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与人际关系敏感度研究

2012-09-08刘国帅卢春莉

关键词:消极敏感度经历

刘国帅,卢春莉

(太原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与人际关系敏感度研究

刘国帅,卢春莉

(太原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压力是人们在环境中受到各种刺激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异常反应。它不仅是社会存在的普遍现象,也是现在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学生要承受着来自学习、感情、就业、人际关系等多种压力。通过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SCL-90问卷中人际关系敏感维度,在性别、年级、专业、兼职经历等方面探讨在校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与人际关系的敏感度。

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人际关系敏感

进入到大学时代,学生开始有了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在享受自由的同时也开始承担一些责任。面对责任的出现,必然会引发各种压力并逐渐凸显出来压力是人们在环境中受到各种刺激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异常反应。压力的产生同时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焦虑、紧张、孤僻等。研究者普遍认为我国当代大学生有八种共性的心理压力,排序为:①学校及学业压力;②就业压力;③人际或社会交往压力;④经济压力;⑤恋爱或情感压力;⑥家庭压力;⑦身体和健康压力;⑧独立生活或自理能力压力。[1]可以看到人际关系压力在大学生活中的影响比较大。

就应对压力的方式来看,可以分为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积极应对能更好的缓解压力,消极应对会增大压力。当然,并非所有消极的应对方式就一定会产生消极的后果,如“接受现实”和“自己安慰自己”被归为消极方式,但其却有着缓解压力的作用。不同应对方式,在不同时间和情景,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结果。[2]所以,面对压力,人际关系敏感度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压力应对方式的处理效果是不尽相同的。本研究尝试对这一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取样的方式,在山西大学随机抽取16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20份,有效率为87.5%。

研究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以及SCL-90中人际关系敏感维度组合的问卷,调查、分析对象的压力应对方式以及人际关系敏感程度。《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该问卷共有20道题目,由积极和消极两个维度组成。该问卷得到了较好的信度、效度检验,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

在调查过程中,要求主试严格按照指导语的要求进行问卷的发放、指导、回收,并填写了现场记录表。随机选取的被试安静地在教室内统一进行团体测验。全部数据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

本研究主要通过学生兼职经历探讨在校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与人际关系。其中男生53名,占44.2%,女生67名,占55.8%;大一学生37名,占30.8%,大二学生31名,占25.8%,大三学生33名,占27.5%,大四学生19名,占15.9%;文科学生69名,占57.5%,理工科学生51名,占42.5%;有兼职经历学生65名,占54.2%,无兼职经历学生55名,占45.8%。

表1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敏感度相对较高,有37.5%的学生在中等以上严重敏感程度,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的人际敏感问题日趋成为学生问题的重心。[3]

表1 人际关系敏感程度

(二)2性别在压力应对方式方面与人际关系敏感的分析

表2 性别与人际关系敏感

表2结果表明:男女生在人际关系敏感维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即在性别上,人际关系敏感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三)年级在压力应对方式方面与人际关系敏感的分析

表3 年级与人际关系敏感

表3所示,大学生不同年级所采用的压力应对方式与人际关系敏感维度有差异,大二学生在积极的应对方式与人际关系敏感维度有差异,大三学生在消极应对方式与人际关系敏感度有差异。说明积极的应对方式对于人际关系在大二阶段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在大二和大三阶段对于人际关系却存在着显著的阻碍作用。

(四)文理科在压力应对方式方面与人际关系敏感度的分析

表4 文理科与人际关系敏感

表4显示,经过t检验后发现,文理科在压力应对方式上与人际关系敏感度不存在显著差异。

(五)兼职经历在压力应对方式方面与人际关系敏感度的分析

表5 兼职经历与人际关系敏感

由表5结果看出,经过t检验后,有无兼职经历与人际关系敏感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即人际关系敏感与兼职经历有无存在及其微弱的相关,可以说不存在相关。但在后期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兼职经历次数与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强烈,在积极应对方式维度上得分较高者即较多利用积极应对方式应对压力的学生,兼职次数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而相反更多的采用消极应对方式应对压力的学生的兼职次数呈现下降的趋势,甚至在一次兼职过后不再有兼职经历,这类学生普遍对于上班这件事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在适应社会生活过程中遇到了较大阻力。[4]

三、结论与讨论

第一,从数据整体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的人际敏感水平正常,但严重敏感学生相对较多,不容忽视,高校应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稳定上加大力度。

第二,性别、文理科在大学生压力应对方面与人际关系敏感度不存在显著相关。但不代表可以忽视这些因素,人际关系影响着学生的社会交往,人际关系越是敏感的学生,社会交往的阻碍越大,学生在社会交往中体验到的快乐情绪越少。所以在教育过程中,要提高学生互动的技巧和方式,提高人际交往的策略。另外,要鼓励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极为学生搭建、创造社会兼职的平台和机会,以提升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进而以促进积极应对方式在缓解压力方面的作用。

第三,不同年级与人际关系敏感度的相关程度不同。这体现了大学生进入到校园后的一个心理变化。大一学生刚进入到大学校园,对生活还有很不适应,所以这个时期是同学们之间相互沟通和适应的阶段,每个人的个性在逐渐凸显。进入到大二阶段,是大学生活的活跃期。同学之间有了相互的了解,人际关系出现了敏感程度的变化。所以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特别要关注大二学生的心理变化。适当的时候可以进行团体辅导,消除心理障碍,顺畅交流。大三年级,消极应对方式对学生的人际影响比较大,所以要有针对性的开设相关课程和活动,消除学生的消极方式。

第四,压力应对方式影响社会交往。消极的应对方式对于社会交往具有显著阻碍作用,积极地应对方式对于社会交往有显著促进作用。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当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地压力应对方式。

四、对策与建议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应对压力方式与人际关系敏感度二者之间存在紧密联系,我们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要高度关注这两方面,以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成人。

我们建议,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要注重“内外兼施”。“内”是指端正大学生自身面对压力的态度,掌握应对压力的科学方法,使他们面对压力的时候,自觉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理智的面对困境,在失败中吸取教训,以提高自身素质。“外”就是在学校课堂和校园文化中开展广泛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辅导,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更好地完成由学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角色转变[5]。

[1]王乐然,陈立明.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调查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6):851-852.

[2]李虹,梅锦荣.大学校园压力的类型和特点[J].心理科学,2002(4):398-498.

[3]赖小林,祝森志,陈艳雅.广东汕头大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及压力调适研究[J].心理科学,2006(3):708-709.

[4]张厚粲.大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车文博,张林,黄冬梅等.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基本特点的调查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3(3):3-9.

〔责任编辑 郭剑卿〕

A Study of University Students'Stress Coping Style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Sensitivity

LIU Guo-shuai,LU Chun-li

(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iyuan Shanxi,030024)

The pressure is reaction of people in the environment subjected to various stimuli and have the effect of physiologically and psychologically abnormal response.It is not only a social phenomena,but a serious problem of College students.College students should bear from learning,emotion,employment,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other pressure.Through the 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and the SCL-90 questionnaire of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in gender,grade,dimensions,professional,parttime experiences,college students’coping style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research are conducted.

university Students;stress coping style;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sensitivity

G645

A

1674-0882(2012)02-0099-03

2011-10-24

山西省社科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心理学在大学生成才中的应用研究研究成果”(SSKLZDKT2009039)作者简介:刘国帅(1977-),男,山西代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与学生管理。

卢春莉(1971-),女,山西太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与学生管理。

·美术研究·

猜你喜欢

消极敏感度经历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全体外预应力节段梁动力特性对于接缝的敏感度研究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回忆我的打铁经历
电视台记者新闻敏感度培养策略
在京韩国留学生跨文化敏感度实证研究
让自己发光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Diodes高性能汽车霍尔效应闭锁提供多种敏感度选择
“消极保护”不如“积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