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测定高原鼢鼠对青海部分地区草地的侵蚀度
2012-04-13春梅
春 梅
(青海省囊谦县草原工作站,青海 囊谦 815200)
1 引言
1.1 高原鼢鼠的特殊性 高原鼢鼠属仓鼠科鼢鼠亚科,鼢鼠属,是栖息于青藏高原,危害草场和农田的地下啮齿动物。它是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中危害最为严重的啮齿类之一,常年在草地下生活,啃食牧草根茎和农作物种子、果实。它们在草地上挖掘洞穴推土造丘,导致土丘流泻,形成土斑,覆盖植被和庄稼,从而严重破坏植被,影响牧草及农作物的生长。由于其取食和挖掘活动,每年青藏高原的鼢鼠危害面积达数百万公顷,经济损失惨重。
1.2 高原鼢鼠的活动性 高原鼢鼠的挖掘活动在春秋较为频繁,尤其在初春最为强烈。因为高原鼢鼠经过了漫长的冬季,体能消耗大,急需补充大量营养物质,以维持其生存和即将进行的交配、生殖、哺育等繁殖活动。所以,待地表土壤稍微解冻,它就立即进行频繁的挖掘及取食活动,大量摄取植物根系,严重影响牧草成活率,对牧草造成严重危害甚至死亡,并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1.3 高原鼢鼠的危害程度 高原鼢鼠是囊谦县天然草场常发的鼠害之一,发生面积达121.13万亩(1亩=667m2,下同),严重时危害面积达210.24万亩,每只鼢鼠平均每年推至地面的土壤可达1000kg,这些小土堆,逐渐连成片后就是寸草不生的“黑土滩”,给全县草地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威胁。
1.4 其他因素 由于长期过度放牧和不合理的人为因素,导致草地植被群落向退化演替方向发展,促使高原鼢鼠数量迅速增长、灾害周期加快,从而更加剧了草地退化的进程,直接影响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1.5 定量试验目的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必须寻求高效、低毒和对天敌安全的杀鼠剂,以及使用鼠类喜食的诱饵进行防治,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为此,我们应用“溴敌隆和大隆母液”两种药物开展了灭鼠试验,以探讨防治高原鼢鼠的最佳药物组合。
2 定量试验准备
2.1 地点 在囊谦县香达镇草场高原鼢鼠活动的高峰期进行。
2.2 面积 香达镇共有土地面积1365m2。高原鼢鼠严重危害时的面积可达到310m2;中度危害时,面积可达到420m2;轻度危害时,面积可达到265m2。
2.3 自然条件 囊谦县香达镇海拔3100~4200m,平均坡度10°,抽样试验面积500亩,为高原鼢鼠严重危害的天然草场,主要植物有优良牧草70余种,药用植物400余种。本地点高原鼢鼠的密度达到了禁牧封育后的最高值,中度以上危害达到了65%以上。
2.4 采样 野外采样时,要根据代表性和典型性原则,然后采用沈阳某药业公司生产的0.5%溴敌隆母液和0.5%大隆母液为杀鼠药物;饵料为燕麦,普通型引诱剂为葱、糖和青油,专用引诱剂为邱氏诱鼠剂。
2.5 药物配制 利用燕麦为饵料,与原药分别按1∶70的比例在大容器中充分混合,再覆盖塑料布闷12 h就配制成A1号和B1号毒饵,药物的浓度为0.014%。在A1号毒饵中掺加邱氏诱鼠剂(1∶25的比例)就配制成A2号毒饵;在A1号毒饵中掺加诱饵糖(比例为 350g/50kg)、青油(比例为 300g/50kg),使用时再加入葱末(2kg/50kg),就配成A3号毒饵。B2号是在B1号毒饵中掺加邱氏专用诱鼠剂配制而成;B3号是在B1号毒饵中加糖、青油和葱末配制而成,配制比例同A2、A3号毒饵。
2.6 工具器械 铁锨、大塑料盆、电子天平、捕鼠弓箭、装毒饵的塑料编织袋和小布袋、标志牌、木桩、手套及勺子等。
3 方法
3.1 试验设计 对试验小区采用平衡不完全区组排列,有 6 种不同处理,即 A1、A2、A3、B1、B2、B3,每个处理重复6次。本试验中每1个区组设置1个空白对照小区(CK),这样每1个区组需划分4个小区,每次取3个不同处理组合,共划分成12个区组;每个小区样地面积为1hm2,总面积为4×12hm2=48hm2。在试验区组周围进行鼠害密度调查,捕捉鼢鼠和投药防治,设置保护带,杜绝周围鼢鼠进入试验区,保护带的宽度不少于20m。
为保证取得成效以及试验的准确性,专门成立技术指导小组以及试验专业队,并挑选捕鼠能手一同进行试验。
3.2 采用“开洞封洞法”计算鼢鼠密度 先把有高原鼢鼠活动痕迹的洞道全部挖开,所开洞口之间的间距和密度要保持一致,相互间两个洞口要有一定距离,中间隔开,调查时鼢鼠所堵的洞口能一目了然,准确记录有效洞口数。其次在1周内对全部对照小区和部分面积确定的保护带采取反复捕杀的方法用弓箭将鼢鼠全部捕尽,准确得到每个对照小区的鼢鼠密度,鼢鼠密度(只/公顷)=标准地内鼢鼠数/标准地面积。然后根据12个对照小区中的有效洞口数,准确计算出该试验区的相对系数,相对系数=标准地内实捕鼢鼠数/有效洞口数=0.3853。根据其他调查数据和相对鼢鼠密度(有效洞口数×相对系数,只/公顷),推算出每个药物试验小区的鼢鼠密度。
3.3 药物投放 每个小区在确定有效洞口数和鼢鼠密度后,按照不同处理分小区进行防治试验,对鼢鼠堵住的洞口进行开洞投药,开洞时要用木片或木棍开洞,忌用手开洞,并且要用50cm长的长把勺投药在鼠洞内50cm处,用木片刨土封上洞口,用手压实。每洞投饵量为25g,防治10d后进行防治效果调查。方法如下:首先将仍然有鼢鼠活动痕迹的洞道全部挖开,24h后确定有效洞口数,然后用弓箭捕杀完,再确定试验小区残留的鼢鼠密度。
4 结果
4.1 用溴敌隆配制的毒饵,施药10d后鼢鼠平均校正死亡率分别为A1 66.04%、A2 86.57%、A3 94.11%;用大隆配制的毒饵,施药10d后鼢鼠平均校正死亡率分别为B1 61.89%、B2 84.02%、B3 88.63%。
4.2 用溴敌隆母液和大隆母液与不同诱饵配制成的不同毒饵防治高原鼢鼠的效果:不论是0.5%溴敌隆母液还是0.5%大隆母液,利用3种饵料配成的毒饵对高原鼢鼠的防治效果均有显著差异,但是不同药物与相同诱饵配成的不同毒饵对防治高原鼢鼠的效果没有明显差异。
5 分析
5.1 经试验证明:0.5%溴敌隆母液和0.5%大隆母液对高原鼢鼠的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利用燕麦与糖、青油、葱配制成的毒饵对高原鼢鼠的引诱效果比用邱氏诱鼠剂配成的毒饵效果显著。
5.2 用燕麦、糖、青油与原药配成毒饵,使用时再加入葱末的普通诱饵,其防治效果最为显著;用燕麦、诱鼠剂配成的毒饵次之;用燕麦与原药直接配成的毒饵,其防治效果最差。
5.3 溴敌隆药物为第二代新型广谱高效抗凝血剂,该药适口性好,高原鼢鼠中毒后毒性发作缓慢,到4d以后才起到杀伤作用。因此鼢鼠不易引起警觉,容易全歼,并且成本低,可以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