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体育课程拓展训练项目对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养成的研究

2012-04-13季勋龙

浙江体育科学 2012年3期
关键词:适应能力量表实验组

季勋龙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近几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在校学生数和招生数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高职教育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如何加强内涵建设,突出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始终是高职教育办学与人才培养研究的重点和难点[1]。目前在国内,关于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的培养方面,对于在体育课程教学中进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研究尚不多见。隐性职业素养是指职业素养中除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素养以外的职业素养,隐性素养支撑了个体的显性素养,本文中隐性职业素养主要指合作素养、适应能力素养等。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其学习专业与职业岗位贴近度高,这就要求高职课程教学目标要与职业岗位需求相符合,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具针对性。拓展训练是近几年内纳入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新兴项目。通过拓展训练,能使学生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和改善人际关系;培养合作、诚信、创新、竞争等隐性职业素养,从而提升社会和职业适应能力,为职业发展奠定扎实基础[2,3]。本研究以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为切入点,拟通过教学实验研究揭示出拓展训练对高职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影响与效果,探讨在体育教育教学领域加强高职生职业素养养成的积极作用,促进高职体育的课程改革和建设,开拓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新途径。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选项课学生。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租,随机抽取拓展训练课的两个班级共80人作为实验组,随机抽取其他体育选项课乒乓球和形体训练两个班级83人为对照组。

1.2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查阅高职生职业素养教育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高职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现状和途径;同时查阅有关拓展训练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行为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本文提供研究思路。

1.2.2 教学实验法。时间为2010年9月-2011年1月一个学期18周共36个课时。实验组进行为期一个学期拓展训练相关内容的教学。对照组以各自选项内容教学,教学时数相同。

1.2.3 心理测量法。教学实验进行过程中,用《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团队合作量表》分别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前测和后测,得出数据。两量表回收率统计,实验组前测和后测均发放80份,《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团队合作量表》[5]分别回收72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90%;对照组前测和后测均发放83份,回收76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91.6%。

1.2.4 数理统计法。数据处理采用S P S S 11.5统计软件进行。实验前后的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实验组和对照组团队项目挑战时间的差异性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1.3 实验设计和变量控制

1.3.1 实验设计。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方法。即在教学实验开始之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社会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前测,教学实验结束之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社会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后测。

1.3.2 变量控制。为了控制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首先,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男生和女生大致相等,并且都为大二学生。其次,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师教学业务能力与水平相同,所以研究对象的任课教师为同一位教师。1.4课程的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依据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拓展训练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进行。拓展训练课程的设计主要是以个人挑战项目和团队合作项目为主,个人挑战项目主要包括:攀岩和高空速降等,团队合作项目主要包括:“破冰之旅”、“卧式传递”、“穿越电网”、“盲人方阵”、“翻叶子”、“有轨电车”、“信任背摔”、“逃生墙”、“木人梯”等。对照组学生接受体育常规项目教学,体育常规项目教学按照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教学大纲来进行。

1.5 心理学量表的选择

《合作能力量表[4]》采用北京大学心理学系谢晓非等人编制的合作与竞争人格倾向量表的分量表——合作倾向量表。该量表共有13个条目,信度为0.856。该量表共有三个维度:合群意愿性、互惠性和包容性。量表采用9点评分。1表示非常不同意,9表示非常同意。

《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5]》,由华东师范大学郑日昌教授主编,该量表已得到广泛运用。量表共20道题,采用三级评分,按照测试得分从强到差共5个等级。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前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检验结果与分析

结果显示(表1),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状况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实验开始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处于相同水平。18周体育课程教学后,实验组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统计结果显示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说明,经过18周的拓展课程教学,实验组的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状况明显改善。表2中显示,对照组学生经过18周的体育选项课学习后,社会适应能力也有相应提高,但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实验组、对照组学生分别在实验前和实验后社会适应能力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表2 实验组、对照组学生分别在实验前后社会适应能力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强调,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其中,学会做人属于社会适应范畴的内容,可见,社会适应能力是当今社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素质。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毕业后就能直接上岗,良好的适应能力将直接缩短毕业生的岗位磨合期。

2.2 实验前后学生合作倾向检验结果与分析

表3中显示,实验组学生在实验前合作倾向得分均值为95.49±11.52,对照组在实验前均值为96.01±11.12,经独立样本T检验后,统计结果显示两者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后,实验组合作倾向得分均值为100.46± 9.45,对照组得分均值为96.50±10.60,统计结果显示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实验班经过18周的拓展训练教学,学生在合作倾向方面明显优于普通选项班学生。表4中显示的是实验组、对照组分别在实验前后学生合作倾向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结果也显示实验组学生在实验后合作倾向要明显优于实验前,对照组实验前后不存在差异。

表3 实验组、对照组学生分别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合作倾向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表4 实验组、对照组学生分别在实验前后合作倾向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表5 实验组、对照组学生分别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合作倾向3因子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合作倾向量表共有3个因子组成。为了进一步分析不同课程教学内容对学生合作倾向中各因子的影响。通过对实验组、对照组各因子实验前、实验后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包容性维度、互惠性维度和合群意愿维度P值在实验前分别为0.975、0.994、0.592,都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验后统计结果显示,包容性维度、互惠性维度P值分别为0.043,0.022,存在显著差异(P<0.05)。合群意愿维度P值为0.000,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在实验后各因子得分也有不同程度的递增,但统计结果显示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表6 实验组、对照组学生分别在实验前后合作倾向3因子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因子1描述了合作倾向中的包容性维度:即在团队活动中,个体应顾及他人利益,听取他人意见[4]。复杂性、艰巨性是拓展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团队项目尤为明显。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仅依靠个人的能力是不可能完成整个团队所要达到的目标,必须依靠团队间的相互配合、紧密协作。在团队项目完成过程中,由于学员差异,对于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意见、建议,会出现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案,表现出意见的不一致,沟通的不顺畅,团队内部产生矛盾,导致团队目标无法实现,因而,有效地策划和有效地沟通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这就要求学员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考虑他人利益,具有包容精神。实验结果验证了大学生在接受了拓展训练的教学以后,包容性明显增强。

因子2描述了互惠性维度:即意识到别人的付出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为达成目标应该而且必须与他人一同努力[4]。“双赢”是拓展训练的一个重要理念,即为了达成目标,必须与他人或者其他团队互相合作,只有互相合作才能取得长远的利益。实验结果证明了大学生在接受了拓展训练的教学以后,在这方面的意识得到显著提高。

因子3描述了合群意愿维度:即在与他人协作过程中,个体能够享受共同活动所带来的愉悦感[4]。通常,拓展训练课程的第一课是“破冰之旅”,即要求团队成员之间尽快的熟悉起来,相互间愉快相处、真诚合作,共同享受团队活动带来的乐趣。树立学员融入团队、归属团队的理念。随着活动的深入,学员在参与活动时会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共同克服困难,互相合作,互相支持,直到项目的顺利完成[6]。实验结果显示,在接受拓展训练以后,实验组大学生在“合群意愿性”上与对照组的学生相比显著提高,证明了上述观点。

2.3 不同组别学生参与团队挑战项目的差异性比较

为进一步验证拓展训练对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积极影响,本文将实验组、对照组学生各自随机分成6个团队,进行团队项目挑战。从表6可知,实验组学生在操作团队挑战项目-激情300s时所挑战的时间明显短于普通班学生(P<0.05)。实验组学生最快的团队连续完成5个项目只用了198s时间,最慢的用了403s,而对照组学生挑战最快的用了315s,最慢的用了615s。这说明了实验班学

生在团队决策能力、配合能力以及执行能力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这进一步验证了拓展训练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表7 不同类型学生参与团队挑战项目的差异性比较(M±S D)

3 结论与建议

3.1 大学生在接受了拓展训练教学之后,在适应能力素养、团队合作素养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

3.2 拓展训练对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效果优于传统体育教学项目,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3.3 高职体育课程有必要对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选用教学内容时应立足于服务专业培养目标,运用体育手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4 对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个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应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加强校内协调配合,遴选职业素养培养的有效路径和方法,从而达到效率和效益最大化。

[1]应金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拓展的目标体系及运作机制建设[J].职业教育研究,2009(8):14-15.

[2]毛振明,王长权.学校拓展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3]钱永健.拓展训练[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4]谢晓非,等.合作与竞争人格倾向测量[J].心理学报,2006,38(1):116-125.

[5]张力为,毛志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测量量表评定手册[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235-253.

[6]吴家荣,何隽,等.拓展训练促进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实验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17):82-85.

猜你喜欢

适应能力量表实验组
Bone palsy eliminates granules to regulate Wnt/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and intervene in hormonal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n rabbits
无抗养殖典型案例分析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
PM2.5健康风险度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
初中生拖延行为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