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汤配合穴位注射治奶牛胎衣不下
2012-04-13崔焕忠
温 伟,崔焕忠,王 开
(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8)
胎衣不下是指奶牛分娩后,胎衣12h内不能自行脱落的一种疾病。胎衣不下是奶牛的主要产科疾病,其发病率通常在10%~25%。如治疗不当易诱发子宫内膜炎等疾病,重度的胎衣不下可引起败血症或造成母牛不孕。
1 病因
造成胎衣不下的原因是奶牛气血运行不畅,胞宫活力减弱。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的因素有:气虚,奶牛产前因饮喂失调,缺乏运动,营养不良,体质虚弱,元气不足或因产程过长,用力过度,分娩后气血耗损,精力疲惫而无力排出胎衣;奶牛因分娩护理不当,偶感外邪,致气血凝滞而不能排出胎衣。
另外饲料单一,缺乏钙、硒及 VA、VE;胎水过多、胎儿过大、怀双胎,子宫过度扩张,造成产后阵缩减弱;难产、产后瘫痪、子宫损伤等也会造成子宫收缩力减弱而致胎衣不下。
胎盘未成熟或老化、妊娠期间胎盘受到乳房炎、蹄叶炎、腹膜炎和腹泻的影响也能引起胎衣不下。
2 临床症状
奶牛胎衣不下分为部分不下及全部不下。胎衣部分不下即胎衣的大部分已经排出,此类病牛食欲正常,体温变化不明显,偶有努责现象。用手检查,可摸到少部分胎衣紧紧扣住母体胎盘子叶或仅有极小部分粘在子宫母体胎盘上;胎衣全部不下时,只见少部分胎衣悬挂于阴门外,用手检查可摸到大部分胎衣仍滞留在阴道及子宫内,进一步检查发现胎衣与子宫内膜子叶粘着。
产后1d内的胎衣不下,对奶牛影响不大。如果胎衣在奶牛子宫内滞留超过2~3d,由于胎衣的刺激,病畜常表现出弓背和努责症状,患牛阴道内排出乌红色恶臭液体,其卧下时液体排出较多,液体内含胎衣碎块。向外排出胎衣的过程一般为 7~10 d,长者达 15d。
由于感染及腐败胎衣的刺激,病畜会发生急性子宫炎。胎衣腐败产物被吸收后患牛会出现全身症状,其体温升高,脉搏、呼吸加快,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瘤胃弛缓,腹泻,产奶量下降,甚至发生败血症。
3 综合治疗
3.1 手术治疗 手术在奶牛产后18~36h内进行。术前1~2 h向其子宫内注入10%的氯化钠溶液1000~2000mL,以使胎盘松弛,便于剥离。
术前保定好患畜,其阴门及周围用0.1%高锰酸钾液严格消毒。术者手臂进行常规消毒并涂少许消毒油脂,然后用手指强行分离胎衣。
方法:左手抓住垂出的胎衣,右手顺阴道伸入子宫,寻找子宫叶。先用拇指找出胎儿胎盘的边缘,然后将食指或拇指伸入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之间将其分开,至胎儿胎盘被分离一半时,用拇、食、中指握住胎衣轻拉,即可完整地剥离胎衣。如粘连较紧,必须慢慢剥离。操作时须由近向远,循序渐进地进行,越靠近子宫角尖端越不易剥离,此时尤须细心。
手术完毕后,向子宫内投放金霉素200万单位或链霉素300万单位,同时肌肉注射青霉素80~160万单位,每天2次,连用4 d。如果胎衣已腐败,应先除去腐烂的胎衣碎片,再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子宫,随后用 0.9%的生理盐水冲洗,再投入金霉素、链霉素或四环素等抗菌素,每天1次,连用 2~3次。
3.2 西医治疗 以促进子宫收缩、预防胎衣腐败和子宫感染为原则。为促使子宫开放,增强子宫血液循环,提高子宫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加强子宫收缩可肌注垂体后叶素60~100单位、乙烯雌酚20 mg;肌肉或皮下注射硫酸新斯的明30 mg。
金霉素(四环素)0.5~1.0g溶于10%浓盐水2000~3000mL灌注子宫,有防止胎衣腐败、子宫感染,刺激子宫收缩,排出胎衣的作用。
3.3 中药治疗 以补气活血化瘀为主。方用生化汤加味。
方剂组成及用法:党参50g、当归100g、阿胶40 g、益母草100g、川芎 45g、桃仁 45g、泡姜20g、炙甘草50g。上药水煎,每日一剂,分2次内服。为助药力可加黄酒250mL,童便250mL调服。气血虚弱者加白术50g、黄芪、生地黄各100g,以补气养血;血瘀重者加蒲黄、五灵脂、元胡各50 g,以化瘀止痛;血瘀发热者减泡胶加生地黄、赤勺各50 g,丹参 45 g,以祛瘀凉血。虚热者可加青蒿50 g,以清热凉血,加强活血祛瘀之力。实热者加金银花45 g,蒲公黄50 g,地丁 30 g,花粉 45g。
以上3种方可单独使用,也可联合使用。
3.4 穴位注射治疗 为防止继发感染,可用抗生素进行穴位注射。160万单位青霉素4支、100万单位链霉素2支加适量注射用水进行穴位注射。第一天进行百会穴注射,用12号针头垂直刺入穴位3.5 cm后注入药液。第2d后交巢穴注射直至胎衣排出,交巢穴位于肛门与尾根之间的凹陷处,用12号长针头,与荐椎平行、朝前上方刺入5cm后注入药液,每天一次,至胎衣排出。
4 典型病例
4.1 其饲养户饲养的1头4胎龄黑白花奶牛发生难产,其产后43h胎衣仍未完全排出。
检查发现其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体温 39.9℃,患牛不时努责,做排尿状,少量胎衣垂附于阴门外,散发出难闻的腐败臭味。
检查产道可摸到大部分胎衣仍滞留在阴道及子宫内,进一步检查发现胎衣与子宫内膜子叶粘着。据此诊断为气血衰弱型胎衣全部不下。
治疗用金霉素(四环素)0.5~1.0 g溶于10%浓盐水2 000~3 000mL进行子宫灌注。生化汤加味一剂,上下午灌服两次,连用5d。青、链霉素穴位注射,每天二次,连用5d。
用药第2 d患牛体温降到39.2℃,精神好转,胎衣全部排出,但仍带恶露。继续用药3d,恶露消失,患牛恢复正常。
4.2 某奶牛饲养户饲养的奶牛在分娩后,胎衣滞留子宫内。患牛表现为恶露淋漓不尽,其颜色淡红,夹少量胎衣碎片。奶牛平素体质瘦弱,产犊时出血量多于正常量,并且脉细弦,苔薄白,属气血两虚型。改用加减生化汤内服,青、链霉素穴位注射,连用3 d后其顺利排下胎衣。
5 小结
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奶牛胎衣不下有较好的疗效。
中西药联合应用可使胎衣脱落时间进一步缩短,这在减少奶牛产后疾病发生,提高产后奶牛的泌乳性能,促进奶牛产后体质恢复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生化汤加味用党参益气健脾;当归、阿胶、益母草养血活血共为君药;川芎活血行气;桃仁活血祛瘀,为臣药;血得温则行,故用炮姜以温经散寒,增强活血祛瘀之功效,配甘草以协调诸药,共成补气活血化瘀之剂。
在临床上要根据家畜病症实际及时进行加减,才能起到立竿见影之功效。
穴位注射法又称水针疗法,可发挥针刺和药物的协同作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百会穴位于背中线,腰椎与荐椎棘突之间的凹陷中,能调诸经,通百脉。后海穴位于肛门与尾根间的凹陷中,能补气健脾。这两穴对治疗奶牛胎衣不下有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