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5%罗哌卡因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
2012-04-13程庆钦贾宝文王丙琼付春兰
程庆钦,贾宝文,王丙琼,付春兰
笔者所在医院采用高容量罗哌卡因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并与当前流行的臂丛加颈丛神经联合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两者效果相似,且操作更加简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ASAⅠ级~Ⅱ级140例择期锁骨骨折手术患者,年龄 18~70 岁,体重 40~83 kg,手术时间 1~3 h。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例。Ⅰ组:高容量盐酸罗哌卡因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Ⅱ组:臂丛加颈浅丛神经联合阻滞。两组患者年龄、体重和手术种类均无显著性差异。
1.2 麻醉方法 麻醉前30 min肌肉注射鲁米那钠0.1 g。Ⅰ组患者入手术室后平卧头偏向健侧,取前中斜角肌肌间沟顶点,用7号短针头紧贴左手食指向内向后横突方向徐缓进入,待患者诉出现异感,或触及横突,回吸针管内无血及脑脊液,注入0.375%盐酸罗哌卡因30~35 ml。Ⅱ组患者穿刺方法同前述臂丛神经阻滞部分,注入0.375%盐酸罗哌卡因20~25 ml,而后再行颈浅丛阻滞。取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为穿刺点,用同样的针头向下内方向进针,穿过颈浅筋膜时有一个突破感,再进针少许,回抽无血,无脑脊液后将同样的局麻药5~10 ml注入即可。
1.3 观察项目 优:完全无痛,术中不需辅用任何镇静镇痛药,患者安静;良:术中轻微疼痛辅用少量镇痛镇静药,如咪达唑仑或氟芬合剂;差:手术疼痛明显需加用氯胺酮或改全身麻醉。
1.4 统计分析 使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Ⅰ组优61例,良8例,差2例;Ⅱ组优60例,良6例,差3例。采用秩和检验示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的膈神经及喉返神经阻滞,及呼吸循环改变和局麻药中毒反应。
3 讨 论
锁骨及其皮肤区域受颈丛及臂丛神经双重支配,即锁骨皮肤表面是由发自C3~C4神经根的颈丛支配,而锁骨深面肌肉等组织,由发自C5~C6神经根的臂丛神经支配,所以,锁骨手术须同时阻滞C3~C6(包括颈神经丛与臂神经丛)麻醉效果才完善[1]。传统臂丛、颈丛或锁骨上神经阻滞不完善,颈丛神经阻滞法加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效果可靠,简便安全[2,3]。但也存在着两次操作,增加患者痛苦,而且如果一次操作失败,即影响总体麻醉效果的缺点。颈丛臂丛神经都被椎前筋膜及其延续筋膜所包绕,理论上只要药量足够,就能全部麻醉,以前高位肌间沟麻醉并不能很好满足锁骨骨折手术,应该是药量不足所致。而罗哌卡因是一种纯s-型对映体结构的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由于它的特殊结构,与布比卡因比较,其对心脏毒性及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大大减小,而且它对神经阻滞作用和镇痛作用更强,并且具有感觉和运动分离阻滞的特点,此分离麻醉效果在低浓度时表现更为明显,尤其适用于需要大剂量局麻药的周围神经阻滞术[4,5]。而且罗哌卡因本身具有缩血管作用[6],使药物在椎前筋膜间隙内扩散时浓度下降减少,使颈丛臂丛神经得到更加全面的阻滞。由于罗哌卡因具有如此优点,为高容量应用于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创造了条件。总之,高容量罗哌卡因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损伤小,麻醉阻滞完善等优点。同时由于穿刺点位置高,完全避免了气胸的发生,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更易被患者所接受,易于推广。
[1]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60.
[2]郭春燕,辛卫朝,柳素霞,等.颈丛臂丛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的效果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25(8):719.
[3]周 松.锁骨骨折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8,15(12):1295.
[4]徐树生,赵玉国,姜 吉,等.0.25%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观察[J]. 中华实用医学研究杂志,2003,2(6):581.
[5]郭耀军.低浓度罗哌卡因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J].中华现代医学杂志,2004,14(12):148-153.
[6]徐启明,李文硕.临床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