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道教授互动式针刺法临床应用阐微
2012-04-13张绪峰姜婧王慧指导李志道
张绪峰,姜婧,王慧,指导 李志道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牡丹江市中医医院,黑龙江 157000;3.南开医院,天津 300100)
互动式针刺法是指针刺得气后,医者在实施手法(医动)的同时,指导患者活动相关部位和/或精神活动(患动),调动患者自身治疗疾病潜能的一种针刺治疗方法[1]。笔者有幸跟随李志道教授学习,侍诊左右,得见李教授活用此法,重在“守神”,见地颇深,临床效果显著。现将随师临证所见,略叙几例,以飨同道。
1 意守病所,运动形体,治疗急性腰扭伤
患者,男,65岁,2010年9月6日初诊。因抬重物致腰部扭伤,疼痛剧烈。患者痛苦面容,腰部僵硬,活动受限,蹲下不能站起,需人搀扶才能勉强站立,卧床不得转侧,轻咳即感腰部震痛难忍。CT检查示腰椎未见异常。诊断为急性腰扭伤(经脉瘀阻)。嘱患者意守痛处,采用长40 mm毫针予合谷透后溪、水沟横刺,强刺激,施以互动式针刺法,运针同时让患者活动腰部,患者大呼针刺痛剧时(该患者从未接受过针刺治疗,所以惧针)忽感腰疼若失,尝试咳嗽亦无疼痛,蹲起不需搀扶。考虑患者因伤络损,瘀阻经脉致病,继以痛点、委中刺络,以治其本,3次而愈。
按 李教授强调运用互动式针刺法重在“守神”,“意守病所,运动形体”此其一也。“动伤者,以动治之。”在患者意守病所的同时,医者施以针刺手法,让患者活动疼痛部位,边施手法边让患者加大活动幅度,可迅速使经气畅达,直抵病所,而收“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之效。
2 意守病所,调摄呼吸,辅以主动咳嗽,治疗喑哑
患者,女,41岁,2010年5月8日初诊。因情志不遂而病,声音嘶哑3 d就诊。刻见语声低微,涩涩难出,神疲气怯,舌淡苔白,脉弦而细,余无他症。诊断为喑哑(肝气不疏,郁于喉结)。嘱患者意守咽喉,采用长40 mm毫针予哑门、大椎直刺1.2寸,二穴同时捻转运针,同时让患者深吸气,然后主动咳嗽,深呼气,如此数次,旋即出针;继针太溪、通里,施以平补平泻手法。治疗 1次已能发出声音,治疗5次后恢复如初。
按 “意守病所,调摄呼吸”,此为李教授互动式针刺法“守神”之二也。肺主降而肝主升,二者相互协调,对于全身气机的调畅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本例由肝气不疏,气机失调,郁于咽喉,而发喑哑。肺主气而司呼吸,深呼吸可调理气机的升降出入,有效地改善气机郁滞,加之患者主动咳嗽,使膹郁之气得出,恢复肝之疏泄功能。临床凡见气机郁滞之证,皆可使用此法,效果显著。
3 意守病所,体会针感,治疗痹证
患者,女,65岁,2010年10月20日就诊。左小腿外侧疼痛3年,初起5~7 d发作1次,痛似电击,感寒则发。近日天气冷暖无常,着凉后复发,左小腿疼痛加重,左足外侧三趾偶感麻木。诊断为痹证(寒痹)。嘱患者意守左小腿外侧及左足小趾,采用长40 mm毫针予委阳(左侧)直刺1.2寸,施以提插泻法,再次向患者强调闭目细心体会针感,得气后慎守勿失,询问患者针感之走行,务使针感直至左足小趾;然后刺足三里、丰隆(均左侧),施法同前,针感也要循足背至中趾。治疗1次后疼痛明显减轻,治疗2次后疼痛及麻木感消失。
按 “意守病所,体会针感”,乃李教授互动式针刺法强调“守神”之三也。李教授认为,凡治痛证,针刺得气后,医者要静气凝神,专注于针下操作,守气勿失,患者闭目细心体会针感,气随经传。医者施以适当手法补泻,针感所到之处,即可使寒消、热散、痛减、麻轻,非此针感则疗效不著。故医患协调,共守针感,心宁意静,则可使针感直达病所,达到祛邪补虚的目的。
4 意守病所,动静结合,治疗面肌痉挛
患者,男,70岁,2010年8月10日就诊。患者20年前患右侧面瘫,针刺汤药百治不效,逐渐出现面肌痉挛,已逾10年。今慕李教授之名前来就诊。患者右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挛急,尤以说话及以手触摸面部时为甚,时时恶风,右眼睑下垂,闭合不严,鼻唇沟及嘴歪向右侧,已成倒错之势,检查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体征。诊断为面肌痉挛(面瘫后遗症)。嘱患者意守右侧面部,采用长40 mm毫针先予双侧风池向下颌方向斜刺1.2寸,施以捻转平补平泻,不留针;继以巨髎、颧髎(均右侧)直刺,进针后患者面部肌肉即剧烈抽动,得气后先施以温和的提插刺激手法,使患者体会到放射性针感,面部肌肉亦随针感而动,如此 3次即可;之后长留针 1 h,期间施以捻转补法,使患者感觉面肌局部酸胀。经治疗1次后,患者抽动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痉挛之程度亦明显减轻。
按 “意守病所,动静结合”,这也是李教授互动式针刺法“守神”思想的独到之处。面肌痉挛尤其是面瘫后遗症者为临床难治之症,而本例患者病程已逾10年之久。李教授认为,临床凡见此证,必须细心观察,表里虚实要辨证清楚,治疗才不至于出现错误。有表证当先解表,有虚证当以济虚。本例患者面部穴位施以温和提插刺激手法,使面部肌肉亦随针感而动,乃以动制动之“拮抗”疗法。鼓正以驱邪,为“动”,长留针以养血柔筋,为“静”,动静结合,平挛止痉,故收卓效。
5 讨论
综上所述,李教授互动式针刺法强调“守神”,而运动形体、调摄呼吸、体会针感、动静结合为李教授运用该法强调“守神”之精髓所在,无论何种针刺法,“意守病所”为其前提。《标幽赋》:“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指出医者用针之际,要指导患者宁神凝意,神志专一,临床若能灵活用之,确能收到意想不到之效。经言“粗守形,上守神;粗守关,上守机”,而形神无偏,机关俱守,放矢有的,何患不除。
[1] 陈爽白.互动式针刺法再探[J].针刺研究,2002,27(2):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