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常见传染病的辨别诊断及其防制
2012-04-13刘向东陈瑞莲山东省安丘市吾山镇兽医站262114
刘向东 陈瑞莲 (山东省安丘市吾山镇兽医站 262114)
猪常见传染病的辨别诊断及其防制
刘向东 陈瑞莲 (山东省安丘市吾山镇兽医站 262114)
对于经常见到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猪流行性感冒、猪乙型脑炎等传染病,可以根据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等要点来加以辨别诊断,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养殖损失,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1 猪瘟
1.1 流行情况 不分年龄、季节均可发病,流行性强,发病率和死亡率高。
1.2 临床症状 体温40~41℃,不超出42℃。通常是先便秘4~5d后再见下痢,眼结膜发炎并有脓性分泌物,四肢内侧、腹部及两耳皮肤有出血点,指压不褪色。
1.3 剖检变化 淋巴结边缘出血,切面呈现大理石状,肾、膀胱、心内外膜、喉头及大肠粘膜有出血点,脾不肿大,边缘有出血性坏死。慢性病例回盲瓣附近有纽扣状溃疡。
1.4 防制措施 对于发病猪,抗菌药无效。这就要求饲养者平时要加强对猪的饲养管理,坚持自繁自养,来增强猪体抗病能力和减少外界病原体。有计划的定期注射猪瘟疫苗,是保证不发生本病的关键所在。根据相关资料介绍,笔者按照10~20头份猪瘟疫苗的剂量给发病猪注射,有一定的效果,但治愈猪发育不良生长缓慢。
2 猪丹毒
2.1 流行情况 流行多见夏季,呈地方性流行,3~12月龄猪易发病,急性较多。
2.2 临床症状 体温常42℃以上,最急性突然死亡,急性眼有浆液性分泌物,皮肤发红,指压退色,亚急性皮肤有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红块,指压退色,有时会出现慢性关节炎,跛行。
2.3 剖检变化 胃及小肠充血、出血,脾充血、肿大,心内外膜有出血点;慢性心瓣膜上有花菜样疣状物,关节肿大。
2.4 防制措施 平时要做好猪的疫苗春、秋两季的疫苗的预防注射。治疗本病的药物不少,但实践证明,用青霉素治疗本病效果更好一些。
3 猪肺疫
3.1 流行情况 夏秋两季多见,一般呈散发性;发病与饲养管理、气候变化有关。
3.2 临床症状 体温通常41℃左右,最急性1~2d死亡,呼吸极度困难,耳、颈及腹部有出血斑;急性初便秘,后下痢;常见咳嗽、鼻涕,喜俯卧。
3.3 剖检病变 最急性全身出血较严重,急性的咽喉黏膜呈急性炎症,浆液浸润,淋巴结出血肿大,肺切面呈大理石状。
3.4 防制措施 预防本病的根本办法是改善饲养管理、注意搞好环境卫生,注射猪肺疫氢氧化铝甲醛菌苗。对于发病猪,可用磺胺嘧啶钠肌注,同时口服磺胺噻唑;也可用青、链霉素混合注射治疗。
4 仔猪副伤寒
4.1 流行情况 多见散发性,流行经过缓慢,与饲养管理有关。2~4月龄仔猪易发病。急性少见,慢性多见。
4.2 临床症状 急性体温41.5℃左右,慢性体温升高不定,持续性下痢,极度消瘦,体端皮肤发绀。
4.3 剖检病变 急性大肠黏膜充血、出血,肠淋巴结肿大,脾肿大;慢性大肠黏膜增厚,表面有一层假膜,下面有浅平溃疡,淋巴结和肺有坏死灶。
4.4 防制措施 预防本病是改善饲养管理和注意环境卫生,定期消毒和注射菌苗。药物治疗以抗菌、止泻和保护肠黏膜为原则。
5 猪流行性感冒
5.1 流行情况 流行多见于秋末、春初和冬季,不分年龄,传播迅速,发病率高。
5.2 临床症状 突然发病,并且迅速蔓延全群,体温40~41.5℃,咳嗽、流清鼻涕,呈腹式呼吸,身体虚弱。
5.3 剖检病变 呼吸道呈渗出性炎症,从鼻到支气管内有泡沫状粘液,黏膜充血,肺炎区膨胀不全。
5.4 防制措施 强饲养管理和消毒卫生,注意保暖措施。对于发病猪要做好对症治疗,为了退烧,可注射氨基比林或者安乃近。为防止继发症,可注射青、链霉素。供给充足的饮水,无并发症可在1周左右治愈。
6 猪乙型脑炎
6.1 流行情况 多见于蚊子孳生的夏秋两季。5~6月龄猪易发病。
6.2 临床症状 体温40~41℃,嗜睡,母猪突然发生流产或者产死胎,产后多数症状减轻。公猪睾丸肿大。
6.3 剖检病变 死胎很少发生腐败,皮下水肿,体腔积液,脑水肿,脑软化易碎。
6.4 防治措施 根本措施是防蚊灭蚊和疫苗免疫。对于发病猪要加强护理,采取对症疗法和预防继发症。退热可用安乃近,防止继发症可注射卡那霉素。
(2012–09–01)
S858.28
B
1007-1733(2012)12-004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