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视角下的中国高校实习环节
2012-04-12杨慧琴
杨慧琴
(山东财经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比较视角下的中国高校实习环节
杨慧琴
(山东财经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实习环节是高校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财经大学与荷兰应用科技大学物流专业合作实习项目从中荷师生的多维视角探讨物流合作实习带来的收获和面临的挑战.结果显示:与荷兰相比,中国的物流专业实习存在诸多问题,其根源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高校落后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而借鉴荷方PBL(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理念和实习运作机制将有助于解决实习相关问题,符合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物流;合作实习;PBL;教学理念
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市场需求催生了高校学科和专业的设立.由于学科传承及成熟经验的缺失,这些新增学科和专业大都面临教学、实习相关的新问题.本人作为山东财经大学的一名教师,有幸以中荷项目协调人身份协调和跟踪山东财经大学与荷兰应用科技大学进行的物流专业合作实习项目,并在实习结束第一时间对参与合作实习的中荷双方师生进行了每人两小时的访谈,在研读访谈记录、双方学生的《实习咨询报告》、实习指导教师的《实习反馈及建议》、《荷兰应用科技大学哈勒姆校区经济学院实习说明书》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拟对中国高校的实践教学做一探讨.
一、实践教学与物流实习
实践教学的理念可以追溯到美国教育家杜威(John Deway,1859-1952)和施瓦布(Joseph Schwab,1909–1988)提出的观点.杜威认为,在成功的科学探讨研究中,理论和实践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彼此依存的关系,"从做中学"是他提出的关于教育的基本原则.①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施瓦布在《实用:课程的语言》(1969)一文中曾尖锐地指出,"课程设置的主要关注点应该从理论转为实用和准实用,不仅仅是博采众长".②Schwab,J The practical,a language for curriculum,The School Review,Vol.78,No.1(Nov.,1969),pp.1-23.几十年来,这些声音推动了西方教育改革,促进了实用型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推广.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教学体系已经完善的今天,中国教育的通病一如上世纪初陶行知所言,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③陶行知:《陶行知文集》,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尽管有师范类和医学、工科、技术院校等安排实习的传统,但真正使所有高校认真思考实践教学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是从近几年教育部教学评估中制定实践教学指标体系开始的.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在新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要"强化实践环节"、"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模",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七章,《高等教育》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 htm这将有力推动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体系的完善.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实习是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等新上专业的实习问题是我国高校面临的新挑战,各有关院校都在探索中,可借鉴的经验和做法不多,不少普通高校虽然设有物流专业,但实习环节还没有进入他们的研究领域.从发表的论文内容看,对实习的意义和思路谈得多,对实习运作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案涉及较少.比如企业缺乏接收实习生积极性的问题一直困扰高校却鲜有提及.几乎所有文章都提到校企要互惠互利,较受推崇的做法是顶岗实习.⑤姜继勤、辜川毅:《重庆市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基地管理机制的探索》,《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第28期.高智琛、刘红鹏提出对接收实习企业减税的建议以提高企业积极性.①高智琛、刘红鹏:《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年第11期.关于实习方式,吴东泰将校外实习基地的实习分为四种方式,文章细化了实习的不同阶段和功能,②吴东泰:《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习实训方案设计的探讨》,《物流教学》2007年第7期.但没有谈到企业如何获益,毕竟,实习能否达到预期目标需要企业和学校双方的配合.笔者认为,把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积极性的问题,接收实习企业减税有可能引起企业的兴趣,但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当实习生有能力为企业提供建设性建议、解决难题,从而提高企业利润,企业把实习当作引进人才的机会时,企业才可能主动接收实习生,校企之间才可能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双赢关系.在我们感叹企业不够配合的时候,让我们把目光转到校内,反思我们的教学理念、课程结构、教学方式,研究怎样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实习生.
二、中荷物流专业合作实习概况
山东财经大学与荷兰应用科技大学是友好合作院校,两校开展学生及教师交流活动已多年.早在教育部批准开设物流专业的前一年2001年,借助荷兰政府资助项目,荷兰应用科技大学的前身哈莱姆学院就帮助山东财经大学在山东省第一个开设了物流实验班.荷方多次来中国培训教师,中方也派教师到荷兰进修.2008年,根据已达成的协议,两校正式启动了物流专业大四学生合作实习项目,两校互派师生到对方企业实习一学期.
荷兰学生在中方实习期间,山东财经大学派合作教师一名负责协调实习过程中的相关事宜,同时选派英语好的物流专业学生与荷兰学生一对一赴实习单位参与实习的整个过程,并帮助语言沟通.荷兰来华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同时,还为中方师生举办讲座.实习结束后,荷兰学生在实习单位进行实习报告宣讲及答辩,答辩通过,学生顺利毕业.
山东财经大学赴荷兰的学生是经过专业和英语两方面选拔出来的.他们到荷兰后,每人配有一名荷兰合作学生.与中方配给荷方的合作学生角色不同的是,荷兰合作学生不仅当翻译,而且是实习的主角,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参与并完成自己的毕业实习,而中国学生以配角参与整个过程.中国学生被要求在实习结束时递交一篇英语总结报告.中方赴荷兰实习教师在荷兰期间除负责指导中方学生之外,还接替荷兰赴中国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
三、启示与思考
(一)PBL(基于问题的学习)的教学理念同样适用于研究型大学
人们通常认为,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意味着轻视理论的输入,因此推断PBL的教学模式只适用于培养应用开发型和技术操作型人才,而不能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实际上这是误解.PBL的教学模式同样适用于研究型大学.它对医学、教育学、商科、工程等应用科学都是一种非常理想的选择.从中荷物流专业合作实习项目所反馈的信息看,荷兰学生的理论知识比我们的学生更扎实、水平更高.在对理论的应用方面,荷兰学生远胜一筹,他们在本科阶段所具备的科研能力甚至超过我们的硕士生.荷方合作院校是一所规模很大的应用科技类综合院校,其毕业生除受到雇主欢迎外,还被录取到世界知名研究型大学深造.这足以说明PBL是造就理论和应用双强人才的教学模式,它是我国普通高校应用型学科可以借鉴的一种成功的范例.
(二)我们对大学阶段实习的认识亟待更新
"工"与"学"的结合是现代教育民主进程中的一项创新举措."工"、"学"结合极大地丰富了教育理念.③张昌凡:《产学合作教育模式探析》,《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第11期.在高等教育阶段,工作实践环节不再是简单的劳作,而是与学生的专业紧密联系、整个培养方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对此,从学校到社会还没有足够的认识.主要原因是教师、学生及企业对实习的目的、方式、过程及评价标准的认识亟需更新.实习不仅是了解情况、工作体验,更是解决问题,创造效益.它应是企业为高校搭建的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平台,为学生提供科研实例、独立完成研究报告的场所,它还应该是高校为企业提供人才、解决疑难的好机会.
遗憾的是,由于对实习的认识不到位,目前许多学生的实习有名无实或与所学专业无关联.如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校图书馆只负责图书上架和打扫卫生,学管理的到企业只干些跑腿打杂的工作.有的企业打着校企合作的招牌,实质上是利用学校的廉价劳动力从中牟利,并非认真培训学生的职业技能.而不少中国学生寻求用最省力的方式完成实习,他们选择挑战性最小的,不选择最能得到锻炼的实习方式.与中国学生相比,荷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主动性强、兴趣大、科研能力强.他们愿意选择挑战性强的课题,以便能从中获得更大的收获.如其中一位荷兰学生在实习之初,实习单位提出的研究问题是"如何解决运送零件车辆集中在早晨造成拥挤的问题",但荷兰学生认为这个问题较简单,不需要应用很多的专业知识,便主动增加了课题难度,添加了生产线物流管理流程数据图.
(三)实习指导手册不可或缺
为保障实习环节的顺畅,每个实习项目都需要拟定详细的实习规则,编写内容全面的指导手册.《荷兰应用科技大学哈莱姆校区经济学院实习说明书》(物流专业所在系)长达17页,实习学生可以从中找到关于实习的任何问题的答案.它包含实习要实现的目标、准备工作、具体步骤、选题要求、报告写作、评价标准等十项内容,最后还附有实习流程图,直观易懂.实习学生在未进入实习单位之前就对自己的实习有清晰的概念和明确的目标.与他们相比,我们的学生没有相应的实习指导文件,他们不清楚自己的角色,加之不重视实习的作用,就不可能主动向企业提出要求和问题,而只是被动地接受实习单位安排,通常只是干一些无需专业知识的操作性工作.此外,中方学生的实习应有学分体现,以便更好的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用应用型人才吸引企业
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强弱是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根本,也是企业是否欢迎学生前去实习的最重要因素.每到学生选择实习单位的季节,许多在荷兰的企业会热情邀请学生前来考察,认真、耐心地向学生介绍情况,主动提出为实习生提供补贴(几乎所有的实习所在企业付报酬),力争给他们留下好的印象,吸引他们来自己的企业实习.在访谈中,我校赴荷兰指导教师对这种现象感叹不已,认为这与中国企业对实习缺乏热情截然不同.主要原因是企业认为增加了麻烦却不能从中受益.单凭行政指令或社会责任的说教并不能提升企业对实习的兴趣.只有使企业本身感受到大学生实习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校企之间才能建立起良性、互赢、长期的合作关系.值得我们反思的是:我们向大学生灌输了三年多的基础和专业知识,逼他们读了那么多书,背诵了那么多要点,为什么他们到了企业去实习竟成了企业的负担?为什么荷兰的企业乐意接受实习生并付给他们报酬?这是值得大学管理者们思考的一个问题.2007年中方到荷方访问时,曾参观了全球著名的物流公司瑞士Panalpina WeltTransport(Holding)AG在荷兰的分公司,该公司刚刚决定正式雇用荷兰应用科学大学的一名物流专业女实习生,该学生在实习报告中提出了一项很有价值的革新建议.接待我们的正是负责实习协调的公司主管和那位女实习生.谈及实习为企业带来的好处时,公司主管说,"除了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之外,还为企业提供了选聘优秀人才的机会.同时也为毕业生提供了潜在的就业机会".
(五)部分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可以由实习报告来替代
中国普通高校对学士学位授予几乎都有毕业论文的要求.然而许多专业平时对学生没有学术论文写作的训练和指导,也没有象国外大学那样,平时有写作作业,如课程论文"course paper"等,突然要求学生在毕业前交上几万字的大部头论文,实在是勉为其难.难怪学生会东拼西凑,抄袭成风.这种毕业论文,不写也罢,否则抄成优秀成绩的话对学生将来做学问无疑是个误导.高校应该是培养诚实高尚健全人格的摇篮,而教育环节的不科学会产出违背我们初衷的产品,造成教育失败.
实习咨询报告要求学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定研究问题,经过深入调研并应用专业知识提供解决方案.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选题、自己索取资料,因此,除了书本知识之外,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和与人沟通,这对于即将毕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宝贵的实战演习.由于每一份实习咨询报告都是独一无二的,因而毕业论文抄袭的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中方合作学生对参与荷兰学生的项目缺乏兴趣,除了对实习意义认识不足之外,主要原因是他们同时必须写出自己的毕业论文和找工作.如果实习咨询报告可以代替毕业论文,如果实习生把实习企业当作自己潜在的雇主,学生对实习的态度自然会积极地多.
(六)引进企业人才,充实高校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除了考虑学历、科研之外,还应考虑企业经历和海外学习工作经历.在招聘教师时,应聘人只要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和一定的理论素养,授课能理论联系实际、在学生实习中能给予专业指导,即可到大学来.高校不一定死守博士学位这个硬条件.来山东财经大学带实习的荷方教师就是一位有多年企业工作经历而无博士学位的优秀教师.
除了从企业调入人才之外,高校还可以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并从企业邀请专家定期作报告.这样做既能解决高校急需有企业经历教师的问题又不占师资编制,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在荷兰大学物流专业所在的经济学院,约1/3的教师是在企业工作的兼职教师.他们在授课中大都使用真实案例和原始数据,将他们所在企业工作中的案例原封不动地搬到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了最真实实用的学习素材.这样的教师自然受到学生的欢迎.而经过大量案例学习和到企业两次实习的学生在毕业时已经对企业比较熟悉,对迎接未来工作的挑战充满信心.
四、小结
中荷物流合作实习为双方师生提供了跨文化学习体验,其重大意义远远超出实习本身.正如荷兰学生实习报告所用的题目一样,它是"一条学习曲线"(a learning curve).尽管曲线不如直线那样省时顺利,但它毕竟实现了时空的跨越.中荷合作实习对中荷两所高校和接收学生的中荷实习单位都是一次极其有益的尝试,它使每个参与方都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学到了平时学不到的东西.对其中出现的问题,一位荷兰学生在报告中非常大度地表示,"参与的任何一方都没有责任,……这次跨文化的经历对于每一方都是第一次,总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但是通过对比中荷两方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实习过程,我们对如何改进提高我方的实习环节有了的较清楚具体的参照物.
中国高等教育今天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中国大学重理论、轻技能,中国学生高分低能几乎是国际社会的共识.中荷物流合作实习的反馈信息再一次验证了这一假设.从中荷物流专业合作实习反思我国高校实践教学,我们看到我国高校实践教学的薄弱环节;看到以书本理论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并不能造就学生在理论上的强势;看到我们的学生缺乏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看到企业对实习学生的应付和不信任;看到我们的学校、企业、师生对物流实习的认识不到位、运作机制不健全、效果不理想.由此我们认识到:物流专业的唯一出路是改进教与学的理念、更新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荷兰高校的PBL教学理念为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可借鉴的范例,对我们的教学改革具有极大的启迪作用.
(责任编辑:陆影luyinga1203@163.com)
G642.44
A
1003-4145[2012]08-0127-03
2012-06-13
杨慧琴(1957-),女,山东财经大学国际交流学院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外合作办学、教师发展、二语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