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生活化

2012-04-12

关键词:价值体系理想生活化

王 静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生活化

王 静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生活化是应对新时期社会转型带来的新挑战的必然选择,有利于走出价值观教育的困境,凝聚人心,促进国家软实力的发展。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生活化,必须树立“学生主体”意识、还原价值理想、挖掘生活素材,在实施人文关怀的基础上拓展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路径。

价值观教育;生活化;以人为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人心,引领社会思潮的发展。然而,转型时期利益的分化带来了多元的思想,各种价值取向在激荡中不断地冲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要夯实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推进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走进人们的生活,以生活化的模式搭起价值观教育的平台。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生活化的科学内涵

“生活化”是基于“生活世界”提出来的,所以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生活化的概念,必须了解什么是“生活世界”、生活世界与教育的关系以及生活化的内容是什么。

“生活世界”的概念最早是由胡塞尔在20世纪初提出来的,意指我们生存于其中具体的生活境遇。人“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P18)“生活世界”就是指教育对象生活于其中的鲜活世界,这个环境是具体的现实的,因而是有差异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教育时,必须从社会的、历史的、具体的人出发,从人生活于其中的实际生活世界出发,而不是从抽象的“类”群体出发。教育是一项牵涉主客体的双向活动,它的对象是人,人的“整个的生活活动和工作世界显然都处于那生活世界意义上的总体的存在界中,我们在个别的活动和工作中的真假问题是以那更宽广的生存范围内的存在与否、正确与否的问题为前提的”,[2]因此,教育活动要从生活世界出发。基于这样的逻辑,杜威提出了著名的教育学观点——“教育即生活”。这就对价值观教育提出了生活化的要求。

价值观教育生活化落实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上来,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生活化。年轻一代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理想的人生追求,不仅是个人的理想,更是社会的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全民族共同的价值理想和原则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这样的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基本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生活化,就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贯穿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让马克思主义成为武装人民的力量,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成为凝聚人心的支撑,让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成为鼓舞人心的力量,让人们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并将其作为行动的指南,真正融入到教育对象的生活世界中,并且对其生活世界产生引领作用,成为教育对象自觉追求的价值导向。

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活化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活化是凝聚人心,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反映了人们对社会实践生活的认识,要发挥其作用,一方面必须要走进人们的生活。只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频共振地理解了个人生活,个人才能将其所倡导的主流价值内化为内心认同,从而自觉践行之。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回到每个人的实际生活,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价值观的指导作用,从本质上来讲,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凸显。因此,无论是从价值观内化的需要,还是实践本质看,都需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活化。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活化是实现以人为本的需要。“以人为本”本质上要求将“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这里的人不是抽象意义上的人,而是“在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社会联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有生命的感性存在”,[1](P79)是现实的、具体的人。“以人为本”必然要求从生活于现实社会关系中的具体的人出发,关心人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因此,肩负育人工作的价值观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必须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将学生看成具体的、现实的人。这就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过程必须走生活化的道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活化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需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文化价值体系的重要作用,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科学性、指导性、包容性兼具的价值观体系,能够引领社会思潮、促进人的发展。因此,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中。国民教育的建设需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活化。只有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心人的生活、指导人的生活,才能够起到引领社会思潮的作用,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活化是走出价值观教育困境的必然路径之一。在价值观教育中,学生需要完成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即学生在教育者的引导下,自觉树立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一致的个人价值观,从而获得社会属性,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要完成社会化这一过程,必然要求与社会生活联系。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顺利地推进,必须把个人的生活世界同周围的生活世界联系起来,使价值观教育走向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一直以来,我们的价值观教育总是被人质疑为强硬灌输、填鸭式的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忽视了人的实际需求,工作内容干瘪化,工作方法僵硬化,评价标准单一化,表现出理想化、圣人化的特征,使本来应该成为“心灵鸡汤”的价值观教育变为了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脱离生活的简单说教和强硬灌输。如何改变这种困境,有效地提高价值观教育的实效,出路就在于使价值观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实现价值观教育生活化。

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生活化的路径选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体现,是高度概括的理论。那么,如何将这些高度抽象的理论贯彻到国民教育中,让广大学生在完成社会化的同时,也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倡导的价值观呢?

(一)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积极性生活化的价值观教育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自主式的教育模式,应该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学生在自我反思生活的基础上实现人格的完善与发展。这就需要教育者放弃原来秉持的教师中心论,而转向作为教育的引导者,在了解学生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通过心灵的启迪和平等的对话,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价值观教育所倡导的东西能被学生从内心认同。这就是许多人所提倡的“双主体论”。因此,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活化的关键之一就是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而积极地参与到社会生活的实践中来,历史和现实的经验事实证明了广大青年在参与社会实践中展现并深化了对爱国、奉献等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的认同,如5·12地震、2008奥运精神等。

(二)还原价值理想,注重标准的层次性进行价值观教育时必须坚持理想和现实相结合,有了理想,现实才不会低俗;同样,立足现实,理想才有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代表的是社会对个人的期望,但那只是一个理想的状态,要将其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还需要有现实的支撑。社会的多元发展带来了思想多元化、追求多元化。我们需要放弃那种“大一统”的标准,在充分认识多种价值资源的差别和充分挖掘不同价值资源共同点的基础上实现新时期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整合。所以,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进行“理想还原”,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允许和倡导人们科学地合理地确立自己的个人理想,形成多元的心态结构,使社会活力长盛不衰。

人处于社会中有着多重的需求,既有基本的生活需求,也有更高的发展需求。所以人的发展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因此,在进行价值观整合、理想还原时,我们首先需要关心每个人的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唤醒其主体意识、塑造独立人格,最终实现高尚精神家园的建构这一目标。这就要求抛弃那种否定个人合理权利的虚幻的旧的集体主义意识形态,摈弃无视集体和社会的唯我主义、个人主义,使个人与集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辩证地统一起来,既有同一的要求,也有个人的自由,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种更好地服务于个人全面发展的现代价值观。

(三)改进教育方法,注重人文关怀有了现实和理想的支撑,价值理想的树立还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去实施。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活化要求施行人文关怀式的教育方法,即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用心灵对话式的沟通与感知式教育等方式方法渗透教育内容,引起大学生同频共振,从而消除其对传统价值观教育的反感。

价值观教育传递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性的因素,更是方法论和智慧的启迪,所以价值观教育教给学生的是思考、创造和认同。因此,除了要教育者去感受学生的生活,更重要的还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感受生活。因此,在进行生活化的价值观教育时不能忘记了体悟式的教育法,让学生通过自我的体悟实现对生活的升华,将学生对周围的感受引向内心,引发积极的道德思考,从内心发生认同,进而催生出相应的道德行为,达到实践道德生活的目的,真正实现教育和学生在生活中融为一体。

(四)依托社会环境,挖掘生活素材人是环境的产物,所以环境在人的价值观形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构建作用。所以,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发展的环境。这首先意味着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提倡的价值要求与大学生在生活中所经历的富有道德意义的生活事件相联系,变纯粹抽象化的内容为生动的现实生活,使非日常的道德理论内容回归到日常生活,形成生活化的价值观教育内容。此外,还应该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调整价值观教育的具体内容,尽量避免直接向大学生传授各种抽象而生硬的大道理。

总之,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活化时,应从理想与现实、社会与个人的辩证关系上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既反对片面地从社会需要出发,过多强调理想化的高目标,遏制个人的需求和创造能力,也反对不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作用的虚无主义。所以,在强调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活化的同时应避免走极端,在现实性与超越性、事实与规范之间保持平衡。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德)胡塞尔著,倪梁康译.胡塞尔选集(下)[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3]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6.

〔责任编辑 郭剑卿〕

To Integrat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nto Life

WANG Jing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Shanxi 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037009)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nto life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to face the challenges brought along by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the new period.It can help bring the value education out of dilemma,enhance solidarity,and push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soft strengths.To realize this goal,it is a must to be aware of the principle of"students are the main body",restore value ideals,and dig out more life materials,thus we could broaden the approaches to set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n place based on humanistic care.

education of values;integrated in life;human-centered;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G41

A

1674-0882(2012)02-0087-03

2011-10-24

王静(1986-),女,四川乐山人,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发展。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理想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