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山早行》之异文探究

2012-04-12屈王静

关键词:商山异文温庭筠

屈王静

(山西大同大学文史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商山早行》之异文探究

屈王静

(山西大同大学文史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温庭筠《商山早行》颈联存在异文现象,即“檞叶”与“槲叶”属异文。笔者通过对版本的比勘、异文在工具书中的词条释义以及历史地理学的分析,最终得出结论:“檞叶”、“槲叶”应以“檞叶”为是。

商山早行;温庭筠;檞叶;槲叶;异文;校勘

引言

关于“异文”,一般而言可以分为有意致异和无意致异两种现象,其中,无意致异包括形似致异,音同音近致异,或由其他原因致异等三种情况。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即存在这一现象:“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檞(或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诗的第三句“檞(或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存在极其明显的异文特征。比如,在某些版本收录的《商山早行》一诗中,诗的第三句为“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从中我们可以判断,“檞叶”与“槲叶”是异文。“檞”与“槲”当属于其中的“形似而误”的情形。

《新唐书·温廷筠传》说他年少时才思敏捷,诗词文章特别出众,与李商隐齐名,人称“温李”。但是他生活作风不检点,平时不修边幅,喜欢饮酒赌博,出入狭邪场所,爱写靡靡之音,恻艳之词,曾数考进士不第。虽然如此,他却多次做“替考”。比如,大中年末,在考试有司过程中,在被严密监视的考场中,他为八个人做了“枪手”,而自己还能写成千余字的考卷。后终不得志,到了江东。他的仕宦前程,主要是为令狐綯所压制,终生郁郁不得志。

实际上,温庭筠为太原祁县(今山西省祁县)人,夏承焘《温飞卿系年》记载说他生于元和七年(812年),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开始参加应举考试,结果落第。随后几年内,温庭筠没有参加什么考试,直到大中九年(855年)又去应试,后来却由于他扰乱考场秩序,闹得满城风雨,结果可想而知。后被贬随县尉,同年,他投靠了襄阳刺史徐商,做了巡官。第二年离开襄阳,去了江东。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是温庭筠倍感耻辱的一年,他因穷困潦倒乞于扬子院,结果大醉而归,被巡逻的兵丁打耳光。他愤而诉诸于官,却无济于事,于是到长安雪冤,再贬为方城尉。咸通六年(865年),温庭筠出任国子助教,次年,以国子助教主国子监试。后却因他的与众不同屡遭打击,抑郁而死。但他留下的诗篇却广受后人关注。

一、《商山早行》颈联版本比勘

在查阅了诸多有关温庭筠的诗集以及相关的选本后,笔者对《商山早行》诗颈联异文情况做了大致的梳理,结果如下:

第一,大部分的著作、诗集和选本所引的《商山早行》诗的颈联为“槲叶”。

第二,《商山早行》诗颈联为“檞叶”的著作,共有两种,分别是:郭锡良编著的《古代汉语》(下)(商务印书馆1999年出版)和清人沈德潜编著的《唐诗别裁集》(中华书局1975年出版)。

二、对《商山早行》一诗的平仄分析

关于《商山早行》一诗的平仄分析,笔者主要根据丁声树、李荣《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依据近体诗“邻句相粘”与“对句相对”的原则:上联对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和下联出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相同。那么,诗中第三句的“迹”应与第四句中的“叶”的平仄相同;而每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是相反的类型。颈联对句“人迹板桥霜”与出句“鸡声茅店月”的平仄是相对的,否则叫失对,失对会使出句和对句雷同。另外,关于律诗的平仄,相传有这样一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指七律(包括七绝)来说的。意思是说,第一、第三、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至于第七字呢,自然也是要求分明的。如果就五言律诗来说,那就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而“槲”或“檞”处于第一个字的位置,这个位置是可平可仄的,如作“槲”即为平声,作“檞”即为仄声。

可能由于这个原因,此异文长期延续使用而无人注意,最终导致了是非无法定夺。

三、“槲”与“檞”在工具书中的词条释义

关于“槲”与“檞”的意义,在各工具书中大都有解释,在此共罗列四种最基本工具书中对“槲”与“檞”的意义解释:

(一)《汉语大字典》中的释义

1.槲,《广韵》:胡谷切,入屋匣;木名。槲(hú),即柞栎。壳斗科,落叶乔木。叶互生,倒卵形,缘边波状缺齿,下面密生星状毛。坚果圆卵形,有碗状壳斗。这种树木的木材一般比较坚实,可供建筑、枕木以及做器具等使用。也可以培养香菇。其壳斗和树皮可以提取栲胶,叶子可以饲养柞蛋。另外,它的果实可以入药,脱涩后也可供食用。《集韵·尾韵》中释为:“槲,槲樕,木名。”《本草纲目·果部二·槲实》中说,“槲”有两种:一种是丛生小者,名枹。音孚。《尓雅》中有提到。另一种为高大者,名大叶栎。其叶都与栗叶相似,长大粗厚,在冬月凋落,三四月开花后也如同栗,八九月结果实,果实似橡子而稍微短小,其蒂也有斗,它的果实僵涩,味恶,荒岁时,人也食之。其木理粗不及橡木,所谓的“樗栎之材”,即指的是此。

2.檞(jiě)(xiè)《广韵》佳买切,上蟹见;木名。松樠。在《玉篇·木部》中有:“檞,松樠也。”《正字通·木部》有:“檞,皮上绿衣曰艾蒳,与槟榔艾蒳皆可合香。”

3.《说文》:“樠,松心木。”王绍兰在《说文段注订补》中提到:“木之心微赤,故称松心木。”《广韵·桓韵》中有:“樠,木名。松心。”《左传·庄公四年》:“王遂行,卒于樠木之下。”《汉书·西域传》:“(乌孙国)地莽平,多雨,寒。山多松樠。”颜师古注曰:“樠,木名,其心似松。”[2](P1274)

(二)《汉语大词典》中的释义

1.檞,木名。松樠。

2.《汉语大词典》中没有收录“槲”的相关解释。

(三)《辞源》中的释义

1.檞(jiě),佳买切,蟹韵。木名。《玉篇》:“檞,松樠也。”[4](P1643)

2.《辞源》没有收录“槲”的相关解释。

(四)《辞海》中的释义

1.槲(hú胡)植物名。学名 Quercus dentata。壳斗科。[5](P3577)《辞海》中的解释相对来说比较详尽,说“槲“是落叶乔木,高可达到25米左右。小枝比较粗。叶是互生的,倒卵形,长有10至20厘米,每边有4到9个波状缺齿,下面密生,呈星毛状。于初夏开花,单性同株。坚果呈圆卵形。壳斗外为红褐色、柔软、披针形的苞片。分布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各地至东北南部。此种植物最喜光,耐干燥瘠薄。木材坚实,供建筑、枕木、器具等用材。其朽木可培养香菇。壳斗及树皮可以提栲胶。叶可饲柞蛋,坚果脱涩后可供食用。

2.檞(jiě又读 xiè械)木名。即松樠。[5](P3577)

3.枳(zhǐ纸)植物名。…春末开花,白色…中国北自山东,南至广东,均有分布。[5](P3476)

综上可知,《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辞源》以及《辞海》中均认为《商山早行》诗中应当是“檞叶”,而不是“槲叶”,甚至于在《汉语大词典》和《辞源》中连“槲”的词条都没有收录。

可以发现,此处工具书词条的收录情况与前面笔者搜集的版本比勘的情况是截然相反的。

四、历史地理学方法的考证

《陕西国土资源》中论述陕西霜冻这一气候时说,陕西省年平均有霜日67.3天,榆林最多,有154天,紫阳最少,有10天。平均初霜日是在10月14日,终霜日是在2月4日,平均有霜期160.1天,平均无霜期有205天。而长城沿线初霜期最早,平均在10月4日,在汉水谷地区域最迟,平均在11月15日,相差大概1个多月。终霜期在长城沿线最迟,平均在4月17日,而汉水谷地最早,平均在3月16日,相差一个月。长城沿线有霜期200天,无霜期165天。汉水谷地的有霜期123.4天,无霜期有234天,相差约两到三个月。陕西北部的秋霜冻和中部南部的春秋霜冻,关中、陕南的春霜冻危害严重。

《商山早行》创作地当是在商山,位于今陕西商州市东南,商州位于陕南地区,该地区霜期较陕西北部地区为短,整个陕西省平均初霜日在10月14日,终霜日在2月4日。是诗系温庭筠离开长安时所作,据夏承焘《温飞卿系年》考证,温庭筠离开长安途经商山是在唐宣宗大中十三年 (859年),文学史及相关著作对具体时间无考,据此气象条件再辅以《商山早行》一诗的颔联,我们可以将其途经商山的月份限定在10月中旬至次年2月初。再根据颈联的“枳花”意象,其在春末开花的生物特征,则可将时间再次缩小限定在大中十三年(859年)的1月或2月。

《陕西国土资源》出版于1986年,温庭筠在大中十三年(859年)途经商山,相差1100余年,气候可能有变。王育民在其论著《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中论及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时说道,自隋唐以致北宋时期,我国的气候逐渐变暖。在唐高宗时期,唐朝国都长安在整个冬季都没有下雪。在公元712——公元756年和公元814——公元846年时期,史书上记录长安种有梅花和柑桔,大概是唐玄宗和唐武宗时期,说皇宫及南郊的曲江池有梅花和柑桔,而梅树和柑桔只能抵抗-8℃至-14℃的气温。可是,现在西安每年的最低温度已经达到了-8℃,甚至更冷,有时会达到-14℃以下。按照这种气温来看,连梅树的存活恐怕都会成问题,那么,柑桔的生长就可想而知了。当时气候较今更为温暖,是我国气候的第三个温暖期,霜期可能更为短暂,对笔者上述推断亦可佐证。

《陕西国土资源》中论及陕西省森林资源时有这样的话:“秦岭山地森林…主要树种有栓皮栎、茅栗、檞栎……”[7](P118)整章在讲述森林资源时并未提及槲树的相关情况。

六、小结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商山早行》中一诗的第三句“檞(或槲)叶落山路”的异文应该是“檞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至于另外的说法,应该是两字——“檞、槲”的形体相似才导致的异文现象。得出这个结论对我们学习和进行语言文字研究的工作或许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夏承焘.温飞卿系年[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2]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M].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86.

[3]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

[4](清)曾 益,顾予咸,顾嗣立等注.温飞卿诗集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5]商务印书馆.辞源(修订本1-4)[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6]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第五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7]陕西省计划委员会.陕西国土资源[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

[8]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9](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0]丁声树编录,李荣参订.古今字音对照手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1.

Research On The Variant Words In A Walk On Mountain Shang At Dawn

QU Wang-jing
(Schoo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History,Shanxi 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037009)

Different words are used in the different versions of A Walk On Mountain Shang At Dawn by Wen Tingyun.By analyzing and comparing those variants in the existed versions,the various explanations and definitions of the variants in the authority books,and the consideration of history and geography facts,I ultimately conclude that the original word should be"jie-leaf"rather than“hu-leaf”.The eight authority writings or selections about the variants can support my theory.

A Walk On Mountain Shang At Dawn;Wen Tingyun;jie-leaf;hu-leaf;variant;collation

P207.22

A

1674-0882(2012)06-0049-03

2012-09-23

屈王静(1977-),女,山西运城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责任编辑 赵晓洁〕

猜你喜欢

商山异文温庭筠
商山四皓
谈《红楼梦》第三十四回的一处异文——读红零札
安大简《诗经·召南·小星》异文考辨
诗的倒装(外一篇)——温庭筠的《碧涧驿晓思》
商山『四皓』柏
诗的舞蹈(外一则)——温庭筠《商山早行》
《太上洞渊神咒经》异文考辨
考场上的免费『枪手』温庭筠
咸阳值雨
罗定《龙龛道场铭》碑异文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