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和谐语境下的大学生生命教育

2012-04-13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8期
关键词:生命大学生教育

李 荔

论和谐语境下的大学生生命教育

李 荔

(盐城师范学院,江苏盐城224002)

在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重视并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是非常必要且紧迫的。“和谐”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求,在分析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基本诉求的基础上,探讨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路径,注重大学生的生命和谐发展,完善大学生的生命教育体系,培养大学生的生命责任意识,使生命教育理念得以切实贯彻落实。

和谐;大学生;生命教育;诉求;路径

一、引言

《中庸》曾载:“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孟子》有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基本价值取向,对中国人的思想理念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即使在21世纪的当今社会,“和谐”思想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党中央提出了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思想,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都处于一种协调的状态,人的能力得到极大发挥,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能够和谐相处[1]。而在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大学生生命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推进,我国的社会结构日趋复杂,社会矛盾逐渐凸显,社会心态愈加浮躁,部分人在金钱利益追逐中遗失了价值的追求,迷失了人生的方向。如今的大学校园已不再是高高在上、不谙世事的象牙塔,社会中的种种趋势和现象都会对思维活跃、人生观、价值观尚处于形成期的大学生产生深层的影响。

在现行的高等教育体制中,人们看重的往往是学业、能力,忽视大学生的内心需求、向往和尊严,缺少对大学生生命个体的关注、了解和爱护,在这样的教育体制内很多大学生处于压抑、被动的生存状态,当他们感到所遇到的问题(如学业问题、恋爱问题等)是自身无法控制与解决的时候,往往会产生心理危机,当危机没有及时有效地得到关注与疏导时,往往会造成悲剧的发生。另外,当前的大学生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部分高校不理性扩招及不合理的专业设置带来的种种弊端随着大学生就业困难逐渐凸显,毕业即失业,或工资相对较低,这些都会使大学生的心理产生失衡从而引发极端行为。2009年1月23日,石家庄学院大三女生刘伟投河自杀,留下10万字的日记,通过日记了解到她的自杀诱因主要来自于巨大的就业压力,“堂堂正正一个大学生竟然连个工作都找不到,面子又往哪放……总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不出来了”[2]。特别是近年来,诸如此类的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频率增加,大学生自杀、恶意伤人的案件时有发生,个别案件影响恶劣,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不禁思考:现在的大学生为何面对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如此轻率与冷漠?可见,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重视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在大学生中切实开展生命教育是非常必要且紧迫的。

二、和谐语境下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基本诉求

对于大学生来说,“和谐”是其健康成长进步的内在需求。实现自身内部的和谐完善,有利于化解浮躁心态和极端行为,有利于生命状态的调整和生命质量的提高。各种不成熟的行为都是心态不平静、内部不和谐的外部表现。只有通过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和人文修养,形成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才可能实现自身的和谐完善,实现生命和谐是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标。

(一)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韶华易逝,理应倍加珍惜利用,但是当今的部分大学生的行为却与之背道而驰。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给大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也使得部分大学生沉溺于五光十色的物质享乐,金钱观、价值观扭曲,失去了对生命应有的尊重与敬畏,对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抱着无所谓且麻木的态度,如近年来发生的清华大学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郭力维案、药家鑫案等,无不让人痛心。《2009年上海高校大学生安全情况通报》显示,2009年死于各类事故的大学生中,自杀身亡的占54.17%,居于校园意外死亡的首位[3]。这些都表明部分大学生对待生命的态度存在问题,不懂得珍惜爱护生命,不理解生命的意义与责任。通过生命教育,应该让大学生们重新认识生命的可贵,当下应该利用宝贵的时间,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走向社会、成为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做充分的准备,对于他人及一切生灵的生命应该保持怜悯与尊重的情怀。

(二)正视死亡,感悟生命的有限

死是生的对立面,要积极地对待生命就要坦然地面对死亡,当代大学生缺乏对死亡的思考与感知。“如果抽离了生命的意义,死亡便没有意义而言。死亡所以是人类存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无非就是因为它加入了我们对生命意义的探究。关于死亡的一切思考,都反映出我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4]22通过对死亡的思考,可以让大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生与死,体会生命的有限与可贵,从而培养大学生理性的生死观。死亡教育要引导大学生思考的不仅仅是死亡本身,还应包括对于人生观与价值观、理想与现实,如何提高生命品质的探讨,由死及生,鼓励大学生热爱生命,更加注重提高生命的质量。

(三)直面挫折,跨过人生的羁绊

挫折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人们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遭遇到无法逾越的困难障碍时,采取的一种消极的情绪反应与体验,是内心的一种不平衡、不和谐状态。在进入大学以前,大学生们很少经历过学习以外的挫折和磨砺,内心相对单纯脆弱。到了大学阶段,难免会经受学业、情感、生活、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与挫折,离开了家庭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部分大学生面对独立与彷徨、情感与理性、外放与内敛的种种矛盾与冲突时,往往会由于挫折感而产生困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影响身心健康发展,不利于生命质量的提高,因此,必须将大学生挫折教育纳入到生命教育体系中,引导大学生客观地面对挫折,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避免因为挫折处理不当而误入歧途,珍惜生命时光,提高生命效率。

(四)学会审美,提升生命的质感

审美教育向来受到很多中西方美学家、教育家的重视和推崇,审美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人格的发展和完善有重要的影响。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着敏感多疑、自卑焦虑、偏执内向的心理弱点,通过审美教育,帮助大学生在平凡生活的细微之处、在自然世界的无奇之处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培养他们对于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在爱的探索与体验中,树立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这样能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养,提高其心理调节能力,面对外部的追求功利、世俗肤浅的审美倾向,能够自觉分辨并从容应对,以自然超脱的心态去面对生命,提升生命的质感。

三、和谐语境下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路径探析

(一)树立生命教育的理念,注重大学生的生命和谐发展

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们从认识个体生命自然特征为出发点,从生命过程的体验中认识与掌握生命的意义,进而更加和谐地去处理自身内部、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生命的质量,丰富人生的境界。社会心态的普遍浮躁、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等因素都使得现今的大学教育往往更加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科研水平的高低、业务能力的培养,而大学生作为即将跨入社会的鲜活个体,正处于人生的转型期,聪慧而敏感、复杂且脆弱,会面临很多心理矛盾与冲突,如果我们仅仅将大学生当做“流水线上的产品”,忽略他们内心对生命最本真的需求,忽略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将会对大学生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在大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必须注重大学生的生命和谐发展。如今的大学生们期待走向社会、渴望被尊重,有强烈的自我实现的需要,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的内心需求,要意识到大学生是独立且富有活力的、不断成长的个体。对于高校的管理层,在其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大学生的需求为基本出发点,在学校硬件设施配置及相关政策制定上应适当体现人性关怀与柔性管理,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创造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对于高校的广大教师,应树立生命教育理念,注重自身生命素养的培养,必须要具备健康积极的生命观,要有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与怜悯之情,尊重与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与思想,这样才能承担起教师最起码的责任,不愧为人师。

(二)贯彻生命教育的理念,完善大学生的生命教育体系

20世纪90年代,生命教育被引入我国大陆地区。2003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新增了生命教育的内容,另外,多个省市颁发了开展生命教育的相关指导性文件[5]。2006年12月,北京大学在“第二届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上发表了《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年度立项报告》,全面关注青少年生命教育[4]4。总体来讲,我国在中小学中生命教育推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针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还存在做“表面文章”、教育目标内容不明晰、缺乏系统性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与落实。生命教育的贯彻落实不是一朝一夕、一门课程就能承担的任务,由于自身的特殊性与重要性,大学生生命教育有必要形成完整的体系,不断体现与渗透在大学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中,促进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命观,引导其生命和谐发展。

高校应该设置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独立开课是实施教育的正统途径,也可将生命教育提到新的高度。课程内容的设置应尽量减少纯理论性的说教,应结合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开展案例式教学,通过课堂讨论、互动,来启发大学生对生命存在和生命意义的思考,培养大学生对生命的关怀与热爱;另外,一直以来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其目的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与生命教育的理念具有统一性,因此,生命教育应注意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渗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今很多高校缺乏生命教育独立课程的缺陷;同时,可以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安排相关讲座、专题报告会,加强学术交流,帮助大学生拓宽知识境界、提升人文修养,丰富人生底蕴,从而更加豁达宽容地对待生命。除了以上所述的显性教育,生命教育也应融入到高校隐性教育的各个环节中,例如校园文化的塑造、校园活动的开展、校园网络平台的搭建、校园设施的设计和布置等,都应该以和谐的生命观为导向。

(三)实践生命教育的理念,培养大学生的生命责任意识

大学生生命责任意识淡薄表现为对自己与他人的生命不负责任,如近年来频发的大学生自杀或伤害他人事件,都是源于当事大学生对生命价值的否定,对自己或他人的生命缺乏责任意识。生命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外部环境的熏陶,还需要付诸实践,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生命救助的技能,感悟生命的意义,强化生命责任意识。首先,高校需定期举行消防演习及地震逃生演练等灾难应对演练,在组织大学生观看与演练的过程中,能够锻炼逃生本领与救助技能,提高外部危机应对能力;其次,开展素质拓展训练,素质拓展是近年来比较普遍的一种综合素质训练,能够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团队精神,也可将它运用于大学生生命教育过程中,由于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大多具有一定难度且需要协作完成,因此有助于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及协作能力的提高;另外,组织相关志愿服务活动,带领学生走进敬老院、孤儿院等机构,跳出现有的狭小的生活圈子,在志愿服务的经历中,在关怀他人的过程中体会人生的况味,见证生命的厚重与珍贵,从而培养大学生的生命责任感,让他们意识到生命责任是人最基本的责任,引导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从容地应对挫折,宽容地对待他人,平和地对待自己,意识到善待自己与他人的生命是一种责任,并能够勇于承担生命责任。

[1]孙树勋.论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2,(6):129.

[2]女大学生不堪压力自杀留下10万字日记[EB/OL].http://news.sina.com.cn/s/2009 -02 -26/022217289030.shtml,2009.2.26.

[3]去年本市 13名大学生自杀身亡[EB/OL].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00319/11343251678.shtml,2010.3.19.

[4]徐燕敏.当代我国青少年生命教育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4-22.

[5]李娅.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实践探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16.

University Students'Life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Harmony

LI Li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Yancheng 224002,China)

During the new period of constructing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it is quite necessary and urgent to emphasize and implement life education to university students.Harmony is the internal demand of their healthy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basic appeal of university students'life education,this paper explores the ways of university students'life education.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harmonious lif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improve university students'life education system and cultivate university students'life responsibility awareness to fully practice life education concept.

harmony;university students;life education;appeal;ways

G641

A

1001-7836(2012)08-0087-03

10.3969/j.issn.1001 -7836.2012.08.035

2012-06-25

盐城师范学院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批准号:11YCKF012)

李荔(1983-),女,江苏盐城人,助教,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生命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