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成因分析
2012-04-12尹小石
尹小石
(忻州师范学院政史系,山西 忻州 034000)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成因分析
尹小石
(忻州师范学院政史系,山西 忻州 034000)
当代大学生有无马克思主义信仰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人和成才,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调查发现,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信仰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信仰淡漠、理论淡化、思想驳杂等现象。本文试图从政治、经济、文化及学校教育等方面找寻导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深层原因,使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时做到有的放矢。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原因
大学生是我们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希望,他们对马克思主义是否认同,直接关系我国未来的政治走向,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国家一直非常重视高校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目前高校设置的门类齐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就是明证。诚然,高校开展的各种各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勿庸讳言,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知和认同的危机,表现在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马克思主义理论认知欠缺、思想信仰驳杂等方面。深刻分析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原因,为相关部门解决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提供有益借鉴是本文写作的主旨。
一、社会政治原因
(一)苏联模式的影响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基本照搬苏联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这种过度集权模式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外交等诸多方面都得到体现。政治上表现为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地位特殊的国家安全机制;经济上表现为过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经济管理方法;思想文化上表现为严格控制的大一统观念,导致个人崇拜盛行,思想僵化。这种模式虽然在建国初期显示过巨大的力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弊端越来越明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状况虽渐渐好转,但其负面影响仍在。
(二)发达资本主义的挑战 在信息化和社会化程度极大提高后,发达资本主义进入其最高阶段,即社会资本主义阶段。在这个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社会化程度更高、范围更广、层次更多,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更优越。政府的社会职能已大为完善和提高,其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社会全面发展的推进器,公共利益的协调器,社会矛盾的磨合器。另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的社会主义因素也在逐渐增长,除了工农集资自办的企业在增长外,还有职工参与企业和社会管理,政府加强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调控等。所有这一切与大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有一定的距离,好多大学生在这种社会发展现象下一度迷茫,尽管理论上知道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但在现实中又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这种现实与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有一定反差,使好多大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困惑。
(三)社会腐败风气的影响 社会腐败风气削弱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是一种客观现实。近年来,在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较经济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加上相应的监督机制不健全,部分党员干部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经受不住各种利益的诱惑,腐败现象随之产生,这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也大大损坏了党和国家在人民特别是大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由此可见,社会腐败风气严重削弱了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和信心。当然,这跟大学生的思想认识过于理想化也有较大关系,他们认为共产党员就应是书本描述的那种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共产党员中出现腐败现象令他们难以接受。随着党的反腐力度的加大,很多贪官纷纷落马,部分大学生反而产生悲观心理,认为腐败越反越多,对反腐败失去信心,从而逐渐对马克思主义失去信心。
(四)社会主义运动低潮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事件的发生,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经受前所未有的挫折,此时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潮,这对大学生政治信仰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理论上讲,社会主义具有无限的生机和顽强的生命力,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可为什么在与资本主义的斗争中走向解体,这是令当代大学生困惑和不解的地方,也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在访谈中,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有很多人提到了“社会主义挫败”的这段历史,他们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实现感到“渺茫”。
二、社会经济原因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完善 我们不难发现,在毛泽东时代,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非常坚定。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进行了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经济逐渐取代计划经济,当时理论界对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等的区别不是很明确,加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过分追求经济发展指标,放松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建设,崇尚金钱和权力之风日盛,出现了向“钱”看,向“权”看的社会现象。大学生生活的社会实际与他们在书本上学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尽相同,不免对社会主义以及共产主义产生疑惑,失去信心。
(二)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 大学生对某种理论的怀疑,多半是理论与实际不符合造成的。当他们在课堂上学习《资本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的深刻批判、对剩余价值的详细阐述时,似乎也坚信社会主义必然会取代资本主义。但一回到社会现实中,学生们看到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旧发展势头强劲,我国社会主义国家贫富差距仍在不断拉大,很快就把他们心中的激情之火浇灭了。近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又出现了国家资本主义的经济形式,一种是国家独资企业即国有企业,另一种就是混合经济中的国有资本,这些新变化似乎与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没有太大的区别,作为涉世未深的青年学生无法认识到两者的本质差异,从而对社会主义产生疑惑。
三、社会思想文化原因
(一)西方文化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加深,各种西方社会思潮的涌入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造成了很大冲击,一度出现否定政治权威,消解崇高理想信念,淡化政治和国家观念,淡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等思想趋势。大学生虽然对西方社会文化思潮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程度,看到其进步的一面,而对其理论的反动性缺乏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在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终极利益追求等消极因素影响下,一部分大学生变得越来越崇尚金钱和享乐,鄙视奉献与付出。以“消费”为中介,以“享乐”为目的的生活方式渐成大学时尚。
(二)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早已渗透到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血液里。传统文化中,最受重视的当数儒家文化了。在国内,几乎每一位小学生都会背诵几句弟子规、圣人训;在国外,孔子学院也非常盛行,“学汉语”已成一种时尚。在这样一种国际国内大的环境下,有人主张用传统文化替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一项在大学生中进行的调查数据显示,20.7%的大学生认为应该用“中国传统文化”指导当前中国的发展,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世风日下、道德滑坡的不良风气影响下,大学生转而认同“仁、义、礼、智、信”等传统价值规范。
(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曲解 我国一直坚持运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革命和实践,这已经被实践证明是符合我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但其发展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除受苏联教条式马克思主义影响外,在一定程度上也忽视了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目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社会上一度出现伪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如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民族虚无主义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进行歪曲,从根本上否定我们党的革命优秀传统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高校大学生,一般没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很难识清伪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真面目,容易丧失警惕,从而曲解马克思主义。
四、高校教育原因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目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渠道,一度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各种社会思潮对马克思主义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缺少应对挑战的办法和手段,无法解释大学生心中的理论疑惑,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论与实际脱节 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有一种厌倦、排斥的倾向,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理论与社会实际相脱节,不是理论解释不了实际,就是理论和实际成了两张皮。这种理论上的瑕疵使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及其他理论思潮、流派有了生存的空间。对有些现实社会中迫切需要解决且大学生非常关切的问题,论述得不多,也不够透彻,如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新变化的解读、对中国各种现实问题的解决方略等都只是泛泛而谈,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探究需求。再比如高校学生学习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关理论,而我国经济发展中实际运用的却是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优越性在于它的实践性,可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却恰恰缺乏这种实践性,大多数高校只是把它作为一种纯粹的理论来教,没有走出课堂去实践,使得很多学生误认为,只要记忆好就能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这种错误的认识严重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理论水平有限 高校教师要想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讲好,自身必须具备较深的理论功底。目前高校除政治专业外,其他专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皆属于公共必修课,教师虽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任务,但整体上对教师的理论素养要求不是很高,他们不需要进行专门深入的理论研究。因此,很多教师只满足于传授知识,有的甚至只是照着书本“宣读”,对那些与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非常紧密的问题,如“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自身都没有弄清弄透,更不用说给学生讲清讲透了。这样一来,学生自然不感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就可想而知。
(三)教学形式呆板、考核方式单一 就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来讲,内容抽象难懂,趣味性不足,再加上很多老师采取传统单一的满堂灌的形式,导致学生对理论不感兴趣,调查中,多数学生希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更多交流和沟通。另外,考核方式单一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没有收到预期效果的原因之一。目前,虽然很多高校也在尝试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但期末考试的一考定成绩仍是大多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考核的主要手段。这样一来,很多学生平时不学习,只靠期末突击,不求理解,但求通过,从而影响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
[1]高 放,李景治,蒲国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夏子贵,罗余九.政治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吴艳艳,莫晓明.论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之构建[J].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2008(3):173-174.
[4]于 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构建[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09.
[5]赵姗姗.当代中国大学生信仰危机成因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3):164-166.
[6]朱桂芳,焦颜伟.当代部分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及其对策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1):91-94.
Causes of the Marxism Beliefs Crisi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YIN Xiao-shi
(Xinzhou Teachers University,Xinzhou Shanxi,034000)
The Marxist belief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ir adults and growing,bvot more related to the country's future and destiny.Investigation shows that,college students of China in Marxist belief exist the phenomenon of belief indifference,theoretical desalination,thought multiple varying degrees at present.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find the deep reasons of Marxist belief crisis for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olitical,economic,culture and school education etc.It will help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have a definite object in view for Marxist belief educ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Marxism beliefs;college students;crisis;reason
G641
A
1674-0882(2012)06-0094-03
2012-08-23
尹小石(1975-),男,湖南洞口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责任编辑 郭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