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的外来文化吸收方式

2012-04-13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神道外来文化西洋

邵 敏

(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150080)

日本的外来文化吸收方式

邵 敏

(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150080)

日本文化与其他国家相比,有许多不同的特征。日本文化与社会,或者是日本人的行动模式,以至于日本人的意识构造,都表现出不同于他国的某种特征。究其原因,与日本吸收外来文化的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明治时代以前是以中国作为向导,吸收外来文化。之后是从西洋吸收外来文化,二战后主要是吸收美国的文化,但是尽管不断地被日新月异的世界文化冲击着,却没有被吞并,反倒通过自己的改造使之真正日本化。

吸收;选择性;融合性;混杂性

在日本,即使是传来新的文化,过去古老的文化也不会消失,而是被日本叠加地保存下来。因此外界传来新文化,使传统文化受到刺激,并展现出新的特质。“即使从海外吸收新事物,日本也不会被它所改变,而是吸收其中有益的东西,在传统精神上发展,产生新的文化。日本就是这样持续发展的国家。”[1]对于这种特征,日本政治学者、思想家丸山真男认为,“日本一面保持着对外来文化的强烈好奇心,另一方面又顽强的维持着自己的文化同一性”[2]。

古代日本在吸收外来文化时所表现出的特质,不光表现在政治层面上的官职制度和律令,在文学、书籍、雕刻、绘画、书法的学习上,也不是完全单纯的模仿,而是本着符合自己国情的态度,选择性地、创造性地吸收[3]。古代日本是从朝鲜半岛与中国大陆吸收高度先进的文明。明治时期,新政府推行了一系列富国强兵,发展生产的政策。并且鼓励人们散发,穿洋服,吃西餐,大兴西洋建筑。那个时代也叫做日本的“文明开化”。当时的日本一边模仿西洋文化风俗,一边与既存的日本文化相融合,产生了许多带有西洋风的日本事物,这些融合成为当时日本的流行。战后,美国的影响像洪水一样涌进了日本。政治民主化,经济上以美国为中心,导入西欧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生活样式与娱乐业也受到美国文化的影响[4]。

日本在大量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杂种文化。吸收、选择、融合,一个都不能缺少。日本在吸收外来文化方面,是个成功的例子。在现今社会中,只有通过互相学习和交流,才能发展自己本国的文化。因此,在此就日本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方法加以考察。

一、选择性地吸收

尽管日本一直以来都在吸收先进文化,但只吸收符合自己国情的部分。例如,在吸收中国文化的过程中,日本移植了中国隋唐时期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却拒绝了让日本人难以接受的科举制和宦官制。中国的科举制,对于人才的选拔是好的,但和日本固有的身份制和世袭制却是相悖的,所以日本没有吸收科举制[5]。

日本人在吸收外来文化的时候,并不是直接接受,而是在长时间的历史过程中,采用巧妙的方法变化地吸收。在吸收过程中,日本人表现出强烈的务实精神。受这种实务精神的鼓励,在积极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同时,他们也在改造,鉴别外来文化中不符合自己的内容。

二、融合性的吸收

日本吸收了很多外来文化,但并没有完全照搬,而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自己的文化。例如,佛教在刚刚传入日本的时候,是以氏族为单位吸收的,建造了类似于家族祠堂的寺庙。这是因为那个时代是氏族社会,传统的神道信仰也是以氏族为血缘、地缘的共同体为基础传播的[6]。儒教也是古代由中国传入日本,但真正在日本传播开来是在江户时代。安土桃山时代以后,日本社会世俗样相思想变强,佛教文化的影响力减弱,被传讲世俗道德的儒教所渐渐取代。为了维持儒教严密的学问体系,和歌与物语等传统文化受到刺激,产生了日本国学。而后,国学也成为吸收西洋学问的基础[7]。日本民族固有的传统宗教,“神道,首先是与佛教融合,产生两个分支,后又与儒教结合,产生吉田神道与吉川神道。神道,就是借助了外界的世界观维系了自己的教义。”[8]日本在文字方面,日本从中国吸收汉字,但是并没有完全使用汉字,也没有像汉文那样使用。而是分解了汉字,创造了平假名,提取其中的一部分,创造了片假名,变化成了日本人容易使用的形式。在汉字草书的基础上,创作了平假名,在楷书的基础上,创造了片假名。

因此,日本被称为善于以自己独特方式吸收外来文化的民族。

三、吸收的混杂性

混杂性是日本吸收外来文化中一个显著特点。古代与现代、和式与西洋、西洋与西洋等诸多文化要素在日本文化的统一体系中杂然并存[9]。例如,现代日本人家里多数是以西式为主,但一般如果有条件,都会设一间和式。日本的传统宗教是神道,人们会在新年第一天参拜神社,但会在大年夜听佛教寺庙的钟声。日本文化的混杂性所表现出的另一个文化现象是日语的表现方式。日语竟是由汉字和十几种外来语构成的,甚至有人认为日语中的70% ~50%是外来语。

针对日本人的思考方式以及吸收外来文化的混杂性,中村元在《东洋人的思维方式》一书中阐述道:“日本人的思考方式是现实性的思维方式。”[10]从这种思维方式中衍生出折中主义和个别主义两种独特的思考态度。根据这种国民性和思考方法,日本人在保持着适应自己居住环境的生活样式的同时,也能对外来文化容忍,两者相调和,通过折中,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文化。

战后的日本,美国的近代文明成为国民的憧憬,高度的经济成长,使日本快速飞跃为工业化的大都市,与此带来的是以往生活习惯的革命性变化,传统生活习惯受到冲击。但是战后的日本不是美国的复制,虽然吸收了美国的近代文化,但是却以日本独特的方式消化、选择、融合地吸收,形成了多彩的饮食、动画、漫画等日本新生文化[11]。现在这些文化已经对世界产生了影响,渗透到各地,与之相关的店与设施也所处可见。所以,日本人并不是“什么都学”,“什么都模仿”,而是学习对自己有好处的东西,并使之变得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并不是消极的吸收,而是在吸收过程中积极地创造文化。

[1]ルース·べネデイクト.菊と刀[M].講談社,2005:77.

[2]丸山真男.日本的思想[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45.

[3]古賀勝次郎.日本思想の典型:外来思想受容のパターン[M].早稲田社会科学研究,2001:15.

[4]中島誠.丸山真男と日本の宗教[M].第三文明社,1999:94.

[5]五十嵐昌行.日本文化論入門[M].文芸社,2003:112.

[6]顾长江.加藤周一“杂种文化论”浅议[J].文教资料,2010,(1):33.

[7]王金林.汉唐文化与古代日本文化[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104.

[8]姜淼.对日本吸收外来文化特点浅议[J].现代教育科学,2009,(1):29.

[9]加藤周一.雑種文化[M].講談社,1994:19.

[10]中村元.东洋人的思维方式[M].講談社,2010:68.

[11]松本敬子.日本文化に見る融合文化とその将来[J].融合文化第 7 号,2006,(1):26.

Japan's Absorption Methods of Foreign Cultures

SHAO Min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Harbin 150080,China)

Compared with other countries,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Japanese culture.Japanese culture and society,Japanese mode of action and even Japanese consciousness structure all exhibit certain features different from any other country.The reason lies in the inseparable relations with Japan's absorption methods of foreign cultures.Before the Meiji era,it takes Chinese culture as orientation to absorb the foreign culture,and then learn from the west.After World War II,it mainly absorbs the cul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However,despite continuing to accept change in the world culture,it has not been annexed,but through its own transformation,it forms the real Japanese culture.

absorption;selection;integration;mixture

K103(313)

A

1001-7836(2012)01-0154-02

10.3969/j.issn.1001 -7836.2012.01.060

2011-12-10

邵敏(1986-),女,黑龙江伊春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日本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神道外来文化西洋
按神道 促睡眠
日本神道的《易经》视野
清宫里的西洋钟表师
紫禁城内的西洋科学家
探讨外来文化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影响
对郑和下西洋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