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
2012-04-12李奇洁
李奇洁
(山西大同大学政法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LIQi-jie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Shanxi 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03700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
李奇洁
(山西大同大学政法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我国市场经济以及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使爱国主义受到一定的挑战和冲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不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也是大学生成长发展和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迫切需要。为此,高校必须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从发展个人能力、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能力、激发使命感和培养国民心态四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爱国主义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校;爱国主义教育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思想理论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党的十七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进行了更加深入的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1]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帮助高校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及时的。
一、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体系。它是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的核心,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弘扬民族精神,激发活力,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引领社会思潮,引导国民尤其是青年大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价值观,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精神动力。
(二)爱国主义所包含的基本内容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是千百年来逐渐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情感,是引领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力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成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
爱国主义包含了这样的态度: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祖国的成就和文化感到自豪;对祖国的认同感。它包括了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同仇敌忾,抗御外侮的优良传统。它蕴含了中华儿女最伟大的智慧和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情感。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所体现的引领作用、教化作用、激励推动作用,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替代的强大武器,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维护国家团结统一、鼓舞各族人民奋发进取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爱国主义精神在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团结、民族团结统一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也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给爱国主义精神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受市场经济影响,一些大学生生活腐化,崇尚奢靡,以低俗和拜金主义为荣,他们的国家和民族意识淡漠,社会责任观淡化,个人利益至上,甚至为了个人利益不惜一些。这使得爱国主义受到一定的冲击。
(二)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给爱国主义精神带来一定的挑战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的发展为文化传播提供了载体和渠道,这使得人们的思想更加活跃,知识和观念的更新更加迅速,也使得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自如,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碰撞不可避免。高校学生在了解西方文明,拓宽其文化视野的同时,也必须面对西方国家的文化渗透,面对他们试图强加给我们的价值观念,反动的政治思想以及腐朽的生活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崇洋媚外,不能客观传承中华文明,对自己民族精神的认同度下降,爱国主义感情淡化。
(三)大学生的发展成长需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目前,我国高校大多数学生都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能够客观理性地传承传统文化,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角色,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学生们的爱国情感具有盲目性,表达方式具有冲动性。此外,也要看到还有部分大学生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淡漠,应有的使命感和自信心缺乏。因此,高校必须正确引导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他们科学理性的爱国主义精神。
然而我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只停留在书本教材和灌输知识的层面上,只是把爱国主义写在纸上,挂在宣传栏上,说在嘴上,并没有把爱国主义教育形成系统性的理论体系,没有把爱国主义教育与课堂之外的实际活动、真实事件、乃至国际形势紧密相连,其实践性不强。这些都势必制约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
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加强高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牢固树立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的自豪感,使其思想纳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下,使我们的大学生成为真正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人才。
三、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在新的形势下,只有加强科学理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才能使爱国主义精神适应新形势,注入新活力,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高校师生必须把个人的成长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利益紧密相连,把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于中华民族的灵魂之中,使爱国主义精神成为凝聚全民族的伟大力量。具体讲,我们应从个人发展、国家和民族利益、理想信念、国民心态四个层面上开展全面教育。
(一)注重培养个人能力爱国主义并不排斥个人发展。人无能力,即使有爱国之心,也无法实现报效祖国和民族的雄心大志。因此,爱国主义要求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事业中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严于律己,做好本职工作。注重在实际行动、具体工作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大学生要把个人的发展和祖国、民族的利益紧密相连,有机结合,为报国做好心理和专业素质的双重准备,要加强自身修养,刻苦学习,充分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练就一身高水平的专业技能,才是最实际的爱国主义行为,才能更具体地体现个人的人生价值,才能更好地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二)注重培养维护国家和民族核心利益的能力维护国家和民族核心利益是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国与国之间,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宗教信仰不同,但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是每个国家的根本要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展是当前中国的核心利益和中华民族的根本要求。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大局和责任。特别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要以宽广的视野和心态观察世界,不浮躁,不盲从,不懈怠,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方针政策。把对祖国的热爱凝聚成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发展,实现民族振兴的共同意志。
(三)注重对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激发回顾近百年中国屈辱的历史,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是第一要务。邓小平同志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国策,是人民的选择和时代的要求。爱国主义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让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在建设强国富民的伟大实践中绽放光彩。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社会发展的走向,正确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增强理想信念,激发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唱响时代主旋律。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着力点就是培育高校师生的三种基本情感。一是社会责任感。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明白个人在社会中承担的责任,懂得个人价值只有在推动社会整体利益的发展中,在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的过程中才会实现。二是历史使命感。加强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懂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三是民族自豪感。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中华儿女要为我们悠久的历史感到骄傲,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感到光荣,在文化多元化的情况下,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价值取向、未来趋势等要有高度认同并充满信心,培养师生的民族感情与民族意识,引导他们增强爱国主义品质和为建设强盛祖国做出贡献的自觉意识。
(四)注重培养自尊、自信、自强的健全的国民心态自尊、自信、自强、健全的国民心态是影响民族国家前途命运的一项至关重要的软实力,是昭示国家潜力与民族整体形象的重要载体。国际形势纷繁复杂,爱国主义必须与时代紧密结合。当前,我国经济迅速崛起,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上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所承担的国际责任也随之不断提升,“负责任的大国”已成为中国的外交形象,这就要求现阶段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培育理性健全,符合大国身份的、更加开放、包容、自信的国民心态。
四、结语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深刻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爱国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蕴含了中华民族最为深厚的历史情感,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竭动力。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因此,高校必须全面深入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努力构建以国家和民族核心利益为着眼点的科学理性的爱国主义教育理念,实现高校学生理性爱国主义的新构建,为培育具有开放、包容、理性、自尊、自强、自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打下坚实基础。
[1]党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1-10-19(1).
[2]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1).
[3]党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公报.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6-10-19(1).
[4]沈文通.全球化背景下推进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思考[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24(4):72-75.
[5]程样国,周婷.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J].求实,2009(5):88-89.
[6]张建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91-94.
LIQi-jie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Shanxi 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037009)
〔责任编辑 郭剑卿〕
Patriotic Education in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market economy and globaliz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atriotism is subjected to certain challenges and impact,and to strengthen education in patriotism,is not only the basic content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but also for college student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new period of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To this end,universities must bas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of comprehensive patriotic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four aspects:development of personal abilities,ability to maintain state and national interests,inspiring a sense of mission and training of national mentality.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patriotic education
G414
A
1674-0882(2012)02-0090-03
2011-10-24
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02205)
李奇洁(1979-),女,山西大同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