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约化猪场大肠杆菌病的鉴定及防治

2012-04-13王宏伟

兽医导刊 2012年11期
关键词:黄痢每千克白痢

王宏伟

(卢龙县畜牧局刘田各庄动物防疫监督站,河北秦皇岛 066400)

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仔猪黄白痢和水肿病。随着养猪业规模化发展,该病呈上升趋势,致使仔猪成活率和断乳窝重降低,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由于致病性大肠杆菌存在广泛的耐药性,而且血清型多,抗原复杂,给防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本文对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痢、白痢、猪水肿病的病原、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防治做了深入研究,针对当地猪场提供的腹泻严重的仔猪黄白痢病料,进行了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以期为仔猪大肠杆菌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一些技术参考资料。从而为完善猪病综合防治提供好的实验依据,使集约化养猪场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流行情况

2010年6~9月,在我国中南部分省份出现了大量不明原因的猪的死亡,疫情来势猛,传播快,波及范围广,各种品种、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在一些疫区,发病死亡率高达50%以上。猪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猪的肠道传染病。根据发病日龄和病原菌血清型的差异,猪大肠杆菌病可分为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仔猪水肿病3种。仔猪黄痢是出生后几小时到1周龄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肠道传染病,以剧烈腹泻,排出黄色或黄白色水样粪便以及迅速脱水死亡为特征。仔猪白痢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10 日龄左右仔猪发生的消化道传染病。临床上以排灰白色粥样稀便为主要特征,发病率高而致死率低。猪肠道菌群失调、大肠杆菌过量繁殖是本病的重要病因。猪水肿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毒素引起的以断奶仔猪眼睑或其它部位水肿、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二、病原分离鉴定

(一)病料来源 2012年1月卢龙县刘田庄一猪场送检的疑似大肠杆菌病的病死仔猪三头,死亡时间不超过12 h。

(二)细菌分离培养 无菌采集具有黄痢、白痢症状的仔猪粪便,接种于麦康凯培养基上,37℃温箱中培养24 h。挑取红色中等大小光滑菌落,接种于普通肉汤增菌,置37℃温箱培养16~18 h。观察到6个疑似菌株用麦康凯琼脂培养16 h后均为红色菌落,在伊红美蓝琼脂上培养16 h后均为紫黑色带金属光泽的中等大小圆形菌落。

(三)细菌形态学观察 将培养物分别划线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板和伊红美蓝琼脂平板进行细菌培养,24 h后挑取平板上可疑菌落抹片染色镜检,后将疑似菌落少许再接种于普通肉汤,供以后试验用。将组织培养物涂片染色镜检,革兰氏染色镜检均为革兰氏阴性中等大小杆菌。

(四)生化试验和致病力测定 糖发酵及生化反应按常规进行,然后进行菌液制备,将分离菌接种于营养肉汤,于37℃培养16~18 h,4℃保存备用。接着进行动物试验,从该猪场选择健康仔猪10头,隔离饲养1周,保证临床健康。将仔猪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头,A组仔猪接种2 ml营养肉汤菌液;B组接种相同剂量的灭菌生理盐水,然后再进行隔离饲养。

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6株细菌都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和乳糖,并产酸产气;部分菌株不分解蔗糖,不产生硫化氢,吲哚和甲基红试验(M.R)均为阳性,V-P试验为阴性,由此可判定分离菌株为大肠杆菌。

分离菌在肉汤中培养18~24 h,呈均匀混浊,管底有粘性沉淀,液面管壁有菌环。A组仔猪3 d内全部死亡,剖检有与原发病猪相同的明显病变,仔猪的心血、肝和脾均能回收到接种菌;B组仔猪全部健康存活,7 d后剖检未见有病变。

(五)药敏试验 利用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噻肟、链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红霉素等8种药物按K-B纸片扩散法将被检细菌涂布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上,间隔一定距离贴上各种药敏试纸,于37℃培养24 h。结果显示,所有分离菌均对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噻肟、恩诺沙星敏感,而对其他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三、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为水肿。胃大弯和贲门部位的胃壁水肿,切开水肿部,可见黏膜层和肌层之间有一层胶胨样水肿,无色或带茶色或红色,厚度不一,范围约数厘米;胃底有弥漫性出血;上、下眼睑,结肠肠系膜及淋巴结水肿,整个肠系膜呈凉粉样,切开有多量液体流出;肠黏膜红肿,甚至出血;有些病猪直肠周围存在一层胶胨样水肿;全身淋巴结几乎都有水肿病变;心包、胸腔、腹腔有较多积液,液体澄清无色,或带黄色、红色,暴露空气后形成胶胨状。

四、分析

从猪场分离的6株细菌,经培养特性、形态及生化试验鉴定,表明均为致病性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6株大肠杆菌对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噻肟、恩诺沙星敏感,而对其他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这与临床上滥用抗生素关系密切,导致了大肠杆菌的耐药性。通过对分离菌的药敏试验,该猪场应选择敏感的药物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噻肟、恩诺沙星进行治疗,且应注意交替用药,按疗程投药,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五、防治措施

(一)预防措施 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环境因素不良、饲养管理不善、技法和混合感染是当前大肠杆菌病流行的重要原因,所以对大肠杆菌引起的三种疾病应该统一有序的采取综合防制大肠杆菌在三个不同的仔猪生长阶段引起的疾病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尤其大肠杆菌血清型方面有很大相同或相似之处,不能完全分割开来防治,而要考虑其整体性,并注意研究其区别点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1.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特别是在怀孕1~20 d和90 d以后的营养供给,为胎儿发育提供充足营养,提高仔猪的初生重、母猪产后泌乳量和仔猪的抗病力。给母猪饲喂全价料,蛋白质水平不要过高。保持饲料的相对稳定性,不喂发霉、糟渣饲料,加喂青饲料,保证乳汁充足。

2.加强产房管理。产房保持清洁干燥,注意消毒。在母猪临产前5~7 d全身用温水清洗干净并消毒,然后转入已消毒好的分娩栏舍,并立即再次消毒猪身及栏舍,以减少产房污染。猪体可用0.5%的过氧乙酸溶液喷雾,产床用2%的火碱消毒。接产时用0.1%高锰酸钾液擦试乳头、乳房及会阴,同时挤去乳头中的奶水3~4滴。母猪分娩时有专人守护,所产仔猪放在有干净垫草的容器内,尽可能安排母猪在春季或气温干燥时产仔,以减少发病。分娩舍、保育舍遵守“全进全出” 和“空栏消毒、间歇一周” 的原则。在分娩限位栏上吊红外线灯进行保温,产房温度应控制在22℃~25℃,仔猪活动区第1周温度应在35℃左右,以后每周降低3℃~5℃,2周后控制在 25℃ 左右。

3.加强仔猪的饲养管理。必须及早吃上初乳,从初乳中获得母源性抗体。在有本病的猪群中,也可进行药物预防,仔猪出生后马上用抗菌药物口服或注射, 连续数天,但不可与动物微生态制剂同时应用。对新生仔猪吃初乳前喂服微生态生物制剂如非致病性大肠杆菌Ny~10、促菌生、调痢生、乳康生等,通过调节仔猪肠道内微生物区系的平衡,抑制有害大肠杆菌的繁殖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注意在仔猪白痢和水肿病的高发阶段也应采用药物预防的方法防止发病。仔猪出生后3 d内应补铁,每头注射含有硒、钴、维生素A、B、D、E的铁剂“血丰”180 mg,防止发生仔猪贫血,并补硒、维生素E等,增强仔猪抵抗力,做好仔猪的保温工作,保持猪舍的干燥。在消毒和清洁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持有较长的猪舍干燥时间,不能使猪舍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尤其是冬季更应注意,提早补料。一般为7日龄训料,14日龄补料,21日龄进入旺食。补料应坚持少给勤添,逐渐加量。提早补料可满足仔猪迅速生长的需要,并刺激肠道尽早适应固体饲料,增强胃肠道机能,以减少腹泻的发生。

4.免疫接种。疫苗接种是行之有效的措施。接种疫苗能改善仔猪的健康状况或减少粪便中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率,含有K88、K99、987P纤毛和LT肠毒素 B亚单位的灭活苗效果最好。 疫苗应用的注意事项:(1)根据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结果,最好用与自己场血清型相一致的疫苗, 条件许可时可以生产自家苗。 (2)当用一种疫苗效果不好,疫苗保护率低时,可能是本场的细菌血清型与疫苗血清型不一致,应及时更换其它血清型的疫苗。(3)K88-LTB双价基因工程苗, 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苗,二者按说明要求14 d注射一次,30 d再注射一次。实践证明,采用二次免疫的效果比一次免疫效果要好的多。

(二)药物治疗

1.仔猪黄痢的治疗。由于仔猪发病日龄小,病程急,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不过一旦出现腹泻,马上对整窝猪用药物预防治疗,可减少损失。本菌易产生耐药性,应先做药敏试验,选最敏感的药物治疗。磺胺嘧啶0.2~0.8 g、三甲氧苄氨嘧啶40~160 mg、活性炭0.5 g,混匀分2次喂服,每天2次,至痊愈。庆大霉素,口服,每千克体重4~11 mg,1 d2次;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4~7 mg,1 d1次。环丙沙星,每千克体重2.5~10.0 mg,1 d2次,肌注。硫酸新霉素,每千克体重15~25 mg,每天2~4次。

2.仔猪白痢的治疗。治疗要及时,只有在早期治疗和改善饲养管理的前提下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有的病程延长到2~3周以上,其恢复的仔猪生长发育缓慢。总的说来,如能改善饲养管理,及时进行治疗,预后是良好的。治疗的药物同仔猪黄痢,磺胺嘧啶0.2~0.8 g、三甲氧苄氨嘧啶40~160 mg、活性炭0.5 g,混匀分2次喂服,每天2次,至愈。庆大霉素,口服,每千克体重4~11 mg,1 d2次;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4~7 mg,1 d1次。环丙沙星,每千克体重2.5~10.0 mg,1 d2次,肌注。硫酸新霉素,每千克体重15~25 mg,每天2~4次。但最好以药敏试验为依据,选择最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

3.猪水肿病的治疗。本病治疗效果不好。利用分离的病原菌制备高免血清,给仔猪口服或注射,可用于预防或紧急治疗。对发病仔猪在饲料中加入盐类泻剂连用2 d,然后用卡那霉素、硫酸新霉素或硫酸链霉素,每天2次,连续注射2~3 d。对此病主要是综合、对症疗法。病初采用亚硒酸钠、维生素E及对症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4.免疫球蛋白疗法。经大肠杆菌苗免疫过的健康猪血清中获得的免疫球蛋白制剂,用于仔猪上,可以大大提高仔猪对黄痢、白痢、水肿等病的抗病力。其保护率可达90%以上,效果确实可靠。

六、结论

总之,猪大肠杆菌病是猪群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条件性疾病。猪群生存、生长的内外环境因素对该病的发生与传染有着重要的影响。环境因素适宜,该病的发生和传染的机会就少,则不易发病。如果环境因素偏离了猪群所需的适宜范围,猪群就会发病。只有把各种内外环境因素控制在猪群所需的适宜范围内,才是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而发病后的治疗则是被动的应急措施。如果只注重治疗而忽视预防工作往往收不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因此对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治关键在于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各个环节的卫生消毒,消除各种发病诱因。日常要提供全价优质饲料,并足量补充维生素和电解质;夏季还要注意防暑;应添加饲料添加剂,如碳酸氢钠、杆菌肽锌、维生素C等;严格执行卫生防疫措施,创造一个良好的饲养环境。由于各地大肠杆菌的血清型,特别是优势血清型存在差异,有效而通用的菌苗尚未出现,因此筛选地区性和免疫原性优良的大肠杆菌菌株制作菌苗,乃是防制大肠杆菌免疫预防的基础。建议有条件的猪场,最好采用自家灭活苗,这样效果可靠,更适用于血清型复杂的地区,所以我们应根据本地及本场的发病特点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黄痢每千克白痢
仔猪黄痢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鉴别诊断和防控措施
仔猪黄痢及其防治
未标明每千克体质量用量时应如何换算
仔猪黄痢的防治探讨
卖 葱
鸡白痢的防控
雏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哺乳仔猪黄痢的防治
一起仔猪黄白痢的治疗与预防
仔猪黄白痢防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