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留守儿童现状及对策

2012-04-13

关键词:监护儿童农村

张 敏 华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与传媒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1 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留守儿童的现状

为了充分了解孝南区陡岗镇留守儿童的现状,笔者对陡岗镇所辖32个村委会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

1.1 留守儿童的数量多

孝感市是国家首批建筑劳务基地之一,“抹灰工”已成为孝感市的劳务品牌。孝南区陡岗镇位于孝感市西北,总人口49 428人。陡岗镇人多田少,农业劳动力相对过剩,每年约3万人外出打工,占全镇劳动力总和的60.7%,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他们每年“清明节”前后离开家乡,11月份左右由于气候偏冷返回家乡,这种空间远距离的流动,只能把孩子留在家乡托人照顾。目前,陡岗镇农村14周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达6 000多人。

1.2 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多

孝南区陡岗镇农村儿童监护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母亲外出打工,父亲留在家照顾孩子;二是父亲外出打工,母亲留在家照顾孩子;第三种是父母两人均外出打工。其中父母两人均外出打工,父母只能把孩子托付给临时监护人。临时监护人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常见的是托付给祖父、祖母、外公和外婆等抚养的监护形式;其二是托付给叔叔、伯伯、姑姑、小姨、舅舅等亲戚抚养的监护形式;其三是托付给孩子的哥哥、嫂嫂或姐姐、姐夫等抚养的监护形式;其四是孩子自我监护的形式,实际上是孩子监护缺失[1]。

1.3 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多

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生存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心理健康的问题,部分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二是学习态度的问题,部分留守儿童学习态度不端正,厌学逃学现象严重;三是行为习惯的问题,缺乏自我约束意识,在行为习惯上出现一些偏差;四是人身安全方面的问题,由于缺乏父母的监护和监护人不力,造成留守儿童伤害、拐卖、欺骗、意外死亡等恶性事件;五是道德品质的问题,留守儿童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理性思维都未发育成熟,一些庸俗、低级趣味的信息会引导他们做出背离常规的事来[2]。

2 孝南区陡岗镇留守儿童问题的主要表现

2.1 心理健康方面

2.1.1 自卑心理比较普遍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依靠,大部分孩子缺乏自信,在城区孩子面前抬不起头来,连说话的声音都很小。这种负面情绪时间久了会越来越严重,最后成为生活的习惯。

2.1.2 存在孤僻心理与人际交往障碍

父母在身边时,他们可以撒娇,把快乐的事情与父母分享,内心烦恼可以向父母倾诉,他们的情感得到了交流。但他们的父母长期在外,自己的烦恼得不到宣泄,快乐得不到分享,时间长了,导致内心压抑,最后变得失落,不愿与别人交往,性格也逐渐孤僻。

2.2 学习态度方面

2.2.1 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普遍不高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监管和引导,留守儿童极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们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如果不及时正确引导,将会荒废学业。

2.2.2 学生学习自制力较差

农村学校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严重不足,与家长联系少,与学生的沟通少,对难以管教的学生,干脆不管,任其发展。一些留守儿童不听老师的话,学习不求上进,课堂违纪现象严重,学习自制力较差。

2.3 行为习惯方面

2.3.1 自私任性,性格偏执,容易撒谎,诚信意识不强

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或监护人管教力不从心,甚至是纵容和溺爱,无形中助长了留守儿童自私任性、蛮横霸道、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性格。在老师、家长和同学面前撒谎,采用欺骗的手段来达到一些简单的目的,诚信意识缺乏。

2.3.2 心理承受能力差,依赖网吧

有些留守儿童把对亲情的依赖转移到网吧,通过网络游戏和一些网络色情来摆脱孤独感,最后变得不能自拔,顽固不化,慢慢地厌恶学习,逃课旷课而荒废学业。

2.3.3 逆反心强,攻击性强,有些孩子滑向犯罪边缘

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逆反心很强,对抗情绪较重,把监管人不放在眼里,行为大胆放肆,喜欢与人对着干。还有些学生年纪轻轻就染上了抽烟、喝酒、夜不归宿、打架斗殴、恶语伤人等恶习。

2.4 身心安全方面

2.4.1 留守儿童性安全意识较差

一是留守儿童的自身性行为。有些留守儿童的生长时期正是由儿童走向青年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生理、心理发生剧烈变化,由于缺少父母监督,他们可放心大胆地接触黄色淫秽内容。在儿童青春期时期,他们对性的理解还是空白,容易引发留守儿童一时冲动,诱发去干一些流氓、抢劫、强奸、凶杀等犯罪的事情。二是留守儿童容易遭受性侵害,由于父母不在身边,部分留守儿童被迫发生性行为或者引诱发生性行为,有的甚至导致怀孕。

2.4.2 交通事故和溺水造成的悲剧居多

一是农村留守儿童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很多孩子生性顽劣,对交通规则视而不见,喜欢闯红灯,甚至在公路上骑车嬉戏,造成留守儿童被车撞伤、撞死事故;二是农村池塘多、沟渠多,夏天孩子喜欢偷着去游泳,由于水性较差,导致溺水身亡。

2.4.3 留守儿童被拐卖现象时有发生

留守儿童在农村的自我防范意识较差,疏于监管,为一些不法分子采用引诱、欺骗、绑架等手段拐卖孩子提供了条件。

2.4.4 留守儿童生病不能及时救治,被火烧、被水烫、食物中毒等伤害事件频发

有的留守儿童生病了不能及时救治,导致残废甚至失去生命。有的发生了被火烧、被水烫、食物中毒等严重事件。

2.4.5 遭受人身侵害较多

由于缺少父母或监护人的足够监护,留守儿童的弱势地位完全暴露,成为不少不法分子瞄准的对象。

2.5 道德品质方面

2.5.1 道德情感偏差,不知感恩回报,缺少诚信和同情心

许多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引导,只知道单方面接受别人的关爱,觉得是理所当然的,而不知把自己的爱心施舍给别人。只知道索取,不知感恩回报。对人对事缺少诚信,对社会上困难的群体缺乏同情心,对社会缺乏责任心。

2.5.2 道德行为失范,顶撞长辈,我行我素

留守儿童长期处于一种自由放任的状态,他们意志薄弱,缺乏理性思维。如在家里顶撞爷爷奶奶,甚至动手打长辈,欺负比自己小的孩子,口出脏言;在学校骂人打架,逃课旷课,抄袭作业,上课睡觉;放学后拉帮结派,晚上夜不归宿,迷恋网吧,抽烟喝酒;没钱花时去偷盗和抢劫,最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 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问题的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中的一个特殊产物。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应从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层面寻找对策。

3.1 政府层面,应统筹协调政策,整合资源,有效保护留守儿童的生存和发展

其一,政府的底线是确保九年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要确保留守儿童都有学上。

其二,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保障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加大对不法分子侵犯留守儿童行为的惩治力度。

其三,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保证农民工子女享受与城市孩子同等受教育的权利。要改革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逐步消除城乡差距,减少农民进城的“迁移成本”。

其四,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保证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教育和管理。

3.2 家庭层面,要唤起父母的责任心,提高对子女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应通过对农民工进行培训,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对子女教育的重要性,树立家庭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把子女的教育作为家庭的头等大事[3]。

3.3 学校层面,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充分发挥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功能

第一,学校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乡村学校教师的素质,提高办学质量,优化育人环境。第二,充分发挥班主任和教师的教育管理功能,给学生介绍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使留守儿童通过正常渠道释放自己的情感以及合理寻求精神安慰和感情寄托。第三,建立留守儿童的个人档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进行跟踪管理。第四,创造条件方便家长与学校联系,使家长与学校充分交流,与学校一起共同解决孩子身上的问题。

3.4 社会层面,动员社会多种力量参与,帮助留守儿童及家庭解决生活困难

留守儿童的教育看护问题需要动员社会多种力量参与,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的困境。第一,由基层教育部门联合乡镇学校、各村委会、乡镇派出所、妇女联合委员会、共青团等一起,共同构建一个留守儿童健康发展教育体系和留守儿童监护体系。第二,加强社区建设,发挥社区综合教育功能,创造一种文明和谐的社区环境,使孩子在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中得到有益的熏陶。第三,农村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要多组织有意义的活动,培养留守儿童的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以及良好的公德意识。第四,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传媒开展公益广告宣传,在全社会宣传国家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在全社会形成关爱留守儿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4]。

参考文献:

[1]林云飞.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主体制度的不足与完善[J].许昌学院学报,2010,(6).

[2]孙梅.谨防留守真空及相应对策[J].新西部下半月,2007,(15).

[3]李庆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子女”发展的影响[J].上海教育科研,2002,(9).

[4]叶庆海.对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管理不容忽视[J].人口与计划生育,2011,(2).

猜你喜欢

监护儿童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留守儿童
带养之实能否换来监护之名?
六一儿童
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完善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