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斯坦福大学创业生态系统分析的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
2012-04-13张小刚
张小刚
(湖南工程学院管理学院,湖南湘潭411104)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的创业教育大规模兴起,高科技企业不断崛起,一度成为美国经济的主要推动力量,创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和对就业的拉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如何成功创业,是否有固定的模式,创业教育倍受关注。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作为创业教育普及的重点——高校,也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且在培养方式上存在四方面不足:一是普及程度低,部分高校还没开设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二是现有创业教育远离经济社会现实,与社会需要相差甚远;三是高校缺乏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的培训,学生缺乏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四是创业体制不健全,整个社会缺乏有机的、协调的创业大环境。如何营造系统的创业环境,让学校和社会都重视创业,使创业也成为我国经济的推动力,这是摆在我国高校创业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以美国斯坦福大学为例,探讨其创业教育成功的系统因素,丰富并完善我国现有的创业教育理论,为我国创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打下基础。
一 创业生态系统的含义
(一)创业生态系统的概念
创业生态系统本质上是创业的环境,是一个像自然生态系统一样的创业环境,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理论,主要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创业环境是如何影响创业,如何进行有效的创业教育。A ldrich、Tan、Carrol&Khessina等先后尝试借助生态环境学的视角分析创业成长环境中各类组织以及相应的社会人群对于创业过程的影响,并从创业战略和创业网络等角度给予了创业生态系统不同的解释,涉及的内容主要有投资机构、孵化器、竞争者、供应商以及经济因素、政府角色、金融投资等等,总体来看,将生态学研究引入创业教育领域还未有较大突破,还不够深入和系统。[1]在这些研究基础上,结合本人多年从事创业教育的领会,给出创业生态系统的定义是:创业生态系统是以创业活动为中心,围绕创业活动并构成创业活动生存必要条件的内外部空间,如个人创业心理准备、学校创业课程设置、创业文化氛围和政府政策、投资机构等,以及内外部条件相互作用,影响整个创业系统的平衡和稳定,使创业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有机构成。
(二)创业生态系统的构成
生态系统是由水、土壤、大气、阳光及其他无生命物质等构成,是生物生存的内外部环境,也叫生态环境,生态系统链条的平衡和协调直接影响到生物界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生物的发展,形成精彩世界,一旦生态环境被破坏,生物界将失去平衡,严重的会导致整个地球的紊乱,生命将难以继续,由此可见生态系统形成的重要意义。在创业活动的发展中,首先需要创业主体的创业激情、创业能力;其次需要创业教育,包括课程设置、创业文化氛围营造等;最后还需要大环境的政策、投资、孵化器等。如同地球大生态系统中所存在的生物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一样,创业主体受到大环境政策及创业文化氛围的影响,有了创业激情,便主动接受创业教育,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利用创业条件开展创业活动,成功创业又形成好的创业氛围。这样,创业主体、学校教育、政策(社会)支持三者及其相互之间的依赖和影响形成了有机的创业生态系统。[2]
美国斯坦福大学就是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传统教育的发展模式,形成了创业生态系统,将学校、社会有机结合,为师生创业服务,建立创业型大学,成为全世界高校创业教育的成功典范。
二 斯坦福大学创业生态系统分析
(一)办学理念是创业思想的沃土
办学理念培养创业思想,激发创业主体。斯坦福大学建校之初就有了这样的理念:即“使所学的东西都对学生的生活直接有用,帮助他们取得成功。因此,它的目的是以整个人类的文明进步为最终利益,积极发挥大学的作用,促进社会福祉;教导学生遵纪守法,尽享自由给人的快乐;教育学生尊重和热爱民主政体中蕴含的崇高原则——因为这些崇高的原则源于人们生活、自由和追求幸福所拥有的不可剥夺的权利”。这一宗旨既体现了学以致用、学以创业的思想,又体现了当时追求自由和美好的崇高理想。斯坦福大学的办学理念来源于老斯坦福,他在首次开学典礼上指出:“请记住,生活归根到底是指向实用的,你们到此应该是为了为自己谋求一个有用的职业。但也应明白,这必须包含着创新、进取的愿望,良好的设计和最终使之实现的努力。”老斯坦福的讲话体现了创新,也体现了创业,同时包涵不断进取的愿望。正是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斯坦福大学校园内形成了一种鼓励冒险、敢干创新、渴望创新、推崇创业、鼓励创业的宽松环境,激发了每一个斯坦福人的创业欲望,大批师生投入到创业行列,出现了创业家与老师或学生的双重身份,一批著名创业企业就在这样的环境里诞生,比如,惠普、雅虎、硅谷图文和思科等著名公司都是由斯坦福大学的师生创办的,拉里·佩奇在上学期间就创办了Goog1e,因为他曾暗下决心,我一定努力学习,不断创新,将来创办比Yahoo更出色的搜索引擎,他做到了。[3]斯坦福大学崇尚创新、鼓励创业的理念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创业思想随时在这里萌芽。
(二)课程体系是创业教育的空气和水分
创业教育在斯坦福大学成功实施,得益于与创业理念相适应的创业课程和设置。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的特色体现在“三个结合”:即文理结合,教研结合,文化学习与职业教育结合,满足创业教育的空气和水分要求。具体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体现在三方面:(1)开设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斯坦福大学的创业教育课程共有17门,课程内容包括创业的专业理论知识、心理准备、注册公司的流程和步骤以及如何获得创业资金来源等,所有学生都可接受创业教育,并可计入学分。(2)通识教育与跨学科课程的设置。通识教育是把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结合起来,打破人为的壁垒,扩大基础课程的面,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想学的知识,知识面更广;同时多开设综合性课程,如社会科学与理工科课程的跨学科设置,让学生有机会选修其它学科,提高综合知识面,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斯坦福大学35%的文科生选修了理工课程,如经济统计学、生态环境学、生物电子学等,70%的理工学生选修了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宗教研究、国际关系学等文科课程,良好的知识面为学生将来创业打下基础。[4]另外,教育实践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斯坦福大学鼓励学生创业实践,开展各种创业计划大赛,模拟创业大赛,参加老师的各种创业计划项目,参加成功校友讲座也可计入学分,这也是课程设置的有益补充,从而提高学生技能,斯坦福大学还建立创业社团,为学生提供各种锻炼机会等。
(三)政策(制度)是创业成功的阳光
有针对性的政策和制度、宽松的环境是斯坦福大学实施成功创业教育的阳光,使创业教育得以顺利实施,为成功创业打下基础。斯坦福大学支持创业的阳光行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出台相关创业政策,解决师生后顾之忧。一是时间上的制度,准许教师和学生每周到有关公司实习一天;允许他们在学期间到硅谷创办科技公司,准许请假1-2年,无论创业成败都可回校再学习。二是师生获得的科研成果可以自由转向公司,只需向校方交纳l0%-15%的知识产权收益费,一年以后仍未获得企业转移的科研成果可由发明者自行处理,学校不再收取任何费用,这就是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学生创业的保证,同时学校鼓励院系创业,创办公司,在制度上给予肯定,这些阳光政策成就了斯坦福人,使斯坦福人成为硅谷创业的主要推动力。(2)学校成立专门服务创业的机构,如帮助申请知识产权办公室、师生与创业签署合同见证办公室等,为师生创业提供优质服务,极大鼓励了师生的创业热情和创业欲望,使创业梦想不断成为现实。(3)创业启动资金资助制度。主要有三类:一是创业激励基金,鼓励好的创新、创业想法,只要是好的点子就可参与竞赛,奖励面很大,获得的机会也很大;二是孵化资金,只要是师生想把创新变为创业,都可向学校申请孵化资金,一般在2.5万美元以内;三是缺口基金,有些项目有市场前景,但投入较大,学校可出面寻找各种社会资金,通过学校的创业中心向校友会、创业科技园、风险投资机构等推介合作,形成了高校、社会、企业良性互动式发展的创业生态系统,帮助师生克服创业中的各种困难,实现成功创业。[5]
三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系统整合
(一)不断完善创业制度,为大学生创业保驾护航
创业制度是创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环节,并不完善的创业制度是当前我国高校创业的一个约束。大学时期是很富激情的一个时间段,但往往一个极具创意的灵感因为各项顾忌而被迫放弃,最主要的比如说学籍管理方面、大学生在创业阶段的条件保障、创业资金的管理、创业的手续等等,这些都需要政府和高校一起尽快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本人认为在政策制定方面应该大胆尝试,打破各种陈规旧制,让大学生在创业中成长。我国人均收入平低下,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能够整合的资源和利用的平台都是很有限的,可以说斯坦福大学创业生态系统是我们开办大学创业教育应该学习的方向,我们应该结合斯坦福大学创业生态系统制定和形成一系列适合我国高校人才发展的创业方案和制度,这是我国高校创业生态系统形成的阳光行动。
(二)深化创业教育理念,营造创业生态环境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开展了一些创业教育课程,但大部分还停留在创业理论教育阶段,并未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也就是与社会是脱节的,全社会并未形成有利于创业的大环境,更谈不上创业生态系统的建立。大学生毕业后急于找工作维持生计,尽管找工作很难,也少有大学生去创业,认为这是冒风险的。为此,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在现有基础上需要整合,形成斯坦福式的创业生态环境,方法有四点:一是加大创业教育的宣传力度。学校要宣传,社会也要宣传,创业教育是全社会的事,创业不但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也是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更是学生自我实现的体现,教育部、人力资源部、税务部门等相关部门要出台实质性的制度,支持创业,鼓励创业,营造创业生态环境。二是要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观。创业教育不能急功近利,不是要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创办自己的企业,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重在学生创业素质的培育,要把比尔·盖茨式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个性特质传承给受教育者,只有将创业教育内容转化成学生创业的能力,中国的创业教育才更有希望。三是在课程设置上有利于创业教育。要对我国现有创业教育大刀阔斧的改革,从教学大纲到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进行改革,特别是在教学时间上要给予创业活动灵活的安排,要安排创业实践环节,真正形成创业教育体系,而不是走形式,做样子。四是要加大资金投入。解决创业资金是创业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环节,一方面国家给予相关政策,保证创业项目可以启动,另一方面校方要加大资金投入,可以说我国高校目前都停留在精神鼓励阶段,能帮助学生创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少,只要不反对就不错了,所以要改变观念,用实际行动来鼓励学生的创业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环环相扣,形成适合创业的良好环境,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到创业的行列,有更多的创业项目出现,并获得生根发芽。[6]
(三)开展丰富的创业活动,增强创业生态系统的支撑
丰富的创业活动有利于培养创业主体的创业能力,从而增强创业主体的自信心。团中央每两年开展一次创业计划竞赛,是当前我国创业教育活动中最具意义的创业活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也是对创业活动的有力支撑,其实一个高校如果重视创业教育的话,创业活动还有很多形式,足以让创业生态系统生机盎然,如创业电子模拟大赛、创业现场模拟大赛、成立创业者协会以及各种大学科技社团,成立大学生创业园区(街)等,让学生优秀的科技成果和一些实用的想法得以展示,极大的鼓励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了解创业的过程,为学生真正创业打下基础。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形成依赖于实践活动,没有创业实践活动,创业能力的形成就缺少外部环境和条件,创业生成系统就会崩溃,同时创业实践活动,是使创业能力行为化的中介媒体。这里我想重点推介一下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创业实践基地是学生创业教育的最佳场所,一是通过实践基地学生可以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在实践基地还可切身感受创业公司的运行过程,可以说这就是将来创业之路的起跑点;另一方面也拓展了学生的就业门路,为先就业后创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所以高校加强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就是整合创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林 嵩.创业生态系统概念发展与运行机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4):58-62.
[2] 童 力,王 雄.浅谈大学生创业教育[J].宁夏社会科学,2008(5):174-176.
[3] 赵淑梅.斯坦福大学的创业教育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4(6):17-20.
[4] 张 帏,高 建.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体系和特点的研究[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9):143-147.
[5] 李娅娌.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以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创业教育实践为例[D].首都师范大学,2008:23-42.
[6] 苏 楠.关于我国高校实施创业教育问题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09: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