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调查中抽样村的技术分析
2012-04-13祝继英王承祥汪世忠王朝富王英霁
祝继英 ,王承祥 ,汪世忠 ,王朝富 ,王英霁
(1.四川省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雅安 625000;2.四川省芦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 芦山625600)
血吸虫病是一种与生物、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密切关联的疾病,为科学把握血吸虫病的流行特点、防治措施效力等,需要对血吸虫病流行疫区进行抽样调查。如何体现抽样区域的科学性和代表性,笔者以在芦山县开展的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为例对抽样村做以下技术分析。
1 疫区背景
芦山县是四川省血吸虫病重流行县之一。全县辖5镇4乡40个行政村,其中,8个乡镇36个村为血吸虫病流行村,流行村人口总数现为88900人。全县历史钉螺面积954万m2,累计历史血吸虫病人4.2万人,累计急性血吸虫病人365人,累计晚期血吸虫病人417人。2007年该县达到国家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且于2008年通过国家考核评估。
2 抽样原则
样本村有代表性,要能代表芦山县血吸虫病流行区的主要类型和血吸虫病的防治现状。
3 抽样方法
具体抽样方法为分层随机抽样。将芦山县所有血吸虫病流行村作为抽样总体,以地理环境、钉螺分布特点、血吸虫病流行特点等划分的山丘型——平坝亚型、丘陵亚型、高山峡谷亚型,水网型——水网亚型,湖沼型——湖汊亚型、洲滩亚型、洲垸亚型、垸内亚型等3型8亚型作为第一亚层;以居民感染率大于 10.0%、5.1%~10.0%、1.0%~5.0%、小于1.0%等4个层次作为第二亚层,但由于芦山县36个流行村在2007年均达到国家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其流行村居民感染率均低于1.0%,只有四类村,因此以综合疫情的重度、中度、轻度取代之作为第二亚层。在选择抽样比例时,各层以1%比例抽取行政村作为调查点,抽样比例不足抽取1个村时,按1个村抽取。
4 抽样村涵盖的技术指标分析
调查采集的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录入、统计与分析,指标间的差异用x2检验,相关性比较用kendall相关系数分析。
在芦山县血吸虫病流行村中按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出3个流行村,抽样比为8.33%,它们分别是抽样村Z、抽样村F、抽样村L。分析抽样村的主要技术指标具备一定的代表性,表现在:
4.1 体现不同的流行类型 芦山县是典型的山丘型血吸虫病重流行区,海拔平均高度为650 m,具有山丘型的三个亚型、无水网型和湖沼型。
山丘型的三亚型在芦山县血吸虫病流行村的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机抽样的3个流行村流行类型分别为抽样村Z——山丘型平坝亚型、抽样村F——山丘型丘陵亚型、抽样村L——山丘型高山峡谷亚型。
4.2 反映不同的综合疫情程度本次调查综合疫情等级的划分主要考量2011年流行村居民感染情况、居民血检阳性情况、历史钉螺面积、实有钉螺面积和钉螺孳生环境的复杂程度等。由于2007年时芦山县各流行村均达到国家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其居民感染率均在1.0%以下,因此,综合疫情在参考居民感染率的前提下以流行村的居民血检阳性率、历史钉螺面积率、实有钉螺面积率并结合实际钉螺孳生环境的复杂程度来综合判断。其中,居民血检阳性率2.9%~29%、历史钉螺面积率1.5%~9.2%、实有钉螺面积率0.9%~17.7%,实际钉螺孳生环境较复杂或很复杂大致可判断为重度流行村。居民血检阳性率1.3%~11%、历史钉螺面积率0.2%~8.1%、实有钉螺面积率0~7.5%,实际钉螺孳生环境不复杂或较复杂大致可判断为中度流行村。居民血检阳性率0~6.5%、历史钉螺面积率0~1.6%、实有钉螺面积率0~3.1%,实际钉螺孳生环境不复杂可判断为轻度流行村。
居民血检阳性率=(各流行村血检阳性人数/各流行村血检人数)×100%
历史钉螺面积率=(各流行村历史钉螺面积/总流行村历史钉螺总面积)×100%
实有钉螺面积率=(各流行村查出钉螺面积/各流行村查螺面积)×100%
比较综合疫情的重、中、轻三个程度在芦山县血吸虫病流行村的构成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抽样村Z为综合疫情中度村、抽样村F为综合疫情轻度村、抽样村L为综合疫情重度村。
4.3 有着不同的地理位置、山脉和水系 芦山县经度102.928160 纬度 30.153440,幅员面积1166139km2,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处邛崃山脉中南段支脉地带,境内河溪纵横密布。其中,抽样村Z经度102.901510 纬度 30.361180,地处佛宝山脉,属灌溉堰水系;抽样村F经度102.885150纬度30.039400,地处罗纯山脉,属自然水系;抽样村L经度102.932240 纬度 30.130390,地处罗纯山脉,属自然水系。
4.4 具有一定规模且相对稳定的常住人口数 芦山县36个流行村2007年~2011年常住人口总数在88900人~100700人范围内。
2007~2011年芦山县血吸虫病流行村的人口数量组成无显著差异性变迁(P>0.05),且检验分布情况均为正态分布。3个抽样村常住人口均在2000人以上,处于流行村人口数量正态分布的中值范围,人口抽样比为7.77%。具体为抽样村Z人口数2170、抽样村F人口数2190、抽样村L人口数2490。
4.5 显示无感染性钉螺、无急性病人年限 2007年芦山县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达到传播控制标准,36个流行村原有的954万m2钉螺面积下降到现在的14.9万m2,钉螺面积得到有效控制,2007~2011年连续5年各流行村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07~2011年连续5年各流行村未发生急性血吸虫病人,人群感染率降至0.36%,控制在1%以内。
4.6 反映不同侧重的防治对策芦山县血防总体工作按照2006年国家颁布的血吸虫病防治条例,贯彻和实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治理策略。在血吸虫病流行村进行人畜同步查治、改水改厕、有螺地带禁牧、家畜圈养、加强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治措施。在有条件的流行村大力推广机械化耕作。各流行村因地制宜,根据自身发展基础和条件,结合农业、水利、林业、新农村建设、城市规划等生产生活环境改造工程项目以推进钉螺孳生环境的改变。目前,抽样村Z在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的基础上,争取到“五十百千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等特色项目的支持;抽样村F在实施综合防治的同时,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抽样村L则在综合防治之上强化沟渠硬化工程。
5 讨论
本次调查共抽取样本村3个,人口抽样数6850人,样本村的抽样比及人口抽样比均超过1%,符合抽样设计要求。根据对抽样村涵盖的各项技术指标分析,达到了2006年卫生部颁布的《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中关于抽样流行村技术考核的标准,且真实反映不同流行类型和不同综合疫情程度在芦山县血吸虫病流行村中构成比重无差异性的特点,说明抽样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较全面地反映该县血吸虫病流行区的主要类型和防治现状。
3个抽样村按照流行类型和综合疫情程度划分分别是:抽样村Z为山丘型平坝亚型且综合疫情中度,抽样村F为山丘型丘陵亚型且综合疫情轻度,抽样村L为山丘型高山峡谷亚型且综合疫情重度。
在芦山县血吸虫病流行村中,山丘型丘陵亚型与综合疫情重度的相关性(P<0.05)较为显著,山丘型平坝亚型和丘陵亚型分别与综合疫情中度之间也存在较为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在进行血吸虫病调查时,要尤为关注此3种情况彼此间的内在关联性。
笔者认为要做到科学合理的抽样,其前提是调查者在抽样前对各流行村的具体技术指标有较多掌握,但在实际操作时这一点却有较大的难度,一般调查者难以做到事前对调查对象具有较为全面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