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化经济形势下的大学英语新课改探析

2012-04-13王丽波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8期
关键词:学堂外语新课改

王丽波

全球化经济形势下的大学英语新课改探析

王丽波

(佳木斯大学外国语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一体化趋势已对英语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基于此,在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纵观我国外语课程设置历史,探析大学英语新课改的必要性,以期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高素质英语复合型人才。

课程设置;全球化;大学英语新课改

清朝末期后,中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后来又经历了世纪之初的战乱,到了建国初期,新中国百废待兴,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处于摸索时期,接着中国就遭受了文化浩劫——“文化大革命”,外语教育不要说发展,就连提到外语都要受到禁止。直到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高考制度恢复,外语教育才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近30年来,我国英语教学无论是在课程设置上,还是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是在全球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国际一体化趋势已对当代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那么,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英语人才以适应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呢?这是摆在广大英语学者和英语一线教师面前最大的难题。下面笔者从历史背景、课程内容、学制年限等几个方面研究中国历史上的几次高校外语课程设置及教学重点的变化,探讨当今的高校外语课程设置、教学重点和新课改的优点。

一、清末外语课程设置历史

17世纪以前,中国教育的发展水平—直走在世界前列,中国一度成为当时西方国家学习的对象。当时中国的强盛,以及不发达的交通状况决定了只有少数人学习外语,社会对于外语人才的需求不高。然而到了19世纪末期,中国正处于清王朝末期的没落时代,当时欧美的资产阶级迅速发展,1840年的鸦片战争打碎了国人的自大梦,封闭的国门被洋炮轰开后,交涉、议和、签约、通商等外交事务日渐增多,时称“夷务”。在办理夷务的过程中,中国方面深感缺乏精通外语的人才,导致屡屡受人欺蒙。正是在这种基础上萌生了改革教育、专设外语学堂的念头,清末的新式学堂(也叫洋务学堂)应运而生。1861年1月,主持对外交涉事务的奕䜣等人奏请设立外语学馆,清政府批准其设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下,定名为同文馆。

1.京师同文馆

京师同文馆是北京大学的前身,“它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性质的学校,它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的正始起步,是中国教育开始摆脱传统阴影的表征。”

《京师同文馆章程》中拟定的学程为“每届三年”,后有所延长。由洋文到涉猎各种学科,共8年。8年课程次第为:一年:认字、写字、练解辞句、讲解浅书。二年:讲解浅书、练习句法、翻译条子;三年:讲各国地图、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四年;数理启蒙、代数学、翻译公文;五年:讲求格物、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练习译书;六年:讲求机器、微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七年:讲求化学、天文、测算、万国公法、练习译书;八年:天文、测算、地理、金石、富国策、练习译书[1]。

2.张之洞创办的西文学堂

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外语和近代科学技术人才奇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张之洞于1893年在武昌创办了当时全国最著名的外语学堂之一——湖北自强学堂。初办时,分方言(外语)、算学、格致和商务四斋。1896年改订章程后,分英、法、德、俄四个语种。次年,增设日语。1898年5月,张之洞又设立了以培养外交人才为目的的湖北方言学堂。学生学习历史、地理、公法、交涉等课程,分习英、法、德、俄、日五种语言[2]。

3.其他西文学堂

天津中西学堂。它把教育方式分为两种,头等学堂和二等学堂(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预科),二等学堂共需四年的学习。四年的课程次第为:一年:英文初学浅言、英文功课书、英字拼法、朗诵书课、数学;二年:英文文法、英文字拼法、朗诵书课、英文尺牍、翻译英文、数学并量法启蒙;三年:英文讲解文法、各国史鉴、地舆学、英文官商尺牍、翻译译文、代数学;四年:各国史鉴、格物书、英文尺牍、翻译英文、平面量地法[3]。

另外各地还都办有学馆,如上海广方官馆——1803年由江苏巡抚李鸿章请“仿同文馆之例”设立,学制三年。广州同文馆——1864年根据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建议设立,学制三年。

二、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的高校外语课程设置

2000年4月,国家教育部批准实施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简称《大纲》),大纲中规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科技、军事、经贸、教育、文化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根据这份新修订的大纲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一至二年级的基础阶段和三至四年级的应用提高阶段。对于词汇量分别要求为基础阶段4200个和应用提高阶段5500个。大纲还要求学生入学时应该经过分级测试,按照其实际水平编入相应级别进行学习。

基础阶段四个学期的教学时数不应少于280学时,每周不应低于4学时,定性为必修课,只有通过基础阶段必修课考试的学生才能进入应用提高阶段。应用提高阶段安排在第五至第七学期上课,确保学生4年不间断地学习英语。这种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在全国高校实行10余年,培养了大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英语人才。根据用人单位的跟踪调查了解得知,他们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语言功底普遍感到满意,但是对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感到不够满意,对口语及实践操作能力则更加不满。自从我国加入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后,对外交流的领域已经扩大到科技、军事、经济等整个社会的各个角落,社会要求外语人才的能力呈多元化、专业化趋势,一般的、基础的语言技能逐渐被社会淘汰出局,外语的实用性和应用性特征日益突显。这就要求大学英语课程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而设置,进行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教学。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今后国家重点高等学校用英语教学或者是双语教学的课程比例应逐年上升。对普通高校学生要求的重点也从原来的语法基本功转移到学生的听、说与交流等能力培养上,特别是某些专业英语的听说与交流能力,也就是说,更加突出了英语的实用性教学。在大学一、二年级基础阶段开设学术英语课程,从听、说、读、写、译等几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训练,提高学生与职场接轨的综合运用能力。公共基础课可以进行双语教学,为专业英语课铺路搭桥。在三、四年级提高阶段开设专业英语课,因为这个层次的学生已经有了一些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然后再学习专业英语就会水到渠成,不会有任何的心理焦虑,而且还能使语言知识与专业知识综合运用,我们可以根据学习者的职场需要或者是特定目的开设英语课程,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欲望,促使语言输入更好地被消化吸收,进入大脑的长期记忆系统,自然内化到他们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进而转化为输出。

三、大学英语新课改的优点

当今英语新课改的最大优点就是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市场定位进行培养,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语言和专业并用,这样就可以使有能力的学生脱颖而出,英语层次比较高的同学也不必被基础阶段四个学期的大学英语所束缚,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他们可以只用一个或两个学期学习基础英语课程,剩余学时可以在高级应用课程,或双语课程中选学他们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对少数英语拔尖儿新生,他们甚至可以跳过基础英语,直接选修高级应用课程等,不用浪费时间“大帮哄”。这样他们就一直处于挑战学习、挑战自我的兴奋状态,用宝贵的时间和旺盛的精力去学习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当然,这样的课程设置也不影响英语能力一般的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他们的大学英语学分可以都在基础阶段的课程中取得。也就是说,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和不同需要,进行不同的课程设置,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精神,在这种大学课程设置下,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性学习,避免了以往的“吃不饱”或者“不消化”的现象,所有学生都会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从而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能适应经济形势的新发展,在教学形式上,我们还要多开展多媒体和网络教学,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形式。简言之,无论是在课程设置上,还是在教学形式上,都要给学生提供多元化的选择,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专门用途英语与职场具体工作密切联系,必然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产生重要的影响。要想搞好我国的英语教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复合型英语人才,就需要转变思想,加大英语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力度,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当然,也不能忽略其他人文知识的培养。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要提高认识,强化责任,把广大英语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大学英语新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的教学改革活动,它需要一代又一代教师来研究探讨,需要一届又一届学生实施完善,最终使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与时代同步,并赶超世界英语教学先进的国家。

[1]付克.中国外语教育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6.

[2]冯天瑜,何晓明.张之洞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

[3]李定开,谭佛佑.中国教育史[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0.

H319

A

1001-7836(2012)08-0153-02

10.3969/j.issn.1001 -7836.2012.08.059

2012-07-04

王丽波(1977-),女,黑龙江佳木斯人,英语系讲师,硕士,从事应用语言学、大学英语教学及翻译研究。

猜你喜欢

学堂外语新课改
古稀之年上学堂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宝宝国学堂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