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免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2-04-13赵庆霞孙建亮山东省莒县城阳街道畜牧兽医站276500
赵庆霞 孙建亮 (山东省莒县城阳街道畜牧兽医站 276500)
动物免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赵庆霞 孙建亮 (山东省莒县城阳街道畜牧兽医站 276500)
笔者常年在基层工作,感觉到各级政府对动物疫病的防控越来越重视,群众防控观念也越来越强,但还有一些漏洞,根据本人近几年的体会,总结如下:
1 对动物防疫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动物防疫工作具有很强的阶段性,只有在疫情爆发时才显示其作用,加上传统意识的影响,部分地方政府领导有重发展轻保护的观点,认为政府只要搞发展,防疫工作是业务部门的事,政府给发发文件、拨些防疫经费就完成任务了。需要对“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即“政府为第一责任,业务部门为技术指导”进行全面、正确的理解,社会免疫工作仅靠业务部门的重视和监督是不够的。
2 部分养殖户认识不高,防疫意识淡薄
养殖场不注意卫生防疫,缺乏必要的隔离、消毒措施,粪便乱排乱放,病死畜禽乱扔,随意到外地购买畜禽种苗,带入染疫动物的情况十分严重。受经济条件和农村“重养轻防,重治轻防”传统思想的影响,不按科学程序接种疫苗,存在侥幸心理。同时也存在潜伏期疾病注射疫苗后死亡事件,导致群众错误认为疫苗质量差而造成死亡,或防疫后发生疾病而认为疫苗免疫无效。部分养殖户,对防疫后需要配备防疫证和佩戴耳标的作用认识不足,甚至产生错误认识,认为防疫证有无关系不大,戴耳标会影响生长,有的甚至不让打耳标。
3 基层动物防疫机构、队伍整体素质差
兽医体制改革后,基层兽医站人员工作积极性大为提高,但由于十几年未补充专业技术人员,相当一部分在岗职工知识老化,对当前流行新的动物疫病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缺乏专业技术培训。比如说当前一些疾病在网络、媒体上介绍的比较全面,基层却反映的比较麻木,是逃避也是回避。
4 村级动物防疫员待遇偏低
农村动物防疫员报酬低,收入与实际工作付出不成比例。近年来免疫病种不断增加,防疫员的工作量也在不断增加,农村防疫员出现工作上消极应付,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造成村防疫员频频更换,队伍不稳,队伍整体素质相对低下,导致防疫工作到户隐患重重,防疫主要工作量在农村,但因报酬低,岗位吸引力小。对出现防疫工作质量较差的防疫员,没有较好的处罚、奖励办法。
5 对策
建立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完善防疫机构、人员和经费;加强防疫监管,真正落实“以防疫促检疫,以检疫促防疫”的措施,没有免疫证和佩戴耳标的畜禽一律不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坚决杜绝检疫环节补免疫证和补耳标;完善人员培训机制,特别是村级动物防疫员,必须经过培训合格才能上岗;争取当地政府支持,真正贯彻好“政府保免疫密度,业务部门保免疫质量”的方针,签订县、乡、村防疫目标责任状。
(2012–05–12)
S851.33
C
1007-1733(2012)10-0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