并给他们指出加强与新的辅导员的沟通、主动放下身段投入到新的学生会竞选、保持平和的心态、积极适应新的授课方式、注意自己的贫困材料的对接等应对策略。返回主校区后,辅导员要对学生的适应情况予以跟踪,与出现适应障碍的学生及时沟通,及早发现问题,必要时请主校区的院系领导帮助解决。
:
[1]王剑飞,张洪杰.高校分校区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3):187-188.
[2]陈菡,王伟.多校区高校分校区学生工作现状及对策[J].中共济南市党委党校学报,2001,(4):78-80.
[3]吴翔,韩雪.高职高专院校分校区学生管理工作初探[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5(5):54-55.
[4]楼晓英,雷洪峰,王志梅.多校区办学的新生适应性教育[J].北京教育,2010,(4):33-35.
[5]谭涛,柯亚莉.大学新生适应期心理迷茫的调查及疏导[J].辅导员学刊,2011,3(4):79-81.
[6]邹传伟.浅谈大一新生存在的问题及辅导员的解决对策[J].高等教育,2010,(2):47-48.
[7]张磊.辅导员新生工作要点[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77-78.
[8]徐春霞.关于高校专职辅导员加强新生学风建设的思考[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11):60-61.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nagement of the Freshmen in the Branch Campu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Take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JIAO Ting-wei
(Nanping Campus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Nanping 353001,China)
Compared with the management of the freshman in single campus,there appeared new characteristics in that of the branch campus,such as the lack of the sense of belonging,excessive dependence on the counselors,overload of the counselor work,adjustment difficulties haunt them when they return the main campus.According to this,security education and entrance educa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class and learning atmosphere construction should be done well,the inner world of the students and the special students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to,the initiative of students should be explored,and the adaptive guidance of the students returning to the main campu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branch campus;management of the freshman;characteristic;countermeasures
G640
A
1001-7836(2012)12-0008-03
10.3969/j.issn.1001-7836.2012.12.003
2012-10-29
焦廷伟(1982-),男,山东荷泽人,助教,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