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葆拉·马歇尔的《寡妇颂歌》与“单一神话”母题

2012-04-12

山东社会科学 2012年12期
关键词:莱格上海文艺出版社姑婆

李 敏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一、引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这番感慨之言,流传千载,今日听来依然荡气回肠、历久弥新。求索精神,是人类社会生生不息的动力所在。美国学者约瑟夫·坎贝尔在对东、西方的神话故事作了大量比较研究之后,写就了《千面英雄》这部神话学的经典之作,他认为,那些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神话中的英雄,看似千姿百态,却实则千人一面,其背后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历险模式,那就是:“一个英雄从日常生活的世界出发,冒种种危险,进入一个超自然的神奇领域;在那神奇的领域中,和各种难以置信的有威力的超自然体相遭遇,并且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于是英雄完成那神秘的冒险,带着能为他的同类造福的力量归来。”①约瑟夫·坎贝尔:《千面英雄》,张承谟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24、23-24、51页。坎贝尔将这个共有模式称为“单一神话”。古往今来,在多少文人墨客的笔下,英雄们一次次地踏上追寻的征程,从远古希腊《荷马史诗》里的奥德修斯到中国古代《西游记》里的唐僧师徒,再到今日风行全球的哈利·波特,他们其实都回归于同一个英雄原形,都在重复着同一个追寻模式。

《寡妇颂歌》是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葆拉·马歇尔1983年出版的一部小说,1984年获美国图书奖。作品讲述了女主人公艾薇在美国梦的盲目追逐中迷失自我,而后又重返精神家园的故事。作品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国外评论界的关注和热评,但是国内只是对作者早期的一部作品《褐姑娘,褐砖房》有少许研究,对《寡妇颂歌》的研究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本文将参照“单一神话”理论,探索黑人女英雄艾薇的精神历程。

二、冒险的呼唤与拒绝召唤

坎贝尔说:“神话中英雄冒险的标准道路是成年式所代表的公式的扩大,即:分离——传授奥秘——归来;这种公式可以称之为单一神话的核心单元。”②约瑟夫·坎贝尔:《千面英雄》,张承谟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24、23-24、51页。他把这一过程又细分为若干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称为‘冒险的召唤’——表明命运已经向英雄发出号召,并把他心灵的重心从社会的范围之内转移到一个位置的地区。”③《寡妇颂歌》里的艾薇从小在纽约哈雷姆的贫民区长大,小时候常去泰特姆岛看望她的姑婆康妮。老人每周两次都带她去一个当地人叫做伊博人登陆的地方,给她讲述伊博人不肯作奴隶,在水面上疾步如飞返回非洲的传奇故事。如此用心良苦就是想让小艾薇不忘自己的民族之根。然而不幸的是长大后的艾薇面对边缘化的黑人文化,却选择了忘记和背离。经过几十年的打拼,她和丈夫终于跻身于中产阶层,在纽约州的白原市拥有了自己的大房子。然而这块美国梦的馅饼却无法填补他们内心深处的空虚。离开了民族文化沃土的滋养,他们就像无根的荒草在白原凋零。丈夫人到中年就一命呜呼了,撇下寡妇艾薇在落寞中打发时光。一次在去加勒比海旅行的游船上,那个故去多年、早已被她遗忘的姑婆康妮突然出现在艾薇梦中,硬要拉她同去伊博人登陆的地方。梦中,姑婆一边向她招手,一边不停呼唤着:“过来啊,你不过来吗?”①Paule Marshall.Praisesong for the Widow,New York:Penguin Books USA Inc.1983.p.42、p.44、p.148.见艾薇不肯过去,姑婆气急败坏地冲上前来,两人陷入扭打之中。

姑婆康妮在这里是作为“使者”人物出现的。她的出现是“冒险的召唤”,标志着艾薇精神上的一次自我觉醒。这种觉醒具有一种仪式或阶段的意义。“完成这种仪式或阶段就等于经历一次死亡和一次出生。”②约瑟夫·坎贝尔:《千面英雄》,张承谟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48、54、55、48、48、68页。耐人寻味的是,姑婆康妮向艾薇发出召唤的方式的确有些“气急败坏”,整个过程充斥着暴力倾向。当艾薇看到自己那件昂贵的貂皮披肩在扭打中脱落在地践踏在脚下时,她变得歇斯底里,握紧的拳头“疯狂地雨点般地落在她[姑婆]的脸上、脖子上、肩膀上和那已经衰老下垂的乳房上,——打在她小时候敬畏得连碰也不敢碰的肉体上。”③Paule Marshall.Praisesong for the Widow,New York:Penguin Books USA Inc.1983.p.42、p.44、p.148.梦里的这个老太婆还撕破了她的套装、丝质衬衫和手套,搅黄了她和丈夫要去参加的豪华午宴(她丈夫刚升了职,可是要台上就座的),还让她蓝眼珠的白人邻居看足了笑话。

用这种具有强制力的方式发出召唤,一方面蕴涵着召唤的不可抗拒意义,另一方面也揭示了被召唤者的抗拒和拒绝。面对召唤而拒不回应的例子在神话和民间故事里十分多见,理论上称之为“拒绝召唤”④约瑟夫·坎贝尔:《千面英雄》,张承谟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48、54、55、48、48、68页。阶段。面对姑婆康妮的召唤,艾薇拒绝回应。这种拒绝“实质上是拒绝放弃自己认为是个人利益的东西。……是把将来看成现存的那些标准、价值观、目标、利益的固定化”⑤约瑟夫·坎贝尔:《千面英雄》,张承谟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48、54、55、48、48、68页。。姑婆康妮是黑人文化坚定的捍卫者和传承者,自然也就成为艾薇向白人主流文化靠拢的障碍,艾薇花了好多年才把这个老人以及她的伊博人的故事从记忆中清理干净,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获得了丰裕的家产和体面的身份,完成了从社会底层到中产阶层的飞跃,不想让这一切努力和成功在一夜之间面临颠覆的危险。姑婆的出现一并带出了那个曾经刻骨铭心的伊博人的故事还有那条记录着她和丈夫早年清贫却甜蜜日子的黑人区哈尔西街,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像洪水猛兽般朝她袭来,她那苦心营建了三十年的物质王国眼看就要遭遇灭顶之灾。这让艾薇措手不及,万分恐惧,她立即身感不适,心绪不宁,只得提前结束旅行,逃也似地离开了游船。

“弗洛伊德提出所有的忧虑时刻都重现初次与母体分离时的痛苦感情——出生这一关键时刻的呼吸困难、充血,等等。反过来,所有分离和新生的时刻都产生忧虑。”⑥约瑟夫·坎贝尔:《千面英雄》,张承谟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48、54、55、48、48、68页。噩梦过后的艾薇感到头疼、心慌、胃胀、焦躁不安等,这一切都预示着一个即将到来的分离和新生。此外,这一章的题目是“逃亡者”,美国黑人诗人罗伯特·黑登有一首同名诗歌,描写了一个逃离苦难奔向自由的黑奴。⑦http://www.poetryfoundation.org/poem/237678当艾薇逃离名字含义为“白色骄傲”的游船时,她的追寻和回归也即将开始了,用坎贝尔的话说:“跨越阈限的时刻临近了。”⑧约瑟夫·坎贝尔:《千面英雄》,张承谟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48、54、55、48、48、68页。

三、超自然的助力

历险模式中的英雄在追寻的路上一般都会得到超自然的助力。“这种超自然的助力经常以男性的形状出现。在童话传说中,它可能是林中的小矮人,可能是巫师、隐士、牧人或铁匠,他们在英雄面前出现,向他提供所需的护身符或忠告。在高级神话中,这种角色发展成领路人、导师、将灵魂送到阴间去的摆渡人等重要人物。”⑨约瑟夫·坎贝尔:《千面英雄》,张承谟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48、54、55、48、48、68页。《寡妇颂歌》的第三章开篇有这样一句话:“莱格巴爸爸,给我开门吧。”⑩Paule Marshall.Praisesong for the Widow,New York:Penguin Books USA Inc.1983.p.42、p.44、p.148.莱格巴是非洲神话里的“命运之神,是主神和地球人类之间的特使”[11]Michael Jordan.Dictionary of Gods and Goddesses.2nded.New York:Facts On File,Inc.p.173.。这个神在西非、南美、加勒比海国家以及美国各有不同的版本,莱格巴是在贝宁和海地的称呼。Z.N.赫斯顿根据她在海地收集的民间故事对莱格巴神作了如下描述:“莱格巴是门神,是交叉路上的总管,条条大路都在他的掌控之下。”[12]Zora.N.Hurston.Tell My Horse.HarperCollins ebooks.p.128.小亨利·路易斯·盖茨在他的《表意的猴子》一书中说莱格巴神“是约鲁巴神话中的恶作剧之神……通晓各种语言……两条腿不一样长,因为他一条腿站在神的王国里,另一条腿站在我们这个人类世界里。”[13]Henry.L.Gates.Jr.The Signifying Monkey.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pp.5 -7.莱格巴通常以老人的形象出现,他矮小瘦弱却力大无比,睿智机敏,还有点狡黠。马歇尔在这里用了这样一句开场白是因为她在这一章里引进了一个莱格巴神一样的人物:拉伯特·约瑟夫,正是这个人在艾薇身处交叉路口迷惘之际为她开启了命运之门,引导并陪伴她一步步走上了回家的路。

艾薇是在格林纳达下的船,因为没有赶上当天飞纽约的航班,只好在当地住了一晚上。心情沮丧的艾薇漫无目标地走在沙滩上,猛然间发现已经找不到回去的路了,情急之下她进了一家酒吧,在那里她遇到了酒吧主人拉伯特·约瑟夫。这是一个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简直就是莱格巴神的人间翻版:“他佝偻着身子,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身穿一件长袖白衬衫,领口和袖口已经磨破了,没扎领带,一条看不出形状的裤子,黑色已经褪成了锈褐色。……他看上去快九十岁了……脸上的皱纹多得好像千万个部落走过留下来的痕迹。……瘦小的身躯弱不禁风,似乎连身上的衣服也支撑不住,但却有着与他的年龄和瘦弱身子极不相符的强大活力。”①Paule Marshall.Praisesong for the Widow,New York:Penguin Books USA Inc.1983.pp.160 - 161、p163、p.172、p.179、p.205 -206.这个“旧约里的某位先知”②Paule Marshall.Praisesong for the Widow,New York:Penguin Books USA Inc.1983.pp.160 - 161、p163、p.172、p.179、p.205 -206.用他那激光一样锐利的目光和超乎寻常的智慧头脑③Paule Marshall.Praisesong for the Widow,New York:Penguin Books USA Inc.1983.pp.160 - 161、p163、p.172、p.179、p.205 -206.洞悉了艾薇的问题所在,继而对艾薇展开了强大的语言攻势。他滔滔不绝地从家族历史说到祭祖仪式,从非洲的古老民族谈到黑奴的悲惨境遇,忽而又高歌一曲祈求祖先宽恕。他的声音时而苍老沙哑时而清脆尖利,他的情绪时而亢奋激昂时而低落忧伤。他所传递出的强大的信息猛烈撞击着艾薇封闭的记忆之门,让艾薇招架不住、惶恐不安。当艾薇终于对“朱巴舞”这个黑人舞蹈有所回应时,约瑟夫感到十分欣慰,他立即站起身来,边唱边跳起了朱巴舞。“他看似稍短的左腿随着每一个舞步而渐渐拉长,最终与右腿一致了。他的身躯再一次高大起来,好像伸手就能轻易地触及头上方的稻草屋顶。……他的强劲灵巧的舞姿让他的年龄减了一半。……[他的嗓音]是明显的女声,动作也是女性化的。”④Paule Marshall.Praisesong for the Widow,New York:Penguin Books USA Inc.1983.pp.160 - 161、p163、p.172、p.179、p.205 -206.“在冒险活动中作为向导而突然出现的人物都具有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⑤约瑟夫·坎贝尔:《千面英雄》,张承谟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51、48、95、98页。眼前这个亦老亦少、亦高亦矮、亦男亦女,亦强亦弱的人间莱格巴爸爸让艾薇无法抗拒,她不仅把满腹的苦恼倾倒出来,还最终答应跟他一起去参加附近卡里亚库岛上一年一度的祭祖仪式。也正是这次卡里亚库岛之行让艾薇迷途知返,重归精神家园。

四、考验的道路

当艾薇推迟回纽约的行程转而踏上去卡里亚库岛的渡船时,她就跨越了阈限,踏上了考验的道路,等待她的将是“一次死亡和一次出生”⑥约瑟夫·坎贝尔:《千面英雄》,张承谟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51、48、95、98页。。坎贝尔说:“一旦穿过阈限,英雄就在奇怪的,变幻不定、模棱两可的,梦也似的景色中活动,他必须在这种环境中经受一系列的考验并活下来。”⑦约瑟夫·坎贝尔:《千面英雄》,张承谟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51、48、95、98页。从踏上渡船、穿过海峡最终到达卡里亚库岛,这段并不漫长的旅程却让艾薇历尽了磨难,但是正如凤凰涅磐而后浴火重生,这个磨难预示着艾薇即将迎接一个崭新的生命轮回。

船上的艾薇先是陷入恍惚的梦境中,长篇的意识流描写投射出一个教堂复活节礼拜的情景:牧师的布道声、上帝的笑声、儿时的艾薇坐在母亲身边,教堂在倾斜颤动,牧师、教民的呼唤应答此起彼伏,牧师双手扳住教堂用力摇晃,小艾薇感到胃里翻江倒海,她不知如何是好,只好紧闭双眼,企盼礼拜赶快结束,可是教堂的晃动更加猛烈了,她胃里的食物喷涌上来。猛然清醒的艾薇趴在船栏上剧烈呕吐起来:“她一口接着一口地吐着,中间几乎没有喘息的缝隙。她浑身瘫软,意识模糊地靠在船舷上,可还没等头脑清醒一点喘上气起来,又一轮的呕吐开始了。……尚未消化的食物喷涌而出,力量大得差点让她从船上掉下去。……最后,她什么东西也吐不出来了,呕吐变成了长时间的干呕。”⑧Paule Marshall.Praisesong for the Widow,New York:Penguin Books USA Inc.1983.pp.160 - 161、p163、p.172、p.179、p.205 -206.更让艾薇恐慌的是,她胃部的不适感又下移到了小腹,腹泻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艾薇的上吐下泻“用神秘主义者的话来说是‘净化自己’的阶段,在这阶段中感官被‘洗净和贬低’”⑨约瑟夫·坎贝尔:《千面英雄》,张承谟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51、48、95、98页。。自从梦到姑婆之后,艾薇一直觉得胃里有堵、涨的感觉,特别是一想到纽约的家,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对此,苏珊·罗杰斯认为:艾薇的呕吐“显然是清除掉了一直让她不适的饱胀感,而这个饱胀感是由于她吞下了错误的价值观所造成的”[10]Susan Rogers.“Embodying Cultural Memory in Paule Marshall’s Praisesong for the Widow”.in African American Review,Spring 2000 Vol.34.No.1.p.69.。几十年来,追随白人的价值观成了艾薇和丈夫生活的全部内容和终极目标,一年一度的泰特姆岛看望姑婆之行让位给了频繁的求职、进修还有加班,艾薇儿时能倒背如流的伊博人的传说也被疯狂赚钱的欲望给挤得无踪无影,响彻泰特姆岛夜空的黑人灵歌和甩抖舞强悍的脚步声也被她抛到了九霄云外。她变得鄙视自己的黑人身份,疏远自己的黑人同胞,希望通过财富的积累挤进白人的生活圈子。如今,这个中产阶级寡妇,一身的珠光宝气,黑人的天然卷发也用化学药水生生地拉直了,拖着六大箱子的衣服去加勒比海旅游,穿着华美的晚礼服优雅地坐在富丽堂皇的凡尔赛厅,与一众并不友好的白人游客共进法国大餐。艾薇已经彻底背离了黑人族群,走向了自我异化。她必须经历一次脱胎换骨的改变,才能重建自我,这正是净化的意义所在。另外,梦境中的复活节礼拜也暗示着艾薇在经历磨难后即将迎来新生。

经历了净化的艾薇与自己的黑人祖先有了第一次的对接。身体虚弱的她被众人搀扶进了船舱,“船舱里只有她一个人……但是她感觉有许多人跟她一起挤在燥热憋闷的黑暗中……跟她一样,个个身上污秽不堪,散发着恶臭。他们的呻吟声随着帆船的颠簸而此起彼伏。”①Paule Marshall.Praisesong for the Widow,New York:Penguin Books USA Inc.1983.p.209、p.221、p.221、p.249、p.249、p.255.这个场景再现了黑奴贸易时期大西洋死亡线上的黑奴遭遇,此时的艾薇已不自觉地把自己与黑人祖先联系在一起,她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已经悄然产生了。

五、最后的恩赐

英雄历经磨难最终获得了恩赐,这种恩赐在东、西方各国神话故事里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是长生不老仙药,有的是点石成金的魔力。坎贝尔认为,“恩赐只是生命活力降低到某一具体需要时的象征符号。”②约瑟夫·坎贝尔:《千面英雄》,张承谟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180、181、181、182、203页。真正的恩赐应该是“超越于一切象征符号、超越于一切神明,从而认识到那必然的空虚。”③约瑟夫·坎贝尔:《千面英雄》,张承谟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180、181、181、182、203页。在但丁看来,恩赐是烁烁发光的“真理”④约瑟夫·坎贝尔:《千面英雄》,张承谟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180、181、181、182、203页。,对日耳曼人的奥丁神来说,恩赐是“无边知识的黑暗”⑤约瑟夫·坎贝尔:《千面英雄》,张承谟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180、181、181、182、203页。,那么对于艾薇,这个恩赐应该是民族文化的重塑,黑人精神家园的复归。

卡里亚库岛是加勒比海上的一个小岛,百分之九十的人口是西非黑奴后裔,非洲文化传统保存得相对完好。卡里亚库岛每年都有一个祭祖活动,称为大鼓仪式,届时生活在岛外的族人会从各地回到卡里亚库岛,以各具特色的祭奠形式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热爱。来到卡里亚库岛的艾薇受到了岛民的精心呵护。约瑟夫的女儿仔细地清洗她身上的每一寸肌肤。那个镀锌的浴缸,还有空气中弥漫的皂香让她沉睡的记忆开始复苏:“泰特姆岛上房子的后边是不是也有这样一个浴缸?……甚至大小都一样,也有这样三四个凹槽作装饰。……也是这样的暗灰色。……”⑥Paule Marshall.Praisesong for the Widow,New York:Penguin Books USA Inc.1983.p.209、p.221、p.221、p.249、p.249、p.255.姑婆给她洗澡的情形也浮现出来。艾薇“沉浸在记忆中,有好久她又变身为浴缸里的那个孩子”⑦Paule Marshall.Praisesong for the Widow,New York:Penguin Books USA Inc.1983.p.209、p.221、p.221、p.249、p.249、p.255.。这个洗浴场景用了大段的仪式化描写,笔触细腻,气氛庄重,艾薇安静地躺在浴缸里,赤裸的身子挣脱了那些名贵服饰的束缚,就像一个新生儿,正在接受一场神圣的洗礼。洗净了污垢和毒素的艾薇,从身体上和灵魂上为获得最终的“恩赐”做好了准备。

从纽约到格林纳达再到卡里亚库岛,艾薇的追寻之旅在大鼓仪式上达到顶峰。泰姆奈人、芒戈人、肯巴人、昌巴人、班达人,这些陌生而又遥远的民族用他们的歌声和舞姿渐渐唤醒了艾薇沉睡多年的记忆。音乐越来越欢快,鼓点也越来越稠密,更多的人涌入跳舞的人群,这时,艾薇感到一股巨大的吸力将她拉了进去。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她小心翼翼地迈出脚步,像是在试探什么,又像是在搜寻什么。突然间,记忆的闪回定格在童年时泰特姆岛上的那些个夜晚,小艾薇和姑婆躲在教堂外看里面的人们跳甩抖舞。那一刹那,艾薇感到万千条色彩斑斓的丝线从周围跳舞的人的心里、眼睛里、肚脐里射出,进入她的身体,就像是母婴之间的脐带,把她和母亲连在了一起。⑧Paule Marshall.Praisesong for the Widow,New York:Penguin Books USA Inc.1983.p.209、p.221、p.221、p.249、p.249、p.255.于是,“她开始舞动起来……好像脚自己合上了节拍,臀部也不由自主地摆动起来。……她不知道自己的胳膊抬起来多久了,也不清楚走了多少圈了……感觉身体像是要腾空而起,飞向夜空……”⑨Paule Marshall.Praisesong for the Widow,New York:Penguin Books USA Inc.1983.p.209、p.221、p.221、p.249、p.249、p.255.在歌声、鼓声、音乐声中,艾薇最终涅磐重生。

六、归来

“当英雄的冒险……得以完成之后,冒险者还必须带着他那能改变人们生活的战利品归来。……用他所得到的恩赐使社区、民族、行星或大千世界获得新生。”⑩约瑟夫·坎贝尔:《千面英雄》,张承谟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180、181、181、182、203页。艾薇也正是这么做的。她把得到的启悟施惠于众人。从卡里亚库岛归来的途中,艾薇给出租车司机讲她哈尔西街的那栋房子和房子里荡漾的黑人音乐。不仅如此,她还要在纽约街头拦住那些正在为事业打拼的年轻人,告诉他们她的卡里亚库岛之行和伊博人的故事。她要在家前面的草坪上讲,在商场讲,在火车站讲,在曼哈顿的街道上和大楼里讲。[11]Paule Marshall.Praisesong for the Widow,New York:Penguin Books USA Inc.1983.p.209、p.221、p.221、p.249、p.249、p.255.她还准备卖掉白原市的房子,到泰特姆岛上安营扎寨。她打算每年夏天把她的两个外孙接去,还想让她做教师的女儿带着学生也到岛上去。她会像姑婆当年对她那样,每周至少两次带着他们去伊博人登陆的地方,用姑婆同样的口吻给他们讲述伊博人的故事,让这个故事深深地根植在他们的头脑里,让黑人民族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七、结语

始于15世纪的黑奴贸易使数以千万的非洲人飘洋过海,背井离乡,离散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也许从那一刻起,历史就将他们的命运定格在了旅途上,这一走就是几个世纪。这些黑肤色的非洲人和他们的民族文化在所谓的优化人种及其强势文化的挤压下顽强地寻找着自己的声音、自己的身份和自身的价值,他们做到了。马歇尔为她的探索者艾薇谱写了一曲颂歌,而且,她把追寻由艾薇人生中的一段经历变成了艾薇及其民族需要毕生承担的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讲,马歇尔给传统的追寻模式赋予了更加深远的内涵和外延。

猜你喜欢

莱格上海文艺出版社姑婆
猫壶
青春期的迷茫
《惠比寿花园广场》
山谷狂欢夜
“莱格尔跑”在初中耐久跑教学中的应用性研究
失心疯
郭文斌作品目录
一碗油盐饭
巴航工业向成龙交付莱格赛500
姑婆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