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维视角下就业力与结构问题研究

2012-04-13西

关键词:就业结构知识结构产业结构

吕 西 忠

(河南师范大学 公共事务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三维视角下就业力与结构问题研究

吕 西 忠

(河南师范大学 公共事务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产业结构不合理,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市场的相容性缺失,从业者的素质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等相关问题,使矛盾交错相积以不同的形式加剧结构性矛盾,导致就业力弱化并遭遇困难,形成就业的三大困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促进教育证书制度的适应性等,将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力。

就业力;产业结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

一、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联性

1.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互动关系

产业升级是促进就业结构优化的必要保证,而就业结构优化则是促进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的必要前提。产业结构规定着就业结构的发展与方向,引领着人力资源的流动趋势,就业结构的发展将推动产业结构的提升。当产业结构调整时,就业结构也会产生变化,劳动力的流动趋势也将随时发生改变;产业结构为就业结构提供物资基础,推动就业结构的进步与发展,就业结构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人力支撑,促进产业结构的科学合理快速发展;反之,产业结构不合理,不仅影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会引发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发生,导致就业结构性的失调。

2.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就业结构的优化

实现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保证就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必须以经济发展促进就业为前提,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从宏观角度讲,解决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问题,必须加快产业结构优化与调整,实现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根据经济发展的历史和逻辑序列从低级水平向高级水平的发展,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由劳动密集型产业逐级向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演进;由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逐级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演进,达到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统一。在经济结构优化中纾缓就业压力,构建合理的就业结构。

3.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进一步改善就业结构

研究发现,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与中低收入国家的结构基本相当。对此,我们应抢抓机遇,提升一产的科技含量,促进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加快二产内部结构的升级步伐,促进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加快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提高城镇化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它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和吸纳就业的主要力量[1]。所以,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将有效改善大学生就业的结构。

二、优化专业结构提升就业力

1.调整专业结构,化解供需矛盾

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失调,将加大就业结构性矛盾。从人才供需市场看,有些专业供过于求,有的供不应求;其主要原因在于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区域布局不合理,学历结构、层次结构、特别是有些应用型专业重复设置,是专业结构失调和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在专业设置上更多是以学科自身内在逻辑发展为依据,缺乏对经济发展现状的足够考虑,尤其是投入较低的专业重复现象严重,最终引发就业结构失衡,导致某些人才过剩[2]。对此,加强高校专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势在必行。

2.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深化专业特色

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是学科领域不断深化、高度综合相互渗透的产物,是在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服务于经济建设的主要形式。由于目前大学人才培养存在过强的功利主义、过窄的专业设置、过弱的文化底蕴等偏向,在专业设置上特色不明显、盲目重复设置、低效率及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导致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差。从毕业生工作情况的调查来看,毕业生从事所学专业技术工作岗位的比例不到1/2。从岗位工作性质看,学化工的不懂机械、电气;学机械的不懂化工、环境保护,学工科不懂经济和管理,学企业管理的不懂工业技术,总体实践能力不够强,限制了学生创造、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对此,加强专业特色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培养具有现代科学知识、创新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是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重要举措。

3.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提升从业者的就业力

近年来,由于高校专业的指向性或针对性缺失,不仅造成人才浪费,加剧就业矛盾,而且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从学科专业设置看,受功利化思想影响,盲目攀比扩大规模,专业重复现象严重,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从大学生就业现状看,有些专业的大学生供求矛盾突出,在激烈的就业竞争社会环境中,职业价值定位迷茫。从社会对高校的信度看,当今学子的知识能力、职业素质、实践技能等受到用人部门的质疑,使学子对高等教育的向往、信度、希望等产生距离感,这一现象的产生虽有几多原因,但专业设置及专业质量不能紧扣经济发展的主脉,不能体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并成为寻租的工具,违背了高等教育为经济建设培养人才的宗旨。在专业设置上要处理好基础型和应用型的关系。一方面基础型专业不能因就业压力而减掉,而对于应用型专业,是否真正适合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则要通过就业市场加以调整和补充。优化调整我国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将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化解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产生深远影响[3]。

三、优化教育证书制度,减少摩擦性失业

1.教育证书制度要给社会提供价值信号

在一定的教育模式下,教育证书制度应客观地反映学生具体素质和能力,特别是专业化技能方面的差异性。能否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增强知识创新的竞争力,这对我们的教育模式与证书制度提出了考量[4]。

2.合理的证书制度将促进大学生的充分就业力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达和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社会对从业者的要求不仅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合理的结构结构,也对从业者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力要求的更高。证书制度向社会转达的应该是全面、系统、多层次信息,它既反映教育的质量,也应反映不同的被教育者或在相同教育模式下的被教育者的实际差异。这不仅是就业市场能择其所需,也是受教育者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制定合理的预期。

3.加强教育标准化建设,促进学生的能力成长

科学教育模式下的教育证书制度不仅能为转方式调结构培养合格人才,也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求职者的职业道德、文化素质、特别是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用人单位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量身配置合理的人力资源。因此,一方面对知识结构的多样性,要求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对知识结构的实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强。在此过程中,知识从低到高,从内核到外围的层次,实践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将事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成其合理的知识结构。否则,实践活动缺失不仅影响知识结构的形成,也影响知识结构整体作用的发挥。所以,要高度重视教育标准化建设,进一步落实教育部的有关规定,使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教学实践学时不少于15%,理工农医类专业少于25%。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1]陈大红.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联性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3).

[2]蒋笃运.产业结构、专业结构与大学生就业问题[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8).

[3]肖一.优化调整高等教育专业结构,促进大学生就业[N].光明日报,2009-03-12.

[4]谢维和.分层,标准化与证书——高等教育内部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4(8).

[责任编辑海林]

G473.8

A

1000-2359(2012)04-0258-02

吕西忠(1955—),男,河南洛阳人,河南师范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就业研究。

2012-01-11

猜你喜欢

就业结构知识结构产业结构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我国正当防卫研究的网络知识结构与核心脉络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陕西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实证研究
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贵州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关系研究
基于九因子模型的新手教师TPACK知识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