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翻译规范视角解析《骆驼祥子》伊万·金译本中的语际改写

2012-04-13赵文静

关键词:图里骆驼祥子译作

赵文静,孙 静

(河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新乡453007)

从翻译规范视角解析《骆驼祥子》伊万·金译本中的语际改写

赵文静,孙 静

(河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新乡453007)

翻译不仅是语码转换,更是一种社会活动,必然会受到社会、历史、文化诸因素的影响,所以译作的成功都不能单纯从语言转换层面解释。伊万·金翻译老舍名作《骆驼祥子》,对原作做了大量改写,甚至将悲剧性结尾改为喜剧结尾,然而这部译作却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看似不合常理的现象,吸引了不少翻译研究者的关注,但是大多是通过文本对比分析原因。实际用吉迪恩·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从预备规范、初始规范和操作规范三方面解析金译本的语际改写更有助于分析该译本成功的原因。

伊万·金;《骆驼祥子》;翻译规范;语际改写

一、引言

《骆驼祥子》(1936)不仅是老舍创作生涯中的里程碑,也被誉为中国写实主义小说的高峰[1]。曾在中国出任外交官的伊万·金(Evan King)将其译为RickshawBoy于1945年出版。出版仅一年便被重印,其受欢迎程度由此可见一斑。然而,由于金在译作中对原作改动较多,老舍表示强烈不满,因此,当金再次翻译其著作《离婚》时与之对簿公堂。金译《骆驼祥子》虽然因改写原作受到非议,但这并不影响该书成为当年的“畅销书”,进入美国著名读书俱乐部推荐书目[2]。

这一不合常理的翻译现象吸引了众多翻译研究者,但大多研究只是在不同时期的译本、或译本与原文之间进行对比。然而,翻译不仅是语言文字转换,更是社会文化活动,与其产生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联系。译作在目的语社会获得成功,众多历史、社会、文化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吉迪恩·图里(Gideon Toury)的翻译规范为我们研究译本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研究视角,本文将从这一视角研究金译本中的改写及其成功的原因。

二、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概述

图里以伊塔玛·伊文-佐哈尔(Itama Even-Zohar)的多元系统理论为依据,着重研究了詹姆斯·霍姆斯(James Holmes)在翻译学研究框架中提出的描写翻译学。通过对1930至1945年希伯来外文小说进行对比研究,他发现就对译本接受程度的影响来说,语言学及美学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而目的语政治及意识形态因素所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大[3]124。他指出翻译研究不能仅局限于将译本与原文本相比较,而应该将翻译产品置于更大的目的语社会环境中加以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翻译规范(translational norms)这一重要概念[4]46。图里指出,作为社会活动,翻译受目的语社会文化规范制约,所以对文学翻译的研究应该以目的语为导向,侧重研究译文产生过程中的诸多影响因素[3]125。

图里将翻译规范分为三类——预备规范(preliminary norms)、初始 规 范 (initial norm)和 操 作 规范 (operational norms)[5]58。前两者主要作用于翻译的前期阶段,而操作规范则在译者实际翻译过程中起作用。

根据图里的理论,预备规范影响译者对翻译文本的选择,初始规范从宏观层面决定译者翻译的总体策略,决定其翻译作品的特征。如果译者更倾向于遵循原语文化规范,其翻译就会更贴近原作,更具有充分性(adequacy);如果译者遵循译入语文化规范,其翻译会更多地考虑译语读者的期待,趋于可接受性;操作规范对译者的具体翻译过程产生影响,决定译者是否完整地翻译原作,如何确定文章结构、句式,怎样选字词。下面将分析这三类规范在金译本中的体现,说明金译本获得成功并非偶然,是三类规范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翻译规范视角下伊万·金的RickshawBoy

1.预备规范与选材

预备规范指某一特定语言文化背景下,那些在选择翻译文本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5]58。很显然,选择翻译文本是翻译过程中很关键的一步,由于受到不同时代主流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影响,译者会选择不同题材和内容的作品译介。一般情况下,译作越接近目的语文化环境,越接近目的语读者的需求与期待,就越受欢迎。因此译者会尽量使自己的选材符合目的语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金选择《骆驼祥子》正体现了预备规范的影响。

首先,金曾任美国派驻中国的外交官,对中国的文化和民俗有较深的了解。他曾写过一部以山西为背景的爱情小说,其中有许多地方习俗描写,但多为中国人已不愿提及的陋习,比如早婚、“半仙”下凡等[6]4,这反映了美国人对中国民俗文化的猎奇心理。老舍作品中有许多关于老北京风土人情的描写,其中不乏一些关于陋习的描写。金之所以选择老舍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这些描写可以满足西方读者的猎奇心理。

其次,老舍先生曾在英国居住生活过,其写作风格深受西方作家影响。他在“论创作”等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小说题材的选择、人物形象的塑造等方面深受狄更斯等西方作家的影响[7],有学者也因此称其为“西化作家”[8]。但同时,老舍作品中又包含着许多中国元素,比如他在《骆驼祥子》中对北京方言的娴熟运用以及风土人情的细致描写。所以,我们可以说老舍是一位中西合璧的作家,这也是金选择译介老舍作品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次,该译本出版时正值二战结束之际。在这场战争中,中美两国属同一阵营,大多美国民众对中国持同情、友好态度。此外,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也很重视中美关系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中文原作,一般不会受到译语读者的排斥。

由以上几点,可以看出,金选择《骆驼祥子》是经过慎重考虑的,他充分考虑了老舍的写作特征和美国读者的阅读兴趣,以及当时的社会历史因素,这为译作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初始规范与译者的翻译模式

初始规范是译者对翻译策略的总体把握,是决定翻译产品最终特征的重要因素。按照图里的说法,译者要么倾向于遵循原语规范,从而产生“充分的”(adequate)译本;要么更倾向于目的语规范,更多关注译文读者的阅读习惯与期待,以及译本的“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图里指出,译者必将在这两种翻译模式中做出选择[5]56。

初始规范明显受到伊文-佐哈尔多元系统理论的启发。伊文-佐哈尔指出,一般情况下,翻译文学在目的语文学系统中处于边缘位置,只有在下列三种情形下,翻译文学才有可能占据目的语文学系统的中心位置。第一,当“年青的”文学处于起步阶段时;第二,当一国的文学处于“边缘”或“弱势”时;第三,当国家发生重大转折,公认的文学形式已经无法满足要求,或出现文学真空时[8]。该理论认为,翻译文学如果在目的语文学系统中占据中心位置,译者通常不受读者阅读习惯的束缚,译文便体现出“充分性”;如果翻译文学处于边缘位置,译者则会更多地考虑读者的阅读和审美需求,译文便更多地注重其“可接受性”[3]116。这一理论可以用来解释金翻译《骆驼祥子》时所采用的策略。

金译本发表在二战结束后,美国各方面的实力迅速壮大,美国人民拥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9],这极大地影响了美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学文化。依照伊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论,此时在美国社会文化系统中,翻译文学处于边缘位置,作为译者,金考虑更多的是译文读者的接受性,努力使译文更加符合目的语文化规范。金所采用的翻译策略从某种角度证明了图里的初始规范在其翻译过程中的作用。也正是由于金的RickshawBoy更符合目的语读者的文化和阅读习惯,它才会广受读者欢迎。

3.操作规范在译本中的体现

如果说初始规范从宏观层面影响译者对翻译模式的选择,那么操作规范则涉及实际翻译过程中译者在微观层面对原作进行的删减或改写。图里将操作规范定义为实际翻译过程中影响译者抉择的准则[5]59。他将操作规范又细分为母体规范(matricial norms)和篇章语言规范(textual-linguistic norms)。母体规范与译文的完整性有关,包括对段落的删节或改写、对原文的分割、段落或脚注的增加等,篇章语言规范则涉及更为细微的层面,如对字词、短语的选择等产生影响。限于篇幅,我们主要探讨母体规范在金译本中的体现,也就是着重研究金对《骆驼祥子》所进行的删减和改写。

金译本对原作做了大量的删减。老舍在开篇对北平的人力车夫“派系”有1500多字的描写,这一细致入微的描写不仅使各类北平车夫的形象跃然纸上,同时也交代了祥子的生活背景,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活。这些对车夫类别的划分和细致描写也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不同层次的车夫所租用的车、穿的服装、索要的车费、拉的客人以及所走的线路都不一样,祥子就是由“穿白褂”、“拉洋人”的“高等车夫”,变为有着“可以原谅而不便效法的恶习”的“一般车夫”,再变成“拉破车”、“跑得慢”的“下等车夫”[10],最终沦落为无赖的。老舍在小说开头的详细描述照应着祥子在文中的变化,想通过这个渐变的过程说明一些问题。但是,金在翻译时删除了老舍对车夫派系大段的描述,只简略地提到祥子属于“相对独立有自己车”[11]的那一类。金可能是考虑到了美国读者对车夫的印象很模糊,加上他在结尾处将祥子的形象做了改动,所以不需要像老舍那样做前期铺垫,因此就将原作中对车夫具体形象的描述做了大量删减,只是笼统地将其归入社会底层劳动人民。

在当时美国的社会历史环境下,为了迎合目的语读者的期待,金还对原作进行了Andre Lefevere所讲的“改写”(rewriting)[12]。最明显的莫过于金对原作结局的改写。老舍的悲剧式结尾在金译本中经改写成为欢乐大团圆。其实老舍的原作出版后就曾引发很多读者质疑:“如此努力的祥子仍以不幸告终,我们还如何对未来抱有希望。”[6]18但悲剧结局恰是老舍用意所在。《骆驼祥子》的悲剧力量在于它不仅引起人们对于祥子一生不幸遭遇的同情,更引发了人们深刻的思考:为了不再重演祥子的悲剧,必须变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而金将结尾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结尾是祥子救出小福子,二人奔向自由美好的未来,这样的结尾根本无法体现原作的主旨,即突出在旧中国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下,个人能力不可能改变广大民众悲惨命运这一中心思想。但对美国读者来讲,这似乎无关紧要,对于刚刚经历过二战的美国人来说,他们更需要较为轻松的阅读氛围。

金还改写了原作中祥子背叛阮明的情节,这同他所要达到的效果有密切关系。他在译文中想塑造一个虽经历堕落,却最终觉醒的祥子,而不是老舍笔下最终在社会压迫下沦为无赖的祥子。所以金对原文的改写旨在塑造一个新的主人公形象,想以故事美好的结局来抚慰二战中心灵受创的美国民众。

此外,由于文化差异,原文中隐晦的性描写在金的笔下被明晰化、具体化。比如对祥子第一次进虎妞屋的情景的描写,金增加了200多字,祥子与虎妞成婚后的性恐惧心理也被详细描述。小福子被迫卖淫为生的情节在原著中被一笔带过,金却在译文中对此做了许多添油加醋的渲染。很明显,这是译者为了迎合美国读者所做的改写,这不仅凸显了中美文化在对待性问题上的差异,还成了吸引读者的噱头。

四、结语

金译本的畅销与当时美国的政治背景所产生的社会文化规范密不可分。金对原文大量的改写受到一系列规范的影响。经过大量改写的译本反而在译文读者中很受欢迎,这说明译作在语言层面上是否对应,能否体现原作的中心思想并非译作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成功的译作与读者的需求、目的语社会接受的文化规范等诸多社会因素有着更密切的关系。翻译的过程,包括译者的选材、译者的翻译策略、怎样处理原作的故事情节等,均受到图里所说的翻译规范的影响,它还直接影响读者对译作的接受程度,金译本的改写与成功便是极好的例证。

[1]王德威.想像中国的方法:历史·小说·叙事[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162.

[2]黄淳.老舍研究在美国[J].民族文学研究,2005(1).

[3]Gentzler,Edwin.ContemporaryTranslationTheorie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5.

[4]赵文静.翻译的文化操控[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46.

[5]Toury,Gideon.DescriptiveTranslationStudiesAndBeyon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6]卢媛媛.《骆驼祥子》的伊万·金(Evan King)英译本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

[7]老舍.我怎样写小说[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9:339.

[8]杨萌.老舍京味暗藏洋腔[N].法制晚报.2006-12-09.

[9]J.布卢姆,等.美国的历程: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354.

[10]老舍.骆驼祥子[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2.

[11]King,Evan.RickshawBoy[M].New York:Reynal & Hitchcock,1945:7.

[12]Lefever,Andre.Translation,Rewriting,andtheManipulationofLiteraryFame[M].London:Routledge,1992:4.

[责任编辑 海 林]

A Study of Evan King’sRickshawBo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oury’s Norm Theory on its Interlingual Rewriting

ZHAO Wen-jing,et al
(Henan Normal University,Xinxiang 453007,China)

Translation is more of a social activity than code switching.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history,culture and society.Therefore,the success of a translation involves various social factors.Evan King’sRickshawBoyprovides a very good example.In spite of the obvious rewriting of the original,the translation gained great popularity among its English readers.This phenomenon could be better explain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ideon Toury’s norm theory.

Evan King;RickshawBoy;Translational Norms;Rewriting

I046

A

1000-2359(2012)01-0228-03

赵文静(1958-)女,河南焦作人,博士,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澳门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国家哲学社科项目(11BWW013)

2011-07-07

猜你喜欢

图里骆驼祥子译作
找不同
找不同
找不同
what用法大搜索
找不同
河北省卷《骆驼祥子》阅读
论《骆驼祥子》中祥子人生悲剧的原因
SOME汉译初探
他者和自我共谋下的译作之异
英语中“吃”的表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