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养牛业振兴地方经济
2012-04-13刘殿忠王丽华河北省滦县畜牧水产局063700
刘殿忠 王丽华 (河北省滦县畜牧水产局 063700)
大力发展养牛业振兴地方经济
刘殿忠 王丽华 (河北省滦县畜牧水产局 063700)
近年来,滦县把畜牧业作为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柱,以建设畜牧强县为目标,以发展肉牛和奶牛养殖为特色品种,建小区带基地,推进规模化养殖;积极谋划项目,优化产业链条;强化服务体系,提高科技水平,以促进养牛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振兴地方经济。
1 基本情况
滦县养牛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基础优势明显。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竞争的需要,提高肉牛和奶牛的整体质量,滦县坚持宣传发动与典型示范相结合,新建场区的标准化建设与建成场区的标准化改造相结合,按照先规模后散养,以点带面的方式扎实推进,真正实现标准化生产技术向肉牛和奶牛养殖一线转移。本县还以小区养牛和牧场养牛为重点,采取政府服务、个人投资建场和个体经营的机制,大力推进规模化养牛。在牧场和小区的选址上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利用率、规范化,并将标准化生产与牧场和小区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服务、分户饲养”的模式,引导养牛户由家庭分散饲养向小区规模化养殖转变,把牧场和小区建成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截止目前,全县肉牛存栏5.51万头,共建成存栏5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小区31个。
2 发展养牛业的措施
为把奶业做大做强。首先引入伊利乳业,解决了牛奶的销售问题;其次吸引北京洛娃集团资金在响嘡镇建设了千头奶牛繁育场,总投资5200万元,从澳大利亚、新西兰引进荷斯坦奶牛1600多头,现已繁育优良奶牛千余头,成为河北省乃至京津地区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奶牛繁育场。同时,县委县政府还制定了奖励政策,鼓励养殖户发展奶牛养殖业。截止目前,全县奶牛存栏9.82万头,鲜奶产量达到26万余吨,全县共建成存栏200头以上的奶牛牧场和养殖小区106个。
随着全县肉牛供港产业的不断壮大,小川农牧养殖有限公司又投资2985万元,开始建设存栏基础母牛1800头的肉牛良种繁育场,并在原场基础上扩建牛舍55栋。该公司下一步还准备新上肉牛屠宰生产线,从而形成集肉牛繁育、养殖、加工、销售、出口一条龙的服务,保证农户饲养的肉牛有固定的销售渠道和稳定的收益回报。
以建设畜牧强县为目标,滦县坚持培育与引进相结合,加快肉牛与奶牛的良繁体系建设。利用西门塔尔、利木赞等优良种公牛的冷冻精液,开展肉牛杂交改良,逐步建立肉牛良种繁育体系;依托县品种改良总站,推广优质牛细管冻精;示范推广肉牛胚胎移植和母牛多胎繁殖技术,加速良种繁育,全面提高肉牛品质。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加大惠农扶持力度,引进优质细管冻精,示范推广奶牛胚胎移植,提高现有奶牛的群体品质,培育高产牛群。对全县88个奶牛配种改良站点实行“统一供精、统一耳标制度、统一配种清单制度、统一技术操作规程、统一配种收费标准、统一档案管理”的“六统一”管理,规范基层奶牛配种技术人员从业行为,加速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促进奶牛“质”的整体提升。
为健全动物防疫体系,滦县完善了县、镇两级动物防疫机构。成立了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动物防疫形势的需要,在原来8个中心畜牧兽医站的基础上新增加4个站,达到每镇一个动物防疫站,镇级动物防疫机构更趋合理完备。全县还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级动物防疫协助员制度,形成了县、镇、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和肉牛、奶牛防疫网络。同时,加强肉牛和奶牛及牛肉的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形成了以产地检疫为主,屠宰检疫和市场检疫为辅的检疫网络,为确保肉牛与奶牛免疫密度和耳标佩带率均达到100%,确保动物疫情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一步促进了全县养牛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振兴了当地经济。
(2011–07–15)
S823.9
B
1007-1733(2012)01-008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