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学校应该名副其实
2012-04-13陕声祥
◎/陕声祥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实验学校是农村学校的标杆。当时的实验学校,在师资、学生素质、办学条件等方面都有着其他学校不可比拟的优势,“实验”二字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在教学竞赛中独占鳌头,在教育思想上领先一步,在教学研究上胜人一筹,是实验学校留给人们的记忆。农村学生还没有看见过电脑,实验学校已经建立起微机室,学生可以上机操作;农村学生自然课很难开齐,实验学校已经开始进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参加小发明、小制作的比赛,并且取得很好的成绩。在羡慕实验学校的成绩时,不得不承认那毕竟是实验学校!
随着教育均衡的不断推进,实验学校与普通学校的界限在模糊、淡化。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现在很多风生水起的学校并没有冠名“实验”二字:在全国刮起“杜郎口旋风”的杜郎口中学,不是当地的实验学校;洋思中学名扬全国,参观取经者络绎不绝,也不是当地的实验学校;还有许多独领风骚的名师、名校长并不是诞生在实验学校。教育科研已经大众化,教育实验不再是实验学校的专利。
当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等誉满全国的时候,很多实验学校却放下手中的实验利器,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遥远的“明星学校”,希望求取真经。陶行知先生说,“接知”如“接枝”。学习新知识需要紧密衔接旧知识,把新知识“嫁接”在旧知识的母体上,新知识才能发荣滋长。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也是另一种方式的“嫁接”,不能全然不顾自身的实际。再好的教育模式,也必须植根本地的土壤才能开花结果。所以,实验学校应充分利用好自身的优势条件,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把自身的教育历练、教育实验永远放在第一位。
另外,实验学校要勇敢承担起历史和现实的责任,在教育实验中成为平等中的首席,立足一校,辐射一地,凝聚教科研的力量,和普通学校结成共学共研的共同体,为本区域的学校发展、教师成长指出“向上一路”,推动本地的教育创新改革。这样,实验学校才能名副其实,教育的园地才会万紫千红满目皆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