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2-04-13江小红姚国杰刘征杜威李成才
江小红,姚国杰,刘征,杜威,李成才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武汉430070)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机体急性期处于应激状态,严重时可导致严重的代谢紊乱[1]。随着人们对营养支持的充分认识,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越来越受到重视[2-3],甚至成为外科营养支持的首选[4]。本文分析了12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5年1月到2010年1月我科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120例,其中男88例,女32例。为排除颅内原有病变,所选择患者符合以下条件:(1)颅脑伤后或高血压脑出血12 h为本院首次确诊的Glasgow昏迷评分≤8分,不需急诊手术处理;(2)年龄18~58岁,本次入院前无明显重要脏器病变;(3)无糖尿病及其他影响营养和代谢的内分泌疾病,无其他重要脏器严重合并症;(4)营养风险(MRS2002)3分以上;(4)生存期≥15 d。
1.2 分组及营养支持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60例,干预组60例在入院后24 h内进行十二指肠置管,开始给予小剂量流质饮食,48 h后给予华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瑞代,开始500 ml/d,逐渐增加到1500~2000 ml/d,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的延迟性胃肠营养,入院后6~7 d出现肠鸣音或大便后给予鼻饲瑞代,两组在性别、年龄和Glasgow昏迷评分上具有可比性。
1.3 临床观测指标 每日检查血常规、生化1次;行腰椎穿刺术抽取脑脊液行生化检测和细菌培养;胸片检查了解患者肺部情况结合临床表现判断患者肺部病变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干预组和对照组营养疗效比较 干预组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颅内感染和肺部感染并发症的比较 14 d后干预组颅内感染(3例)和肺部感染(4例)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5例,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机体处于高代谢应激状态,糖和脂肪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蛋白质分解增加,出现高血糖和低蛋白血症[5-7],同时病人因病情严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原因病人易于出现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6]。我们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在干预组病人住院期间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和颅内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原因可能是高代谢状态下给机体提供适当的营养底物,提供机体所需的能量,维持颅内细胞的正常代谢,减少颅内感染的诱发因素。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促进肠功能激素的合成和释放,促进胃肠蠕动,维持肠壁局部免疫系统及其细胞的功能,从而减少细菌的移位。营养管置入十二指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反流和误吸的发生。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认为,在进行肠内营养时,早期滴注速度不宜过快,患者采取半卧位并加用全胃肠道促动力剂,能明显减少患者反流、误吸和腹胀的发生。
表1 两组患者入院后7 d、14 d营养疗效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入院后7 d、14 d营养疗效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血清总蛋白(g/L)血清白蛋白(g/L)外周淋巴细胞计数(×109 7 d 14 d对照组 60 58.10 ±1.82 58.42 ±3.74 30.29 ±2.12 31.24 ±2 7 d 14 d 7 d 14 d.29 1.38 ±0.35 1.59 ±0.57干预组 60 60.42 ±2.10 62.51 ±2.12a 31.22 ±2.87 35.10 ±3.42a 1.44 ±0.15 1.60 ±0.72a
进一步分析发现,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在第3天两组的血常规和生化的变化差异无明显变化,但是在7 d后两者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提示早期的营养支持不仅能给机体提供适当的营养,而且食物的刺激能激活肠道-神经-内分泌-免疫轴,促进肠功能激素的合成和释放,肠内营养制剂的纤维素使肠道内的细菌发酵而产生短链脂肪酸,能够保护肠黏膜,防止细菌移位,改善肠道排泄物黏稠度,增加肠道蠕动,有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8]。
[1] 白洪涛,陈泽秋,陈灼,等.重型颅脑损伤并复合伤486例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4,7(2):120-121.
[2] Crar MA,Gioher ME.Reinstituting oral feeding in tubefed adult patients with dysphagia[J].Nutr Clin Pract December,2006,21(6):576-586.
[3] Koretz RL,Avenell A,Lipman TO,et al.Does enteral nutrition affect clinical outcome?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randomized trials[J].Am Gastroentroenterol,2007,102(2):412-429.
[4] 赵青菊,韩秀华,杨凤海,等.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实用医学杂志,2006,8(4):24-27.
[5] 钱苏荣.谷氨酰胺增强的胃肠外营养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和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6,9(5):419-421.
[6] Frost P,Bihari D.The route of nutritional support in the critically ill;physiological and economical considerations[J].Nutrition,1997,13(9):58-63.
[7] 程赣萍,王桥银,刘晓玲,等.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探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9):87-89.
[8] Krakau K,Hansson A,Karlsson T,et al.Nutrition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erious oraniocerebral injuryinjury during the first six months after injury[J].Nutrition,2007,23(4):308-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