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临床笔谈(十六)
2012-04-12那开宪
文◎那开宪
一名低血糖偏瘫患者险被误诊
张医生来自四川绵阳,硕士毕业后便从当地医院到我们医院进修学习。她在工作上十分勤奋努力,深得全科医生的认可。一天,恰逢张医生值夜班,早上交班时她告诉我,昨夜除了治疗2例心力衰竭患者外,主要时间都忙着为16病床患者诊治了。虽然这一夜忙得一分钟也没有休息,但却是她来我们医院以来最受益的一夜。
16床患者,女性,69岁,主因“间断胸闷6年,加重10余天”入院,既往有冠心病6年余,心梗病史1年余,有糖尿病多年。入院10天前受凉后,出现胸闷、不能平卧,伴咳嗽、咳白色粘痰,以糖尿病、心力衰竭伴肺炎入院治疗。入院后予以抗感染、强心、利尿、扩张血管改善心功能及亚莫利2mgQd控制血糖等治疗。患者病情未见好转,纳差,每日不规律进食约2~4两。于入院第三天患者感乏力、嗜睡,测血糖5.0mmol/L。张医生值夜班当天的晚上8时许,家属发现患者不能讲话,大小便失禁,立即呼叫医生。检查后发现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按压眶上孔无反应,双侧瞳孔等大,右侧偏瘫,右侧巴彬斯基征阳性。立即请神经科医生会诊,考虑为脑梗塞,建议行脑MRI检查。MRI示脑动脉硬化表现,未见脑梗塞病灶。按神经科医生建议按脑梗塞治疗。
凌晨5时许,患者肢端发凉,双乳房间皮肤有汗。仍处于昏迷状态,神经系统检查双侧瞳孔等大,右侧仍偏瘫,右侧巴彬斯基征仍阳性。考虑到患者平素有糖尿病,检测血糖,排除糖尿病昏迷可能性。立即测血糖为1.1mmol/L,予以50%葡萄糖60ml静推,5分钟后患者清醒,右侧肢体可以活动,并能在床上坐起小便。张医生恍然明白,原来这位患者神经系统的症状表现是低血糖引起的。
其实,低血糖偏瘫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临床误诊率高,尤其在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中极易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病。通常血糖低于2.8mmol/L时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血糖降至1.68mmol/L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明显,表现为多汗、烦躁、嗜睡、昏迷等,血糖低于0.56mmol/L时可进入深昏迷、瞳孔散大等。故低血糖时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精神异常、意识障碍、惊厥等全脑症状。血糖值越低,患者的全脑症状越重。
糖尿病伴低血糖时可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心悸、多汗、肢凉,烦躁、嗜睡等。但在有较长糖尿病史的低血糖患者中,因多并发较严重的自主神经病变,使之对低血糖的敏感性下降,多以突发的意识程度改变、失语、偏瘫等神经系统表现为首发症状,而上述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不明显。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原有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病患者。由于低血糖引起脑血管灌注不均衡,多数为左侧大脑血流低灌注,因此偏瘫往往好发于右侧肢体。
白医生的困惑
白医生是肿瘤科医生,她个性突出,业务强,工作热情很高,从医10余年,白医生已在当地成为响当当的肿瘤专家,并成为科室主任,在事业上可谓一帆风顺。
任科室主任一段时间以来,白医生却总是感觉自己活得很累、很苦,工作总不开心,平素和她很熟悉的同事好像逐渐疏远了她,为此,她感到十分苦恼,天天忧心忡忡,工作也时常出错。在与昔日一位大学同学闲谈时她提及了此事,同学的一番深入分析令她茅塞顿开。由于她脾气急,好胜心又强,自从当了科主任后,对工作能力一般的同事,总是由于一些工作失误就训斥他们,讽刺他们,从不给他们任何的帮助和指点。对工作能力强的人,也没有很好地发挥他们的优势与特点,可见,白医生的问题是出自人际关系上。通过与同事们的深入交流,白医生向大家表示歉意的同时,也开始注意调整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积极提供帮助和指点,并学习客观评价工作、激励团队、鼓舞士气及合理调配应用科室人力资源。
在人与人之间,相互往来是人的社会存在方式,这种相互往来的结果就形成了心理上的关系和心灵上的距离,或亲近友好或疏远敌对,从而体现在情感上的相亲或相斥,也就是常说的人际关系。研究发现:“智慧”、“专门技术”和“经验”只占一个人成功因素的15%,其余85%则取决于良好的人际关系。
医疗服务工作是一项合作性很强的工作,在实施诊治和护理过程中,相互配合更是尤为重要。白医生没有完全从“好医生”向“好领导”的角色转变过来,是问题的关键。在团队中,某个人的表现再突出,如果忽略了整体合作,也是孤掌难鸣;从长远角度来讲,既不会为团队带来持久效益,个人想要实现其自身价值也将是遥遥无期,被团队排斥疏远的同时,个人的人生坐标也将会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