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准确定位是提高高校学报质量的关键

2012-04-13侯秀梅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7期
关键词:刊物办刊学报

侯秀梅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哈尔滨150080)

准确定位是提高高校学报质量的关键

侯秀梅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哈尔滨150080)

准确定位是期刊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目前学报类期刊定位还存在着编辑人员缺乏市场定位意识、内容定位因大而全缺乏特色、职责定位存在错位现象等问题,这是目前制约学报类期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因此,高校学报的发展首先要有准确的定位,将高校学报定位为专业化的学术期刊,可以使高校学报具有比较突出的优势。

期刊定位;高校学报;质量

准确定位是期刊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有找准了自身的位置,才能确定期刊的发展方向和风格;没有准确的定位就很难有正确的办刊宗旨和理念;没有正确的宗旨和理念,也就很难找到生存空间,没有发展前景。高校学报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作为综合性学术期刊,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推动下,它同其他学术期刊一样,也要逐步走出校园,准确定位,迎接挑战。

一、期刊定位的内涵

刊物的市场定位主要包括读者定位、内容定位、风格定位、价格定位等内容。这几种定位不是相互分离的,而是互相联结为一体的。读者定位简单地说就是刊物为谁办和办给谁看,解决的是为谁服务的问题。它包括读者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心理条件等因素。读者定位是刊物定位的核心。找准了刊物的读者群,确定了谁是真正的“上帝”,也就等于确定了刊物的消费主体,从而拥有了相应的文化市场。内容定位是刊物的基础,内容定位解决的是为读者提供什么样的文化内容的问题,即刊物的社会价值、风格定位是期刊在内容与形式方面体现的自己独有的特色。消费主体的文化消费性质、特点和需求,决定刊物的内容和重点、刊物的风格;根据消费主体的经济收入水平,确定刊物的价位。

二、目前高校学报定位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几年的改制,非学术性刊物基本完成了市场定位工作。但相比之下,学术性刊物仍未解决好定位问题、尤其是学报类期刊,这也是当前制约学报类期刊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其具体表现如下:

1.编辑人员缺乏市场定位意识

目前,从事学报类期刊编辑工作的人员还没有意识到市场定位的重要性,认为市场定位只是文化娱乐类等非学术性刊物应考虑的问题。非学术性刊物一般都是自负盈亏,其生存能力和发展空间的大小由其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决定,因而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并有针对性地开拓市场空间,确保刊物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根据市场细分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并根据市场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而学报类期刊却不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学报的办刊经费都来自于学校的财政拨款,也就是说学报一直是靠“吃皇粮”而生存和发展的。在这种管理体制下,编辑人员只埋头从事编辑业务而不问市场需求,只注重学报的社会效益却很少考虑其经济效益,刊物有没有读者,有没有市场,有没有经营收入,与刊物的生存和编辑人员的利益不发生直接关系。对于绝大多数学报类期刊来说,刊物的发行是一个无须重点考虑的问题,高校学报的这种管理体制已严重制约了学报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

2.内容定位大而全,缺乏特色

从整体来看,学报类期刊大多为综合性学术期刊,百科全书式的千刊一面格局比较普遍,而有学术特色的学报却较少。目前高校院系体制结构和学科设置向大而全、小而全的综合性方向发展,也导致了中国高校学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内容格局。有些有特色的学报类期刊,仅仅是因刊物所在院校或地区历史文化和学术资源的不同而形成的栏目设置以及相应的内容上的差别化,这种特色并不是基于消费主体——文化市场而形成的;而且这种具有特色的专题及其内容,在刊物中往往内容较少,既不属于重点栏目,也不占据大量篇幅,常常还时断时续,综合性仍是这些刊物的主要特征,并未形成基于读者群体文化消费需求层次和特点的市场定位。

3.职责定位上存在着错位现象

由于学报类期刊在职责问题上存在着错位现象,因此人们对学报类期刊的办刊宗旨陷于矛盾的或模糊不清的思想状态。学报类期刊的学术特色,常常带有中国特色的高校自留地性质。在现有职称评审、学术成果评奖等等体制下,绝大部分学术性刊物还是刊物主管单位或所在地区的自留地。高校学报文章的作者大部分是本校教师,它所承担的职责,主要是为本校师生或本地区的学术从业人员发表文章提供平台,为这些人解决职称、科研量化等现实问题提供条件。这是高校学报应承担的职责之一,但不应是全部。学报类期刊既为学术性刊物,其职责应除了为本校教职工和学生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外,更应成为为广大读者提供具有严格科学性和高度学术性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的载体。使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学术成果得以发表,以繁荣科学事业,推进科学进步。目前中国的学报类期刊在职责定位上存在的错位现象,极大地制约了刊物整体学术水平的提高。

三、明确职责,科学定位是提高高校学报质量的有效途径

“大学的本质是研究学术、追求真理、创造知识、创新价值观和培育人才,其最本质的是求真育人,大学文化要建立在这个本质特征之上。”[1]高校应本着这个宗旨为科研信息交流搭建桥梁,为研究学术,展现高校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提供平台,促进科学研究成果的传播。其主要职责是为作者和读者提供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因此,明确职责,科学定位,确定刊物在科研事业中的地位,是提高高校学报质量的首要条件。学术性刊物应是培育科学之花的园圃,培育学术流派的园地。高校学报必须牢固树立起这种科学定位的指导思想。

1.专业化的学术期刊定位

高校学报的发展首先要有准确的定位。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下,将高校学报定位为专业化的学术期刊,有利于高校学报办刊质量的提高和长远的发展。具有比较突出的优势:一是有利于提高刊物的整体水平,办出特色。各高校都有相对于其他院校的专业优势,应充分发挥其优势,突出专业重点,形成有专业特色的专业性期刊。形成特色,突出重点,提高其在学术界和社会的影响。同时也能促进高校学科专业建设,扩大在专业内的学术影响力[2]。二是有利于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学报专业化可使读者和作者群比较固定,有利于开展各种专题学术交流活动,加强与读者、作者的联系,方便编辑专题策划和组稿。三是有利于扩大发行量,提高市场份额。“刊物专业化有利于学术信息的交流和使用,使刊物的使用价值得到提高,同时读者群体更明确,有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因此能够扩大刊物的发行数量。此外,刊物在专业领域内的影响力提高,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开发广告客户,从而解决部分办刊经费。”[3]四是有利于提高编辑人员的学术及专业水平。专业化的学报应聘任拥有较强专业知识的专家教师担任编辑,逐步建立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编辑队伍,使编辑逐步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以确保刊物的质量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引导专业发展方向,切实为读者提供前沿的专业信息。

2.开放化的办刊模式

明确了职责和定位,也就明确了办刊宗旨和服务对象。学报类期刊要办成专业性学术期刊,必须破除旧的理念和模式,变封闭式办刊为开放式办刊,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进市场,积极参与文化市场竞争。具体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主要内容:

一方面,充分发挥院校的专业优势,根据各高校的办学特点和学科优势优化高校学报,形成具有本专业的学术代表性专业特色,引导专业发展,吸引相关专业人员广泛投稿,扩大稿件来源,为学术交流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同时高校学报应建立开放性的编委会,尽可能地邀请专业领域内的知名专家、学者担任编委。建立审稿专家数据库管理系统,将审稿人以及其所审稿件的信息录入专家数据库系统,实现由计算机对审稿专家有序、动态地组织和管理,以方便地查询对口专业的专家信息、动态跟踪审稿专家[4]。提高学报的知名度、可信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优化稿件来源。目前多数高校学报以本校稿件为主,这对于少数专业研究实力强的高校学报来说,还可以维持一个较高的学术水平,但对于大部分高校学报来说,如果只收取内稿,则很难提高本校学报的学术水平[5]。因此,为提高学报整体质量,应实行开放性组稿,吸引并利用高质量的校外论文,以拓宽稿源。编辑人员应根据选题计划,广泛组织稿源,如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对德高望重的学术权威、各学科的带头人以及中青年学术骨干进行约稿。

总之,高校综合性学报的定位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学报的生存和发展。面对新的形势,高校学报只有确立专业化的学术期刊定位,走开放化办刊之路,突出专业特色,才能加快提高高校学报的学术影响力,使高校学报得以可持续发展。

[1]顾明远.大学文化的本质是求真育人[J].教育研究,2010,(1):56.

[2]王昕,李文川.综合性高校学报改革之路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与出版,2006,(2):18.

[3]朱蕴波.专业化的定位开放化的办刊——对高校综合性学报改革之路的探索[J].今传媒,2009,(12):5.

[4]张嵘.拓展办刊思路,着力提高高校学报的学术影响力[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7,9(2):73.

[5]彭熙.论高校学报办刊模式的改革与可持续发展[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3,20(4):156.

G232

A

1001-7836(2012)07-0189-02

10.3969/j.issn.1001 -7836.2012.07.075

2012-05-10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学报编辑胜任模型与发展模式研究”(XYZ125-022)

侯秀梅(1965-),女,黑龙江绥化人,高级讲师,从事教育教学及编辑出版研究。

猜你喜欢

刊物办刊学报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刊物贺词
致敬学报40年
系列刊物介绍
论蒙古语内部期刊办刊难题及解决方法
行业刊物介绍(十七)
我最喜欢的刊物
坚持开门办刊,讲好行业故事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