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社会形态思想探析
2012-04-13吴俐磊
吴 俐 磊
(南昌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
毛泽东社会形态思想探析
吴 俐 磊
(南昌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
毛泽东的社会形态思想坚持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基本观点,根本区别于认为中国社会发展经历的是特殊发展模式的论断,并结合中国社会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创新了中国独特风格的具体方法。毛泽东从多角度出发对中国社会作出了不同的分析和思考,使毛泽东的社会形态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内容。
毛泽东;中国;社会形态
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毛泽东等第一代中国领导人有许多真知灼见,有的我们还没有透彻研究,但这并不表示它们没有意义。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很多重大问题上还没有达到对根本规律性取得把握的程度,有些方面还要注意借鉴毛泽东的最初探索。着力于毛泽东社会形态思想的研究不仅是因为目前理论界缺乏研究,更是因为没有巨人的肩膀可能是个悲哀,有巨人的肩膀却熟视无睹只能带来更大的悲哀。
一、用毛泽东社会形态思想的根本立场反对东方社会停滞论
毛泽东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在社会形态问题上,毛泽东坚持把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应用于中国具体实践。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末期和抗日战争初期,为了克服中国共产党内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毛泽东写下了《实践论》和《矛盾论》。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从哲学的高度剖析党内存在的错误思想的根源,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实践、矛盾的观点,使实践、矛盾的观点成为认识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等问题的根本立场、观点,为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形成科学的方法论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1959年12月到1960年初,带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关问题,毛泽东读了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教科书在谈到在资本主义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前经济形式占优势的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时,提出由于有先进社会主义国家的帮助而可以胜利地解决的观点。毛泽东认为这个提法是不妥当的。他从矛盾的观点出发坚持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事物的内因,并立足于从中国的实践,认为“国内的因素是主要的。已经胜利了的社会主义国家对我们的帮助,是一个重要条件。但是,它不能决定我们能不能够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只能影响我们在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以后是前进得快一点还是慢一点的问题,有帮助可以快一些,没有帮助会慢一些”[1]。这表明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革命的规律,而拥有实践的矛盾观才能使他把握中国革命的根本关键所在,因而他能不为苏联权威所迷惑,这才促使中国革命和建设独特风格得以形成。
《矛盾论》开宗明义: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2]。因此在毛泽东看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即是矛盾的方法,可见世界是充满矛盾的,在矛盾中问题获得解决的观点是马克思、恩格斯和毛泽东用来考察世界的根本立场,坚持实践中矛盾的观点,共产主义的理想才可能实现。而之所以矛盾的观点应该是认识宇宙世界的根本方法,毛泽东具体说:“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因而他指出矛盾的观点是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运动的主要方法,它对于我们找到解决矛盾的出路非常重要。这种矛盾的观点运用到考察社会发展的原因时,毛泽东强调:“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他反对认为“资本主义的剥削,资本主义的竞争,资本主义社会的个人主义思想等,就是在古代的奴隶社会里,甚至在原始社会里,都可以找得出来,而且会要永远不变地存在下去”的形而上学的观点。这种观点对于社会发展的原因是“用社会外部的地理、气候等条件去说明”[3]。所以,毛泽东指出,运用唯物辩证的矛盾观点是引导我们认识社会形态问题的最基本方法,可以为我们从各种理论纷争中拨开云雾。有些人把东方社会发展区别于西方,断言东方社会并非遵循着马克思所阐述的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一论断似乎为东方社会发展长期停滞找到答案即是东方社会发展是源自于落后的“亚细亚生产方式”,而这种社会形态滞后发展的最终原因又是气候使然,并且认为“亚细亚生产方式”自从落脚东方就再也没有改变过。这一观点无疑是片面的、机械的。这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只注重了东方社会的科技形态上的落后于西方而忽视了东方其他方面的发展,它的短视也已被中国社会的重新崛起证实是静止的、机械的。
毛泽东要求首先要树立矛盾的普遍性的观点,因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和过程中。毛泽东指出,马克思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运用矛盾的观点,从资本主义社会最简单的现象——商品交换之中揭露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矛盾以及一切矛盾的胚芽,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被共产主义社会取代的前景和途径方法。因此,矛盾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根本观点,即它是唯物辩证观点的集中体现。其次,毛泽东在系统地阐述矛盾论的基本内容时,还注重研究了矛盾的特殊性。他引述了列宁的话:要真正地认识对象,就必须把握和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媒介”。我们决不会完全地做到这一点,可是要求全面性,将使我们防止错误,防止僵化。他告诫我们,中国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就是没有深入到矛盾的特殊性中而采用了主观的、片面的和表面的方法。运用矛盾的普遍存在的性质和同时注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的各方面是毛泽东能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并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毛泽东肯定近代中国社会封建社会占优势地位,同时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和本国已有的资本主义成分的存在,认定中国的社会性质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这对于中国革命至关重要,因为革命对象、革命任务、革命的前途和革命的转变都取决于社会性质的确定。如果近代中国就是封建社会的,看不到中国资本主义成分的力量,就会忽略可以争取到资产阶级中的一部分为革命的朋友,犯关门主义的错误,甚至在抗日战争时期失去建立最广泛抗日统一战线的时机;如果没有透彻研究和把握中国的资产阶级区别于别国表现出来的革命两重性,不仅会在民主革命失去革命团结的力量,就是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也会犯错过和平争取资产阶级的错误。这些也都具体说明了毛泽东何以能做到把革命的原则性与灵活性运用到游刃有余的地步,也是毛泽东提出关于矛盾观的第三方面即他指出的要抓住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唯其如此,我们在观察事物时才能不至于又因囿于事物的特殊性展示的各种属性而迷失,所以人类社会形态千姿百态,但考察自阶级社会以来,阶级斗争是一根红线,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方面,因而不能因为东方社会的一些落后于西方的特点而就否定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毛泽东认识社会形态的具体方法和历史过程启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认清根本国情、研究工作方法
实践、矛盾的观点是毛泽东社会形态思想的根本立场和方法,具体到中国革命实践,细致却重要的方法则体现在对于中国社会性质的准确把握上,正如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的:“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毛泽东是怎样做到能认清中国社会形态的国情呢?也就是他是采用什么方法找到了中国社会的规律性使革命走出低潮呢?关键就在于他从不把马克思主义奉若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他向来是“实事求是”派,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毛泽东告诉我们要反对那种“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而要有这种“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的实事求是的方法。“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4]。可见,毛泽东正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方法为中国人民找到了正确认识中国社会形态的根本方法,这种方法提倡有的放矢,就是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矢”来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的这个“的”。毛泽东曾经告诫我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曾经反复地讲,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些人偏偏忘记这句最重要最重要的话。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什么是真正的最彻底的理论联系实际?回答就是毛泽东所倡导的实事求是,它是求得规律性也就是真理的最根本的要求和方法。
实事求是作为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从事实践的根本方法后来被中国共产党确立为党的思想总路线,事实证明正如前人所说,凡是党的历史上遵循了实事求是原则的时候,革命就前进;凡是党的历史上违背了实事求是原则的时候则革命失败。而且实事求是的态度也为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使革命胜利的另一个细致而重要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确定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因为实事求是不仅规定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也就是说首先要抛弃主观主义的枷锁,而且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确认社会发展是群众实践的结果,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主人。毛泽东就是中国第一个真正做到服从群众路线的人,他不但与群众感同身受,更重要的是他一切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他在《〈农村调查〉的序言》中说:“这些干部、农民、秀才、狱吏、商人和钱粮师爷,就是我的可敬爱的先生,我给他们当学生是必须恭谨勤劳和采取同志态度的,否则他们就不理我,知而不言,言而不尽。……因此,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必须明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5]在实践中毛泽东强调切忌犯命令主义和尾巴主义的错误,并提出要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这是唯一的宗旨。这使得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最终赢得了人民大众,而正是群众路线的方法使一个农民占主要成分的中国建立了无产阶级的中国共产党和创建了人民军队,光是这一条在国际上也是不可想象。可以说是毛泽东带领的中国共产党找到促使中国旧社会发生转变的革命的主力军,真正走群众路线才拯救了中国革命,这是最宝贵的经验,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区别于资产阶级领导的那种害怕革命群众起来的革命的根本所在。中国的群众路线的实行也不同于苏联,前者革命的基地在农村,在农村长久地积蓄革命力量,它以农村为中心,立足于农民土地革命和建设,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最后包围了城市、夺取了政权。事实是毛泽东对推动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动力的了解,在实践中又发动了群众,并以马克思主义来武装群众,这使他根本区别于历代的农民革命家。
关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阶段的划分学界也有几种不同意见,而我们考察毛泽东社会形态思想的历史形成过程既要把它放在毛泽东思想这个理论体系当中,同时也要考虑它形成的特定历史背景。毛泽东社会形态思想的历史背景就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长期缓慢的状况,直到19世纪70年代才萌芽了资本主义成分,加上近代帝国主义的入侵和1927年代表大地主资产阶级的蒋介石政权的出现的情况,对于中国的社会形态的把握不是那么容易,当时也有多种观点出台。虽然根据共产国际的精神,中共二大已确认中国为半殖民地、殖民地的国家,这可以说是毛泽东社会形态的萌芽阶段,毛泽东之后发表了关于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的文章;但中国共产党人还不成熟不能深入理论本质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需要深入革命,投入革命的实践当中。事实上,各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后,又争相在中国培植反动势力,他们各派别之间剧烈的斗争都在中国上演,所以矛盾的充分展开再加上经历了土地革命,这些都是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形态把握和发展未来的一个历史先决条件。在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之后,毛泽东对于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形成了根本看法,他系统地阐述了关于中国社会形态特征和中国革命的一系列的问题,表明毛泽东社会形态思想的形成。抗日战争的爆发,时局发生新的变化,毛泽东是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人经过了长征洗礼的中国精英分子,并且在延安获得了理论拓展和深化的客观条件,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些都为毛泽东社会形态思想成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和革命的新思想的形成就使中国制定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成为可能,而这条总路线一旦形成,中国革命就迅速取胜并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的过渡型社会,毛泽东对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的构想的实现,说明毛泽东社会形态思想已经运用到实践。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阶段,毛泽东带领中国不失时机地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提出的如何以苏为借鉴,走一条不同于苏联的道路等都是他社会形态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这都证明因循守旧不能走向胜利,也从来不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色。
三、把握毛泽东社会形态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是创新发展的起点
至于毛泽东关于社会形态的思想内容,主要是他在民主革命时期关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直到他关于中国社会性质和特征的确定和革命的任务、前途的主张;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毛泽东分别从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对新的过渡社会形态进行了构想,并实现了这一蓝图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恢复;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他对革命时局的把握和策略的选择上都使中国受益,使中国成功地实现了社会形态的跨越。虽然毛泽东在晚年探索中犯了错误,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他有关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对于中国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是难能可贵的。概言之,毛泽东关于社会形态的思想既包含着他对社会形态剧烈转变的把握,又包含着他在社会形态相对稳定的建设时期的探索;既包括他有关民族民主革命时期的主张,又包括他有关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看法;既有他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整体认识,又有他关于各社会发展阶段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观点。
毛泽东的社会形态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的社会形态思想形成于中国,它主要是解决围绕中国民主革命和何处去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建立后的中国如何实现向新的社会形态转变及如何找到符合新的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规律性等问题。因而毛泽东的社会形态思想是东方社会——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社会形态发生转变的理论结晶,它不仅对于东方民族社会有着重要影响,也是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毛泽东社会形态思想的引导下,坚持以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准绳,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坚定社会主义的方向,关于这一点也是毛泽东反复强调的,就是他说的“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而一切共产主义者的最后目的,则是在于力争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后的完成”。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有很多宝贵的思想留给了我们,例如他在《论十大关系》中的每一方面的具体思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经历“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的观点、关于“第三世界”的战略划分及他的外交策略思想等都仍然对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中西国家经历社会形态的过程是不同的,每一社会形态在中西方社会发展的程度也不同,例如中国的封建社会经历长久,取得的成果较西方要多,而西方的奴隶社会形态发展得更为完善。其中的规律性虽不能武断,但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来看,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形态仍不能废除商品生产,要允许资本主义成分存在,那么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社会形态里要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形态却缺失社会主义社会形态里的优越性,可以说它的历史也是不可能万古长青的。全球化背景下,资本遍布世界每个角落,同时世界交往把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各种思想和社会形态也让世界了解。中国社会由于毛泽东社会形态思想开创了中国的新局面,建立了社会主义中国,在此基础上当代中国能继往开来,面对挑战,有了今天的崛起。这不仅是因为毛泽东的社会形态思想为中国找准了方向,也是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必然,那就是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毛泽东的社会形态思想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必然会走向世界,成为世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1]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15.
[2]杨国欣.毛泽东矛盾学说的三篇论著及时代价值[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1).
[3]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01.
[4]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0—801.
[5]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92.
[责任编辑孙景峰]
A84
A
1000-2359(2012)04-0105-04
吴俐磊(1973-),女,江西余干人,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10KS23)
2012-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