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国家建设视角下我国数字出版的发展
2012-04-12崔毅然
崔毅然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湖北武汉430079)
创新型国家建设视角下我国数字出版的发展
崔毅然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湖北武汉430079)
数字出版代表着出版业的未来和方向,数字出版已经成为世界出版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党和政府制定的国家战略。数字出版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有着天然的和密不可分的关系。虽然我国数字出版近几年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数字出版产业实现持续强劲增长,但是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借助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东风,以创新来克服我国数字出版发展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和阻力,是促进我国出版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数字出版;创新型国家;创新
数字出版代表着出版业的未来和方向,数字出版已经成为世界出版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根据《2010-2011中国数字出版年度报告》的资料显示,数字出版产业总体收入情况如下:2006年为213亿,2007年为362.42亿,2008为556.56亿,2009年为799.4亿,2010年为1051.79亿。2010年总收入约是2006年总收入的5倍,年增长速度为49.73%。2010年8月16日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到“十二五”期末,我国数字出版总产出力争达到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出的25%。2011年4月20日,在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在“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产业增长速度将达到19.2%,到“十二五”期末实现全行业总产出29400亿元,实现增加值8440亿元。这就意味着到“十二五”期末,我国数字出版总产出要达到735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要接近50%才能完成这个任务。这是非常艰巨的任务。虽然近些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实现持续强劲增长,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正如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指出:“当前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是,传统出版企业对数字出版仍缺乏研究和足够的认识;资金不足,产业发展后劲不足;自主研发能力不够;数字出版尚未形成业界普遍认同的商业模式。”因此,为了达到“十二五”目标,出版业只能借助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东风,以创新来克服我国数字出版在发展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和阻力。
一、创新型国家的内涵和数字出版概念的界定
(一)创新型国家的内涵。
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战略从设想布局到提出目标再到明确战略,其内涵的完善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首先,在2005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布局和设想:“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其次,2006年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在《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讲话中将建设创新型国家明确为中期目标:“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最后,在200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十七大报告将建设创新型国家明确为国家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经过短短三年,在三个关键性的会议上,在三个重要纲领性报告中,围绕创新型国家战略,完成了三次内涵的升级。[1](p39)据此我们可以得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涵: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二)数字出版概念的界定。
学界对数字出版有多种界定方式。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只要使用二进制技术手段对出版的整个环节进行操作,都属于数字出版的范畴,其中包括原创作品的数字化,编辑加工的数字化,印刷复制的数字化,发行销售的数字化和阅读消费的数字化等。”这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观点。上海交通大学张挺认为:“数字出版”可以近似地理解为“数字化的出版”,是以互联网或移动终端为流通渠道,以数字内容为流动介质,以网络支付为主要交易手段的出版和发行方式。其中以著作权人、数字出版商、技术提供商、网络传播者及读者构成了数字出版流程的主体。凭借数字化本身的特点,数字出版、数字网络销售等新的传播、复制和销售形式改变了传统的出版流程。[2](p648)根据1971年的《世界版权公约》第六条给“出版”下的定义:“系指对某一作品以一定的形式进行复制,并在公众中发行,以供阅览或观赏。”中国人民大学郭云认为:只要使用二进制技术手段对出版的整个环节进行操作,都属于数字出版的范畴,其中包括“原创作品的数字化、编辑加工的数字化、印刷复制的数字化、发行销售数字化和阅读消费数字化”,作品的复制和发行是同时完成的,这是数字出版最突出的特点。[3](p161)新闻出版总署在《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给出的定义为:“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目前数字出版产品形态主要包括电子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网络原创文学、网络教育出版物、网络地图、数字音乐、网络动漫、网络游戏、数据库出版物、手机出版物(彩信、彩铃、手机报纸、手机期刊、手机小说、手机游戏)等。”从数字出版的概念可以看出,数字出版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而且在创作、编辑、制作、出版、发行、阅读等环节还不断创造和发明新的技术和方法,数字出版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有着天然的和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创新型国家建设中数字出版存在的问题
数字出版是出版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对于这个潮流和趋势业界是普遍认同的。然而数字出版能否取得长足发展,还取决于出版业这个“内因”和市场经济和商业社会这个“外因”的共同作用。因此,只有针对目前我国数字出版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才能促进数字出版走向繁荣。
(一)影响数字出版发展的内因。
首先是思想观念的问题。虽然数字出版是大势所趋,但是依然有人认为“数字化是找死、而不去数字化只能等死”。从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变的过程对出版业的从业人员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很多人无法从传统的出版方式中走出来,在理论、思想、观念上依然保持着以往的思维方式,或者是不要认识到数字出版是对传统出版的“一场革命”,更多的人则抱着消极的态度对待“一场革命”。数字出版创新所产生的优势,还会影响到某些人的既得利益,他们甚至会产生抵制情绪。这些陈旧的观念和想法,无疑会增加推进数字出版发展的难度。
其次是赢利模式问题。如何实现数字出版的赢利,是各出版单位在数字化方面讨论最多、关注最多、探索最多的一个问题。对于出版企业来说,发展数字出版能否带来现实的经济效益是最为关键的核心的问题。从我国数字出版发展的历程看,这是影响数字出版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浙江大学陈洁博士根据国内外经验,总结出了四种赢利模式:产业互动增值模式、移动通讯网络的销售与订阅模式、基于群组信任的数字内容在线支付模式、门户网站读书频道阅读收费模式。[4](p44-49)但是每一种模式都存在着各自的局限性和困难,复制和学习都有一定的难度。虽然网上书店是较为成熟的数字出版的产物,我国网上书店也已经过了近十年的发展,但是网上书店是否已真正实现赢利,仍然是一个悬念。当前我国许多数字出版的赢利模式更多地只是概念炒作,没有产生实际的经济效益。这就让数字出版有时候看起来很诱人,前景似乎光明,但是道路却十分曲折。没有清晰的、可实现的数字出版赢利模式,数字出版发展的道路就无法顺畅。
最后是数字出版的人才和出版单位体制的问题。传统的新闻出版业行政管理体制、产权体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等,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相当部分的经营性出版、发行单位还在沿用事业单位的体制和机制,长期依赖行政保护和垄断利润生存。我国出版单位以往都属于事业性质,出版单位从事业改制为企业是大势所趋。任何改革和实践都必须由具备一定素质的人才来完成,而目前能够胜任数字出版发展的人才严重缺乏。主要表现为:人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稀缺、两栖和复合人才短缺、既懂经营又懂数字出版技术的经营者难以寻觅。当前,人才竞争正成为国际竞争的一个焦点。数字出版创新,关键在人才。没有一定数量、结构和质量的数字出版人才队伍作支撑,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数字出版的发展前景。
(二)影响数字出版发展的外因。
首先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数字出版发展过程中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在数字出版技术的运用中,正规和传统的出版单位没有从中获取应有的利益,而盗版和非法出版物却获利丰厚。一本好的、畅销出版物没有发行几天,盗版已经遍布市场,甚至盗版的发行量是正版的数倍。更令人感到无奈的是,由于数字出版技术的运用和进步,盗版和非法出版物的质量也得到了极大地提高。这种现象反映出,数字出版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对于出版业而言是一把双刃剑。要解决这个问题不是出版单位自身所能够完成的,需要政府加快完善新闻出版和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和法规的建设,加大打击盗版和非法出版物的力度。
其次是数字出版技术标准的问题。数字出版标准化是数字出版各个环节和相关行业为了实现最佳秩序而对数字出版发展中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可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目前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电子书格式是Adobe公司的PDF格式,在我国还有一些比较常用的数字出版格式,如北大方正阿帕比的CEB电子图书格式、清华同方公司CAJ电子期刊格式、超星公司的PDG电子书格式、华康公司的WDL电子书格式、国家图书馆NLC电子图书格式和上海通力公司的ABM和BOK多媒体电子书格式等。数字出版标准化有利于数字出版链条上的参与各方实现利益均衡,分工合作,整体降低成本,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实现技术兼容、数字内容的互联互通和共享。目前,我国数字出版标准停留在企业标准的较低级阶段,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严重缺乏。[5](p59-62)在我国数字出版标准缺失的情况下,各单位根据自身利益出发,各行其道,必然会造成资源浪费,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都会化为乌有。红光和蓝光高清DVD的标准之争就是前车之鉴。
最后是财政和税收支持的问题。由于发展数字出版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和物力,特别是引进先进的数字出版设备,这是我国许多出版单位所无力承担的。在我国数字出版赢利模式尚不清晰的情况下,许多出版单位的数字出版发展计划往往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成为装饰门面的概念,无法调动出版单位真正实施数字出版的积极性。国家加大对数字出版的财政支持,成立出版基金,对出版单位的数字出版发展的经济活动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无疑是必须之举,但目前我国在这两个方面的支持显然是不够的。
三、借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东风稳步推进数字出版发展
(一)出版单位应成为数字出版发展和创新的主力军。
胡锦涛同志在《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为重点,围绕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力争在政策上、体制上有所突破”。目前我国出版单位大多已经完成从事业单位向企业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使出版单位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竞争主体,承担起成为数字出版发展和创新的主力军的重任。出版业归根结底是以内容为基础的文化产业,数字出版的根本仍然是数字化的内容资源。在“内容为王”的时代,自主创新是出版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出版企业离开自主创新就难以安身立命,出版企业无法实现创新,那么数字出版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数字出版的发展和创新要以市场为导向,就是将创新的方向和目标定位在市场需求。由于体制的原因,过去我国的出版单位都属于事业单位,它的性质主要是为了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因而不注重经济效益。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下,所有的创新都不是盲目无序的,而是以市场导向为指引的。长期以来,我国出版物与市场脱节的问题未能在根本上解决,关键点就在于出版单位缺乏的是市场导向意识,只有建立起创新的市场意识,才能在根本上实现数字出版的良性运转。
(二)加快制度建设,创造良好的数字出版的外部环境。
与时俱进的制度创新,才是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创建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具体来说,在保障企业主动进行技术创新投资及其演化而成的产学研合作方面,政府要有所作为,成为最强有力的制度供给者,通过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引导并约束企业等创新主体的自主创新活动形成良性发展。[6](p1-4)
具体而言,政府为数字出版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应该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要完善新闻出版和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美国谷歌公司建立的数字图书馆大规模地侵犯我国的版权就是一个警钟,要加大对非法出版物和盗版的打击力度;其次是加快数字出版标准化的制定,改变各自为政的局面,以便形成规模效应;最后加大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扶持和引导出版企业加大数字出版的设备投入。政府要努力创造和形成一种机制或模式,使得数字出版的创新成为出版企业自我运行、自我发展、自我调节的主导力量,借助这种模式既可以保证创新源源不断地形成,又可以确保创新的利益得以充分体现。
(三)因地制宜,提高我国数字出版的自主创新能力。
我国许多企业在数字出版的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成绩。如清华同方的中国期刊网、重庆的维普网、北大方正的全媒体数字复合出版解决方案、超星图书、汉王的电纸书、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的数字出版、广州金蟾与人教社以及广东省出版集团数字出版有限公司联合启动的电子书包项目等都是自主创新的典型代表。
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把自主创新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全国科学大会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今后15年的国家战略。自主创新之所以被提到这样的高度,是因为我国已经进入必须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但必须和中国革命实际情况相结合;数字出版是世界出版业的潮流和趋势,但也必须考虑中国的现实情况。我国出版单位众多,情况千差万别,在增强数字出版的自主创新能力上要因地制宜,既不可消极等待,也不可盲目冒进。
总之,自主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线,也是数字出版创新的主线,数字出版创新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有着天然的关系,借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东风,抓住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网络时代的重大历史机遇,实施数字出版战略,数字出版的明天会更美好。
[1]王贵楼.用观念、体系和制度支撑创新型国家战略[J].理论前沿,2009,(12).
[2]张挺.关于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风险管理[J].项目管理技术,2009,(s1).
[3]郭云.探索数字出版[J].知识经济,2009,(13).
[4]陈洁.数字出版赢利模式研究报告[J].求索,2009,(7).
[5]张书卿.我国数字出版标准化现状及对策[J].出版发行研究,2008,(11).
[6]李晓伟.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互动规律及其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7).
G23
A
1003-8477(2012)06-0188-03
崔毅然(1957—),女,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
责任编辑 王京