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莱姆病的流行病学和预防控制

2012-04-13

山东医药 2012年43期
关键词:鼠类灭鼠螺旋体

(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济南 250014)

莱姆病(Lyme disease,LD)是一种经蜱传播,由不同血清型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多系统和复杂病程的感染性疾病,属人兽共患传染性疾病。该病因于1977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莱姆小镇首次发现而得名。主要临床症状有游走性红斑(EM)、面神经麻痹、神经根炎、心脏病、关节炎和慢性萎缩性肢皮炎等,严重者可导致终身残疾,甚至死亡。其发病率高、传播快和致残率高,且可引发多器官多系统受损。目前,LD在全球广泛分布,且发病人数有不断增多的趋势。

1 流行病学

1.1 宿主动物 LD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其宿主动物包括小型啮齿类动物、大型哺乳类动物和鸟类。国外已从鼠类及鹿、熊、狗、牛、马等20多种哺乳动物和7种鸟类中分离到该病的病原体。我国有调查显示,至少在牛、羊、狗、鼠、兔等5种动物中存在LD感染情况。

1.2 传播途径 LD是一种蜱媒传染病,已从多种蜱体内分离或检测到LD螺旋体的存在。病原体在蜱内各器官均可分布,携带有病原体的蜱可通过多途径、多方式地传播病原体,但主要在叮咬吸血时经唾液将螺旋体传染给人及动物。我国蜱的种类较多,且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北方林区以全沟硬蜱为主,南方林区则主要为粒形硬蜱和二棘血蜱。

1.3 易感人群 人类对LD螺旋体普遍易感。发病年龄以青壮年居多,男女差异不大;发病形式以散发为主。人群感染率主要与当地蜱叮咬和带菌情况有关。

1.4 流行特征

1.4.1 国内外流行情况 LD在全球70多个国家均有病例报告,年发病约30万例左右。据美国CDC统计,自1982年以来美国每年有近2万新发病例,是美国最常见的节肢动物传染病。中国于1986年首次发现LD病例,并分离出3株LD螺旋体。此后29个省份以血清学方法确定有LD感染存在,19个省份以病原学方法证实为LD的自然疫源地。

1.4.2 山东省流行情况 山东省于1992年首次报道LD,并于1997年分离到LD螺旋体。有关调查显示,鲁东、鲁南、鲁西北的感染率分别为5.76%、7.03%、9.81%;蜱类的优势种为长角血蜱,该蜱病原携带率为12.00%;鼠类携带率为13.26%,黑线姬鼠为优势感染种(占 45.65%),带菌率为14.24%。

1.4.3 流行病学分布 ①地区分布:该病主要分布于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欧洲的德国、奥地利、法国和英国等大部分国家,亚洲的中国和日本,欧亚大陆的俄罗斯,非洲的南非及澳大利亚等国家。②时间分布:主要发生在夏季,6、7月为感染高峰,但在某些地区一年四季均有病例报告,原因主要与当地蜱密度的季节性变化有关。我国东北林区LD患者一般在4月开始出现,5月明显增多,至6月达到高峰,其后逐渐减少,8月份逐渐消失。③人群分布:主要与被蜱叮咬的机率有关。青壮年、男性户外活动较多者易被蜱叮咬,患病率较高;林区工人、牧民和狩猎者也是高发人群。

2 预防控制措施

2.1 加大防治知识宣传 各级卫生、农林部门应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广播、板报、宣传册等多种媒体,加强对LD等蜱传播疾病的防治知识宣传,特别是针对蜱密度较高地区的高危人群的强化宣传,提高公众对蜱传播疾病的防护意识和知识;可在林区和农牧区创建蜱害综合治理示范区;在高发地区举办针对临床机构和疾控机构的LD防治专业培训班,提高LD的诊疗水平和防控能力。

2.2 控制传染源 LD病原体的宿主动物种类比较广泛,分布也比较复杂,很难将其一举消灭。因此,对LD传染源的控制措施重点在于改变环境,从生态学上影响野生动物、家畜和小型啮齿动物的分布,以控制其传播。①强化灭鼠:鼠类是LD的重要宿主,人的驻地容易吸引鼠类,因此,应特别注意环境清洁整齐,防止鼠侵入。亦可采用器械灭鼠、毒饵灭鼠、熏蒸灭鼠、生物灭鼠和生态灭鼠。②控制家犬,防范野犬:在牧区尽量做到不养或少养牧羊犬。③积极治疗病畜:对家畜严格管理,感染LD者及时给予治疗。

2.3 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可显著降低罹患LD的机会,主要有以下方法:①环境治理:清除驻地及周围环境的杂草及无经济价值的灌木丛,实施人工造林,使蜱无栖身之地、鼠类难以荫蔽。一般在驻区以外10~20 m范围铲除杂草或用化学除莠剂消灭草丛,清扫树、草落叶和腐败物,破坏蜱类的栖息场所。②家畜管理:可在家畜的耳、颈、腹部(尤其是四肢靠近腹面的部位)涂搽驱蜱剂;家畜圈舍、牛栏、马厩、鸡舍等应离开住房10~20 m,家犬不进入人居住的房间。③柴草管理:新砍柴草放在户外指定地点晾晒一段时间。④加强屠宰场的科学管理:在LD流行区对屠宰场、肉食加工、运输和出售环节实行严格卫生监督。⑤加强血源管理:对流行区及有疫区接触史的献血者应作LD检查,血清抗体阳性者不能作为供血者。⑥杀蜱、灭蜱:控制蜱密度是切断LD传播途径的重要环节。

2.4 保护易感人群 主要是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长时间坐卧;进入森林、草地前穿着覆盖手臂和腿部的浅色衣服,以便更容易发现粘在衣服上的蜱,扎紧裤脚、袖口、衣领,有条件者使用“五紧防护服”(衣服的袖口、领口、裤脚等部位缝有松紧带或拉链的特制防护服装);在皮肤上涂抹驱蜱剂如避蚊胺(二乙甲苯酰胺);每天对身体进行全面检查及清洁;发现蜱时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或挤破,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取后烧死,皮肤不慎接触蜱(尤其是蜱挤破后的流出物)时要及时消毒。

猜你喜欢

鼠类灭鼠螺旋体
TBS围栏灭鼠技术
肉牛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免疫预防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
贺兰山西坡鼠种内脏重量与海拔梯度关系研究
天津七里海湿地鼠类十年变化
浅谈户内变电站防鼠安全工作
灭鼠记
家畜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及预防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灭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