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蜂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2012-04-13王建文

四川畜牧兽医 2012年6期
关键词:蜂农养蜂业蜂业

王建文

(四川省蜂业管理站,四川 成都 610041)

四川养蜂历史悠久,是全国第一养蜂大省,养蜂数量和蜂产品产量多年来一直稳居全国首位。蜂业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于一体,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养蜂业的发展对于满足蜂产品市场需求、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维护生态平衡做出了重要贡献。发展养蜂业可不占耕地,不用粮食,是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并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产业。四川省地域辽阔,蜜源资源和蜂种资源丰富,从业人员较多,蜂产品市场消费量大,发展养蜂业具有很大的潜力。

1 四川省蜂业发展现状

1.1 养蜂生产 进入本世纪以来,全省蜂群数量、蜂产品产量、养蜂规模、单产水平和蜂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养蜂生产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2011年全省蜂业与“十一五”规划之初的2006年相比,蜂群增长13.6%,蜂蜜增长2.8%,养蜂产值增长50%以上。

1.2 区域分布 全省养蜂除纯牧区县外遍及全省各地,主要集中在成都、凉山、南充、绵阳、广元、眉山、达州、遂宁等8个市州,养蜂数量占全省的70%以上,其中中蜂养殖主要分布在盆周山区的青川、平武、蓬安、万源等县市。西蜂养殖主要分布在丘陵及平原地区的眉山、江油、邛崃、郫县等市县。

1.3 行业组织 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全省养蜂组织化程度得到提高,养蜂专业合作社发展加快,目前已发展了60多个养蜂专业合作社,不仅维护了蜂农利益,而且促进了四川蜂业稳定发展。

1.4 产业化发展 全省蜂业生产从单一以取蜜为主逐渐发展到生产蜂蜜、蜂王浆、蜂花粉、蜂胶等多种产品的格局。蜂产品加工从传统的作坊加工模式逐渐发展到工厂化标准化生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的蜂产品加工企业在省内崛起,涌现出30多家龙头企业,蜂产品从以前的原料销售到生产销售深加工产品,除国内销售外,还出口到欧州、日本等国家。多数企业牵头成立了养蜂专业合作社,建立了自己的蜂产品生产基地。

2 主要问题

2.1 养蜂良种化、标准化程度低 四川养蜂大都是小规模生产,蜂场规模较小,生产条件落后,良种化、标准化、机械化生产水平低,抵御灾害性气候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弱。目前全省还没有建立蜜蜂良种繁育体系,现有蜂场主要以生产蜂产品为主,缺乏良种繁蜂场。养蜂从业人员大都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技术能力较差,生产水平不高,养蜂队伍出现后继乏人的局面。

2.2 蜂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高一是生产的成熟蜂蜜比重过低。由于市场没有实行优质优价,蜂农为获取较高的产量和收入,往往是花蜜未经充分酿造成熟就忙于收取,生产的蜂蜜水分含量较高。二是兽药残留超标。部分蜂农不注重养殖档案的建立,使用蜂药不规范,蜂产品中兽药超标现象时有发生。三是蜂产品掺杂使假。目前蜂产品质量和检测检验标准还不完善,检测标准和技术滞后,市场监管薄弱,掺杂使假的指标蜜充斥市场。

2.3 养蜂授粉增产意识不强政府部门没有认识到蜜蜂授粉可使农作物增产及提高其品质,对蜜蜂授粉技术推广及产业发展重视不够,缺乏必要的项目资金和政策扶持,专业性授粉蜂群数量很少。大部份农民片面认为蜜蜂采花授粉只有蜂农得利,对自己没有益处,从而消极对待蜜蜂授粉,甚至阻挠蜂农在其作物地周围放蜂。而大部份蜂农也没有意识到蜜蜂授粉的重要性及优势,只是靠获取蜂产品来增加收入,忽略了蜜蜂授粉也是养蜂增值的一种手段。

2.4 蜂群生存环境恶劣,蜜源植物保护不够 农业生产大量依赖农药、化肥、生长素等,广泛使用除草剂、杀虫剂,导致蜜蜂大量死亡,给养蜂业造成巨大损失。工业用地和城市扩张,以及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而导致蜜源植物迅速萎缩,如川西坝子原来大面积种植的紫云英和苕子等蜜源植物几乎绝迹。蜜源植物不足已成为制约四川蜂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

2.5 中蜂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不够 由于西方蜜蜂的大量引进,加上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使得中蜂在其自然栖息地的数量急剧减少,种群繁衍受到严重威胁。多数人对中蜂的认识和重视不够,在中蜂的培育、繁殖及保护和开发利用等方面缺乏相应的手段和措施,一些优良的地方蜂种正面临着退化和濒危的状态。

2.6 蜂业技术研究和管理薄弱目前,四川还没有专门的蜂业科研机构,省内农业院校也大都未开设养蜂专业课程,与养蜂大省地位极不相称。各地养蜂管理机构被削减弱化,绝大部分市县处于无工作机构、无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状况,蜂群有病无治。蜂业行业组织发展滞后,其技术推广、维权服务、产销衔接等职能没有充分发挥,养蜂者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3 发展思路与建议

3.1 加强发展养蜂业的宣传养蜂业具有投资小、见效快、用工省、无污染、回报率高的特点。各地应进一步加强发展养蜂业的宣传,充分认识其意义和作用,争取各级党政部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对授粉蜂农、蜂业合作社的补贴,以充分调动养蜂积极性。利用多种渠道和形式普及蜂产品知识,积极宣传蜂产品的保健作用,促进蜂产品消费。特别要大力宣传蜜蜂授粉能使农作物增产、促进生态农业发展,使蜜蜂授粉技术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为社会所认同,营造发展养蜂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3.2 建立蜜蜂良种繁育体系应加强四川蜜蜂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建立阿坝蜜蜂、意蜂、卡蜂等良种蜂场,提高种蜂质量,加大良种供种能力,加速良种推广进程,提高养蜂经济效益。逐步建立蜜蜂授粉良繁体系,建立以授粉为主的专业授粉蜂场,构建由蜜蜂参与授粉的生态农业。以养蜂专业户为主,通过专业合作社形式,构建蜜蜂授粉龙头企业;以县级养蜂协会为主,建立授粉中介服务机构,为种植业主提供授粉信息和技术服务;以乡镇为主建立蜜蜂授粉示范基地,普及蜜蜂授粉技术。

3.3 推进蜂业生产方式根本转变 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蜂农+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做到标准严格、规模适度,实现“蜂种良种化、设施机械化、生产规范化”,合理利用蜂群,适时适度取蜜,生产自然成熟的蜂蜜。大力栽种蜜粉源植物,培育新的蜜粉源基地,保持养蜂生产与蜜粉源植物的协调发展。

3.4 加大科学养蜂和蜜蜂授粉技术的推广 各地应建立蜂业科技队伍,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加强养蜂基地、蜂农合作社、规模养蜂场的养蜂技术与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蜂农养蜂技术与职业技能水平,引导蜂农规范生产,提高蜂产品质量。坚持推广优质蜂产品生产、强群饲养、中蜂活框饲养和中草药防病等主导技术。大力推广蜜蜂授粉技术,探索为农作物、水果、蔬菜的有偿授粉机制。

3.5 加大中蜂的保护和利用在加大阿坝蜜蜂的保护和利用的工作基础上,还应开展省内其它不同生态类型中蜂品种资源的调查和品种资源的认定申报工作,加大全省中蜂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开发和生产中蜂特色蜂产品。

3.6 加速推进蜂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以蜂农为基础、专业合作组织为依托、蜂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的蜂业产业化经营方式。蜂产品加工企业应通过订单收购、建立风险基金、返还利润、参股入股等多种形式,与蜂农结成稳定的产销关系,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扶持养蜂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范运作专合组织,健全服务和利益分配制度,发挥其在维护蜂农利益、产销衔接、技术培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7 加大蜂产品质量监管力度各地应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坚持从源头抓起,加强对蜂农的职业教育,提高蜂农的蜂产品安全意识,推行产品标识和追溯制度,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严惩造假行为,确保蜂产品质量和安全。

猜你喜欢

蜂农养蜂业蜂业
河南卓宇蜂业有限公司
鄂西武陵山区五峰县及周边主要木本蜜源植物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策略
河南卓宇蜂业
河南卓宇蜂业
中蜂产业一线蜂农群体现状调查
——以金华为例
河南卓宇蜂业
追花寻“蜜”
蜂产业蜂农技术需求偏好研究
——基于武汉市黄陂区的调查
对绍兴市柯桥区养蜂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农户家庭养蜂生产行为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